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120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系统分析师试题6.docx

系统分析师试题6

系统分析师-试题6

(总分:

75.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53,分数:

75.00)

1.关于相联存储器,下面的论述中,错误的是(88)。

关于相联存储器,下面的论述中,错误的是(88)。

A.相联存储器按地址进行并行访问

B.相联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都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C.相联存储器能并行进行各种比较操作

D.在知识库中应用相联存储器实现按关键字检索(分数:

1.00)

 A.相联存储器按地址进行并行访问 √

 B.相联存储器的每个存储单元都具有信息处理能力

 C.相联存储器能并行进行各种比较操作

 D.在知识库中应用相联存储器实现按关键字检索

解析:

[解析]相联存储器(ContentAddressableMemory,CAM)是一种特殊的存储器,是一种基于数据内容进行访问的存储设备,相联存储器的特点是每个存储单元都必须有一个处理单元。

当对其写入数据时,CAM能够自动选择一个未用的空单元进行存储;当要读出数据时,不是给出其存储单元的地址,而是直接给出该数据或者该数据的一部分内容,CAM对所有的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同时进行比较,并标记符合条件的所有数据以供读取。

由于比较是同时、并行进行的,所以这种基于数据内容进行读写的机制,其速度比基于地址进行读写的方式要快许多。

在计算机系统中,相联存储器主要用于虚拟存储器和cache。

在虚拟存储器中存放分段表、页表和快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作为存放cache的行地址。

另外,相联存储器还经常用于数据库与知识库中按关键字进行检索。

图中左边的UML类图描绘的是设计模式中的(7)模式。

右边的UML类图描述了该模式的一种应用,其中与左图中的“Creator”对应的类是(8)。

(分数:

2.00)

(1).A.CommandB.FactoryMethodC.CompositeD.ClassAdapter(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2).A.BankB.AccountC.CheckingD.Savings(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Command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将不同的请求对象化并进行排队或登记,以支持撤销操作。

FactoryMethod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需要实例化哪一个类。

Composite模式将对象组成树结构来表示局部和整体的层次关系。

客户可以统一处理单个对象和对象组合。

ClassAdapter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用户希望得到的另一种接口。

它使原本不相容的接口得以协同工作。

2.某工程包括7个作业(A~G),各作业所需的时间和人数以及互相衔接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不消耗资源的虚作业):

如果各个作业都按最早可能时间开始,那么,正确描述该工程每一天所需人数的图为(36)。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前20天时,只有A作业在运行,需要5人。

在第21~40天时,作业B、C、D并行运行,合计需要3+4+2=9人。

在第41~50天时,作业E和F并行,需要2+2=4人。

在第51~60天时,只有作业E在运行,需要2人。

在第61~70天时,只有作业G在运行,需要3人。

3.对于任意集合A、B和C,下述论断正确的是______。

A.若A∈B,B

C,则A∈CB.若A

B,B∈C,则A

C

C.若A

B,B∈C,则A∈CD.若A∈B,B

C,则A∈C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选项A命题为假。

例如,A=(a),B={b,{a)),C={d,b,{a}),则A∈B,B

C,故A∈C(即A是C的元素),但A

C(即A不是C的子集)。

由此可知,选项D的命题为真。

选项B命题为假。

例如,A={a),B={b,a),C={{b,a),{C)),则A

B,B∈C,但A

C,即A不是C的子集。

选项C命题为假。

例如,A={a),B={b,a),C={a,{b,a)),则A

B,B∈C,但A

C,即A不是C的元素。

4.对于关系模式R(X,Y,Z),下列结论错误的是(32)。

A.若X→Y,Y→Z,则X→ZB.若X→Y,X→Z,则X→YZ

C.若X→Z,则XY→ZD.若XY→Z,则X→Z,Y→Z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显然,只有选项D是错误的。

5.信息工程方法把整个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划分为4个实施阶段,其自上而下的顺序是(21)。

A.业务领域分析,信息战略规划,系统设计,系统构建

B.信息战略规划,业务领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

C.系统构建,系统设计,业务领域分析,信息战略规划

D.系统设计,系统构建,信息战略规划,业务领域分析

(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解析]信息工程方法是詹姆斯·马丁创立的面向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方法和实践。

信息工程方法与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战略数据规划方法是一种交叉关系,即信息工程方法是其他两种方法的总结和提升,而其他两种方法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基础和核心。

信息工程方法认为有3个要素与企业的信息系统密切相关,即企业的各种信息、企业的业务过程和企业采用的信息技术,从而自上而下地将整个信息系统分成4个阶段,分别是信息战略规划、业务领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构建。

6.复用应该是每个软件过程都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列制品,不属于复用候选的软件制品是(24)。

A.项目计划B.体系结构C.用户界面D.用户需求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在软件的复用过程中,有高级的复用,例如项目计划和体系结构的复用;也有低层的复用,例如代码复用和界面复用等。

显然,用户需求是用户自己对软件的一些要求和目标,这是不能复用的。

7.某业务员需要在出差期间能够访问公司局域网中的数据,与局域网中的其他机器进行通信,并且保障通信的机密性。

但是为了安全,公司禁止Internet上的机器随意访问公司局域网。

虚拟专用网使用(60)协议可以解决这一需求。

某业务员需要在出差期间能够访问公司局域网中的数据,与局域网中的其他机器进行通信,并且保障通信的机密性。

但是为了安全,公司禁止Internet上的机器随意访问公司局域网。

虚拟专用网使用(60)协议可以解决这一需求。

A.PPTPB.RC-5C.UDPD.Telnet(分数:

1.00)

 A.PPTP √

 B.RC-5

 C.UDP

 D.Telnet

解析:

[解析]虚拟专用网可以利用公网,通过使用相应的协议,以低廉的成本,方便地构建虚拟的专用网络。

有很多协议都可以用于构建虚拟专用网,例如,PPTP、IPSec等。

有关虚拟专用网的更详细的内容,请阅读本丛书中的《系统分析师考试案例分析与设计试题分类精解》第6章。

在本题给出的选项中,RC-5是一种对称加密算法,UDP是一种传输层的协议,Telnet是一种远程登录协议,它们都不能用于构建虚拟专用网。

8.在下列的网络图中,其关键路径长度是______。

A.18B.16C.15D.17(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解析]关键路径是指从出发点到终点的一条最长的路径,学员可按照《计算机综合应用知识》P214-215上的方法进行运算。

不过考试时一般比较简单,用枚举法就行了,即算出所有路径的长度,其最大者就是所求。

本题关键路径是V1->V2->V5->V7->V9或V1->V2->V5->V8->V9。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和“信息工程”都推荐建立表示数据类(主题数据库)和过程之间关系的CU矩阵M。

其中若第i号过程产生第k号数据类,则材Mik=C;若第j号过程使用第k号数据类,则材Mjk=U。

矩阵M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后,可以给出划分系统的子系统方案,并可确定每个子系统相关的(28)和(29);同时也可了解子系统之间的(30)。

(分数:

3.00)

(1).A.关系数据库B.层次数据库

C.网状数据库D.共享数据库(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2).A.关系数据库B.网状数据库

C.专业(私有)数据库D.子集数据库(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3).A.过程引用B.功能关系

C.数据存储D.数据通信(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企业系统规划(BusinessSystemsPlanning,BSP)方法是由IBM公司研制的指导企业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

BSP认为数据类和过程是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应该建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可清除在考虑定义和内容时所产生的问题。

过程/数据类矩阵(M)是建立二者联系的工具。

其中行表示数据类,列表示过程,并以字母C和U来表示过程对数据类的产生和使用。

在矩阵中,首先按关键资源的生命周期顺序放置过程,开始是计划过程,然后是度量和控制过程,以及直接涉及产品的过程,最后是管理支持资源的过程;其次是根据过程产生数据的顺序来安排数据,开始是由计划过程产生的数据,接着把它所有数据列入矩阵,并在适当的行列交叉处填上C和U。

填写规则是:

若其中第i号过程产生第k号数据类,则Mik=C;若第j号过程使用第k号数据类,则Mjk=U。

这样,矩阵M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调整后,可以给出划分系统的子系统方案,并可确定每个子系统相关的共享数据库和专业(私有)数据库,同时也可了解子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

根据其对数据类的产生和使用特点,可将子系统分类如下。

(1)产生数据类但不使用其他数据类的子系统;

(2)使用其他数据类来产生一个数据类的子系统;

(3)使用数据类但不产生数据类的子系统。

9.在关于信息属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22)。

A.信息具有无限性和普遍性

B.信息具有依附性,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

C.信息具有相对性,即不同的认识主体从同一事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可能是不同的

D.信息具有可传递性,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为信息存储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人们通过深入研究,发现信息的特征如下:

(1)客观性。

信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而反映的对象则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因而,信息可分为主观信息和客观信息。

主观信息,如决策、指令、计划等;客观信息,如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等信息。

(2)普遍性。

物质的普遍性决定了信息的普遍存在,因而信息无所不在。

(3)无限性。

客观世界是无限的,反映客观世界的信息自然也是无限的。

(4)动态性。

信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是动态的。

(5)依附性。

信息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因而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存在,需要有物质的承担者。

信息不能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

(6)变换性。

信息通过处理可以实现变换或转换,使其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以适应特定的需要。

(7)传递性。

信息在时间上的传递就是存储,在空间上的传递就是转移或扩散。

(8)层次性。

客观世界是分层次的,反映它的信息也是分层次的。

(9)系统性。

信息可以表示为一种集合,不同类别的信息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

因而,可以形成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信息系统。

(10)转化性。

信息的产生不能没有物质,信息的传递不能没有能量,但有效地使用信息可以把信息转化为物质或能量。

某计算机的时钟频率为400MHz,测试该计算机的程序使用4种类型的指令。

每种指令的数量及所需指令时钟数(CPI)如表所示,则该计算机的指令平均时钟数为(59);该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约为(60)MIPS。

各种指令的数量及所需指令时钟数

指令类型

指令数目(条)

每条指令需时钟数

1

160000

1

2

30000

2

3

24000

4

4

16000

8

(分数:

2.00)

(1).A.1.85B.1.93C.2.36D.3.75(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2).A.106.7B.169.5C.207.3D.216.2(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平均时钟数为总时钟数除以总条数,即本试题所给出的表7-1中指令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机执行指令的平均时钟数[*]

故指令的平均时钟数为1.93个时钟周期。

该计算机的速度为平均每秒钟所执行的指令条数,即其时钟在1s内有多少个指令的平均时钟数。

MIPS表示每秒百万条指令。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为了推动多媒体会议系统的发展,ITU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其中(41)系列标准用于LAN会议。

通用视频会议系统中的核心是(42)。

(分数:

2.00)

(1).A.视频会议系统的标准B.视频会议系统的安全保密

C.视频会议终端D.多点控制单元MCU(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当前,视频会议的实现方式有三种。

(1)广电系统(电视台)常用的电视直播式视频会议;

(2)MPEG-1、MPEG-2压缩格式VOD视频传输式视频会议系统;

(3)ITU(国际电信联盟)提出的基于H.261/H.263视频压缩格式的H.320/H.323规范的视频会议系统。

ITU制定的H.32x多媒体通信系列标准建议族使得在现有通信网络上进行视频会议成为可能,其中主要的标准有:

(1)H.320在窄带可视电话系统和终端(N-ISDN)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2)H.321在B-ISDN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3)H.322在有QoS保证的LAN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4)H.323在无QoS保证的PBN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系统标准:

(5)H.324在低比特率通信终端(PSTN和无线网络)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标准

H.323是于1996年3月27日到6月7日,ITU第15组在日内瓦会议上正式提出的,最初是叫作“工作于不保证业务质量的LAN上的多媒体通信终端系统”。

1997年底通过了H.323V2,改名为“基于包交换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终端系统”。

1998年2月正式通过时又去掉了版本2的“V2”称呼,就叫做H.323。

1999年5月ITU又提出了H.323的第三个版本。

H.323为基于网络的通信系统定义了四个主要的组件:

终端(Terminal)、网关(Gateway)、网闸(Gatekeeper)、多点控制单元(MultipointControlUnit)。

(1)终端这是PBN中能提供实时、双向通信的节点设备。

所有的终端都必须支持语音通信,视频和数据通信能力是可选的。

H.323规定了不同的音频、视频或数据终端协同工作所需的操作模式。

它将是下一代Internet电话、音频会议终端和视频会议技术的主要标准。

所有的H.323终端也必须支持H.245标准,H.245标准用于控制信道使用情况和信道性能。

在H.323终端中的其他可选组件是图像编解码器、T.120数据会议协议以及MCU功能。

(2)网关这是H.323会议系统的一个可选件。

网关能提供很多服务,其中包含H.323会议节点设备与其他ITU标准相兼容的终端之间的转换功能。

这种功能包括传输格式(如H.225.0到H.221)和通信规程的转换(如H.245到H.242)。

另外,在PBN端和电路交换网络SCN端之间,网关还执行语音和图像编解码器转换工作,以及呼叫建立和拆除工作。

终端使用H.245和H.225.0协议与网关进行通信。

采用适当的解码器,H.323网关可支持符合H.310、H.321、H.322以及V.70标准的终端。

(3)网闸这是H.323系统的一个可选组件,其功能是向H.323节点提供呼叫控制服务。

当系统中存在H.323Gatekeeper时,其必须提供以下四种服务:

地址翻译、带宽控制、许可控制与区管理功能。

带宽管理、呼叫鉴权、呼叫控制信令和呼叫管理等为可选功能。

一个H.323通信域可以有多个网关,但只能有一个网闸进行地址转换和管理工作。

(4)多点控制单元MCU是视频会议系统中的核心设备。

MCU支持三个以上节点设备的会议,点到点的通信无需它们介入。

在H.323系统中,一个MCU由一个多点控制器MC和几个多点处理器MP组成,但也可以不包含MP。

MC处理终端间的H.245控制信息,从而决定它对视频和音频的通常处理能力。

在必要的情况下,MC还可以通过判断哪些视频流和音频流需要多点广播来控制会议资源。

MC并不直接处理任何媒体信息流,而将它留给MP来处理。

MP对音频、视频或数据信息进行混合、切换和处理。

MC和MP可能存在于一台专用设备中或作为其他的H.323组件的一部分。

有关H.323的更多内容,请读者浏览

(2).A.H.320B.H.321C.H.323D.H.324(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10.在cache一主存两级存储体系中,关于cache的叙述,错误的是(17)。

A.cache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达到较高的命中率,使存储系统具有最短的平均访问时间

B.cache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在争取获得较快的存取速度和花费较低的存储成本之间达到合理的折中

C.除了cache容量和块的大小,地址相联方式和替换策略也会影响cache的命中率

D.在速度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直接映像,在速度要求较低的场合采用组相联或全相联

(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析]使用cache改善系统性能的依据是程序的局部性原理。

依据局部性原理,把主存储器中访问概率高的内容存放在cache中。

当CPU需要读取数据时,首先在cache中查找是否有所需内容,如果有,则直接从cache中读取;若没有,再从主存中读取该数据,然后同时送往CPU和cache。

如果CPU需要访问的内容大多能在cache中找到(称为访问命中),则可以大大提高系统性能。

系统的平均存储周期与命中率有很密切的关系,命中率的提高即使很小也能带来性能上的较大改善。

在CPU发出访存请求后,存储器地址先被送到cache控制器以确定所需数据是否已在cache中,若命中则直接对cache进行访问。

这个过程称为cache的地址映射。

常见的映射方法有直接映射、相联映射和组相联映射。

在cache存储器产生了一次访问未命中之后,相应的数据应同时读入CPU和cache。

但是在cache已存满数据后,新数据必须淘汰cache中的某些旧数据。

最常用的淘汰算法有随机淘汰法、先进先出法(FIFO)和近期最少使用淘汰法(LRU)。

因为需要保证缓存在cache中的数据与主存中的内容一致,所以相对读操作而言,cache的写操作比较复杂,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写直达(writethrough)。

当要写cache时,数据同时写回主存储器,有时也称为写通。

(2)写回(writeback)。

CPU修改cache的某一行后,相应的数据并不立即写入主存储器单元,而是在该行被从cache中淘汰时,才把数据写回到主存储器中。

(3)标记法。

对cache中的每一个数据设置一个有效位。

当数据进入cache后,有效位置1;而当CPU要对该数据进行修改时,只需将其写入主存储器并同时将该有效位清0。

当要从cache中读取数据时需要测试其有效位:

若为1则直接从cache中取数,否则从主存中取数。

11.根据詹姆斯·马丁的理论,以(48)的规划、设计和实现为主体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是信息工程的核心。

根据詹姆斯·马丁的理论,以(48)的规划、设计和实现为主体企业数据环境建设,是信息工程的核心。

A.应用数据库B.物理数据库

C.主题数据库D.数据仓库(分数:

1.00)

 A.应用数据库

 B.物理数据库

 C.主题数据库 √

 D.数据仓库

解析:

[解析]马丁的信息工程方法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做好战略数据规划,二是要建设好主题数据库,三是围绕主题数据库进行应用开发,而建设好主题数据库则是信息工程方法的重点和关键。

主题数据库的突出优点是它具有稳定的结构,不受企业机构或部门变动的影响,不仅能满足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也能为业务伙伴和广告客户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

建立主题数据库,要采用一整套信息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不过,在集成化信息系统开发初期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但随着系统的扩展,数据库的数目较少增加,甚至不增加;如果不采用主题数据库而采用应用数据库,虽然在开发初期见效快,但随着应用项目的增多,数据库的数目会快速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做到应用项目的信息共享,那么其接口数目会按几何级数增加,以至于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主题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1)由于一个企业的业务主题具有客观性,这就决定了同行业的不同企业的业务主题的统一性,相应的,其主题数据库的结构也必然是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

(2)由于主题数据库不是企业某一部门或某个人的私有数据,它必须纳入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因而企业中的不同业务可以共享主题数据库的信息资源。

(3)由于主题数据库的信息源具有唯一性,它的数据采集必须是一次性和一地性的,并且一次性地进入系统,因而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

(4)主题数据库的结构具有稳定性、原子性、演绎性和规范性,因而便于系统开发的自动化,也便于系统维护、升级和集成。

12.以下关于信息的相关描论中,正确的是______。

A.信息符号出现的概率越大,信息的不确定性也越大

B.由信息熵计算公式

可知,信息熵是一个负值

C.信源符号间的相关性越大,信息熵也越小

D.信息量并不依赖具体的传播行为而存在,是对已经实现了的信息流动的评价

(分数:

1.00)

 A.

 B.

 C. √

 D.

解析:

[解析]信息符号出现的概率越大,信息的不确定性就越小;反之信息符号出现的概率越小,信息的不确定性越大。

信息符号与及信息量是单调递减关系。

具有概率为p(xi)的符号xi的自信息量为,I(xi)=-logp(xi)。

由于信息符号出现的概率总是在闭区间[0,1],因此自信息量I(xi)和信息熵H(X)为非负值。

信源的相关性是指信源符号间的依赖关系使得信息熵减小,即相关程度越大,则信源的实际信息熵越小。

当信源符号等概率分布时,信源熵最大。

信息量并不依赖具体的传播行为而存在,是对“具体信源和具体信宿”的某信息潜在的可能流动价值的评价,而不是针对已经实现了的信息流动的评价。

软件质量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35)是测试软件质量的基础;(36)定义了一组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方式的准则;(37)间接定义了用户对某些特性的需求。

(分数:

3.00)

(1).A.软件需求B.软件分析C.软件设计D.软件实现(分数:

1.00)

 A. √

 B.

 C.

 D.

解析:

(2).A.开发文档B.开发标准C.维护手册D.用户手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