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1712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docx

小学级环保教育校本课程教材要点

1、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认识我们身边的水

2、水的重要性

2、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

1、保护臭氧层,人人有责

2、臭氧层空洞

3、保护臭氧层,从小事做起

3、关爱动植物

1、爱护人类的朋友----鸟

2、植物是天然的“空调器”

4、预防污染,从身边做起

1、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2、电器污染及其防范

3、城市热岛效应

 

认识我们身边的水

导语:

奔腾的江河,平静的湖泊,涓涓的溪流,皑皑的白雪、晶莹的清泉,浩瀚的海洋,漂浮的彩云。

是因为你的存在,你无私奉献,哺育地球万物、世界因你才精彩。

你就是生命之源——一切生物都不开的水。

常言道:

鱼儿离不开水。

实际上,人更离不水,地球的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

人如果不喝水,一个星期就会死亡。

动物没有水喝,不能生存,植物没有水,就会枯死。

地球的表面有70%以上被水覆盖着,称得上是个“水球”。

可是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水荒。

这是因为,地球上的水97.5%是咸水,难以被人类饮用,只有0.26%的水是可供人饮用的淡水。

其余的淡水则冰冻于南极和北极,或深藏于地下。

水的组成是氢和氧。

水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物质。

我们平时所指的水是指液体的流动的水,它是无色透明的,没有任何气味,能够溶解某些物质,如盐、糖等。

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在物体的原生物质中,水的含量占60—90%,在成人的身体中水的含量占65%。

水除了有液体状态外,还有气体和固体状态。

在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水的沸点是100℃,达到沸点水就变成蒸气。

水的冰点是0℃,在0℃以下水就结冰,成为固体。

水的密度在4℃时最大(1克/毫升)。

水在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增大,所以冰总是浮在水面上层。

在地球上,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生命。

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起源于水的。

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

其中,脑髓含水75%,血液含水83%,肌肉含水76%,连坚硬的骨胳里也含水22%哩!

没有水,食物中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药物不能到达起作用的部位。

人体一旦缺水,后果是很严重的。

缺水1%-2%,感到渴;缺水5%,口干舌燥,皮肤起皱,意识不清,甚至幻视;缺水15%,往往甚于饥饿。

没有食物,人可以活较长时间(有人估计为两个月),如果连水也没有,顶多能活一周左右。

用手抓一把植物,你会感到湿漉漉的,凉丝丝的,这是水的缘故。

植物含有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80%,蔬菜含水90%-95%,水生植物竟含水98%以上。

水替植物输送养分;水使植物枝叶保持婀娜多姿的形态;水参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水的蒸发,使植物保持稳定的温度不致被太阳灼伤。

植物不仅满身是水,作物一生都在消耗水。

1公斤玉米,是用368公斤水浇灌出来的;同样的,小麦是513公斤水,棉花是648公斤水,水稻竟高达1000公斤水。

一籽下地,万粒归仓,农业的大丰收,水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哩!

水,参加了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例如,在钢铁厂,靠水降温保证生产;钢锭轧制成钢材,要用水冷却;高炉转炉的部分烟尘要靠水来收集;锅炉里更是离不了水,制造1吨钢,大约需用25吨水。

水在造纸厂是纸浆原料的疏解剂、解释剂、洗涤运输介质和药物的溶剂,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

火力发电厂冷却用水量十分巨大,同时,也消耗部分水。

食品厂的和面、蒸馏、煮沸、腌制、发酵都离不了水,酱油、醋、汽水、啤酒等,干脆就是水的化身。

人类很早就发现水具有浮力,于是船应运而生,从羊皮充气的筏子,用手划桨的独木舟,借风使舵的漂亮的多桅帆船,到载客千人的豪华邮轮,以核能为动力的航空母舰。

水把陆地无情地分隔开来,船却把世界紧密地联系起来。

我国明代郑和率领巨大船队7次远航,最远曾到达非洲索马里一带。

水路运输比公路和铁路运输便宜,运输量大,平稳,还是不会被炸断的运输线。

何况有地方根本修不了路只能靠水运。

所以,在运输业中,水运的客运量和货运量都占有很大的比重。

水运的发展,繁荣了经济,还使上海、天津、香港、纽约、鹿特丹等港口成了世界级的大城市。

历来的风景名胜之地,多半是以水为主角进行安排的。

你看,钱塘江大潮、珠穆朗玛雪峰、庐山的迷雾、黄山的云海、哈尔滨的冰灯,都是水的换景变形。

用地质的眼光来看,拔地而起的桂林山峰,鬼斧神工的云南石林,黄土高坡的千沟万壑,雨花石的玲珑剔透,处处都有水的杰出表现。

威尼斯、苏州、济南、岳阳也因水闻名,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北京昆明湖、武汉三镇、上海黄浦江、广州珠江,是水促成了环境美。

太湖美,美就美在水。

如今,水库、渠道成了人们重要的休憩场所;人造喷泉、报时的水钟,成了最吸引人的景点;游泳、跳水、冲浪、划船是人们最乐意的水上活动。

水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水资源情况: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水资源仅占4.6%。

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三分之二城市供水不足,目前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常年处于供水不足状态。

目前我国600多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农业、工业以及城市都普遍存在缺水问题。

了解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国的水资源已经缺得不能再缺了,可是令人痛心的是,水资源使用过程中的浪费居然到了惊人的地步。

农业用水浪费、工业用水浪费、生活用水浪费。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不知道爱惜,而浪费挥霍。

事实上,水资源日益紧缺,而我市的城市供水工作更是在严重缺水的边缘艰难度日,自来水来之不易。

如果自来水龙头不拧紧,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滴,10天就会漏掉1000千克水,这些水可供炼钢40千克,发电厂100度,生产化肥500千克。

(节约用水,就是创造财富)

一滴水看似平常,但可以积少成多,当浪费的人多了,浪费的时间长了,地球上就会有许多水资源被浪费掉。

思考:

1、水的用途很多,浪费水的现象也很多,可是水资源很有限,你有什么想法?

同桌说一说

2、假想:

如果一滴水都没有,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

做一做:

节水从我做起

小组讨论:

说一说,用什么方法可以节约水呢?

小结: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很少,但用途多、资源少、浪费多,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要 珍惜、节约每一滴水,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课外拓展:

回家说给父母听:

为什么要节约用水及用哪些方法节水。

节水小方法:

节约用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这是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起研究出一些生活节水小方法:

  一、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二、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

第二道清洗衣物的洗衣水擦门窗及家具、洗鞋袜等;

  三、大、小便后冲洗厕所,尽量不开大水管冲洗,而充分利用使用过的“脏水”;

  四、夏天给室内外地面洒水降温,尽量不用清水,而用洗衣之后的洗衣水;

  五、自行车、家用小轿车清洁时,不用水冲,改用湿布擦,太脏的地方,也宜用洗衣物过后的余水冲洗;

  六、冲厕所:

如果您使用节水型设备,每次可节水4一5kg;

  七、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

  八、家庭洗涤手巾、小对象、瓜果等少量用水。

宜用盆子盛水而不宜开水龙头放水冲洗;

  九、洗地板:

用拖把擦洗,可比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每户可节水200kg以上;

  十、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十一、将卫生间里水箱的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每次冲洗可节省水近3kg;按家庭每天使用四次算,一年可节药水4380kg。

  十二、洗菜:

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冲,一餐饭可节省50kg;

  十三、淋浴:

如果您关掉龙头擦香皂,洗一次澡可节水60kg;

  十四、手洗衣服:

如果用洗衣盆洗、清衣服则每次洗、清衣比开着水龙头节省水200kg;

  十五、用洗衣机洗衣服:

建议您满桶再洗,若分开两次洗,则多耗水120kg;

  

保护臭氧层,人人有责

在距离地球表面15-25公里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这臭氧层正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人类真正认识臭氧还是在150多年以前,由德国化学家先贝因(Schanbein)博士首次提出在水电解及火花放电中产生的臭味,同在自然界闪电后产生的气味相同,先贝因博士认为其气味类似于希腊文的OZEIN(意为“难闻”),由此将其命名为OZONE(臭氧)。

自然界中的臭氧,大多分布在距地面20公里至50公里的大气中,称之为臭氧层。

臭氧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

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分为长波和短波两种,当大气中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

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与氧分子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

在这么广大的区域内到底有多少臭氧呢?

估计小于大气的十万分之一。

如果把大气中所有的臭氧集中在一起,仅有三公分薄的一层。

那么,地球表面是否有臭氧存在呢?

回答是肯定的。

太阳的紫外线大概有近1%部分可达地面。

尤其是在大气污染较轻的森林、山间、海岸周围的紫外线较多,存在比较丰富的臭氧。

此外,雷电作用也产生臭氧,分布于地球的表面。

正因为如此,雷雨过后,人们感到空气的清爽,人们也愿意到郊外的森林、山间、海岸去吮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让身心来一次爽爽快快的“洗浴”,这就是臭氧的功效,所以有人说,臭氧是一种干净清爽的气体。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μ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μm)和全

部的UV—C(波长<290μ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

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

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

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

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

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然而,近10多年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

 

臭氧层空洞

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就发现臭氧浓度有减少的趋势。

臭氧层空洞是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量减少的空域。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在南纬60°地区观测发现臭氧层空洞,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

此后,该臭氧空洞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2008年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9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而2007年的臭氧空洞面积只有2500万平方公里。

2000年,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达到创记录的28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

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2008年的臭氧空洞面积是否会打破这个记录。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人类活动化学假说:

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大气对流层中不易分解,当其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分解产生氯游离基,游离基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使臭氧浓度减少,从而造成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为此,于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订了限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烷烃等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

臭氧层被大量损耗后,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B明显增加,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有对人体健康、陆生植物、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化学循环、材料、以及对流层大气组成和空气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保护臭氧层从小事做起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离开太阳光就没有生命。

太阳光是由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三部分组成。

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包括紫外线)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40%为可见光,它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动力;5%是波长100~400纳米的紫外线,而紫外线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够杀菌。

但是波长为200~315纳米的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

当它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

因此,臭氧层就成为地球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

然而,臭氧层的臭氧浓度减少,使得太阳对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量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还会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几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

农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面对臭氧层被破坏的严峻形势,在联合国环境署的组织协调下,国际社会于1985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确定了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的原则;1987年又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确定了全球保护臭氧层国际合作的框架。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各签约国分阶段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发达国家要在1996年1月1日前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而其他所有国家都要在2010年1月1日前停止生产和使用CFCs制冷剂,现有设备和新设备都要改用无CFC制冷剂。

我国政府也于1989年和1991年分别签订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成为缔约国。

到目前为止,签署《维也纳公约》的国家共有176个;签署《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国家共有175个。

保护臭氧层,是迄今人类最为成功的全球性合作。

爱护臭氧层,要求每个人都采取实际行动去少用或者不用对臭氧层有损害的氟氯碳、哈龙、氯氟烃、甲基溴等物质,因为使用包含这些物质的产品会导致对臭氧层的消耗。

爱护臭氧层,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含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物品,如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大量存在于沙发、一次性发泡餐盒的泡沫,以及灭火剂、气雾剂等。

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的臭氧层。

 

 

爱护鸟类人人有责

每当春风吹绿了柳梢,你到大自然里去吧,看那蓝天白云,听那流水淙淙,再加上鸟儿悦耳的歌唱,美妙动听的交响曲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它会令你心旷神怡。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历来是人类理想的生活环境。

鸟类自古就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精神上的陶冶。

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

为了关爱生灵,保护鸟类,让鸟儿同我们共享一片蓝天,我省早已把每年的东风拂面,柳梢吐绿,鸟儿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

记得曾经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你走出家门,抬头仰望天空,看到鸟儿在空中飞翔,你有没有觉得它们很可爱?

当你漫步街头,耳边传来鸟儿的歌声,你有没有觉得很悦耳?

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那优美的姿态,婉转的歌喉,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

古往今来,人们把许多鸟类看作是吉祥,长寿,幸福,美好的象征,用诗,用画,用歌声予以尽情赞美,在各个文化艺术领域里,都留下了鸟儿的踪迹。

同时,鸟类也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全世界共有鸟类9200多种,在我们伟大中国的辽阔土地上就生活着1186种鸟类,占世界鸟类种类数的14。

4%,是拥有鸟类最多的国家,并且还有许多稀有珍贵的品种。

比如:

朱鹮,丹顶鹤,天鹅等等。

  大多数鸟类都以危害农作物的尾虫为食料。

如啄木鸟被誉为"林中医生",一对可以吃掉几十亩树林的害虫。

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季内可捕捉1000多只田鼠,一天最多能捕捉二、三十只。

  有些鸟类是绿化环境的播种能手。

它们把无法消化的坚硬的种子随粪排出后,种子遇到适宜条件便可发芽、生根、成长。

我国南方山地、旧院墙和古建筑物顶上所生长的榕树,就是鸟雀的功绩。

  爱护鸟类,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进步,社会文明的标志与象征。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鸟类资源;严格制止随意猎捕伤害鸟类的行为;对于我国面临灭绝的珍惜鸟类,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延续它们的生命。

同学们,还在犹豫什么,积极行动起来,参加各种爱鸟护鸟的活动,养成爱鸟护鸟的美德,真正成为保护鸟类和招引鸟类的主力军,让我们共创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丽环境吧!

 

植物是个天然的“空调器”

在烈日当空的时刻,走在林荫下,会产生一种走出滚滚热流的感觉。

这就是植物“空调器”的作用。

树木能调节气温,是因为它的茂密树冠,有吸收和反射太阳光线的作用。

当阳光辐射到树冠时,有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有35%被树冠吸收。

同时,树木的蒸腾作用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每公顷生长旺盛的林木,每年要向空气中蒸腾8000顿水,蒸腾这些水分要消耗热量40亿千卡,这就必然降低了树林内和上空的温度,改善了局部的小气候。

所以,在林木繁茂的地方,人们会感到空气格外凉爽、湿润、清新。

盛夏季节有人在约500米的高空范围内测定过,发现在林地上空与无林上空相比,气温要低8---10℃,城市露天之下气温高达35℃的时候,林荫下的气温只有20℃。

在冬季里有林区比无林区的温度高2---4℃。

这种树林里冬暖夏现凉现象,正是林木调节气温的结果。

草坪也具有防署降温的作用。

在阳光下,光秃秃的地表温度为40℃,草坪地面只有30℃。

据上海园林部门的实地测定,水泥地的温度为56℃,一般泥地为50℃,树荫下地面的温度为37℃,树荫下草坪的地温只有36℃。

由此可见,树荫加草坪的降温效果最佳。

由于草坪上空与建筑物上空的气温有差异,从而造成空气加速对流,也会使周围的气候得到改善。

据测,为人们防署降温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条件。

在无雨的干旱季节里,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能够从地下吸收水分,通过叶子蒸腾出去,增加大气的湿度,可以调解当地的气侯,使林区的雨雾增多。

据测定,在干噪的季节里,每平方米的树叶,每天能向天空放散出大约6千克左右的水份。

据载,每亩林木在3个月的夏季里,可以蒸发160---200顿水,1年可蒸发300---500顿水。

在夏季,森林里的空气湿度比城市高38%。

在冬季,绿地的风速较小,土壤和树木蒸发的水份不易扩散,绿地内的相对湿度要高于非绿化地区10---20%,降水量也有所增加。

树冠还能截留一部份降雨,这些水又随蒸发回到空气中,为再次降雨创造了条件,造成自然界中水份的小循环,起到涵养水份,调解气候的作用。

植物的叶子吸附住有害物质,对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处理。

例如,现在就有研究证明:

植物可以有效分解甲醛。

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以后,植物的根部把有害物质加以吸收,植物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就会把有害物质加以储存处理。

这样,有害物质便会变为营养物质。

植物对有害物质的处理率仅仅是微生物处理率的1%,可以看出,植物的解毒能力是相对较低的。

思考:

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呢?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中国有句话:

民以食为天。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中国还有句话:

病从口入。

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是由于食品市场的巨大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食品加工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

每天只要我们打开电视,翻看报纸,都可以看到大量各式各样的食品广告。

走上街头,不论是在商场、超市乃至街摊,食品都占据着市场的主要份额。

而最近一个时期,随着各行各业透明度的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媒体所暴光,这直接导致了食品行业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最普遍关心的一大主题。

如今食品安全已是我国消费者的“心头大患”,事关消费者乃至下一代的健康和安全,是目前对公共健康面临的最主要威胁之一。

因此,重视食品安全已经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在看到世界性的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明白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各级有关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时俱进,这在当前尤为重要和迫切。

我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界定是:

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是营养的,食品是能促进健康的。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发生急性、慢性或感染性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性是食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

在食品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事件不绝于耳。

食品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二十年来不断发生的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污染事件,引起了人们对食品污染的恐惧和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1986年,在英国最先发现疯牛病(BSE).由于感染的牛及肉骨粉被出口,导致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发生疯牛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恐慌。

1999年比利时发生二恶英污染食品事件,这一事件的起因是某些养鸡场的饲料中动物脂肪受高浓度二恶英污染,有1000万只被认为是受污染的肉鸡和蛋鸡而被屠宰销毁。

造成直接损失达3。

55亿欧元。

最近几年接连发生的,如瘦肉精、毒奶粉、苏旦红、福寿螺等食品污染事件,使许多人感觉到食品污染问题越来越多,大家在吃东西时的安全感却越来越少。

食品安全的中心问题是污染问题。

食品污染的概念是什么呢?

食品污染是指食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介入食品的现象,它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感官性状的变化,改变或降低食品原有的营养价值和卫生质量,并对人体产生危害。

一般来说,家庭防范食品污染可采取如下措施:

  

(1)要购买没有污染和杂质、没有变色及变味且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不买已知被污染的食物。

  

(2)生鱼生肉应在低温下保存,买回后若超过两小时才烹调,也宜先放入冰箱,不要图省事。

  (3)要买消毒牛奶,不食用未经加工的牛奶。

  (4)易腐败的食品要随买随加工,加工过的食品最好马上吃掉。

食物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越长,危险性就越大。

  (5)做饭前要把手洗干净,中间转而做另一种食品时最好也要洗手。

  (6)菜刀、菜板用前都应清洗干净,要先切熟食,后切生品,或切生熟食品的菜刀、菜板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