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05810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蝉蜕(duì)绽开(zhàn)参差不齐(cēncī)

B.攒动(cuán)狭隘(yì)人迹罕至(hǎn)

C.确凿(zuó)热忱(chén)咄咄逼人(duō)

D.抽噎(yē)干涸(hé)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荫蔽纯粹惊慌失错B.坍塌云宵沉默寡言

C.诀别附和混为一谈D.奥密硬朗见异思迁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国歌的伴奏下,王琳和马进小心翼翼地将国旗升上顶端,然后深深舒了口气。

B.台上的主持人说: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的结果,请大家洗耳恭听。

C.机敏的办案警察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很快找到破案线索。

D.她演讲的时候,整个大厅鸦雀无声,她的事迹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4.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

5.下列句子文学常识、文化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他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散曲作家,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植树的牧羊人》选自《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美国作家、电影编剧。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6.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B.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C.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D.险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7.下列句子不直接表明诸葛亮认为成才要具备的条件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俭以养德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B.“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修炼的关键性作用。

C.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D.先立论,再阐发,又从正反论证,逻辑谨严,前后相承,言语虽短却意蕴悠长。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0.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愁心”形象地寄给“明月”,随朋友直到僻远之地。

B.朋友被贬僻远之地,诗人用夜郎之名,使人联想古夜郎国,以见其边远。

C.诗人同情友人的不幸遭遇,把“愁心与明月”一起寄给身处夜郎的友人。

D.这是一种艺术想象,最能体现诗人内心同情的深切和真挚。

11.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四、句子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乡书何处达?

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

“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

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

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

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

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

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

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

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

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

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

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

她仍没有抬头。

“那你怎么还不睡?

”“快完了,一会儿睡。

”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

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

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

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

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

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

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

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

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

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⑦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

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

“爹,咋了?

”“没咋。

”他没有看我。

“没咋,那咋不睡?

”我又问。

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

“有两毛钱,对不上账。

”“多了还是少了?

”我接着问。

“多了。

”他说。

“多了,那好呀!

”我说。

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

“不知道给谁少算了。

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⑧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

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⑨后来,我上了高中。

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

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

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

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

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⑩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⑪“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

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3.文童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

结合全文,填写表格。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______

第三盏

女同学

②______

14.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5.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于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

16.文章以“灯红如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六、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

某校七年级发起“交通安全你我他”活动。

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

17.活动一:

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一)央视2012年10月14日《新闻直播间》节目播出“中国式过马路:

十字路口1小时600人闯红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近日引起热议。

(材料二)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

《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

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因此,许多城市十字路口交通事故频发,轻者刮擦,重者导致人员伤亡。

探究发现:

18.活动二:

生活处处有语文,请你仿照示例,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你让出的是一点时间,收获的是一份安全和幸福。

温馨提示:

七、字词书写

19.用楷书书写下面的句子。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八、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却说常言有云:

“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

”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

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

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

“造化!

造化!

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

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真个今日到了。

”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

他说两员大将是谁?

说是八戒、沙僧。

八戒、沙僧,虽没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

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

妖精说:

“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链。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

三藏见了,叫:

“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

”八戒道:

“师父,你与沙僧坐着,老猪去看看来。

”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dí)面相迎。

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

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

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

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休。

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

叫道:

“女菩萨,往那里去?

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

”——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

——那女子连声答应道:

“长老,我这青罐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

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

”八戒闻言,满心欢喜。

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

“师父!

‘吉人自有天报!

’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

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

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

”唐僧不信道:

“你这个夯货胡缠!

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

20.阅读并填空。

选文出自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____》。

该书作者是____代的____。

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

选文属于《西游记》的典型故事情节:

____。

21.请结合文段分析猪八戒的性格特征。

九、作文

22.作文。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有一些难忘的经历,往往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改变当初的想法或做法。

有时不再犹豫,积极争取;不再胆怯,大胆面对;不再放弃,咬牙坚持;不再沉沦,奋力拼搏……

请以“我不再”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犹豫、胆怯、放弃、沉沦……);②内容自选,立意自定,有真情实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⑤不少于500字,最多写满格;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A.蝉蜕——tuì;

B.狭隘——ài;

C.确凿——záo;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A.惊慌失错——惊慌失措;

B.云宵——云霄;

D.奥密——奥秘;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小心翼翼: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使用正确。

B.洗耳恭听: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

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指专心地听。

使用语境错误。

C.蛛丝马迹:

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使用正确。

D.鸦雀无声: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使用正确。

故选B。

4.D

【解析】

【详解】

A.否定词应用不当,去掉“不要”;

B.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者“使”;

C.搭配不当,“各大公园”和“好时机”搭配不当,把“好时机”改成“好地方”;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D.《植树的牧羊人》又名《植树的男人》,作者让·乔诺是法国作家。

选项错误。

故选D。

6.D

7.C

8.C

9.

(1)不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只能悲哀地坐守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解析】

6.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D.句意为: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险:

轻薄。

故选D。

7.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诸葛亮认为成才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是:

立志、学习、惜时。

ABD分别讲了立志、学习和惜时对于成才的重要性。

C项谈的是个人修养,没有直接表明成才必须具备的条件。

故选C。

8.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

《诫子书》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了修身治学,强调“静”的价值。

C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不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

明确。

致:

达到。

(2)只能悲哀地坐守那穷困的居舍,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庐:

房子。

复:

又。

【点睛】

参考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放纵懈怠、消极怠慢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10.C

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深切同情和关心之情。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李白将明月扑拟人化,明月富有同情心,作为自己的替身,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地方。

选项错误。

故选C。

1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

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拟人化,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他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贬谪者。

借此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慰藉。

12.①学而不思则罔②思君不见下渝州③枯藤老树昏鸦④归雁洛阳边⑤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背诵能力。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看清题目的要求,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注意“罔”“藤”等易错字。

13.①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等。

②真正的美和外表无关(或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

14.①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

②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15.

(1)“攥住”即握住,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

(2)“搂住”即抱住,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16.①“灯如红豆”化用诗句,使题目富有诗意。

②“灯”是文章的线索,全文围绕“灯”组织材料,结构清晰,叙事集中。

③“红豆”寄托相思“灯如红豆”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

【解析】

【分析】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

首先通读全文,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划分结构层次,梳理情节。

找到情节变化中表现自己受到启迪的句子,分析作答。

第③——⑤段,写第一盏灯,“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第⑥——⑧段,写第二盏灯,“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第⑨段,写第三盏灯,“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

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即可。

14.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

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

内容上的作用就是记叙了什么内容及突出了什么主题。

“看城市迷人的夜光。

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写城市迷人的灯光,与后文柔弱的小油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主题,突出了小油灯对“我”影响之大、启迪之深;结构上的作用,要结合上下文分析。

“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引出下文“我”对小油灯及往事的回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15.本题考查从词语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

先理解词义,尤其是语境义,“攥”是指紧紧地握,结合上下文中的“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可知,写出母亲被扎伤时的反应,结合下文“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可知,表现了母亲面对困苦时默默承受的坚韧品格;“搂”是指抱,结合“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可知,这里突出“我”看见母亲手被扎伤时的心痛,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关心。

答题模式是:

“……”一词(等词)意思是……,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情感或心理。

16.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好的标题的作用常常有:

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主旨;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

“灯如红豆”这个题目,形式上,化用诗句“灯如红豆最相思”,使题目富有诗意,生动形象,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内容上,“灯”贯穿全文的始终,是文章的线索,并表达了“我”对往事的深深怀念之情,点明了文章主旨。

17.一些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种种混乱,不仅损害了他人的权益,而且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18.示例:

我欣喜地看到,绿灯引领,有序通行。

【解析】

【分析】

17.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探究能力。

由材料一得知:

一些行人无视红绿灯;由材料二得知:

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意识,许多城市十字路口交通事故频发;综合两则材料会发现:

一些行人和司机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很大的交通隐患,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18.本题考查拟写提示语。

注意是以斑马线的口吻进行温馨提示,语句要柔和,不能太强硬。

示例1:

左看看,右看看,安全行走我喜欢。

示例2:

行走在我的斑纹上,带你到安全的彼岸。

19.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书写。

作此题时一定要注意严格按照题目的要求,照样书写,不添加、不遗漏,规范格式,标点符号占一格,工整、规范、美观地书写每一个字符。

20.西游记明吴承恩三打白骨精

21.①贪恋女色: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②好吃懒做:

他听说那女子手里提的是好吃的东西就满心欢喜,着急去给唐僧报信;③嘴甜:

师父!

‘吉人自有天报!

’;④好进谗言:

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

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文学常识的掌握。

《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古典神话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

作者是吴承恩,字汝中,号射阳山人,明代人。

文段选自《西游记》的“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换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

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

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选段正是白骨精变成村姑的情节。

21.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

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府。

因调戏嫦娥惹怒玉帝,被罚下人间。

但错投了猪胎,成了一只野猪,修炼成精,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

在高老庄抢占高家三小姐高翠兰,被孙悟空降伏,跟随唐僧西天取经。

最终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

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点:

为人好吃懒做,憨厚,胆小,且贪图小便宜、好色,但他又是温和善良的,而且富有人情味。

在文段中表现出了他好吃懒做、贪恋女色、嘴甜和好进谗言的性格特点。

22.范文

我不再孤单

隆冬的天气,阴冷昏暗,一如我此刻的心情。

不知何时,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小雪,落在地面上,簌簌有声,仿佛有什么东西破碎了,在我心里。

期末考试的成绩压得我几乎窒息。

我恼火,我无奈!

我明明努力了,然而上帝用他的巨手轻轻一挥,我的努力便切换成了鄙夷的目光和嘲笑,且被最大化了,占据了整个心屏。

明天就是我生日。

年年如此,这早已成了定数。

不同的是,今年早于它诞生的是我的考试成绩!

我突然觉得我的生命里没有了春夏和秋,只剩下了这冷冷的冬。

踱出家门,走进田野。

这里的雪似乎比家里要小些,天色也比妈妈的眼神稍微亮些。

我拣起一段枯枝,舞动如风,猛扫着空中的飞雪。

雪花并不害怕,依旧打着旋,如蝴蝶般翩翩起舞,最终落在地面上。

地面上已经是薄薄的一层,白白的,软软的,以至于我都不忍心再往前走,担心会破坏这洁白的世界。

袖子的折痕里,飘然而至一个白色的天使。

是雪么?

轻轻拨弄,竟没有应手而化;再看,也不是常见的六角形。

原来是一片鹅毛!

一片小小的“另类”。

在风中,它一次又一次地被举起,又一次次地被放下,无声无息,无怨无悔。

“重力”、“失重”、“加速度”?

?

那些烦琐的东西闪入我的脑海。

是的,它时起时落,它孤独无朋,它飘摇不定。

但它似乎很快乐,丝毫没有被风戏弄的屈辱和独自翻飞的苦闷,依旧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宿。

我可以捉住它,但我没有。

我追逐着它,想看看这个不是生命的生命最终会是怎样的结局。

它不会知道有人关注着它,依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