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2494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3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9页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9页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docx

临床医学专业普教本科《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预防医学》(2501B)教学大纲

 

 

 

执笔人:

郭怀兰

审查人:

杨江林

分管教学院长:

赵万红

学院院长: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预防医学

课程代码:

2501B

学分与学时:

4.5学分,108学时

课程性质:

必修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预防医学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预防的科学。

它是在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指导下,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预防观念、群体观念、环境观念及为预防战略服务的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的消长规律,采用基础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等方法探查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运用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给予定量分析评价,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措施的理论。

使各类专业医学生认识到现代医学是以健康为目标,并具有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四个功能。

本课程包括卫生学、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三部分。

卫生学是预防医学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是联系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实际,使学生认识环境与健康的密切关系,了解三级预防的基本观念,为以后在临床实践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和做好预防保健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掌握生活环境、营养与食品、生产环境和社会行为四类重要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原则和基本组织施。

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方法结合医学的实际情况,研究医学科研的设计以及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科学,是进行医疗工作日常管理和科学研究所必需的重要手段。

流行病学是一种思想,是协同促进人群健康的一种信念。

流行病学在医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导学科,而且是一门群体科学,在医学教育、研究和医疗服务三个领域中最具有平衡和杠杆作用,广泛地理解和接受流行病学及其思维方法,不仅是重新将医学和公共卫生结合在一起的有希望的方法之一,而且也是当前最可行和最有用的方法。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制订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方法学和实用科学。

三、学时安排

课时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节

内容

理论

实验

合计

绪言

绪言

1

0

1

第一章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

0

1

第二章

生活环境和健康

2

3

7

第三章

食物与健康

8

6

14

第四章

职业环境与健康

6

3

9

第六章

社区卫生服务

1

0

1

第七章

预防保健策略

1

1

第八章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2

0

2

第九章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10

9

19

第十章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4

12

16

第十一章

秩和检验

2

0

2

第十二章

直线相关与回归

2

3

5

第十三章

医学科研设计

2

0

3

第一章

流行病学绪论

2

0

2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2

0

2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2

0

2

第四章

队列研究

3

3

6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

3

3

6

第六章

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

4

3

7

第七章

诊断试验的评价

2

3

5

第八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1

0

1

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

1

0

1

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与控制

2

0

2

第十二章

医院感染

2

0

2

合计

66

42

108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卫生学部分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卫生学概念

2.领会三级预防措施;

3.理解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

4.了解我国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和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授课学时:

1

教学内容:

一、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二、卫生学的发展简史。

三、我国卫生工作的战略目标与三级预防策略。

四、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五、医学生学习卫生学的必要性和目的

重点与难点:

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医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一篇环境与健康

第一章人类和环境

目的要求:

掌握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领会人与环境的关系

理解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了解生物圈、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理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参数;防治环境污染的措施。

授课学时:

1

教学内容:

人类的环境;环境污染及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的防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难点:

常用毒性参数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第一节人类的环境

一、环境及其构成

(一)生物因素

(二)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社会心理因素

二、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一)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构成

(二)生态平衡

(三)食物链与生物放大作用

三、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一)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二)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一)生产性污染

(二)生活性污染

(三)其他污染

二、环境污染物的迁移与自净

(一)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二)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一)吸收

(二)分布与储存

(三)转化

(四)排泄

四、环境污染物的常用毒性参数及安全限值

(一)致死剂量

(二)观察到有害作用的最低量

(三)未观察到有害作用量

(四)阈值

(五)安全限量

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一)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

(二)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

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致癌作用、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公害病、职业病、传染病、食源性疾病

六、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

(一)污染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特性

(二)剂量或强度:

剂量-效应关系、剂量-反应关系

(三)暴露时间

(四)环境因素

(五)个体易感性

第三节环境污染的防治

一、组织措施

二、规划措施

三、技术措施

第二章生活环境和健康

目的要求:

掌握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领会空气物理因素和健康的关系

理解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地方性氟病

了解空气正常化学组成,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地质环境与疾病;改良饮用水质的卫生对策

授课学时:

1

教学内容:

空气;水;地质环境和土壤;灾害卫生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难点:

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一节空气

一、空气物理化学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

(一)化学组成

(二)物理性状

二、大气污染与疾病

(一)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二)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直接危害、间接危害

(三)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光化学烟雾事件、铅、多环芳烃、二噁英

三、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

(一)来源

(二)对健康的影响

(三)卫生学评价

四、空气污染的防护措施。

第二节水

一、水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

二、饮用水水质标准

三、水污染与疾病

(一)主要来源

(二)水生物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三)水化学性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四、改良饮用水的卫生对策

(一)水源选择及卫生防护

(二)水的净化

(三)水的消毒

第三节地质环境和土壤

一、地质环境与疾病

(一)碘缺乏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

(三)地方性砷中毒

(四)克山病

二、土壤污染与疾病

(一)土壤污染

(二)对健康的危害

(三)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

第四节灾害卫生

一、自然灾害分类与等级

二、自然灾害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三、自然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理

四、自然灾害条件下疾病控制对策

第三章食物与健康

目的要求:

掌握人体所需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评价,医院膳食,营养支持,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防治

领会常见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理解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了解合理的膳食结构,主要食物的营养,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处理。

授课学时:

8

教学内容:

营养素和能量;合理营养;特殊人群的营养;营养与疾病;病人营养;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其他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人体所需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的营养价值,膳食营养评价,医院膳食,营养支持,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防治

难点: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第一节营养素和能量

一、营养素

(一)营养素的生理需要量

(二)营养素的供给量: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三)营养素的摄入量-反应关系

二、蛋白质

(一)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

(二)参考摄入量和来源

三、脂类

(一)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

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

(二)参考摄入量和来源

四、糖类

(一)糖类的生理功能

(二)膳食纤维的分类、来源以及其生理作用

(三)参考摄入量和来源

五、能量

(一)人体对能量的需要

(二)参考摄入量和来源

六、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一)钙:

吸收利用、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二)铁:

吸收利用、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三)碘: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四)锌: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五)铜: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六)硒: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七、维生素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一)维生素A及胡萝卜素:

功能、缺乏症、来源

(二)维生素D:

缺乏症、来源

(三)硫胺素: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四)核黄素: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五)烟酸: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六)抗坏血酸:

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来源和参考摄入量

第二节合理营养

一、食物的营养价值

(一)粮谷类

(二)豆类蛋

(三)肉、禽、鱼、奶类

二、营养调查及其评价

(一)膳食调查

(二)体格测量

(三)营养缺乏病临床检查

(四)实验室检测

三、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

第三节特殊人群的营养

一、孕妇及乳母营养

(一)孕期营养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二)母体营养对胎儿与婴儿的影响

(三)妊娠各期的营养生理特点

(四)孕妇的营养需要

(五)乳母的特殊营养需要

二、婴幼儿营养

(一)营养需要

(二)喂养特点

三、儿童青少年营养

(一)儿童的营养需要

(二)青少年的营养需要

(三)儿童青少年合理膳食原则

四、老年人营养

(一)影响老年人营养状况的因素

(二)营养需要

(三)老年人合理膳食原则

第四节营养与疾病

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预防

二、营养与代谢性疾病

(一)肥胖:

病因、判断标准、对健康的危害、防治

(二)糖尿病:

概述、治疗原则

(三)痛风:

病因、治疗原则

三、营养与心血管疾病

(一)有关营养因素

(二)膳食预防原则

四、营养与肿瘤

(一)营养素与癌

(二)食物中的致癌物

(三)膳食预防原则

第五节病人营养

一、病人营养工作的内容

(一)营养评价

(二)营养诊断

(三)营养干预

(四)病人营养工作评价

二、医院膳食

(一)基本膳食:

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流质

(二)试验膳食:

糖耐量试验膳食、钙磷代谢试验膳食

(三)治疗膳食:

高能量膳食、低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低蛋白膳食、低脂膳食、低胆固醇膳食、低盐或无盐膳食、少渣膳食、高纤维膳食

三、营养支持

(一)肠内营养支持:

途径、营养制剂、适应症、禁忌症

(二)肠外营养支持:

途径、营养制剂、适应症、禁忌症

第六节食源性疾病与食物中毒

一、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

(二)分类

(三)现状与管理

二、食物中毒

(一)定义、特征与分类

(二)常见的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赤霉病麦、霉变甘蔗)、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组胺中毒、含氰苷类食物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四季豆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砷化物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甲醇中毒、毒鼠强中毒)

第七节其他常见的食品卫生问题

一、黄曲霉毒素污染

(一)结构与特性

(二)毒性

(三)预防措施

二、N-亚硝基化合物

(一)结构与特性

(二)来源

(三)毒性

(四)预防措施

三、食品添加剂

(一)定义、分类

(二)使用原则

(三)卫生问题

(四)我国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四、转基因食品

(一)定义

(二)安全问题

(三)安全评价

(四)对策

第四章生产环境与健康

目的要求:

掌握职业病的定义、范围、诊断、健康监护。

常见职业有害因素所引起的职业中毒(铅、汞、苯)、生产性粉尘(矽肺)

领会铅、汞、苯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和机制、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

理解刺激性气体及窒息性气体对健康的影响

了解中暑的防治措施;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农药中毒、硅酸盐肺、噪声与振动、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对人体的主要病理损害及防治;职业与肿瘤。

授课学时:

6

教学内容: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职业病的定义、范围、诊断、健康监护。

常见职业有害因素所引起的职业中毒(铅、汞、苯)、生产性粉尘(矽肺)

难点:

铅、汞、苯对人体的致病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

(一)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二、职业性损害

(一)致病条件

(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种类、职业病(概念、特点、诊断和处理)、工作有关疾病(概念、特点)、职业性外伤

三、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组织措施

(二)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三)技术措施

(四)职业健康监护

(五)加强对劳动者的教育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

一、铅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治疗

二、汞

(一)理化特性

(二)接触机会

(三)毒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六)治疗

三、其他金属

(一)镉

(二)锰

(三)铬

四、有机溶剂

(一)苯(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诊断及处理原则、急救和治疗)

(二)其他有机溶剂

五、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

(一)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三)常见的苯的硝基和氨基化合物(苯胺、三硝基甲苯)

(四)急救和治疗

六、刺激性气体

(一)种类

(二)毒理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急救与治疗

七、窒息性气体

一、一氧化碳:

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和诊断、急救与治疗

二、氰化氢:

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和诊断分级、治疗

三、硫化氢:

理化特性、接触机会、毒理、临床表现和诊断分级、治疗

八、农药:

九、职业中毒预防

(一)遵守法规,加强防护

(二)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三)加强健康教育和做好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

(四)消除和控制环境污染,使其排除量低于国家标准以下

(五)加强毒品的安全管理,防止误服或他人用来自杀和他杀

(六)预防农药中毒

第三节生产性粉尘与职业性肺部疾患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其控制:

(一)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二)生产性粉尘的分类

(三)理化性质及其卫生学意义

(四)对健康的影响

(五)危害控制

二、矽肺:

(一)接尘作业及矽肺发病因素

(二)矽肺的发病机理

(三)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三、煤工尘肺:

主要接触机会、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四、硅酸盐尘肺:

特点、石棉肺

五、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

(一)棉尘肺

(二)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

第四节物理因素及其危害

一、高温

(一)高温作业

(二)对机体的影响

(三)中暑(类型、临床表现、治疗)

(四)防暑降温的措施

二、噪声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及主要接触机会

(三)对人体危害

(四)影响因素

(五)控制措施

三、振动

(一)基本概念

(二)分类和主要接触机会

(三)对人体危害

(四)影响因素

(五)控制措施

四、射频辐射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接触机会

(三)对人体危害

(四)防护

五、电离辐射

(一)基本概念

(二)主要接触机会

(三)对人体的危害与临床表现

(四)影响因素

(五)防护措施

第二篇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第六章预防保健策略与措施

目的要求:

掌握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领会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理解全球卫生了策略

了解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

授课学时:

1

教学内容: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球卫生策略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难点:

全球卫生了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一节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

一、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二、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三、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四、三级预防

五、医疗保障体系

(一)城镇居民与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措施

第二节初级卫生保健与全球卫生策略

一、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

二、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三、全球卫生策略

第七章社区卫生服务

目的要求:

掌握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

领会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目标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的实施、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

授课学时:

1

教学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概述;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的实施;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概念、特点

难点: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

教学方法:

讲授

第一节社区卫生服务概述

一、概念

二、特点

三、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四、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五、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

第二节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的实施

一、概述

(一)特点

(二)社区预防保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基本任务

二、社区诊断

三、社区健康促进

四、社区预防保健工作的计划与评价

五、临床预防服务

第三节特殊人群的社区保健

一、儿童少年预防保健

二、妇女预防保健

三、老人预防保健

四、临终关怀

第三篇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八章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

目的要求:

掌握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表的编制要求及正确选择各种统计图的图型。

领会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结构和要求

理解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了解统计表、统计图的种类

授课学时:

2

教学内容:

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类型;医学统计工作飞基本步骤;统计表与统计图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表的编制要求及正确选择各种统计图的图型。

难点:

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绘制;选图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第一节医学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一、同质与变异

二、总体与样本

三、参数与统计量

四、误差

五、概率

第二节资料的类型

一、数值变量

二、分类变量

三、变量的转化

第三节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一、设计

二、搜集资料

三、资料整理

四、分析资料

第四节统计表与统计图

一、统计表

(一)统计表结构

(二)统计表的种类

(三)注意事项

二、统计图

(一)制图要求

(二)几种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九章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数值变量资料集中趋势统计指标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数值变量资料离散趋势统计指标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基本概念;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检验步骤;t检验和u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注意事项;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用途及应用条件

领会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其应用;医学参考值的制定方法。

理解t分布的特点;频数分布表的用途;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的比较的t检验

了解数值变量资料频数分布表的制作;正态分布函数;方差齐性检验;方差分析的计算。

授课学时:

10

教学内容:

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正态分布及其应用;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t检验和u检验;方差分析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数值变量资料集中趋势统计指标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数值变量资料离散趋势统计指标的计算及适用条件;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的基本概念;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检验步骤;t检验和u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注意事项;方差分析的思想、用途及应用条件

领会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其应用;医学参考值的制定方法。

难点: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检验步骤;方差分析的思想;百分位数的意义和计算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实践教学

第一节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

一、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分布

(一)编制频数分布表和绘制频数分布图

(二)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

二、集中趋势的描述

(一)算术均数

(二)几何均数

(三)中位数和百分位数

三、离散趋势的描述

(一)极差

(二)四分位数间距

(三)方差

(四)标准差

(五)变异系数

第二节正态分布及其应用

一、正态分布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和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

三、正态分布的应用

(一)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二)制定医学参考值范围

(三)质量控制

第三节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

一、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二、t分布

三、总体均数的置信区间估计

四、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第四节t检验和u检验

一、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

二、配对资料的比较

三、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四、假设检验中的注意事项

五、方差分析

(一)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二)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三)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四)多个样本均数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

(五)多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

第十章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常用相对数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