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8707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 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docx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望大陆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

教材:

语文(S)六年级上册课文:

7*望大陆

板块:

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望大陆》是一篇略读课文。

它是中国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一首绝唱,是一首以爱国诗人屈原的“骚体”为样式写成的诗歌。

诗的前两小节采用同一句式反复呈现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始终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强烈情感。

第三小节借用北朝民歌《敕勒川》中的“天苍苍,野茫茫”写出作者看到的“天”“地”的景象。

进一步表达作者对大陆的思念。

“山之上,国有殇”借用屈原《九歌》中“国殇”一词,表达自己愿意像为楚国而战的阵亡将士那样以身许国的深深的爱国情怀。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阅读教学与略读教学的规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揣摩作品理解诗意,学生自读自悟,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体会到始终饱含的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指导朗读,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于于右任老先生及他所写的《望大陆》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第二屏)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一)

曾有这样的一位诗人,一位富有民族感和责任感的诗人,他于1879年生于陕西三原,

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就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

期间他多次想回到大陆看看,可惜都不能成行,临终之时写下了一首震撼中华民族的哀歌《望大陆》,诗歌一发表就立刻打动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2003年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台湾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了一个问题:

“请您谈一下您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是什么?

”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说:

“说起台湾我就很动情,不由得想起了一位辛亥革命的老人、国民党的一位元老于右任在他临终前写过一首哀歌。

”接着,他完整地背诵了于右任这首著名的诗(展示课件第三屏步骤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二)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于右任老先生临

终前写的这首哀歌《望大陆》。

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一)自读诗歌。

1.自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注意:

“兮”“殇”都是一声;“殇”读

,翘舌音。

(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一)

2.分小组读。

要求:

把诗读通顺、读流利。

3.抽生朗读,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相机

 

学生课前搜集了有关于右任的资料,基本上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加上老师满含深情的介绍,为本课设置了悲怆、深沉的情景。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了解“骚体”诗的读法,理解诗意,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范读、点拨,引导学生读出诗歌节奏。

(二)学生默读,初步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注上记号。

(三)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

(展示课件第四屏步骤二)

1.兮: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2.殇:

死难者。

三、细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展示课件第五屏)

(一)默读诗歌,说说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思念的故乡、思念的大陆、浓浓的爱国情感。

(二)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生1: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生2: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生3:

我死后要将我葬于高山上,我要望大陆、望故乡,因为故乡有我的亲人。

生4:

山之上,国有殇。

生5:

我从“望”字体会到诗人强烈期盼两岸统一,渴望回归大陆的心情,“望”字在这儿有望眼欲穿的意思。

„„

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师小结:

一个“望”、一个“永不能忘”、一个“痛哭”,寥寥几个字,道出了诗人想见不能见、想回不能回那种痛苦、酸楚的思乡之情、思国之情。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展示课件第六屏)

教师谈话:

这几节小诗,是一份遗言,一段绝唱,一首哀歌。

它饱含于右任先生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一往情深,它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它在人们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两岸的同胞共同吟诵着,声音回荡在海峡

两岸,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再来

 

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对文本仔细研读,在读的过程中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在对话过程中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学生置身于当时社会情境中,且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激情的语言引导,配以哀婉的音乐,让学生情感得到升华,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强烈期望两岸统一的情感,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两岸必须统一,在这儿课堂也达到高潮。

感受十三亿中国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之情。

(四)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

1.为什么这首诗一经披露,就震撼全中国、打动无数人的心呢?

2.学生默读感悟。

3.全班交流。

师相机点拨。

(学生围绕诗人直抒胸臆,情真意切;用语精炼等方面来谈即可)

4.教师归纳:

作者通过简单精炼的语句直接告诉了我们故乡是永远不能忘记的,看不见大陆他会痛哭的,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直抒胸臆。

(五)试着背诵诗文。

四、升华、拓展

(一)这种脍炙人口的爱国诗歌又何止这一首呢?

这种深深怀念祖国的诗人又何止这一个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于老的其他诗歌以及其他诗人写的爱国诗歌。

1.于老其他的诗:

“长恨天涯隔一水,头白鸳鸯各自飞,两岸心声都是泪,一寸相思一寸灰”。

(展示课件第七屏)

2.余光中的《乡愁》。

(展示课件第八屏)

(二)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

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

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

五、课外作业:

(展示课件第九屏)搜集有关于怀念家乡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7望大陆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明确地提出了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领悟文章表达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补充与教材类似的内容,增大课堂容量,也进一步拓展本课的外延。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增大学生的阅读量,也让他们体会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五、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1.分部分,指名学生朗读。

[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注意让学生倾听,指名评价。

]

2.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叙述的顺

序。

3.结合课后习题第2题,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词语。

(展示课件第四屏)

2.回顾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

(展示课件第五屏)4.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5.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这节课。

我们继续研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二、研读“钓鱼和放鱼”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体会钓鱼的过程。

(展示课件第六屏)1.理解“涟漪”的意思。

2.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里的作用。

3.指导朗读。

(二)体会钓鱼时的心情。

(展示课件第七屏)1.理解“小心翼翼”的含义,用“小心翼翼”

练习说话。

2.理解“翕动”的意思。

3.出示鲈鱼的相关资料。

(展示课件第八屏)

4.体会“我”和父亲的心情。

5.引导学生读出“我”的感情。

(三)体会放鱼的过程。

本环节旨在承上启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概括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