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07929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0体验磨练9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doc

2009年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纪要

福州教育学院郑新发

一、高中数学学科会议的概况

2009—2010学年度福州市高中数学学科会议于2009年9月25—26日在福州闽江学院附中举行,来至福州市各中学的高三数学教师415人,参加了这次高三数学学科会议。

这次会议,在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处郑新发副处长、院办公室杨建峰副主任和张洁老师协同闽江学院附中的领导指挥下,在闽江学院的工作人员的支持下,会议安排的井然有序,使老师们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来开好这个会议,福州教育局唐崇祺主任和人教社的领导,都到现场关心和指导。

两天的会议由福州教育学院教研处、负责今年高三数学教研的郑新发教师主持,会议围绕着研究高考试卷、探讨高三复习方法为主题,展开进行,整个会议共开设了八个专题的讲座。

福州三中的数学教研组长黄炳锋老师以“淡淡对高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认识”为题交流了高考命题如何体现高中新课改的精神,通过实例说明基本理念的理解和落实。

福州八的数学教研组长陈文清老师以“2009年高考试卷分析”为题,交流高考阅卷的情况,从对高考试卷评价和阅卷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解剖,并据此谈了今年高三复习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如何做到多得分,少扣分。

福州格致中学的教研组长陈言老师,去年是高中中心组成员今年又在高三,他就“2009年备考复习和2010年复习建议”从2009年备考过程的得失中,体会今年高考的复习的思路和要求。

师大附中的教研组长江泽老师从《把握“过程与方法”,实现教与考的和谐统一》角度谈了教学过程如何实现教学“过程与方法”、“教与考”的和谐统一。

大会又请了三位老师就今年高三复习如何研究教材和整理复习内容进行了交流,从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几个板块进行示范交流。

各专题都从课标内容,教学要求,考试说明中有关这块的内容要求的进行研究,归纳这几年高考在这一版块的题目,从而悟出这一版块的复习重点和难点,并交流了本校针对这一特点如何开展复习工作。

虞阳中学的教研组长汤小梅老师介绍了《三角函数》、屏东中学的集备组组长严万亮老师介绍了《立体几何》、三中金山校区的集备组组长俞雪峰老师介绍了《数列》专题。

最后福州教育学院郑新发老师,就《高三复习课的有效性一些思考》为话题与会老师进行了交流,从现实课堂入手分析了高三复习课的特点,提出了复习要求和复习建议。

二、高三数学复习备考建议

这次会议老师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高考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复习要求,与会者感受到高考研究的氛围,也感到高考的压力,经过大家的研讨认为高中复习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整合复习内容,统一教学进度,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复习效益。

由于高中新课程改革,高一高二是进行模块教学,教学的知识和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高三复习时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所以我们中心组提出高中复习的内容和课时安排序如下:

各校可根据学校的特点进行落实。

高三第一轮总复习关于知识板块整合、复习顺序及课时安排建议

第一板块:

集合与简易逻辑(4节)

第二板块:

基本初等函数(10节)

第三板块:

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5节)

第四板块:

导数与定积分及微积分(5节)

第五板块:

三角函数(9节)

第六板块:

数列、推理与证明及数学归纳法(8节)

第七板块:

计数原理(4节)

第八板块:

概率与统计(7节)

第九板块:

平面向量与复数(6节)

第十板块:

解析几何(10节)

第十一板块:

立体几何(11节)

第十二板块:

算法初步(2节)

几点说明:

1、选学内容可单独复习,也可与第三板块(不等式)、第十板块(解析几何)整合。

2、知识板块整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3、顺序安排以先代数后几何为主线,4、不等式、导数等“工具”知识前置。

以上共81节,不含板块测试课时,这是重点校复习课的标准,各校可根据学校复习的课时数和老师的特点,设定自己学校的复习进度。

各校以此复习的进度,交流、提供复习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2、研究《考试说明》,推敲高考评价,寻找命题方向。

研究我省高考试卷,认认真真地做一遍,体会考试内容,明确高考考什么?

考查的知识点、能力点是什么,命题表现形式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呈现的方式是什么?

从试题中发现:

哪是常考点,哪是重点、难点,题目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题目类型是什么。

高考是怎样考查能力的,在思想方法和能力体现上了解试卷设计的框架和意图。

明确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能力方法和技巧,同时研究评价报告。

研究新课程的高考试卷,注意分析明确考点,结合高考试卷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课程标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

坚持对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在内容和形式上保持了稳定、在难度上渐变,对试卷总体看法为:

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在试卷中处处可见;以通性通法考查为主,淡化技巧,少出偏题怪题;体现大纲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要求;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考查,且对应用题的考查趋于规范;重视教材中与新课程标准相同内容的考查。

如对向量、导数、概率的考查;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数学科的高考旨在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方法中都渗透着数型结合思想、函数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和化归转化思想,也重视运算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各种情况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计算。

高考数学试题更突出了能力立意。

3、发现问题,及时补缺,研究学生,有效教学。

高三复习,每个学生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甚至上百套。

有人把试卷看成是一张一张的网,每次考试都相当于在捕鱼。

如果发现有鱼从渔网上漏掉,就要及时修好渔网,下次捕鱼时才不至于有鱼再从这个洞里漏掉。

学习知识也是这样。

有的同学做题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做过之后不问对错就放到一边。

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是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多数有用的经验都是从错误中总结出来的,因此,发现了错误及时研究改正,并总结经验以免再犯,时间长了就知道做题的时候有哪些方面应引起注意,出错的机会就大大减少了。

如果平时做题出错较多,就只需在试卷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然后把试卷保存好,每过一段时间,看一看。

在看参考书时,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

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

除了把不会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及时归纳。

做一道题你从不同角度想出5种方法,与做5道同类型的题用的时间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

高考碰到平时做过的陈题可能性不大,而解题所需的知识、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会超出大纲,都会在平时复习中遇到,关键是要能触类旁通。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

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

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但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

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但对高考试卷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4、强调基础,积累经验,提高针对性

考试是一门学问,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过硬的解题能力,而且取决于临场的发挥。

我们要把平常的考试看成是积累考试经验的重要途径,把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从心理调节、时间分配、节奏的掌握以及整个考试的运筹诸方面不断调试,逐步适应。

平时考试的试题要精选,要注意试题的新颖性、典型性,难度、梯度和计算量适中。

一般说来,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力争让会做的题不扣分,不会做的题尽量得分。

然后认真、仔细读题、审题,细心算题,规范答题。

其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究快速、准确。

平时做题应做到:

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

当然应试的策略要因人而异,比如基础好的学生做填空、选择题可以控制在45分钟左右,基础较差的可能需要1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主要是看怎样处理效果最好。

每次考完后,学生自己都应认真总结,教师也要尽可能讲评到位。

教师讲评最好能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

②怎样审题?

怎样打开解题思路?

③本题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和技巧?

关键步骤在哪里?

④学生答题中有哪些典型错误?

哪些属于知识上、逻辑上、心理上还是策略上的原因?

教师自己还要考虑一个问题,就是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何调整复习策略,使复习更有重点、有针对性。

第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