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181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5.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docx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

山东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2020年中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试题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又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

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3.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正月十五,夜幕降临,从空中(fǔkàn)万盏灯火筑成壮丽的灯光秀,古城区各式花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花灯、人海相映成辉,水上古城瞬间成为一道夺人目光的风景线。

古城区内游客如织、(mójiānjiēzhǎng),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和《论语》都属于“四书”;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

B.桑梓是家乡的别称;社稷是国家的别称;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苏询三父子。

D.菲利普、鲁提辖、杨修、香菱分别是《我的叔叔于勒》《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中的人物。

3.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4分)

材料一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

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分)

2仿写句子,形成连贯完整的一段话。

(2分)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

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4.名著阅读。

(3分)

“兄弟”是《水浒》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根据下列内容分别选择正确的一项匹配。

[甲]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

“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

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乙]对四家邻舍道:

“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

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

拜别了宋江下船。

[丙]见说,亦垂泪道:

“罢,罢,罢!

生时服侍哥哥鬼!

”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

当时洒泪

 

5.按要求填空。

(13分)

贺敬之《回延安》)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白居易《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

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北冥有鱼》)

⑦《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语句是:

,⑧古诗文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怀,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鞣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田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

[注释]①中(zhòng)绳:

合乎拉直的墨线②鞣(róu):

通“燥”,用火烤使木条弯曲③暴:

通“曝”,晒干。

④参:

通“叁”,

多次。

6.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不知其旨.也()

(2)

然后能自强.也(

(3)学不可以已.()

(4)

故.木受绳则直(

7.翻译句子。

(4分)

(1)《兑命》曰:

“学学

半。

”其此之谓乎?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甲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引出了阐述的论点;乙文则开头就提出了论点“学不可以已”,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2分)

9.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7题。

)植物之间的“互联网”

①虽然植物是没有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生物,但它们并非只是静静地待在原地,它们之间也能进行交流,也有明争暗斗。

那么,植物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②植物们不能举行聚会,或是相约外出看电影,但它们同样拥有自己的社交网络。

随着定时拍摄技术的发展,科学家通过间隔相同时间拍摄到的影像记录观察到,在茂密的丛林里,植物们摇曳身体,有时甚至相互扭打在一起,这些都是在进行交流——森林里的幼树为了铺展根系和枝叶而争夺空间;倒下的树木为幼苗提供营养;藤蔓植物拼命缠绕住寻找到的树干向上攀爬,以便获得充足的阳光;野花在春天竞相绽放出各种缤纷的花朵来吸引传粉昆虫⋯⋯植物进行交流的方式和过程,远远超出了影像记录和我们的想象。

如果要想知晓更多的植物的秘密,我们必须悉心观察,侧耳倾听。

3每到秋天,成群结队的灰蛾涌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的桦树林,在嫩枝上产下卵,这样等到来年春天,孵化出的幼虫就可以享受一场桦树新芽“盛宴”了。

这看上去像是一场胜负已定的战争,因为桦树没有任何大自然赋予的抵御武器,仿佛命中注定就是输家。

但是,桦树中的一些种类却拥有秘密武器——和邻近的斯堪的纳维亚杜鹃花结成盟友。

杜鹃花能散发出一种类似于杀虫剂的化学物质来驱逐害虫,靠近杜鹃花生长的桦树正是借助杜鹃花的气味,将自已伪装成有毒的杜鹃,以驱逐灰蛾的幼虫。

4在植物王国里,相邻的植物们“窃听”彼此的“化学私语”——有的是无私的帮助,有的则是自私的侵害。

如斯堪的纳维亚杜鹃通过分享杀虫化学物质来帮助邻居,一些植物通过化学气味辨识自己的近亲并照顾它们,而菟丝子则通过辨认出宿主散发的化学气味来找到宿主并安家⋯⋯不过,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化学信号并不是植物之间传播信息的唯一途径,一直都在在人们忽略的地表下,一个庞大的组织正悄悄地进行着迎来送往的工作。

地下秘闻:

土壤中的菌类帮植物传递信号

5植物的根围是了解植物有形“互联网”的最佳地点。

根围是指土壤中围绕植物根系的一个区域。

在丛林的地面下,每一寸泥土中都含有成千上万的细小生物,这些细菌和真菌与植物的根系形成互惠共生的关系,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菌根。

菌根是真菌与维管植物根系共生的结合体。

在菌根结合体中,真菌附生在宿主植物的根系上,既有丛枝菌根真菌等内生菌根真菌,也有附着在根系外部的外生菌根真菌。

对于土壤生态环境和土壤化学环境的建立来说,它们的存在至关重要。

菌根与许多种类的植物的根系都能形成共生关系,在已检验过的植物中,高达95%的家族拥有菌根共生结合体。

6最新研究揭示,菌根菌丝将许多树木的根系连接在了一起,而且这些树木不只一个种类。

菌根菌丝形成的独特网络就在我们的脚下蔓延。

那么,它们能对植物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科学家通过追踪调查发现,水分和养料会从营养过剩的树木通过菌根网络流向菅养不足的树木。

2020年的一项研究认为,年长的花旗松通过菌根网络向周围年幼的花旗松输送含有碳和氮的分子,靠得最近的小花旗松最能享受这一资源,而且长得最好。

这也就是科学家为什么不赞同将森林里年老的树木移走的原因,因为还有其周围的幼树需要通过相连的菌根依靠爷爷辈的老树供养。

除了分享养料,菌根还能让植物分享信息。

生物学家已经发现,植物能对空气中传播的防御信号作出反应。

当其他植物遭受攻击时,例如当一条毛虫开始啃食一株番茄时,番茄叶会产生有毒的化合物来驱逐毛虫,同时刺激邻近的植物做好防御准备。

7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想知道能在空中传播的化学警报是否也能在地下传播,他们选择了一些在根系间已经形成菌根网络的番茄做实验。

他们首先在部分密封的容器里添加致病病菌,对生长期中的番茄进行侵害,然后与生长在旁边的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旨在了解如果阻断了空气中的信息交流,患病番茄能否通过地底下的菌根网络将受到侵害的信息传递给健康的番茄。

实验结果证实了研究人员的推测:

没有接收到任何空气中传播来的信息的健康番茄开始产生防御敌害的化学物质,这说明植物之间的确能通过菌根网络来传播警报信号。

10.下面说法不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在植物王国里,植物们“窃听”彼此的“化学私语”并且通过化学气味辨识自己的近亲并照顾它们。

B.菌根是真菌与维管植物根系共生的结合体,分为外生菌根和内生菌根两类

C.植物能对空气中传播的防御信号作出反应,植物能分享养料,菌根还能让植物分享信息。

D.植物的“互联网”,既能上天,又能入地,它们传递交流着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

11.结合内容,仿照文中的小标题在划线处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4分)

1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3.作者在第②段采用生动语言描述有什么好处?

(4分)

(二)奇石吴老先生的奇石店在郁林郡远近闻名,他的一手赏石绝活,更是诸多同行一致钦佩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石头,只要往吴老先生跟前一摆,他立马就能说出石头的产地和价值来。

这日晨起开店不久,就来了个络腮胡子,指名道姓地要见吴老先生。

先生那时正在后堂与两位知交品茶,见有客来访,使转出店堂来。

那络腮胡子身材魁梧,满脸横肉,却是满脸堆笑:

“是老先生,久仰大名,在下有一块石头,想请先生看看,如果合适,还请先生收留。

这人脸生,外地口音,又带凶相,吴老先生有些想拒客。

但看络腮胡子身后的两个壮汉呲牙咧嘴,肩上的铁扁担被压得半弯,扁担下的那件东西还用布盖着,显见就是那块石头。

店里好久没收过这么大块的石头,而且看这架势,络腮胡子对这石头又分外珍爱,吴老先生不禁起了好奇之心。

说:

“先看看东西再说吧。

络腮胡子却是左右看看,显得有些为难。

吴老先生忙将他们让进后堂,并满怀歉意地打发了两位知交。

络腮胡子这才示意那两个壮汉将石头小心翼翼地放下,然后挥手让他们出去。

待后堂只剩下两个人后,络腮胡子抢前一步,将布轻轻撩开,一边撩,一边紧张地观察着吴老先生的神色。

只见先生先是大睁着眼睛期待地看着,待整块布揭开之后,先生脸上微露惊讶之色,紧接着就是拈着胡须,颔首微笑。

络腮胡子心里不禁一喜,急问:

“先生,这石头⋯⋯”吴老先生脸色一正,说:

“还是我先来问你吧——你是否外地人?

络腮胡子点头不迭:

“正是,在下昨夜才来到贵城。

”吴老先生又问:

“是否以前从未玩过石头?

”络腮胡子继续点头:

“先生真神人了。

”吴老先生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了:

“你是否刚刚听说陆太守离任?

并且不相信陆太守当真是清官?

络腮胡子满脸喜色顷刻消失,惊讶与惶恐,还有几分恼怒,都显露了出来。

但他还是极力按捺着:

“吴老先生果然料事如神!

但不知此话怎讲?

吴老先生淡淡一笑:

“这种石头在我们郁林郡随处可见,普通得很。

但你手上这块,三天前就轰动了整个郁林郡,百姓们都称之为‘廉石'。

论价格不值几文钱,论价值却也算无价之宝。

我劝你还是尽早物归原主吧。

络腮胡子悻悻离去,却把那块石头弃在店中。

吴老先生无奈,上街去请了两个壮汉,又请了马车,很费了一番周折,才将石头运至郁州码头。

果然,那艘小船正静静地停泊在一个僻静处。

吴老先生上船施礼,一位气度

不凡的中年男子迎了出来,那便是刚离任的郁州太守陆绩。

陆绩虽不好玩石,但平日喜到市井走动,对吴老先生这位赏石奇才早有耳闻。

当下吴老先生命人将石头抬上船二人进入舱中,相谈甚欢。

吴老先生说:

“太守受惊了。

”陆绩哈哈一笑:

“吴老先生果然眼光犀利,竟然一眼认出这块石头就是我船上的。

”吴老先生说:

“太守过奖。

三天前,太守离任,行李物品过轻,船工恐遇狂风急流会出事,太守因叫人上岸搬来此石压舱。

此事郁林城里无人不知,此石亦被我等尊为‘廉石',在下怎敢轻易忘却?

陆绩叹息:

“本来三天前就该起程,刚行了数里水路,贱内忽染小疾,所以又转了回来。

不想昨晚来了一帮汉子,硬说我刚离任,定然搜刮了很多财物,上来翻抄了一番。

一无所获,又以为我这块石头是什么稀世珍宝,硬抢了去。

白费了这一番工夫。

吴老先生说:

“这帮汉子想是从外地流蹿至本城的,听市井传言太守携石上船,自是有眼无珠。

若是郁林本地人,太守如此廉洁公正,端的是谁人不知?

二人相视而笑。

是日午时,陆太守的小船悄悄离开郁林郡。

这“廉石”被抢的故事,也迅速

在市井中流传开来。

此后三年,所有盗贼过郁林城均绕道,城内男子亦以留络腮胡子为耻。

14.请你以“顺叙”的方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主要情节。

(4分)

15.文中划线语句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16.“廉石”被抢的事过去后的三年中,为什么“所有盗贼过郁林城均绕道,城内男子亦以留络腮胡子为耻”?

(4分)

17.你觉得吴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8.小说以“奇石”为题,请简要回答奇石的“奇”在哪些方面。

(4分)四、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间一切,都是遇见。

冷遇见了暖,便有了雨;冬遇见了春,便有了岁月;人遇见人,便有了生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

”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

”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请以“遇见美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二0一九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一)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俯瞰摩肩接踵(每词1分,共2分)

2.B(2分)

3.①示例:

成语是有价值的语言,值得学习和推广。

(2分,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

②示例:

它像一首歌,用音符拨弄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2分,使用比喻句.1分,句式一致1分。

4.[甲]C[乙]A[丙]B(3分)

5.①亲山亲水有亲人②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③青青子佩④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⑤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⑥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⑦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⑧示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每空1分,共13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二、文言文阅读(12分)

6.

(1)味美

(2)勉励(3)停止(4)所以,因此(4分,每小题

1分)

7.

(1)《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冷。

(4分,每小题2分)

8.教学相长(也);比喻论证或举例论证。

(2分)

9.观点正确,表述通顺即可(2分)

三.现代文阅读(34分)

10.A(2分)

11.空中私语:

植物之间有秘密“语言”(格式正确,意思对即可,共4分)

12.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生动地说明了当其他植物遭受攻击时,植物能对空气中传播的防御信号作出反应。

(方法和作用各2分,共4分)

13.既引人人胜又使人联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或:

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可读性)(每点2分,共4分)

14.络腮胡子一帮汉子在翻抄陆绩离任时的财物无果时,劫走了自以为是稀世珍宝的压舱石,“奇石”辗转到吴老先生那里后,被吴老先生送回给陆绩,传为当地佳话。

(4分,抓住要点、意思对、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5.神态描写。

形象地写出了吴老先生在看到石头时的惊讶与会心,引起读者悬念。

(每点2分,共4分)

16.①因为人们非常尊敬陆太守,十分痛恨抢劫“廉石“的盗贼。

②盗贼对郁林城心生敬畏。

(每点2分,共4分)

17.吴先生赏石技艺高超,远近闻名;爱好高雅,喜欢交友;目光犀利,细心机智;崇尚廉洁公正、富有正义感。

(本题4分。

答出2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8.一块普通的石头却被盗贼当做稀世珍宝抢走(论价格不值几文钱,论价值堪称无价之宝);原本是太守用来压舱的石头,却被称作“廉石”闻名全郡(太守廉洁公正,受人爱戴,石头也因人而贵,受人敬奉器重)。

(本题4分。

答出一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四、写作(50分)

19.(50分)

分项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内容25分

25-20分

19-14分

13-8分

8分以下

表达20分

20-15分

14-10分

9-5分

5分以下

创意5分

5分

4分

3分

3分以下

评分

说明:

注:

①书写美观或潦草者,可酌情增减1-3分

②错别字酌情减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