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902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doc

安然事件案例分析

一、简要描述“安然”事件

安然曾经是叱咤风云的“能源帝国”,2000年总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中的第七。

2001年10月16日,安然公司公布该年度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宣布公司亏损总计达6.18亿美元,引起投资者、媒体和管理层的广泛关注,从此,拉开了安然事件的序幕。

2001年12月2日,安然公司正式向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498亿美元,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企业。

2002年1月15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宣布,将安然公司股票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

至此,安然大厦完全崩溃。

短短两个月,能源巨擎轰然倒地,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当时的休斯敦天然气公司(HoustonNaturalGas)和北联公司(InterNorth)合并而成,主要经营北美的天然气与石油输送管道业务。

80年代后期,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对能源市场的管制,导致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与石油价格的波动加大。

安然公司抓住时机,利用市场上随之出现的希望规避与控制能源价格波动风险的需求,创造性地将金融市场中的期货、期权等概念移植到能源交易中,从提供能源产品的期货、期权等新型交易入手,广泛开拓其它大宗商品(如天气预报、通讯带宽等)的衍生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

同时依靠所研制的能源衍生证券定价与风险管理系统,加上财力上的优势,占据了新型能源交易市场的垄断地位,成为一个类似美林、高盛,但以交易能源衍生产品为主的新型交易公司。

安然公司问题的暴露,是从一些以准确了解企业经营状况而不是靠股票交易本身获得收入的机构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对安然公司的利润产生怀疑开始的。

2001年3月5日《财富》杂志发表文章《安然股价是否高估》,对公司财务提出疑问。

随后证券分析人员和媒体不断披露安然公司关联交易与财务方面的种种不正常作法,认为这些关联交易对安然的负债和股价会产生潜在的致命风险。

2001年8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调查该公司的财务问题。

这些情况对市场产生影响,2001年10月安然公司的股价下跌至20美元左右。

在各种压力下,安然公司不得不决定重审过去的财务,于2001年11月8日宣布在1997年至2000年间共虚报利润近6亿美元,并有巨额负债未列入资产负债表。

11月28日,在安然公司有6亿美元的债务到期的情况下,原准备并购安然的昔日竞争对手德能公司(DynergyInc.)宣布无法按照并购条件向安然公司提供20亿美元现金,造成市场对安然公司的信心陡降。

同时,标准普尔公司和穆迪公司将安然公司的债信评级连降六级为"垃圾债",安然股价立即大幅下挫,跌至每股0.2美元的最低点。

股价严重下跌,又引发了由关联交易形成的高达34亿美元的债务清偿压力。

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安然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二、安然公司破产的原因

(一)、董事会的责任

董事会缺乏独立性,独立董事不独立。

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会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度,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

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形同虚设。

安然公司17名董事会的成员中,有15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这些德高望重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盈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熟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二)、公司高管徇私舞弊

在美国,有很多公司实行期权激励制度。

股票期权是使企业经营者用一定价格在一定时期内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它将经营者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密切结合起来,将经营者的收益和经营者的业绩挂钩,充分体现了人力资本的作用。

但是期权制的实施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在控制权机制失灵的情况下,期权制运行会出现管理层的薪酬过高,期股、股权被滥用,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管等严重弊端。

安然事件之后,无数员工倾其毕生积蓄购买的股票成了废纸,而企业高层却早已敛足财富。

安然申请破产之前,对公司经营状况一清二楚的总裁和一些大股东迅速抛售手中的股票,活力八亿美元。

公司高层拥有足够的动机通过做假账粉饰公司业绩,抬高股票价格,使得自己手中的股票期权可以在高价位出手,从中牟取觉的收入。

(三)、会计事务所的监督

美国的公司大部分建立了内外审计体系。

公司董事会一般都没有审计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独立董事组成,但从安然事件反映出,美国的公司审计委员会成员大多已有退休管理人员担任,一般都与管理层有良好的关系,独立性差。

美国的外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也存在问题。

安达信除去单纯的审计外,还为安然提供咨询服务。

由于咨询与审计业务没有完全分开,关系过于亲密,缺乏独立性的机构,难免会导致外部审计机构与客户相互勾结。

在收取巨额咨询服务费的情况下,外部审计机构很难如实发表审计意见,披露被审计公司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性或存在的误导因素。

三、总结

安然案件,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当行为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它对于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中国公司治理的启示。

我国的公司治理状况和美国的情况有着显著的区别。

如前所述,美国公司治理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股权高度分散导致股东对管理层缺乏约束,而外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

恰恰相反,我国公司治理的问题是由于股权过度集中所造成的。

但是,股权的高度集中所带来的后果却很相似:

由于国有股权代理人的缺位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所以,我们应该:

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继续完善会计准则,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和管理;加强证券市场监管,完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有效的信用机制;加大证券市场的执法力度,对各种破坏证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完善和规范公司重组,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及对内幕交易的打击;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是渐进的,我国证券市场的问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可避免的,成熟的经验我们应借鉴,但应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及经济发展状态,不要拿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历程与刚刚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中国相比较,欲速则不达;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的建立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但不应照搬。

美国公司治理的改革,表明了公司治理的模式随着市场的变化在不断地演变,没有任何一个模式是完美和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革的经济和社会的需要,我国的公司治理也需要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建立既能与国际接轨,又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公司治理模式。

(二)、不应过分夸大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作为证券市场会计监管的关键环节,是确保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外部制度安排。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是有限的。

独立审计只是会计监管的一个环节,并不能保证防止、发现和纠正被审计单位所有的错误,尤其在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蓄意作弊的情况下,更不能保证检查出所有的舞弊行为。

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签发的审计意见也不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真实性的绝对保证。

如果无限拔高独立审计在会计监管中的作用,将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或经营失败而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责任全部归咎于注册会计师,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是不公平的,也不利于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会计监管体系,不利于界定各监管主体在会计监管中的职责。

誉满全球的安达信公司之所以会兵败安然公司,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问题,即独立审计并非是包治百病,正所谓:

“注册会计师不是万能的,没有注册会计师却是万万不能的。

(三)、应把诚信教育纳入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范畴。

证券市场的参与各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有着各自的利益动机和利益追求。

证券市场又是一个充满机会和诱惑的博弈场所。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理性的“经济人”会做出何种选择呢?

也许多数人会用道德约束自己,但不是每个人都讲道德,总会有一些人禁受不起利益的诱惑而置道德于不顾。

如果参与者和监管者不讲诚信,无论多么严密完美的制度安排与严厉的惩罚措施也会有人胆敢违犯。

当巨大的经济利益与严肃的道德规范发生碰撞时,只有潜移默化的诚信教育才能使天平倾向于道德规范。

从这个意义上说,安然事件的发生也是当今的证券市场为忽视诚信教育所付出的代价。

为了有效规范市场参与各方的行为,需要对有关各方进行全方位的诚信教育,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证券公司、新闻媒体、中小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政府官员概莫能外,并将诚信教育作为会计监管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1]白晓红.刘刚.刘建波。

安然事件回顾与启示.财政部财经论坛.

[2]宋永新.杨蓉从安然事件论美国公司治理模式﹝J﹞武汉大学学报.2003.56.1.82-86

[3]赵文.范旭华从安然事件反思中国治理﹝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

(1).15-16

[4]杨十二.安然事件与公司治理的弱化﹝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62-65

[5]陈海晏.安然事件对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启示﹝J﹞价值工程.2005.(07).121-122

[6]胡伟良.安然事件的反思——对会计监督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5.90

[7]张玉华.安然事件引发的对公司管理层坦诚度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67-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