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471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docx

汉语言文学本科自考真题1007全国美学

1007-全国-美学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审美境界的核心是()(1分)

A:

力量

B:

自由

C:

学识

D:

博爱

2、《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黑格尔

D:

鲍姆加登

3、所谓审美形态的二重性是指其()(1分)

A:

历史生成与个体相对性生成

B:

哲学思想对审美形态的统摄性

C:

多种审美因素构成的有机体的感性凝聚

D: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以下线条哪种能使人产生优美感()(1分)

A:

粗犷的直线

B:

锐角的折线

C:

平直的虚线

D:

纤巧的曲线

5、广义的荒诞实质是()(1分)

A:

对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

B:

对庸人行为的嘲弄

C:

对社会流行的批判

D:

对人生命运的揭示

6、比较自觉的审美活动产生于()(1分)

A:

距今约300-200万年前

B:

距今约30-5万年前

C:

距今约5万年前

D:

距今约3-1万年前

7、在发生认识论看来,用原有的心理图式去进行审美活动是()(1分)

A:

同化过程

B:

调节过程

C:

想象过程

D:

感悟过程

8、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1分)

A:

虚拟性

B:

情感性

C:

想象性

D:

情绪性

9、获得精神的放松和快乐,是艺术的()(1分)

A:

娱乐消遣功能

B:

认识功能

C:

思想启迪功能

D:

社会干预功能

10、艺术品提供给我们最基本的东西是()(1分)

A:

形象

B:

快乐

C:

意象

D:

感悟

11、所谓艺术技巧是指()(1分)

A:

艺术思维技巧

B:

艺术联系技巧

C:

艺术审美技巧

D:

艺术操作技巧

12、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是()(1分)

A:

大脑的发育完备

B:

自然环境的变化

C:

物质生产劳动

D:

社会交往的发展

13、下列类型中属于时间艺术的是()(1分)

A:

建筑

B:

绘画

C:

雕塑

D:

音乐

14、构成审美活动的基本要素是()(1分)

A: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

B:

审美环境与审美条件

C:

审美意志与审美愿望

D:

审美教育与审美素养

15、“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1分)

A:

所有接受者必定要达到的层次

B:

接受主体鉴赏活动的起始环节

C:

接受主体感知最终的升华

D:

对创作主体意象的复制

16、区分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是()(1分)

A:

主体的创造性

B:

历史的传统性

C:

社会的普及性

D:

与对象属性的一致性

17、在西方最明确提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家是()(1分)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贺拉斯

18、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1分)

A:

美的规律

B:

艺术现象

C:

审美心理

D:

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

19、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1分)

A:

美善协调

B:

天人合一

C:

逍遥自在

D:

渐修顿悟

20、在审美感知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是()(1分)

A:

视觉与听觉

B:

嗅觉与味觉

C:

触觉与知觉

D:

平衡觉与重力觉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美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分)

A:

审美萌芽

B:

审美意识

C:

美学思想

D:

美学学科

E:

审美体系

22、将审美归结为本能的理论主要缺点是()(2分)

A:

混淆了人与动物行为之间质的区别

B:

不能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

C:

缺乏生物学的基础

D:

没有考古素材的支撑

E:

忽视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3、构成悲剧内涵的核心因素是()(2分)

A:

奉献

B:

冲突

C:

抗争

D:

毁灭

E:

胜利

24、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有()(2分)

A:

品位

B:

个性

C:

能力

D:

品味

E:

兴趣

25、意象的主要类型包括()(2分)

A:

仿象

B:

兴象

C:

喻象

D:

抽象

E:

形象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

26、名词解释:

对比联想(3分)

27、名词解释:

灵感(3分)

28、名词解释:

“劳动说”(4分)

29、名词解释:

审美形态(4分)

30、简述什么是意境以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6分)

31、为什么美不能先于人而存在?

(6分)

32、自然在什么条件下才能成为审美对象?

(6分)

33、简述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6分)

34、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是怎样的?

(6分)

35、试论述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与区别。

(12分)

36、试分析美育在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14分)

1007-全国-美学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20题,共20分)

1、【考点】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

B

解析:

所谓自由人生境界,就是从人生境界中升华出来的超越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的悦乐情怀和情境,也就是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要求在人与世界之间实现比较高程度的有机统一,它的核心是自由,如果主客体始终处于割裂的、矛盾的状态,那就不太可能是审美的;从心境来说,审美境界较大程序上超越个体眼前的某种功利性有限性,而达到相对自由的状态。

2、【考点】第一种,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答案:

B

解析:

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柏拉图以苏格拉底的名义与希庇阿斯对话论著。

《大希庇阿斯篇》的作者是柏拉图,故选B。

3、【考点】二重性

答案:

D

解析:

审美形态的二重性:

主要指的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考点】优美

答案:

D

解析:

作为优美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

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等加以描述,因此题干所说可选D项。

5、【考点】荒诞的内涵与特点

答案:

A

解析:

广义的荒诞实质是人的异化和局限性的表现。

6、【考点】比较自觉的审美

答案:

D

解析:

人类活动中比较自觉的审美活动产生于距今约3-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7、【考点】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答案:

A

解析:

在发生认识论看来,用原有的心理图式去进行审美活动是同化过程。

8、【考点】情感性

答案:

B

解析:

艺术家在创造意象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人生态度,这是艺术意象的情感性。

艺术意象的情感性形成于艺术家创造意象的活动中。

情感与“意”有密切联系,是艺术熔铸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

艺术意象中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形态的情感因素,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9、【考点】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答案:

A

解析:

艺术的娱乐消遣功能主要指欣赏艺术品常常能使人们在紧张工作之余,获得一种精神性的放松和快怡,是一种娱乐的手段。

10、【考点】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答案:

C

解析:

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提供给我们最基本的东西是意象。

11、【考点】艺术技巧

答案:

D

解析:

艺术技巧的操作在质料上留下的痕迹就是艺术的形式。

它是艺术技巧运动的物态化和凝定。

12、【考点】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答案:

C

解析:

审美发生的条件:

①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活动是人的生产不同于动物生产的一个最本质的规定性,也是审美活动得以发生的真正前提。

②巫术礼仪活动是在原始社会中促进审美发生最重要的一种中介因素。

13、【考点】时间艺术

答案:

D

解析:

把艺术分为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

空间艺术——建筑、雕塑、绘画。

时间艺术——音乐、戏剧。

14、【考点】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答案:

A

解析:

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

15、【考点】悟

答案:

C

解析:

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悟”是艺术品鉴赏过程中接受主体感知最终的升华。

16、【考点】审美趣味

答案:

D

解析:

审美趣味的两重性决定了我们在承认其个体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防止那种把审美趣味相对化的观点。

这就是说,无论审美趣味有多么明显的主观性和个性色彩,它仍然是好坏高下之分的。

健康良好的趣味总是与对象的属性较为一致。

相反,坏的趣味则为主观的好恶所左右,而不考虑审美对象的具体特征。

17、【考点】西方美育思想简述

答案:

D

解析:

贺拉斯:

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认为文艺必须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真实性,艺术的内容必须真实可信、合情合理;二是形象性,艺术表现要具体可感;三是情感性,艺术要有魅力,能够以情感人。

这种寓教于乐的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统一的结果,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18、【考点】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答案:

D

解析: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19、【考点】第二节美育的内涵

答案:

A

解析:

在儒家看来,美育的目的,乃在于让人精神上获得解放,进入一种顺应自然,与天地同体的和谐境界。

孔子的美育讲究的是美善协调。

20、【考点】感知

答案:

A

解析:

在审美感知中起主导作用的感官是视觉与听觉。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21、【考点】美学学科

答案:

BCD

解析:

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22、【考点】生物本能说

答案:

AE

解析:

将审美归结为本能的理论主要缺点是混淆了人与动物行为之间质的区别,忽视了审美活动的社会性。

23、【考点】悲剧的内涵与特点

答案:

BCD

解析:

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内涵的三个核心因素。

24、【考点】审美趣味

答案:

AE

解析: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25、【考点】意象的主要类型

答案:

ABCD

解析:

意象的四种主要类型:

仿象;兴象;喻象;抽象。

三、文字题(共11题,共70分)

26、【考点】想象

答案:

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27、【考点】灵感

答案:

所谓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这种“突然”出现的灵感往往像火花一样给艺术家照亮了另一个艺术的世界。

28、【考点】劳动说

答案:

劳动说认为艺术和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系统阐发这一理论的美学家是普列汉诺夫。

29、【考点】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答案:

审美形态,是指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这种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30、【考点】什么是意境

答案:

一、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二、意象与意境的主要区别在于:

1、虽然二者均有主客、物我、情景浑契的结构,但它们所达到的层次、深度不同,意象主要讲的是审美的广度,意境则主要就审美的深度而言,意境深邃,意象广阔。

2、意境是意象的升华,它是主体心灵突破了意象的域限所再造的一个虚空、灵奇的审美境界。

3、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属艺术范畴;而意境则指的是心灵时空的存在与运动,其范围广阔无涯,与中国人的整个哲学意识相联系。

31、【考点】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答案:

(1)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

人们之所以有资格来谈论美,是因为人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地创造着美。

如果说,美就在客观事物本身,就是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那么,何以这种属性是美的,别的属性就不美?

如果离开人,我们甚至无法说明最简单的审美现象。

(2)我们之所以说某种东西是美的,是因为这种东西对人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意义,而这种意义是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表现出来的。

如果把美从审美活动中分离出来并把它实体化,就会导致美本身的消失。

(3)美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它才现实地生成、真实地显现出来。

所谓美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所生成的一种特殊价值。

32、【主考点】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副考点1】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副考点2】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答案:

审美对象既具有一般对象共有的属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是由审美活动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审美对象自身的客观条件

任何一种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都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条件。

审美对象不只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属性,同时这些物质属性本身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2)审美条件向审美对象的现实转化

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客观性,并非仅仅因为构成审美对象的物质材料本身具有客观实在性,更重要的是,这些客观物质材料总是承载着、蕴涵着一定的客观生活内容。

一定的客观事物首先是因为与人的实际生活发生了某种深刻的必然的关系,成了人的生活世界中一种有意义的事物,它才可能成为某种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

具备审美价值的事物首先必须是人的生活世界中一个具有实在性的事物。

那些尚未进入人的世界的事物,即使存在着,也是一种本然性的存在物,不能成为人的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只是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才现实地生成并显现出来的。

(3)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与开放性

审美对象不仅在审美活动中才现实地呈现出来,而且也只有在审美活动中它才真正地完成自身。

所谓审美对象在审美活动中完成,就是说,只有在审美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碰撞、交融,审美对象才会现实地具体地生成。

因此,审美对象既不等于客体的审美条件本身,也不等于主体的审美体验本身,它是审美主体与客体审美价值属性相互融合与统一的产物。

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33、【主考点】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副考点1】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副考点2】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答案:

我们从四方面简要分析一下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境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它既是主体得以能动地表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对象能如其所是地呈现自身的一种生动过程。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它所建构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意味的诗意世界。

审美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

审美是一种在自身中排斥直接的功利性,但又在其根底里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血脉相通的特殊活动,就是说,它既具有功利性,又具有无功利性,既具有自律性,又具有他律性,审美活动的特殊性就恰恰在于它是诸多矛盾因素的辩证统一。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正因为审美活动是无功利性相有功利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审美活动又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所谓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所谓审美活动又具有他律性,就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34、【考点】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答案:

(1)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中的辩证法思想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观点结合起来进行思索。

在实践中人的感觉和情感的人化过程为情感与理智的融合提供了本体论的条件。

(2)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

(3)单纯关于主体情感的抒发并不能产生美,只有当情感经过提升与净化,经过理智的筛选和改造之后,才能够真正转化为艺术表现的对象。

(4)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情感活动要受到思想的制约。

总之,情感与理智在审美经验中只有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要求。

35、【主考点】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副考点1】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副考点2】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答案:

一、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区别

1、艺术品是人工制品而不是自然物。

艺术品不能是自然物,而必须是人工制品。

自然物再美也不能称作“艺术品”。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一个区别是:

艺术品必须是人工制品,这是“艺术品”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

2、艺术品是精神产品,而不是物质产品。

艺术品首先是人工制品,但人工制品并非都是艺术品,艺术品仅是人工制品中的极少部分。

艺术品是人的高级活动——想象活动创造出来的产品,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人工制品中的高级部分。

这是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第二个重要区别。

3、艺术品主要是意象思维的结晶,而不是抽象思维的成果。

艺术品与其他精神产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通过艺术家的意象思维所创造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这是艺术独有的审美本质。

二、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联系

1、经过审美加工和创造,非艺术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可以转化成艺术品。

审美和创造可以使一部分非艺术品的自然物和人工制品进入艺术品的行列,从而扩大人类的审美视野,充实人类的审美经验。

2、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向非艺术品领域渗透,拓宽艺术品的领地,增添艺术的门类和品种,并使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富有艺术情趣和审美意味。

36、【考点】第五节美育的目的

答案: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美育的性质与自身特点决定的。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

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的情感支配的,所以,人的情感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而情感的开发与升华,只能通过情感的作用。

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

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

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

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

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

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

两种思维密切相关,从思维的发生学来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

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4)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

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

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

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