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11182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苏州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doc

“苏州标题格式:

仿宋、小二、加粗

大学五四青年奖”评选活动候选集体事迹材料

2009年7月19日,正文格式:

仿宋三号,1.5倍行距。

是让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大学生村官调研团难忘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大学生村官调研团收到了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的回信。

梁保华在回信中指出,“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官,是省委的重大决策。

农村既是青年学生锻炼成长的大课堂,也为大学毕业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

这是一项崭新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梁书记称赞“老师、同学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已请有关部门认真研究你们的调研报告提的意见建议。

”令人感动的是,这已经是梁保华书记在百忙之中第二次给这个团队送来关怀和鼓励。

村官调研,源自关注大学生发展章节标题:

仿宋三号,1.5倍行距、加粗

江苏省自2007年选聘1011名大学毕业生到苏北经济薄弱村任职之后,2008年又实施了“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大学生村官这一职业,不管是作为就业渠道,还是作为发展路径,都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发展方向。

然而,当许多同学真正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却往往因为对这个职业的不了解而陷入迷茫,如何在发现和研究大学生村官问题的过程中,解答大学生的疑问?

由此,在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下,一支拥有着学院院长、优秀教师骨干和学生骨干的调研团队于2008年7月迅速组建起来,充满激情的脚步迈向了广袤的苏北平原。

第一次调研是灌南县,离苏大有300多公里。

在团队老师的联系下,调研团得到了当地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配合。

15名师生带着亲手编印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学生村官手册》,走访了5个典型乡镇及其下属的12个村落,直面大学生村官及其同事、上级和当地百姓,开展了赠书、讲座、座谈、现场访问等一系列活动。

访问者一丝不苟,被访者推心置腹,八天的行程满满当当。

调研期间,社会学院和灌南县县委组织部共同成立了“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为进一步开展实践和调研提供了互动的平台。

在活动结束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调研团队在系统整理资料问卷、访谈和文献等资料的基础上,完成了《多维视角下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研究报告,并获得了江苏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等奖,调研团队获评为省优秀团队。

而正是这份调研报告获得了梁保华书记的批示,得到了他的第一次鼓励,使调研团队的师生备受鼓舞。

2009年春天,调研团队第二次赴连云港,在灌南、灌云两地就大学生村官扎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在结束了对苏北灌南、灌云两县的实地调研后,团队撰写了长达一万六千余字的调研报告——《推进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机制研究》。

徐娜同学代表团队给梁保华书记写信汇报了此次活动的情况,并附上了调研报告。

正是这样的坚持和努力,使这个团队再次获得了梁书记的肯定和鼓励。

梁书记的鼓励激发了这个调研团队进一步将村官服务工作深入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2009年7月28日至8月3日,第三次赴苏北调研,10名师生深入连云港灌南县、淮安市涟水县、盐城市响水县、宿迁市沭阳县、徐州市新沂市等五县(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探寻解决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干得好、待得住、流得动”的办法,同行的专家还分别为5县的近1000名大学生村官作了《和谐社会视角的中国当下社会问题分析》专题报告。

之后完成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基于苏北五县的调查》得到了省委组织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2009年底,省委书记梁保华回信鼓励苏大服务大学生村官工作,入选苏州大学十大新闻。

甘当桥梁,让村官和学校心手相连

随着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全面推进,高校作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源头工程,也在为村官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为此,他们不仅将目光投向村官调研,更是自觉地承担起村官和大学校园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

无论是哪一次到苏北,他们都为苏大村官们带去了苏大领导和师生的关怀和慰问,使这些在基层工作的青年学子感受到了来自母校的强有力的支撑和温暖,不再觉得自己只是在农村郊野孤军奋战。

同时,他们也将这些优秀学子的感人事迹一次次传回学校,让苏大师生看到了这些学子的无悔选择和自强不息。

通过调研团这座桥梁,苏大和大学生村官之间交流越来越深入:

2009年4月上旬,苏州大学举行“青春奉献在基层”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会,大学生村官的动人事迹让苏大学子一次次动容,苏大党委书记王卓君亲切接见大学生村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村官·大学生面对面座谈会上,2007年以来主动报名到村任职的朱碧天、刘斌、赵海杰、常向雨与在校大学生畅谈工作体会,并详尽回答了学弟学妹们关注的问题,激发了大学生们投身基层、服务农村的意愿;2009年7月,苏大还与盐城响水县合作建设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调研实践基地”。

2009年7月,吴中区联合苏州大学,成立了吴中区大学生村官交流中心,“大学生体验村官”就是中心推出的首个合作项目。

2日至9日,在苏州吴中区香山街道进行的“1+1大学生村官社会实践活动”中,社会学院的8名大学生与8位老支书“1+1”结成对子,体验村官的工作。

该团队的老师还受邀为苏州市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能力专题培训班的近200名学员作《推进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研究》辅导报告。

为了帮助大学生们尽快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和骨干,苏州大学组织相关人员集思广益编写了《大学生村官手册》,基于前期积累,整个团队在重要章节留下了他们对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深邃思考。

《手册》出版后,苏大党委书记王卓君在2009年6月举行的全省大学生村官欢送大会上,代表苏州大学为7621名新老大学生村官真诚赠书,为即将启程的学子们奉献了一份实实在在的精神食粮。

春雨无声润万物,点点滴滴都是情。

正是这个团队所有成员的执着,为大学生村官——那些撒播在新农村原野中的种子浇灌出了充满生机的点点绿意。

成绩斐然,用心栽花内外香

2008年以来,该团队三次赴苏北调研,总行程近4000公里,实地察看了10多个大学生村官创业点,深入到20多个乡镇,与100多位地方领导和200多名大学生村官和座谈,发放各类调查问卷1000多份。

2008年9月,省委书记梁保华将苏大学生调研团的报告批转给了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王国生同志,批示指出,报告“从多角度反映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生活情况和成长环境,提出的有益建议,对于改进和完善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与办法有参考价值”,并要求“组织有关部门加以研究,对切实可行的建议予以采纳”。

省委组织部则把苏大先后提供的三份调研报告作为了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地方组织部门也对苏大在村官培养和后续帮扶方面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

灌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开山说,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与灌南县合作建设“大学生村官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双方以基地为载体,全面加强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强化信息互通,共同推进创新,实现了理论探讨和实践验证的双进共赢,为灌南县大学生村官事业的繁荣写下新的篇章,也为灌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光彩。

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娟在江苏省委主办的《群众》杂志2009年第11期刊登署名文章,认为苏州大学在响水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调研实践基地”,对响水县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理论、思路和政策措施的研究,着力破解在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中遇到的项目、资金、技术以及项目推广普及的难题,引导大学生村官投入创业富民的实践,培植创业富民典型,总结创业富民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整个团队出色的工作引起了国家、省、市新闻媒体的关注。

《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新华日报》、《文汇报》、《江南时报》、《扬子晚报》、《苏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纸质媒体报道30多次,《科技日报》、《江南时报》用整版热点透视,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江苏大学生村官网等多次转载。

2009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该团队的师生代表赴北京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获得二等奖。

12月11日,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公布,团队完成的作品获得特等奖。

2009年12月2日,社会学院获得苏州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大学生村官调研见习团队获评优秀小分队,《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研究——基于苏北五县的调查》获评优秀调研报告,灌南县委组织部获评优秀实践基地。

12月24日,大学生村官调研见习团队受到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的联合表彰,被评为2009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

因为热爱,所以醉心;因为执着,所以成功。

在探寻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道路上,他们一直在努力!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