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359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运用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  )。

  A、均衡论

  B、一点论

  C、重点论

  D、二元论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3.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A、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华,应全部继承

  B、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C、保留一半,抛弃一半

  D、传统文化是封建糟粕,应全部抛弃

  4.把“否定之否定”称为“仿佛回到出发点的运动”是:

(  )。

  A、诡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循环论的观点

  5.原因是指:

(  )。

  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

  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C、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

  D、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

  6.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性,这是(  )。

  A、唯物主义决定论的正确观点

  B、神学目的论的错误观点

  C、宿命论的错误观点

  D、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观点

  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的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可能性称之为:

(  )。

  A、不可能性

  B、现实的可能性

  C、抽象的可能性

  D、具体的可能性

  8.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必须反对:

(  )。

  A、庸俗唯物主义

  B、折衷主义

  C、宿命论

  D、形式主义

  9.“认为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的观点,犯了哪种错误:

(  )。

  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庸俗唯物论

  D、宿命论

  10.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者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上(  )。

  A、只承认必然性

  B、只承认偶然性

  C、即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

  D、有时承认必然性,有时承认偶然性

  11.“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

(  )。

  A、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B、形而上学的思想

  C、诡辩论的思想

  D、相对主义的思想

  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

  A、实践的观点

  B、联系的观点

  C、发展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1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对客观能动的反映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正确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1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1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它属于:

(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对立

  16.“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这种观点是:

(  )。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绝对主义

  D、相对主义

  17.历史唯心主义的本质在于它肯定:

(  )。

  A、人类的精神作用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C、人们对理想的信仰与追求

  D、社会意识是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

  18.连接自然与社会的纽带是:

(  )。

  A、人类精神

  B、劳动

  C、生产工具

  D、感官

  19.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  )。

  A、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B、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C、人口增长是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D、人口增长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20.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关系是:

(  )。

  A、社会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决定生产方式

  B、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

  C、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变化同生产方式的变化完全一致

  D、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

(  )。

  A、实践关系

  B、认识关系

  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

  E、中介关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讲的认识的主体是:

(  )。

  A、人的主观意识

  B、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一定的社会集团和社会群体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

  E、具体的、历史的人

  3.实践作为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因为:

(  )。

  A、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B、为新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经验材料

  C、为人们饿、认识新事物不断提供观察和研究的手段

  D、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

  E、规定认识发展的方向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

  A、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

  B、前者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后者则离开了社会实践

  C、前者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后者是消极的被动的反映论

  D、前者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后者则否定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E、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5.“跟着感觉走”在本质上是:

(  )。

  A、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唯我主义的观点

  D、反理性主义的观点

  E、承认主观能动性的辩证观点

  6.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

  A、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B、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C、对事物直接的认识,具体生动,丰富多彩

  D、对事物外部联系的认识

  E、对事物内在联系的抽象的认识

  7.下列命题属于经验论的有:

(  )。

  A、认识不能超过感觉和经验

  B、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

  C、感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认识

  D、真理是由不证自明的公理构成

  E、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

  8.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反复,这是因为:

(  )。

  A、事物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

  B、认识过程中难免发生错误

  C、人的认识要受到主体的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E、人的认识能力往往是不可靠的

  9.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是因为:

(  )。

  A、人的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人们认识事物的手段总是有局限性的

  C、认识总是受认识主体的状况制约的

  D、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变化的

  E、实践活动总是变动不居的

  10.列宁认为,以往的历史理论的根本缺陷是:

(  )。

  A、至多考察了人们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

  B、注重了社会意识的作用

  C、强调了法的作用

  D、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作用

  E、只注重历史人物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人民群众的作用

  三、辩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在此之后,便是因此之果。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实践标准是绝对的。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

  五、材料题(20分)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

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的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一、单选

  1.C  2.C  3.B  4.B  5.D  6.A  7.C  8.D  9.B  10.A

  11.A  12.A  13.B  14.B  15.B  16.A  17.D  18.B  19.B  20.B

  二、多选

  1.ABCD  2.BCDE  3.ABCDE  4.BCD  5.ACD  6.BE  7.ABC  8.ABCD  9.ABCD  10.AE

  三、辨析题

  1.错误。

  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果。

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结果是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因果关系有两个特点,一是因果关系有时间的先后,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是并非所有的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原因和结果必须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内在联系。

  2.错误。

  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实践标准是绝对的,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实践才是鉴别真理与谬误的客观标准,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一,凡经实践检验证实的真理,新的实践可以丰富它、完善它、发展它,却不能推翻它;第二,即使一时的实践还不能对某些认识作出检验,但无限发展的实践,终将会对认识是否是真理作出确定的检验。

  实践标准又是相对的。

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第一,每一历史阶段的具体实践,都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一切认识,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检验和发展人的认识;第二,即使已经被实践证实的真理性认识,也还要继续接受新的实践的检验。

  四、简答题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飞跃。

区别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看其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量变是在原有度的范围以内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渐进,所以,它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渐进性。

质变是超出原有度的范围的变化,是对度的突破,所以,它表现为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的中断和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和绝对变动性、渐进性和飞跃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可简要地概括为: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转化为新的量变。

  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否认质变必须有量变准备的观点是突变论,否认质变,只承认量变是庸俗进化论,都是错误的。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反映论,它的创立,揭示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错误,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局限性,实现了认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是对立的: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主张“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人们在改造客观事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得人们的认识得以形成、发展、丰富和完善。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它把辩证法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从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认识活动。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肯定主体在认识中的选择、建构等能动作用。

人的认识不仅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且能动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五、材料题

  恩格斯在科学把握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人类不可过分地陶醉于对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

因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改造,从局部看是一次胜利;但是从整体和历史上看,由于忽视和没有认识到自然界整体的有机联系以及自然界内在的客观规律,人类都先后为自身改造自然的胜利付出了代价。

在这里,恩格斯着重强调要尊重和认识自然规律,学会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客观自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