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897236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docx

工程变形监测课标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变形监测”课程标准

(适用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课程类型:

(A类/B类/C类课程)

执笔人:

课程团队:

审定人:

编制时间:

2017年3月30日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制表

二〇一七年三月

“工程变形监测”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开设学期

第四学期

计划学时/学分

60学时/3.5学分

适用专业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

期末考试形式

全过程性考核

是否过程性考核/成绩组成

课程设计思路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生产实践,确定毕业生面临的工作岗位,结合工作岗位任务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保证了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变形监测方案的技术设计书的编写规范及要求

2.掌握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方法

3.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及要求

4.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及要求

5.掌握道路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及要求

6.掌握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及要求

7.掌握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社会能力

1.具备与团队进行沟通协作的能力

2.具备吃苦耐劳,拼搏争先的能力

3.具备使用和判断肢体语言的能力

4.具备应对紧急突发状况的能力

方法能力

1.具备正确使用仪器设备的能力

2.具备规范填写外业观测手薄,搜集整理内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3.具备制定、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

专业能力

1.能根据具体工程变形体的特点,编写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

2.能进行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及数据处理

3.能进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

4.能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

5.能进行道路工程变形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

6.能进行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

教学内容

1.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2.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3.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4.道路工程变形监测

5.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6.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学习情境划分

序号

情境描述

学时

学习情境1: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通过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筑物沉降监测、倾斜监测、水平位移监测、裂缝监测及监测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等知识。

28

学习情境2: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设计、实测及资料整理与分析等知识。

12

学习情境3:

道路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道路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路工程变形监测、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桥梁工程变形监测及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等知识。

12

学习情境4:

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资料整理、分析等知识。

8

学生应有基础及课程衔接

1、应掌握的知识:

数学基础知识、测量基础知识、建筑基础知识、桥梁基础知识、隧道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简单的计算机编程知识等。

2、在此课程之前应学习的专业课程:

数字测图、工程测量技术与应用、GPS测量技术与应用、工程控制测量、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3、在此课程之后应学习的专业课程: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课程与岗位技能证书对接

考核评价

平时成绩

过程性考核成绩

终结性考核成绩

30%

70%

0%

教师要求

1.熟练使用测量仪器,具备测绘类专业背景

2.具有一定的现场经验,了解建筑、桥梁、隧道的施工工艺

3.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组织、实施能力

推荐教材

牛志宏主编,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测绘出版社,2013.3

编制依据

本标准依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制定

二、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1:

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学时:

28学时

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熟悉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的编写格式和要求

2.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周期和精度的确定

3.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控制网变形监测的基准点、工作点和变形点的布设

4.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法

5.了解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新技术

6.掌握工程建筑物变形资料的整理及分析

7.熟悉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总结的内容

专业能力目标:

1.能设计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

2.能进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3.能进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内容

1.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的编写

2.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3.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方法

4.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

5.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总结

教学任务

设计

序号

任务描述

学时

任务1.工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通过工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分析及注意事项。

10

任务2.工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通过工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分析及注意事项。

6

任务3.工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通过工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筑物倾斜观测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分析及注意事项。

6

任务4.工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通过工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筑物裂缝观测的方法、步骤、数据处理、分析及注意事项。

6

实训条件

实训项目

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所需实训场地

项目1.工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水准仪、全站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项目2.工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全站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项目3.工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全站仪、垂准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项目4.工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全站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主要考核点

知识

1.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设计书的编写格式和要求

2.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基准点、工作点和变形点的布设

3.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数据整理分析

能力

1.具备进行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能力

2.具备整理、分析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资料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资料

需导入的技术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参考资料

1、牛志宏、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测绘出版社,2013.3(参考书)

2、岳建平、田林亚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6(参考书)

3、伊晓东、李保平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参考书)

专业网站

中国知网:

谷歌学术:

.hk/schhp?

hl=zh-CN

表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任务

学时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组织设计

成果资料

任务1:

工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6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2:

工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4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3:

工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4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4.工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4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学习情境2: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学时:

12学时

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2.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基准点、工作点和变形点的布设

3.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方法

4.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周期及其精度要求

5.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分析等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对基坑工程进行合理的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2.能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3.能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内容

1.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技术设计书的编写

2.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建立

3.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

4.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总结

教学任务

设计

序号

任务描述

学时

任务1: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通过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特点、控制网及监测网的技术设计及注意事项。

4

任务2: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实施

通过基坑工程变形监测实施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施测、监测方法、周期及注意事项。

4

任务3: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及分析

通过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分析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资料整理、监测报表、数据分析及注意事项。

4

实训条件

实训项目

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所需实训场地

项目1.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多媒体、网络

多媒体教室

项目2.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实施

全站仪、水准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项目3.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及分析

电脑、网络

机房

主要考核点

知识

1.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设计书的编写

2.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基准点、工作点和变形点的布设

3.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能力

1.进行合理的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设计的能力

2.具备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能力

3.能进行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资料

需导入的技术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参考资料

1、牛志宏、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测绘出版社,2013.3(参考书)

2、岳建平、田林亚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6(参考书)

3、伊晓东、李保平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参考书)

专业网站

中国知网:

谷歌学术:

.hk/schhp?

hl=zh-CN

表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任务

学时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组织设计

成果资料

任务1: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代表发言→组长总结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设计书

任务2: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实施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3: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及分析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

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

引导文、分析报表

学习情境3:

道路工程变形监测学时:

12学时

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道路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的设计

2.掌握公路工程变形监测的施测周期、精度要求及数据整理、分析

3.掌握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的施测周期、精度要求及数据整理、分析

4.掌握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的施测周期、精度要求及数据整理、分析

专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公路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整理分析

2.能进行边坡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整理分析

3.能进行桥梁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整理分析

教学内容

1.公路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2.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3.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

教学任务

设计

序号

任务描述

学时

任务1:

公路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公路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公路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布设、数据处理及分析。

4

任务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布设、数据处理及分析。

4

任务3: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布设、数据处理及分析。

4

实训条件

实训项目

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所需实训场地

项目1.公路工程变形监测

全站仪、水准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项目2.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软件

机房

项目3.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软件

机房

主要考核点

知识

1.公路工程变形监测

2.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3.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能力

1.进行公路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

2.进行边坡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

3.进行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分析的能力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资料

需导入的技术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参考资料

1、牛志宏、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测绘出版社,2013.3(参考书)

2、岳建平、田林亚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6(参考书)

3、伊晓东、李保平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参考书)

专业网站

中国知网:

谷歌学术:

.hk/schhp?

hl=zh-CN

表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任务

学时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组织设计

成果资料

任务1:

公路工程变形监测

理论课1学时,实践课3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理论课1学时,实践课3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3: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学习情境4:

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学时:

8学时

表一学习情境基本信息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隧道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方案的设计

2.掌握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施测周期、精度及数据处理分析

3.掌握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施测周期、精度及数据处理分析

专业能力目标:

1.能进行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2.能进行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

1.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2.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

教学任务

设计

序号

任务描述

学时

任务1:

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设计、布网、数据处理分析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4

任务2:

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通过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的技术设计、布网、数据处理分析及注意事项等知识。

4

实训条件

实训项目

实训所需主要仪器设备

所需实训场地

项目1.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全站仪、水准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项目2.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全站仪、水准仪

变形监测实训场

主要考核点

知识

1.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2.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能力

1.能进行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2.能进行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及数据处理分析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资料

需导入的技术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17942-2000)[M].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牛志宏、工程变形监测技术,测绘出版社,2013.3(参考书)

2、岳建平、田林亚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6(参考书)

3、伊晓东、李保平主编,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7.2(参考书)

专业网站

中国知网:

谷歌学术:

.hk/schhp?

hl=zh-CN

表二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任务

学时

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组织设计

成果资料

任务1:

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任务2:

新奥法隧道工程变形监测

理论课2学时,实践课2学时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法、演示法

资料学习→相互讨论→分组实习→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文、数据资料

三、“变形监测”课程考核评价

学习情境

(分值权重)

考核项目

评价标准

过程性考核

(70%)

终结性考核

(0%)

情境1:

程建筑物变形监测(30%)

任务1:

工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工程建筑物沉降观测

仪器操作、观测方法、数据记录

30%

0%

任务2:

工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

任务3:

工程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任务4:

工程建筑物的裂缝观测

情境3: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

(30%)

任务1: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方案的设计

基坑工程变形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分析、预测

30%

任务2:

基坑工程变形监测的实施、基坑工程变形监测资料整理及分析

情境3:

道路工程变形监测

(10%)

任务1:

公路工程变形监测

边坡工程变形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分析

10%

任务2:

边坡工程变形监测

说明:

1.课程无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权重为0%。

2.期末总成绩=平时成绩*30%+项目1总成绩*30%+项目2总成绩*30%+项目3总成绩*10%。

四、附录

可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便于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

并可对标准制定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及建议做出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