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384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docx

苏教小学数学第8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

一、《运算律》教学案

单位:

年级:

四设计者:

时间:

4月9日

课题

运算律

课型

新授课

案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能初步的运用乘法分配律。

数学思考

通过练习,进一步把乘法分配律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和研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乘法分配律的归纳和总结,并应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大胆联想、主动探究精神,同学间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从具体生活事例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语言或者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课前准备

(教具、活动准备等)

1.课件

2.练习题纸

理论支持

教学目的不仅仅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同时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锻炼学生能初步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创设情境要具有真实性。

但又不过于繁琐,关注数学成分与非数学成分之间的平衡。

从实际需要出发创设情境买运动服装起激趣的作用。

故事成分如果国中反而会影响教学。

旧知复习教材没编课前复习的内容不等于不要复习,而是留出空间让教者去合理设计复习的内容。

模型思想模型可以有很多的类别,如方法模型、类别模型等,本课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归根到底是类别模型,是学生内隐的潜规则的外化。

化归建构新知的学习归根到底是一种基于旧知的建构。

设计中努力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学法指导通过猜想、探索、应用、练习。

对于运算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判一判、连一连、填一填、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让学生理解应用乘法分配率。

解决问题  通过探索和研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并应用乘法分配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 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创设

这次我们学校有5名选手去参加县运动会,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运动服装。

你们看商场(多媒体出示例题情境图)

2.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们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学生看图后,口头回答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研究:

她一共要付多少元?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65+45)×565×5+45×5

2.猜想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请同学们认真计算一下,看看你猜对了吗!

3.汇报

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的计算结果和你的猜想一致吗?

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教师板书:

(65+45)×5=65×5+45×5

4.探索

⑴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呢?

请同学们快速口算以下三组算式,每组中的算式结果是否也相等呢?

①(3+2)×43×4+2×4

②2×(11+9)11×2+9×2

③20×5+4×5(20+4)×5

⑵那请同学们再自己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并计算一下结果,看看你所举的算式计算结果是否也相等?

5.归纳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算式的相等并不是偶然的,其中一定存在着什么规律,你发现了吗?

你能用一道等式,把我们所发现的这种规律都包括在内吗?

用字母a、b、c来表示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教师板书:

(a+b)×c=a×c+b×c

6.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求和.

(多媒体显示)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乘法分配律是什么?

用字母怎么表示?

你记住了吗?

学生讨论交流。

两个同学口头列式。

 

小组讨论,两等式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计算,交流。

学生根据老师引导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快速口算。

学生回报举例结果。

 

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学生总结、发现、交流。

 

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同学们试试说说,并记忆乘法分配律。

让学生猜想:

列出的这两道不同的算式,结果会怎样?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引领学生注意观察算式的结构特点,并通过类比——两组不同的算式的结果相同。

 

先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举出具体的例子,再让学生用各种抽象符号表示这个等式,根据学生写的等式,再归纳概括出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让学生亲历“探索——发现——交流——归纳”这一获取知识的过程,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判一判:

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课件显示)

27×12+43×12=(27+43)×12

(25×7)×4)=2×4+25×7

40×50+50×90=40×(50+90)

35×9+35=35×(9+1)

※强调35=35×1

(a-b)×c=a×c-b×c

(二)连一连:

3×17+5×17(22+44)×30

(18+4)×618×6+4×6

22×30+44×3060×20+60×30

60×(20+30)(3+5)×17

(三)填一填:

①(12+40)×3=×3+×3

②15×(40+8)=15×()+15×()

③78×20+22×20=(+)×20

④66×28+66×32+66×40=(++)×()

(四)比一比

分组比快

(1)64×8+36×8

(64+36)×8

(2)25×17+25×3

25×(17+3)

从这两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

(五)做一做:

(1)出示例题情景图。

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2)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出示)

 

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规律判断。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后交流汇报。

学生比较发现。

学生尝试练习,指名板演。

学生自己填空后交流。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完成后交流。

 

应用规律,深化完善认知.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巩固强化知识,通过对乘法分配律的拓展,让学生吸收内化、整体建构知识.这一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阶段。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补充完成第55页相关知识内容。

3.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的实际问题。

 

小结收获。

 

让学生回顾、练习旨在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举例说明,旨在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练习纸

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5+45)×5=65×5+45×5

(a+b)×c=a×c+b×c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求和.

二、《运算律》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

执教时间:

2008年4月9日

执教班级: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一、由主题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师:

,这次体运会我们班选了5名选手,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服装。

老师来到了商场,同学们看这副图,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的兴致很高.)

生1:

我知道了短袖衫32元,裤子45元,夹克衫65元。

生2:

我知道这一题是要求“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

师:

你们能提什么问题?

生3:

一共要付多少元?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师:

不错,那你们知道她一共要付多少元吗?

你能列式吗?

生:

(65+45)×5。

师:

这样列式表示什么?

生:

先求出一件夹克衫和一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再求5件夹克衫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

还有其它的方法解答吗?

生:

65×5+45×5。

师:

这样列式表示什么?

生:

先分别求出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钱数,再求和。

师:

你真行!

2.猜想:

师: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全:

(先是一片沉寂,小声讨论后达成一致)可能会相等.

师:

那好,有猜想就要有验证,请同学们认真计算一下,看看你猜对了吗!

(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

请同学们说说看,你们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生(齐):

相等。

(有不同的声音:

不相等)

师:

我来帮你看看,哦原来你计算错误,下次请小心了.

师:

看来两道算式的计算结果是相等的.请同学们再想想:

如果我们用“〉”、“〈”或“=”来表示这两道算式的关系,则可选用什么?

生(齐):

等于号.

3.师:

对我们可以用“=”相连这两道算式,这说明这两道算式有联系。

教师板书:

(65+45)×5=65×5+45×5

4.师:

这两道算式相等是一种巧合还是有什么规律呢?

(学生已跃跃欲试想说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口算以下三组算式,每组中的算式结果是否也相等呢?

(多媒体显示)

①(3+2)×4            3×4+2×4

②2×(11+  9)          11×2+9×2

③20×5+4×5          (20+4)×5

学生们口算后说相等。

师:

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类似这样的算式呢?

生(齐):

能。

师:

请自己举一些算式,并计算一下结果,看看你所举的算式是否相等。

学生举例计算

师:

你举的是什么例子?

生1:

(2+3)×5=25,2×5+3×5=25,所以(2+3)×5=2×5+3×5

生2:

(90+10)×2=200,90×2+10×2=200,所以(90+10)×2=90×2+10×2

生3:

(35+13)×4=192,35×4+13×4=192,所以(35+13)×4=35×4+13×4

……

5.师:

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算式的相等并不是偶然的,其中一定存在着什么规律,你发现了吗?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

小组讨论,后交流。

师:

这些算式中隐藏着什么规律呢?

你来说说。

生1:

两个数相加,再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和这个数相乘。

生2:

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求和。

生3: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对,老师也来总结一下: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求和.同学们刚才举了那么多的算式,来说明这条规律,那你能想出一道等式,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所有具有这种规律的等式都包括在内吗?

学生思考后交流

生1:

(m+n)×a=m×a+n×a

生2:

(x+y)×z=x×z+y×z

生3:

(A+B)×C=A×C+B×C

……

师:

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但我们需要把这些方法进行归总:

如果我们用字母a、b、c来表示这三个数,那么这样的规律该怎么表示?

生:

括号a加b括号乘c等于a乘c加a乘b.

师板书字母公式(a+b)×c=a×c+b×c

6.揭题:

乘法分配律

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求和.用字母表示就是:

a加b的和乘c就等于a乘c加b乘c.

师: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乘法分配律是什么?

用字母怎么表示?

你记住了吗?

老师也给你们介绍一种记忆方法:

师:

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代表爱、c代表我.即:

(a+b)×c=a×c+b×c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学生说说(从学生们的表现,可以看出:

用这种方法记忆,他们很感兴趣,也很快的掌握了)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师:

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数学大闯关游戏.学会了乘法分配律,我看你能闯几关.

第一关:

判断正误,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师:

27×12+43×12=(27+43)×12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

是乘法分配律,只是把乘法分配律倒过来了。

师:

对,这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师:

(25×7)×4=25×7+25×4是不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生:

不是.这不符合字母公式,是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

师:

35×9+35=35×(9+1)是不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生1:

是。

生2:

不是。

师:

你们能说出你们的理由吗?

生2:

35应和1相乘。

生1:

35应和1相乘,不就是35,所以还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师:

同学们真会思考,这题确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理由你也说的很对:

35乘1就等于35,所以我们可以只写35。

师:

40×50+50×90=40×(50+90)是不是运用乘法分配律?

生1:

不是。

那么正确的应该是是什么呢?

生:

40×50+50×90=50×(40+90)。

师:

(a-b)×c=a×c-b×c这道题对吗?

生1:

错。

生2:

对。

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

是。

我是找数字代进去算的。

师:

同学们也找数字代进去试试看,等式是否相等?

师:

对吗

生齐答:

对。

(通过找数字代进去都知道这道算式是正确的。

师:

刚才景海天真聪明.乘法分配律,对于括号内是减号的也同样适用。

师:

看来同学们对乘法分配律已经很熟悉了,那我们就来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几道题。

师:

你能连一连,很快找出各自的朋友吗?

生:

能。

师:

3×17+5×17的朋友是哪个?

生:

(3+5)×17

师:

你是怎么认为的?

生:

相同的乘数是17。

师:

(22+44)×30的朋友呢?

生:

22×30+44×30

师:

(18+4)×6

生:

18×6+4×6

师:

60×20+60×30

生:

60×(20+30)

师:

同学们真聪明。

那么你会根据乘法的分配律填空吗?

师:

(12+40)×3=×3+×3

生:

1240

师:

15×(40+8)=15×()+15×()

生:

408

师:

78×20+22×20=(+)×20

生:

7822

师: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条题目:

66×28+66×32+66×40=(++)×()这条题目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生:

比上面的多了一组数。

师:

你们会填吗?

生:

会。

师:

谁能说一说?

生:

28+32+40

师:

你真棒!

分组比快

(1)64×8+36×8(64+36)×8

(2)25×17+25×325×(17+3)

从这两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4个人板演

师:

刚才4个人,哪两个做得快些?

生:

******做得快些?

师:

是不是他们有什么诀窍?

生:

不是。

因为他们的题目简单一些。

师:

原来是这样。

我们比较一下这两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1:

每组两道题的结果一样的。

生2:

每组算式相等。

生3:

是乘法的分配律。

师: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那你们有没有发现乘法分配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

生:

简便。

师:

看来乘法分配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简便,接下来这几道题目你能简便计算吗?

师:

刚才同学们都对乘法的分配律掌握的很好。

会解决实际问题吗?

师出示例题情景图。

师:

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只列综合算式不要求解答)

师:

谁来列式?

生:

65×5-45×5。

师:

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

(65-45)×5。

(2)想想做做第5题(多媒体出示)

师:

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比比谁最聪明。

和平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人数如下表:

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班级数

3

3

2

平均每班人数

45

48

48

(1)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四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六年级比五年级多多少人?

指名板演,集体交流后

师:

(3-2)×48=3×48-2×48这也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今天的数学大闯关游戏,你闯了几关?

没能闯关成功的同学请继续努力.(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闯了几关,相互比了比,有的学生显得不怎么高兴)

四、全课小结、布置作业

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探索与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生1:

我们学会了乘法分配律。

生2: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表示是:

(a+b)×c=a×c+b×c

生3:

还有:

(a-b)×c=a×c–b×c

生4:

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简便运算。

师:

你们能用文字说说乘法分配律?

全:

两个数的和乘第三个数就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第三个数,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师:

课后回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想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补充完成第55页相关知识内容。

三、《运算律》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感悟和发现乘法分配律,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

教学中,先组织学生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两个不同的算式之间建立起联系,得到了两个等式,并比较这两个等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之后,给学生提供体验感悟的空间,为学生提供符合乘法分配律和不符合乘法分配律的五组算式,引导学生在小组辨析与争论中,进一步形成清晰的表象。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再写出一些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等式,既为概括乘法分配律提供更丰富的素材,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随后的练习设计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形式活泼,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改善学习方式。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而且能正确地进行表述和应用。

这节课我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归纳、分析、验证的能力,并逐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方法。

本课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引导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

本课教学中,我从情境导入新课,引出两种方法解决同一道题目。

接下来,让学生猜想它们的结果会怎样,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来验证他们的猜想,再让学生举例验证方法的普遍性,最后由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再者我知道乘法分配律在应用中学生很容易出错,所以我还给学生介绍了简单易懂还容易记忆的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在具体的情境中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把乘法分配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感悟、去发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猜想——验证——结论——应用这一严密的科学发现过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互动,让学生主动合作与交流

每一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他们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得到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立足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互相启发与补充,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主动建构“乘法分配律”这一运算定律。

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建构过程,正是学生内化共同的学习成果,共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生命活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宽,学生的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

三、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以致用,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

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上,有判断题、简算题、拓展题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数学闯关游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由基本题到拓展题,由一般题到综合题,有一定的梯度和广度,使学生逐步加深认识。

在弄清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便运算和拓展练习。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热情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本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预想中那么高,可能与我的语言表达有关,缺乏激励性的语言。

部分学生的解题速度还有待提高。

另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少数学生的语言不够流利,在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总结时有些罗嗦,显得不肯定、不自信。

这些都有待今后不断地加强训练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