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589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浙江省新学考高三全真模拟卷(四)

历史试题

1、考试范围:

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史载,楚成王之时,国势强盛,乃北上攻宋。

至楚庄王,“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上述记载(  )

A.说明了楚国是姬姓诸侯国

B.表明周王共主地位的衰弱

C.说明宗法制遭到较大破坏

D.反映周武王时期的历史

答案 B

解析 材料“观兵于周疆”“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表明,周天子的权威削弱,分封制走向瓦解,故B项正确。

楚国是否为姬姓诸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

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庄王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与周武王不在同一时期,故D项错误。

2.(2018·4月浙江学考模拟)《中国经济史》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商业大都市……与西洋贵族在堡垒中的不同。

中国的是成圈,规模大,内有宗庙社稷。

”材料表明战国时期,中西商业都市最大的不同是(  )

A.商业繁荣程度B.政治性的强弱

C.都市规模大小D.军事保护措施

答案 B

3.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

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汉注重血缘关系,用亲情关系来影响法律,说明法律的执行受到了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和干扰,B项说法正确。

4.清代诗人赵翼评价唐朝某诗人说:

“诗之……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雕章琢句……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该诗人可能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

答案 A

解析 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风狂放炽烈,想象丰富,语言率真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雄奇豪放、瑰玮绚灿的色彩,与材料相符,故A项正确。

5.“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  )

A.汉代《神农本草经》B.东晋《抱朴子》

C.南宋《梦粱录》D.明代《天工开物》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杭州”“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反映出南宋都城杭州商业繁荣,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反映出宋代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上述记载最可能出自南宋《梦粱录》,故C项正确。

6.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

“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

”“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

”朱熹意在(  )

A.倡导重德修身

B.适应皇权的需要

C.宣传“存天理,灭人欲”

D.维护纲常名教

答案 A

7.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王祯《农书》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华夏民族文化…造及于赵宋之世”,可以看出本题考查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依据所学知识,王祯《农书》是元朝,D不符合材料观点。

A是北宋时期,B项是南宋朱熹的著作,C项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故选D。

8.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甲 “致良知,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乙 “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B.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C.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D.王夫之、二程、王阳明、顾炎武

答案 B

解析 “致良知”是王阳明的代表思想,甲是王阳明。

“天下为主,君为客”是黄宗羲的代表性思想,乙是黄宗羲。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说的是要摒弃其他学说,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丙是董仲舒。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顾炎武的思想,丁是顾炎武。

故答案选B。

9.“该书被梁启超誉为‘经世’著作,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书中主要包含西方国家各种先进科技知识,被人誉为‘百科全书’。

”该“著作”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C.“师夷长技以自强”

D.“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在当时是最详备的世界历史地理参考书”可知该“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正确。

10.近代前期中国某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  )

A.黄海海战B.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D.平型关战役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可知,“倭”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蔑称,由此可知,这份《盟约书》反映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由此可知,B项正确。

11.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答案 B

解析 孙中山“民有、民治、民享”的理念体现了直接民主与“主权在民”的思想,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故B项正确。

12.“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

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由“山东又要似朝鲜”引发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D.一二·九运动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日本”“山东”说明是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导致国内五四运动爆发,故B项正确。

13.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了“十四年抗战”概念,以下抗战历史照片所示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八日《申报》的一则报道 ②十九路军在上海抗击日军

 ③七七事变时在卢沟桥头,防御工事内的中国士兵 ④彭德怀在指挥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

C.④①②③D.②③①④

答案 D

解析 民国二十六年,即1937年,故①发生时间是在1937年11月8日;②十九路军抗战是在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时,③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④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下半年,故选择D。

14.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某一年元旦新年献词中说道: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这一献词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

A.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事力量急剧衰退

C.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开国大典,建立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答案 B

解析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与材料“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不符,故A项错误。

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与“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相符,故B项正确。

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与“元旦新年献词”和“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不符,故C项错误。

开国大典,国民党已经败退台湾,与材料时间、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15.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下图是1983年9月该刊的封面人物邓小平。

这表明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国的热点问题是(  )

A.抛弃“左”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

B.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C.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83年9月”。

与当时中国发展相符的应是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A项正确。

B项是在1984年;C项是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D项是在20世纪90年代。

16.“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

A.钱学森B.华罗庚C.邓稼先D.袁隆平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袁隆平,故D项正确。

17.菲利普·内莫在《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一书中说:

“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

”最能体现罗马法这种创制的是(  )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万民法D.自然法

答案 C

解析 包括《十二铜表法》在内的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公民,故A、B两项与题意不符;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故C项正确;自然法是确立罗马法的思想原则,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18.创作于14世纪初的一部文学作品,采用中世纪文学特有的幻游形式,作者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进行了一次游历,其间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该“作者”是(  )

A.但丁B.薄伽丘

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但丁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A项正确。

19.1893年夏天,13岁的海伦·凯勒在美国芝加哥世博会的展馆中,用指尖感受了西方科技文明的神奇。

她的指尖掠过许许多多她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物品,其中包括(  )

①电灯 ②电话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注意时间限定“1893年”,飞机是20世纪初发明的,故④不可能在当时出现,选A。

20.“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

当人民的权力被篡夺并被运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力举行起义,有权力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以上材料表明卢梭(  )

A.捍卫人民主权

B.主张开明君主制

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答案 A

解析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而一切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说,A项正确。

21.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立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最终通过“利益谈判”实现“妥协”的“多元利益集团”,不包括(  )

A.大州与小州B.共和派与君主派

C.南方与北方D.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答案 B

解析 参众两院名额的分配平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是共和制的国家,历史上不存在君主派,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南方与北方暂时达成妥协,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联邦制的确立使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实现“妥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下图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采取的某一措施。

实施这一措施的根本意图是(  )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B.实现人道主义援助

C.增强美国经济实力D.加强对西欧的控制

答案 D

解析 漫画中“美国”“欧洲经济”说明美国对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美国是想通过这一举措控制西欧,来对抗苏联,故D项正确。

23.1961年不结盟运动在其宣言中说:

“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从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这一运动(  )

A.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

B.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多极化转化

C.动摇了美苏的霸权地位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答案 B

解析 不结盟运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崇尚国家、民族的独立自主,有利于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B。

24.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瓦解

B.中国由此取得了IMF的主导权

C.有利于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

D.世界经济实现了体系化和制度化

答案 C

解析 “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说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高,这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故C项正确。

25.世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如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竞争政策和环境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

这表明(  )

A.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的动力

B.区域化推动了全球化

C.WTO与区域经济集团目标一致

D.全球化离不开区域化

答案 B

解析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都是最先出现在区域协议之中,而后才被引入WTO多边贸易谈判”,表明了区域化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晚明时期到清朝中期,约有500名耶酥会士来华,中国人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大炮铸造法、历法、绘图、算术、天文、几何等西方文明,这为中国提供了使其自身现代化的机会。

但这一缕微弱之光只在一小部分较进步的中国士大夫中隐约闪亮,中国的士大夫总体上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自负非凡,以至不承认需要吸收外来学识。

与此同时,传教士也将汉学传回了欧洲,利玛窦翻译的《孔子四书》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1682年耶酥会士向教皇呈现了400多部中国典籍译本。

欧洲第一次领略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些大思想家如歌德、伏尔泰、亚当·斯密等成为中华文明的崇拜者。

欧洲上空弥漫着进步的气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东渐”简表

阶段

时期

“西学东渐”简况

第一阶段

1840~1860年

一批爱国者从战争中惊醒,他们提倡“师夷”,是对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天朝大国心理的大胆挑战,但却是空谷足音,长久不为清廷所重视。

第二阶段

1860~1895年

夷人的长技被提升为“西学”,并借助“体用”等中国传统哲学范畴,将中西学纳入统一体内,它进一步冲破了“夷夏大防”的藩篱,为人们大胆接受西学开辟了道路。

以培养外语、军事、科技人才为目标的新式学堂增多,西式学堂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第三阶段

1895~1900年

维新派不仅将人们对西学的认识,由“西艺”推进到了“西政”,而且第一次打破了隆中抑西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在思想上进一步开辟了道路。

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

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和西方对待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同态度及其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和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6分)

答案 

(1)中国态度:

有一小部分较进步的士大夫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大多数士大夫仍满足于现有中国文化,不愿接纳西方文化。

影响:

使中国失去了现(近)代化的机会。

西方态度:

欣赏和学习中国文化。

影响:

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变化:

从基本排斥西学到逐渐接受西学;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复杂历程。

原因:

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运动风起云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工业持续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努力寻求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世界联系逐步紧密,中外交流日益加强,西方文化不断传入。

27.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发生是种种因素相互交叉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系列排列能解决的问题。

我们能够在欧洲其他国家看到他们具备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有的甚至很显著。

但是,只有英国具有如此丰富的各种因素的结合。

——王铭、王薇《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从1770年开始到1870年,主要发生于英国。

当时的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与殖民地的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用于殖民开发的斧子、钉子、枷锁、铁链,以及武器的需求大大促进了英国炼铁工业的发展,继而推动了炼铁所用的煤炭的开采。

对棉纺织品的需求也刺激着纺织工业的技术更新。

强烈的需求增长导致了在这些工业里的一系列发明。

——海闻《国际贸易》

技术和贸易是拉动经济的两个大的引擎。

技术的重大突破提高效率,创造新的供给能力消费需求,能够催生新一轮经济的繁荣,而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国别和地区的比较优势。

——商务部长陈德铭在“2013财经年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只有英国具有如此丰富的各种因素的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材料分析,你认为推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5分)

(2)结合所学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历史,为“技术和贸易是拉动经济的两个大的引擎”的立论提供依据。

(5分)

答案 

(1)代议制确立提供了前提和政治保障,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促进国内市场扩大;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海外市场的扩大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因素。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与殖民地贸易增长速度惊人,市场的强烈需求刺激了生产领域的技术革新。

(2)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创下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克林顿政府通过扶植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推动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扩大了对外贸易市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

(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美国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在对外贸易中获得高附加值的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