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930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docx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大全

  苏轼的这篇赋可谓构思巧妙,先写了游之“乐甚”,然后笔锋一转引出“客之三悲”,再有“苏子二论”来收尾。

而精骇得“苏子二论”也不由得使我产生了一些感想……精选了一些关于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赤壁赋》作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黄州编管期间。

1079年,他因所作诗文语涉讪谤,被逮入狱,备经严勘,几经死地。

次年被贬黄州,过着“半犯人”的管制生活,壬戌?

1082而作此赋。

他在黄州所作的诗中曾经描写过此时的困苦心情:

  “我谪黄冈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

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

”受这种政治斗争的严重打击和直接刺激,升起在苏轼心底的主体情绪,便是那忧患人生的浓浓苦闷。

这在他同时期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过明显的袒露:

大江东去的澎湃浪涛,冲刷走了千古风流人物的辉煌业绩;而现实环境中的我,更是“早生华发”和深慨于“人生如梦”了。

  不过,《赤壁赋》似乎并不如此低沉。

文章一开始便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明丽如画、恬静优美的环境中。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了初秋时节江上的自然风光,衬托出游人平静爽快的心境。

  “举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显示出作者对明月的喜爱。

作者与客人乘坐在小船上,微风拂面,举杯共酌,一时雅兴大发,朗诵起描写明月的诗歌来。

从游人这些活动里,逼真地写出了封建社会人士大夫特有的兴致和雅怀。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两句是写月出的情景。

作者突出地写了月出时的动态。

  “徘徊”一词,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月亮也具有了感情色彩。

你看那月亮像游人一样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不愿离去,以致缓缓而行。

这就委婉地折射出了游人的意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月下景色。

白茫茫的露气像轻纱一样笼罩着江面,远远望去水天一色。

月光映照着辽阔的江水,水光远接天边,水天连成一片,呈现出极其优美的景致。

作者与客人在这样美的江面上怡然自乐,乘坐一叶扁舟,尽兴漫游,任船随水飘流。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浩浩荡荡,凌空驾风,任意翱翔,不知要飘到什么地方;又好像离开人世而超然独立,像飞到仙境一样。

浩荡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一齐浮现在人们眼前,泛舟而游之乐深深感染着读者。

  在“乐甚”情况下,自然是“扣舷而歌”了。

作者在政治上屡屡受挫,长期郁结心头的苦闷在酒的刺激下,也要有所流露。

这就是“饮酒当歌”。

借歌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然而一阵呜咽悲凉的箫声之后,引起了作者强烈反响。

通过吊古伤今,处处表达了一个“悲”字:

凭吊英雄人物,自己感到悲;哀叹人生短促,自己感到悲;幻想无法实现,自己感到悲。

瞬时对人生的短暂和渺小,生命的无法捉摸和无法把握,陷入迷茫和惆怅当中。

  但是最后,就眼前的景物,作者自己阐述了自然界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出豁达情怀,流露出随缘而适,随遇而安的思想情绪。

有了飞跃,思想上的也矛盾也解决了,表达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以及应抱的处世态度: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大自然所给予的美景,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尽宝藏,是永远享受不完的。

只有忘怀得失,才能知足常乐,这是作者解脱苦闷的对症良药。

  作者有了飞跃,思想上的也矛盾也解决了,自己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万物的看法以及应抱的处世态度,总之,苏轼的内心是复杂的、矛盾的。

消极退隐和积极进取,疾世愤懑与逍遥山水的两重情绪,在与世无争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协的积极精神和鄙弃富贵、傲然独立的旷达情怀。

  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

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

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

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

  《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一篇代表作。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送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

  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

  《前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

以风、月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月形象。

歌中的击空明兮泝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

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风、月二字。

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

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

  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之所以说《前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主要风格特点。

宋元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纷纷指出,苏文的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确切。

从《前赤壁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

  苏轼作《前赤壁赋》三月后,又重游赤壁,写下了寓意有所迥异的《后赤壁赋》。

宋代的唐庚认为“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巴金曾说读《前赤壁赋》,可以给人一种潇洒神奇、出尘绝俗的美;同样,读《后赤壁赋》,它也可以把我们带入一个陶然忘忧、随缘自适的自由天地。

  第一段苏轼交代当时的时间背景,用短短的几句,对眼前景物稍作描写,就突显出时令的特征。

萧瑟冬景中,仰望明月,俯看人影,触景生情,由乐而歌。

  “人影在地”衬孤月之明。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写出我与游伴心领神会、陶醉其中的怡然自得之态。

这般“月白风清”的良辰美景,该如何消受?

所以在第二段,同游者愿意献出家中刚刚捕获的珍鱼,而苏轼回到家又意外获得妻子珍藏的美酒。

有明月,有佳客,有美酒、有珍肴,为再游赤壁提供最好的兴致与条件。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寥寥十六字,声形并茂,神采飞扬。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出了一派惊涛拍岸、猛浪若奔,怪石嶙峋、犬牙差互的惊险景象,给人以壮阔雄伟的美,而“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则展现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江潮渐退、暗礁峥嵘的柔婉奇秀的意境。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这一句即景抒情,明讲自然景色变化之快,暗示人生在世之短。

  第三段,苏轼着力描写赤壁之景与自己的行动。

  “江山不可复识”是此次赤壁冬景描写的基础,呈现出一幅赤壁冬景的山水画。

除了客观的描写,“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更表现出苏轼的勇气,与居高临下的气势,寄托着苏轼的壮志豪情,同时把景物与游者行动融合为一体,互相加深了彼此描写的生动。

苏轼面对月夜山河的苍茫景色,不禁忧从中来,将郁抑之情凝聚于长啸之中,感情由乐转悲。

长啸之后的寂静悲伤,使苏轼不敢久留,重新回到船上,放任一叶扁舟从流飘荡,表现出随遇而安的态度,感情又转为平静。

此时一只孤鹤画空而来,对孤鹤的描写,让人有一种空灵虚幻难以言喻的感觉,想象当时之景,彷佛身处其中,似乎可以感受到那震撼,不禁赞叹苏轼善于把握事物的特征与效果,竟能够达到如此的境界。

  第四段以道士化鹤的梦境做结,描写与情节中有种飘逸的气氛,情感由乐转忧又转于平静的赤壁之游,最终以梦境做结,也抒发了人生如梦的情怀。

  后赤壁赋,不管在景物描写、气氛的营造、深刻的情感转换、飘逸的人生观,都在苏轼简洁的文句中清晰地表露,真切地呈现人、景、感情的相互融合。

全文表面上是写游赤壁之乐,其实是曲折地宣泄自己贬谪生活的郁闷,同时也是形象地演绎自己的人生哲学。

文章以乐为主调,而情有跌宕抑扬,婉曲奇丽。

诚如苏轼之自谓: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想象一下:

你一个人在大街上行走,你刚得知你高考失利,又接到男朋友的电话要和你分手,家里的钥匙又丢了。

你独自在茫茫的夜色里徘徊,无家可归。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你看到的月亮还会皎洁吗?

你看到的湖面还会平静吗?

你感觉到的清风还清爽吗?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此是的东坡不是一个春风得意,有着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兴致的人,他现在正经历着人生的艰难时期,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自己的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却还遭到小人诬陷,被贬黄州。

其实我刚才是想说他不是那个怎样怎样得意的他,但一想他好像没有特别得意的时候,也许是我知识的不足,也许是我太过肤浅。

反正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不在乎,以前不在乎,现在不在乎,将来也不会在乎。

纵使万般寻路无,不堕野地随人居这是他的自勉之言。

多么无奈呀!

却又多么清高呀!

这就是他,一位出世的仙人。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那么,你现在在天宫吗?

  这样失意的他,泛舟于赤壁之下。

你以为他会看到波涛汹涌而遮住了月亮的光华吗?

如果你那样想,你就错了。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多么大气的景象啊!

只有这么大气的人才写得出来。

他的确是个大气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我对他最真实的评价。

真的,我觉得我做不到他那样。

超出世外,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作彩云飘去。

只有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他孤独吗?

也许不,有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与他作伴。

但我觉得他孤独,孤独如幼童的灵魂。

我该怎样才能与这灵魂接近?

逝者如斯,我希望你来世仍作这么旷达的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我们是沧海一粟,与神奇奥妙的大自然相比,的确算不了什么,但我们有思想。

雄伟的大山存在着,也许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或许还将存在个几千年,但它们却不知道自己存在着,好悲哀呀!

这样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生老病死是我们必须经历的,现在我已经能够看开了,不开心就努力让自己开心。

既然每个人的生命都会归结于死亡,而生命的过程却又是那么的短暂。

我们怎么活就是怎么活,每一分每一秒,下一秒就会成为历史。

时间永是流驶,等我们老了,伸出手来,看着掌心纠缠密集的曲线。

你会想到那曾经年轻的岁月里留下的什么痕迹呢?

所以把每一秒过好,每一分过好,每一小时过好,每一天过好,每一月过好,每

  一年过好,把一生过好。

珍惜时间,升华价值。

  滚滚长江东逝水白发渔樵江楮上浪花淘尽英雄惯看秋月春风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青山依旧在古今多少事几度夕阳红都付笑谈中...曾经的我,曾一度迷惘,为自己也为他人。

现把我以前的一篇小日记打给你看:

我觉得我是一个坏女孩。

上帝作证,我绝对是一个坏女孩。

我自私,我脾气暴躁,我喜怒无常,我常常喜欢埋怨别人,却不检讨自己,我好吃,我懒惰,我对别人要求严格,而那些要求我自己都做不到,我喜欢无端生气,我喜欢无端感伤。

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一个十恶不赦的坏女孩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变成的。

我也不想知道。

坏女孩就坏女孩吧!

我觉得我很累,很累。

即使是和朋友在一起。

我希望我能变成一个冷漠的女孩,真的很希望。

那样,我就能少却很多烦恼了。

我不要再为别人的冷漠烦恼,我也不要在为自己的真诚付出得不到真诚的感谢而烦恼,我不要~~~~~~记忆是一切惆怅的根源。

如果有一天我离去了,就永不再回来。

  一个被冷漠包围的人,是最坚强最无坚可摧的吗?

微笑并不是最美的表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时可以泄露心里的秘密。

所以,无论你在想什么,让眼睛微笑。

  是不是觉得有点消极呀?

哈哈,我现在不那么想了。

是非成败转头空。

呵呵,我要像苏轼学习,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苏轼在政治上是一个失意的人,谪迁伴随着他的一生,直到被发配到海南——这个在宋朝确实是“天涯海角”的地方。

最后虽逢大赦,却客死在北归的路上,一代文豪的悲惨命运令后人哀叹不已。

也许是穷而后工的原因吧,苏轼虽然命途多舛,却留下了那一篇篇富含哲理的文章,令后人称赞。

  《赤壁赋》就是这样的一篇蕴含哲理的佳作。

  起初,朋友相陪在江上游乐,景致很好。

但是朋友吹和的箫曲却带来了痛楚和凄凉。

朋友认为,人的一生过于短暂,英雄豪杰也不过享有一时的名声和地位,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我们的追求、希望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朋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这种人生感慨是非常痛苦的,也是消极的。

  说到赤壁,说到曹操,让我也想到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细细地想来,其实这阕词的内容和情感与《赤壁赋》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滚滚长江向东流,一去不再回头,多少英雄豪杰像浪花般消逝,是非成败,都是短暂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每天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古今往事,都成了笑谈。

  这阕词的上阕也表达了一种对英雄豪杰、功名伟业消逝的叹息,唯一长久的只有自然的江河,与《赤壁赋》中客人的话有些相似。

但是下阕情感转折,它纵观历代兴亡盛衰,以英雄豪杰的成败得失抒发感慨,表现出一种旷达超脱乃至“大彻大悟”式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这与《赤壁赋》中苏轼回答客人的话观点又有些相近。

  下文中苏轼认为客人的观点太消极,站在历史的和变化的立场看

  问题,人生当然是非常短暂的,但是站在不变的立场看问题,我们和万物同在,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有太过分的要求,“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的遭遇和冤屈令我们同情,但是他的那种豁达的胸襟更值得我们叹服。

人不管在怎样的环境里,都应该乐观的面对人生、充分地享受生活。

像苏轼那样,既不用羡慕长江没有穷尽,也不用哀叹人生的短促。

人生是短暂的,那么我们就应该珍惜这短促的人生。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不管我们曾经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成就,最终都不会摆脱死亡的命运,这是自然的规律,强求只会成为笑柄,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曹操曾经写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这曹操早已经看透。

  既然死亡不可避免,人生起伏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豁达的对待,在巅峰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低谷的时候平静心态,寻找摆脱的道路。

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纵使最终殒落,也要立志来创立像曹孟德一样的丰功伟绩。

曹操是豁达的,在赤壁大败后回北方继续发展经济,为后来晋武帝的统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苏轼也是豁达的,在屡次的发配中仍想着造福一方百姓,心怀天下。

人生就应该这样,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精彩地走着人生的路程。

  赤壁赋读书心得体会800字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