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917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docx

《杨修之死》的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言字词

  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

  3、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4、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初步体验插叙的作用方法与过程目标

  1、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2、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

  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厚底蕴,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审美享

  受

  2、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

  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

  1、分析杨修、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明确两人之间的矛

  盾

  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教法学法】

  1、阅读导读法:

抓住题目“杨修之死”的“死”字提问,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

  2、比较阅读法:

寻找小说与史料的不同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思想内涵的理解

  3、质疑释疑:

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渲染氛围

  1、导语:

由三国中的人物诸葛亮作为智者的化身进行导入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历史小说作品主要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和军事斗争,其主要成就在于塑造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众多英雄形象

  3、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无末明初小说家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政

  4、人物简介:

杨修:

确有其人《三国志》

  《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书上,都有杨修事迹的记载,杨修

  (175219),字德祖,弘发人(问南灵宝)出身于一门四世三公的士族官僚家庭,其父杨彪曾任太尉,始终跟着被曹操挟持的汉帝,杨修则当了丞相主簿,杨修聪颖过人,史有传载《世说新语〈捷悟〉》篇所辑的七则故事中关于杨修的就占了四则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疱(páo)官主簿(bù)鸡肋(lèi)谮(zèn)害晌午(shǎng)惇(dūn)绰(chāo)刀佯(yáng)怒恃才放旷(shìkuàng)

  三、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A、要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首先要深入研究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杨修之死”,可以看出它的内容吗?

其次是抓关键字,标题的关键字是“死”,那杨修是怎么死的?

惑乱军心明确这只是借口,被杀的导火线

  B、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原来杨修为人恃才犯旷,数犯曹操之忌

  C、课文写了杨修犯了曹操之忌哪几件事?

(请用小标题分别概括)在这些事件中,曹操有什么心理反应?

(用文中的话回答)改建花园门、分食一盒酥、梦中杀人、告发曹丕、教植斩吏、教植作答惑乱军心

  D、这几件事情的行文顺序能否变动?

不能从时间顺序看是倒叙,但从“曹操进兵犹豫不决杀杨修进兵失败班师”的过程中,杀杨修是事是按顺序来写的因此,从篇章结构上看,杀杨修前的六件事,要当插叙对待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A.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杨修:

恃才放旷、才思敏捷、伺察敏锐、卖弄才华、轻率大意、无视军纪、目中无人(恃才)

  (可举例说明)曹操妒贤嫉能、残忍歹毒、表里不

  一、虚伪多疑、刚愎自用、阴险狡诈(忌才)

  B、《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有“奸雄”之称,从文本中能看出他的奸吗?

(一奸:

借故杀人;二奸:

不让人识破心机;三奸:

惠善后)

  C、(过渡)这两种性格互相冲突必然导致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局,曹操终于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了杨修通过事件叙述,两位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如此鲜明,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让他们立起来的呢?

明确:

刻画人物用描写的方法,一般是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如写他们的语言、神态、动作、外貌、心理等)但本文刻画人物,用的是典型事例,能展示出最关键的细节来突出人物特点一个人的性格,往往能从他所做之事表现出来通过叙事,可以反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D、比较:

历史上的曹操与小说中的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向唯才是举,胸襟广阔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到一定的作用他领导的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用多的战役他善诗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后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文本中的曹操是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不能与历史相提并论因此,我们看历史人物要学会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片面去理解

  五、拓展延伸思考:

关于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那一种?

还有不同观点吗?

试作说明

  1、杨修卖弄聪明,违反了军纪,所以被杀

  2、曹操妒嫉杨修的聪明才智,所以杀了他

  3、杨修多次揭穿曹操的心事,令他恼怒,所以杀了他

  4、杨修插手曹家兄弟的继位之争,又欺骗曹操,所以被杀

  六、总结本节课我们探讨了杨修的死因,品评了人物形象,从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杨修之死不仅在于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更在于个人不拘小节,缺乏自知之明一个人要明于知人,暗于知己,希望学习这篇课文能激发同学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学习做人的道理

  七、板书设计(恃才)

  (忌才)杨修矛盾冲突曹操鸡肋事件恃才放旷改建花园门事件心忌之妒贤嫉能才思敏捷分食酥饼事件心恶之残忍歹毒卖弄才华杀近侍事件际愈恶之表里不一伺察敏锐告发曹丕事件愈恶之虚伪多疑轻率大意教植斩吏事件际操大怒刚愎自用无视军纪教植作答事件欲杀之阴险狡诈目中无人厚葬杨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