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907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docx

大班幼儿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幼儿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父亲作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家庭角色,承担着重要的育儿职责。

然而,受传统观念、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情况如何呢?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为父亲们参与家庭教育提供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庭;父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10-0045-03

【作者简介】卢燕(1983-),女,江苏苏州人,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教科主任,小教高级教师。

一、 研究背景

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大型明星亲子旅行生存体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创下了超乎预计的收视率。

孩子爱看,大人也爱看,大家一起评判爸爸们独立带孩子的能力,感受父子(女)之间交流与互动所传递的正能量。

明星爸爸们带孩子的情况如此,我们身边的爸爸们带孩子的情况如何呢?

对孩子的责任承担得怎样呢?

笔者对所在幼儿园的大班幼儿的爸爸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爸爸们带孩子的现状。

二、 调查方法与对象

(一) 调查方法

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

问卷是参考有关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及实践理论的研究成果而编制的,涉及到父亲的基本情况、参与幼儿园活动、与孩子交流的情况、对待孩子的教育态度、对于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定位与认识等几个方面,设计了19个选择题,2个开放性问题。

(二) 调查对象

向笔者所在幼儿园的4个大班家长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37份。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数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现实情况。

(-)对自己作为“父亲”这一角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很■明确

74%的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持和妻子共同承担责任的观点。

9%的父亲持“男主外女主内,我负责赚钱养家”的观点。

10%的父亲持“妻子管不住了我再管”的观点。

可见,尽管平时父亲忙于自己的工作,但并不代表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对于家庭、孩子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80年前,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过一句让她后来感到后悔的话:

“父亲,从生理学角度上来说是必须,从社会学角度上来说是多余。

”父亲除了为家庭提供收入来源之外,做父亲的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任务了。

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科学研究证明了玛格丽特•米德的说法是错误的。

不仅父亲在孩子的教育中不多余,而且还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 对孩子的期望,心态较正常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导孔昭君在谈到自己幼年时父亲对他的教育时说到,无论是过度重视还是过度忽视都是一种偏颇,而这种偏颇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孩子的期望非常的直接、单一、明确、缺乏理性。

家长期望值高,对孩子附加的义务就大,孩子就很难接受,与孩子天性不符,这可能就是中国家庭教育的危机。

它加剧了代沟,缺乏对话交流,造成孩子对家长潜在的对抗。

在这次的调查问卷中,96%的父亲对于孩子的期望心态都比较正常,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自食其力,成为有用的人,但是健康快乐最重要,可见对孩子的要求不是很苛刻,相反还很宽容。

(三) 明确自己的角色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在谈到父亲角色对孩子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时,有家长在问卷上用简洁而又概括性的词“生活的支持、学习的参照、性格的遗传、思想的向导”来说明问题。

在回收的所有有效问卷中,父亲们都对“你觉得作为父亲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有的认为父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有的认为父亲会影响孩子的性格、思维、意志、情感、生活能力等,正像父亲们所认为的一样,一个家庭里正是有了父亲,才更健康,更有安全感,更和谐。

在养育孩子方面,父亲和母亲的分工是不同的:

母亲主要的任务是抚育孩子,让他的生命得到保障,父亲的作用是帮助孩子社会化。

(四) 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少

通过问卷统计,只有7%的父亲会经常与班级里的老师探讨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

对于平时幼儿园组织的诸如家长会、亲子运动会等活动,16%的父亲会亲自参与。

这些鲜明的数字告诉我们,父亲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关注很少。

可能受中国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也有可能是由于传统中“父权”文化的积淀,母亲带孩子的主动性和“惯性”更强,教育孩子的责任更多地落在了母亲的身上,而父亲大都忙于社交与工作。

(五) 平时与孩子的沟通少

7%的父亲会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聊天,53%的父亲有时与孩子说上几句。

较大比例的父亲在有空的时候更愿意看一些书报,或是进行一些休闲娱乐活动。

在调查的问卷中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情况,当孩子遇到问题或是困难的时候,60%以上的孩子更愿意向母亲寻找帮助。

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平时父亲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会导致孩子对父亲的依赖性减弱,父子(父女)关系比不过母子(母女)关系。

在被调查的父亲中,54%的父亲大学学历,34%的父亲高中学历,12%的父亲初中学历。

父亲自身受到了较高层次的教育,自身的各种素质会比较高,那么,更应该利用这种有利条件,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从父亲那里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将父亲的人生观、世界观融入其内,对孩子的成长起作用。

(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手段少

有研究表明:

许多男人在成为父亲之前几乎没有学习过如何做父亲,社会和家庭也没有采取任何方式训练他们如何扮演这种角色。

本次问卷统计结果与此相一致。

有95%以上的父亲表示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方法、手段很贫乏。

有60%的父亲对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不了解,也没有认真读过。

因此,我们需要让现在的、未来的父亲有机会获得并实践做父亲的科学方法,发展有关的态度与技能,使之成为一名有效的能干的父亲。

同时,父亲在育儿的学习过程中也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东西,我们可以让文化反哺现象成为普遍的社会现实。

四、讨论与■议

综合调查可见,与以前相比,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有很大提高,由于受传统与性别角色的影响,父亲在参与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不足。

我们不能要求父亲在家庭教育中取代母亲,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对的。

他们的任务就是要以自己的方式与孩子互动,以独特的方式与母亲的教育风格形成互补,父亲与母亲在孩子的教育中是同等重要的。

(-)父亲在教育子女中特有的优势

1. 父亲很理性,感觉很安全

父亲往往不会大喜大悲,情感表露不那么外显,在孩子眼里代表着无穷的力量与强大的依靠,可以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在父亲的言行中,孩子了解社会、认识性别。

在教育孩子时,父亲可以理性地帮助孩子定位,有目标、有计划地根据现有的条件来培养孩子的能力、素质。

2. 父亲很聪明,知识很丰富

一般说来父亲的知识面要广于妈妈,社会阅历也更加丰富。

因此,父亲可以给孩子传授更多的信息,从历史人物故事,到各地风情民俗,以及奇闻轶事,有助于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知识。

3. 父亲很特别,交流很愉快

父亲多是以激励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孩子交往的方式和内容多以游戏为主,同时,运动性、技术性和智能性的交流较多,总是可以扩大孩子社会活动的范围和社交内容,积极地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大大满足了孩子好玩好动的个性。

(二)给父亲的教育建议

虽然育儿无定法,但仍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是近似科学的,是对于父亲要求的理想状态,因此笔者将针对父亲们在上述调查中的各种表现,为现在和未来的为人父者提供以下参考建议:

1. 强化角色意识,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父亲不能只把自己作为家庭生计的需要,更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父亲应该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互动,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与精神世界。

用沟通与互动的方式让孩子体会爸爸的爱,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从而使孩子接受和谐的家庭教育。

2. 注重方式方法,爱的表现是尊重

父亲要将角色意识付诸行动,在多花一些时间的同时,父亲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父亲独有优良品质的影响,诸如心胸开阔、坚强独立等,这些东西是孩子们比物质生活更需要的东西,父亲要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避免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想法和说法,给予充分的尊重。

3.加强学习,以不变应万变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家长会遇到很多挑战和未知的问题,所以父亲要经常看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了解和借鉴别人育儿的经验。

同时,善于利用自己的交往圈与亲戚朋友共同商讨育儿大事。

父亲要加强与妻子的交流,一方面提高夫妻关系的质量,另一方面在育儿方面尽可能达成共识,使得双亲的教育功能互补,形成合力。

【参考文献】

[1]克劳蒂亚.父亲之爱[M].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1998:

156o

本文系苏州市“十二五"重点规划立项课题“05后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10901139)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张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