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240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docx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

新世纪大学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一课文译文主编秦秀白-蒋静仪

优等生的秘诀

1一位研究教育的老师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做过重点研究,发现最聪明的学生不见得总能得高分。

根据这位教授、其他教育专家以及优等生们自己的观点,懂得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对于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2在班上名列前茅的学生之所以学习优秀,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几个人人都可以轻易学到的基本原则。

首先,优等生知道如何决定轻重缓急。

他们从来不会为了打电话、看电视或者吃零食而牺牲学习时间。

换言之,学习总是摆在娱乐之前。

另外,优等生们总是注意随时随地学习。

有位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也是优秀的运动员,每天利用户外训练时间背生物学术语。

而另一位学生则利用每天早上刷牙时间记一个新单词。

所有受访的学生无一例外都认为,在什么时间学习完全是个人偏好问题。

有些人在夜深人静时学习效果最好,有些人则喜欢趁着自己还能清晰地记得上课所讲的内容,一放学回家就开始学习。

尽管如此,所有优等生都一致认为,如果想任何时候都表现优秀,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要持之以恒。

3学生还必须学会有条理。

举个例子,有一位优等生在学校乐队、田径队、橄榄球协会和辩论小组里都很活跃。

他透露,他之所以把东西放得井井有条是因为他浪费不起到处找东西的时间。

还有一位学生喜欢把当天的笔记马上整理出来并放进用不同颜色标记的文件夹里,以便临近考试时能随时用来复习。

优等生们提倡的另一个技巧是有效的阅读,其中包括快速阅读,提高记忆能力以及主动提出问题以便充分理解作者的意思。

4对于学生们来说,合理安排时间也同样重要。

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根据每天的时间表和学习能力来安排做作业和项目的速度,不至于让手头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

能制定时间表不仅让学生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复习和完善功课,而且还能防止他们拖拖拉拉。

成绩优异的学生认为,他们成功的一大秘诀就是上课时做好笔记,供复习时使用。

有个学生透露,她把从课文上摘抄的内容记在笔记本的一边,把课堂笔记写在另一边。

这样,就可同时复习到两方面的内容。

她还透露,她不会浪费下课铃响前的几分钟跟朋友交头接耳,准备随时冲出教室。

相反,她会利用这几分钟用两三句话概括那节课的要点,然后在下次上课前浏览这些笔记,借以加深印象。

5老师们提倡的致胜秘诀是尽力让自己的作业整洁。

有位老师说,学生交上整洁作业就已向高分迈进了一步。

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和提问也同样重要,这或许是学生澄清疑问的最好办法。

课堂参与还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求知欲。

有个学生概括得好,“好成绩来自透彻的理解”。

6在一所世界顶级大学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小组学习的价值所在。

研究表明,学生们如果一起讨论家庭作业和问题,尝试不同的解决办法,并且互相解释各自的答案,分数就会比那些单独用功的学生要高。

实验也证明了学生间互相进行模拟测试或自我测试的好处。

这就是说,学生们根据笔记设计可能的试题,在考试前一天相互之间进行书面测试或自测。

专家们证实,那些能设计模拟试题的学生,往往会在正式考题中发现很多相同的试题,自然能得高分了。

7优等生使用的另一个技巧是超额完成规定的家庭作业。

一位学生透露,老师若是布置五道题,她会做上十道。

用她的话说,“练习是学习的一部分。

练得越多,学到的也越多。

”最后一点同样不容忽视:

所有的专家和优秀学生都认为,优等生们之所以成功,父母的功劳至关重要。

从孩提时起,父母就给他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为他们制定高标准,并且引导他们达到这些标准。

在学习方面他们给孩子以鼓励,而不是代劳。

这些父母从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永远都温柔慈爱,不厌其烦地解释和激励。

他们使孩子们铭记肩负的责任,而孩子们则将其付诸实践。

一名语言教师的个人看法

威尔·皮德克罗夫特

1我每天都会在报纸上、公共汽车上看到各种广告,声称轻轻松松就能学好英语。

按照这些广告的说法,学生不必费什么力气,要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只需短短3个月,甚至10天就行。

广告还常常提到威廉·莎士比亚和查尔斯·狄更斯等英语文学大师的名号进一步激励学生。

每当看到诸如此类的广告时,我真是哭笑不得。

如果学英语真像这些广告所说的那么轻松,我恐怕得另谋出路了,因为不需要那么多合格的英语教师了。

但是肯定有许多人相信这些可笑的噱头,不然的话这些广告也不可能出现。

2学生们喜欢实惠的速成学习方法也在情理之中,但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释为什么某一方法比另一方法更有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且也无需装模作样地声称有什么人已经找到了一个万能的适合所有学习环境的教学方法。

一些专家甚至认为,有多少个好老师就有多少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种说法无疑是有几分道理的,但对学生来说不是很有帮助。

3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认为学好一门语言唯一的方法就是去使用那种语言的国家待上一段时间。

当然去英国、美国、或者澳大利亚等国家学英语的学生肯定比那些不能去的学生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很多学生支付不起那笔费用。

有些学生走向另一极端:

他们认为可以借助词典在家自学。

如果你认为英语中的每一个词在另一语言中都有完全对等的词,那就错了,反之亦然。

通过翻译法来给学生讲解口语的自然形式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做到语音、语调地道了。

4现在大量的教学活动还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

行为主义者热衷于让学生复述短语,不断做一些只需更换句中某个词的练习。

假如我们是鹦鹉或黑猩猩,那这些方法或许能奏效,可惜我们不是,这似乎让很多理论家引以为憾,否则他们提出的那些方法用起来就会容易得多了。

5我个人认为,假如没有兴趣,任何人都不可能学好英语或其它任何语言。

与鹦鹉或黑猩猩不同,人类不会无缘无故地发出噪音,除非他们明白这些声音是什么意思,并且能将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值得牢记的是:

语言是一种交际手段,人们在母语中怎么说怎么写,用另一种语言表达时也大同小异。

因此,人们所听所读的不应该是程式化的东西,听的读的材料必须真实自然。

6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值得一提:

在交际时我们需要有交谈或倾听的对象。

在学习较生疏的内容时,如果身边的其他学生能和我们在中一起学习,一起练习那些陌生的语言形式,用真实的语言去谈论真实的生活,那一定会受益匪浅。

回忆的时节

莎伦·赖特

1一个温暖宜人的夏日午后,在一棵松树下,我坐在一张旧毯子上与母亲聊天。

我们来这个公园进行家庭野餐和聚会,已有很多年了,而且我和母亲经常会坐在这同一个地方。

2近年来,我们一般只是谈谈生活,但有时也回忆起我的童年往事。

比如我十三岁那年,第一次约会后,妈妈将我带到树下这个地方,给我讲解生理知识。

又如几年以后,我的发型在高中毕业舞会显得不太合时宜,母亲让我在她怀中哭泣。

但在这树下发生的最特别的事情,是我告诉母亲我要结婚了,当时她热泪盈眶。

这次是她在我的怀里哭了。

她说她很伤心,因为不再拥有那个小女孩,但她也很高兴看到我出落得成熟漂亮。

3年复一年,我们看着公园里的松树长得巍峨挺拔,直至高耸入云。

松树年年增高,我们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密切,对彼此的爱也越发深厚。

4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母亲和我静静坐着,呼吸着新剪的草散发出的清香。

她的神情异常严肃,出乎意料地问我道:

“我死了以后,你会带谁来?

5我皱起了眉头,狐疑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微微笑了。

过了一会儿,她还没有回以微笑,我开始纳闷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

母亲捡起一片草叶,开始用指甲将它划成碎片。

我非常了解母亲的各种习惯,这个动作表明她有心事。

6有好几分钟的时间,我们静静地坐着,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附近,几只蓝背樫鸟在嘎嘎叫着;头顶,一架飞机飞过,但这些并没有消除我们之间的尴尬。

最后,我伸出手,握住了妈妈的手,“妈,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的,”我说,“我们可以一起应付,就像以前一样。

7她凝视着我的脸,眼里噙着泪水,眼泪顺着苍白得吓人的脸颊流了下来。

她还没开口,我就知道了:

母亲将不久于人世了。

8我紧紧地抱着她,听她诉说:

她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已经无药可救了。

我想这个情况我已经知道一段时间了,只是一直不愿面对。

她的心脏病已经发作了好几次,几年前还做过开心手术。

但有一点我一无所知,而且她也一直瞒着我,那就是她的情况毫无好转。

我们讨论了一下她的治疗方案,其实也是寥寥无几。

我们哭了,拥抱在一起,只愿能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

9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天以后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那时我的儿子们还没有出世。

我仍然到公园来,不过现在是带着我的儿子们。

我仍然会坐在那棵茁壮的松树下,坐在旧毛毯上,跟孩子们说起家庭野餐、聚会和他们没见过的外婆。

就像妈妈当年对我一样,我会谈论他们年少时的滑稽举动,表扬他们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来到这个特别的地方来编织属于自己的回忆——我知道,这些回忆一定会令母亲自豪地微笑。

10不久前,大儿子要我去公园,他有话跟我说。

我们去了,坐在我们的树下。

他嗯嗯呀呀了好几分钟,终于告诉我他要结婚了。

我流下了快乐的泪水,儿子拥抱着我,他的拥抱可是难得又特别的。

我告诉他我是多么地为他的成长而骄傲。

11在那个凉爽的四月午后,沐浴在阳光中,呼吸着新剪的青草味道,我坐在那里,觉得自己回到了原地,就在这棵巨大的松树下。

我把儿子揽在怀中,为他感到高兴,我知道,多年前当我告诉母亲我要结婚时,她也一样为我高兴。

12从儿子的肩膀上方望去,我看到了几株最近新种的松苗。

我想,当这些树长得高大挺拔之时,我的家人的生命也会跟它们一起延续不息吗?

我希望我也能跟我的孙儿们分享这个地方。

13头顶的树枝在微风中摇曳,我听到耳语般的声音:

“我死了以后你会带谁来?

”那是母亲的声音,我将儿子搂得更紧了。

医生的儿子

(哈罗德·埃普利、罗谢尔·梅兰德合写)

1我还是个婴儿的时候,我的父母亲搬到了佛蒙特州。

我那温文而雅的父亲在一个名叫伊诺斯堡的小镇上毫不张扬地开业行医了。

很快,当地人就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在佛蒙特州的小镇上,消息传播得很快。

人们分得清谁是好人。

邻居们都称我的父亲为“埃普利医生”。

我很快意识到,只要我住在伊诺斯堡,我就永远是“埃普利医生的儿子”。

2入学的第一天,同学们就簇拥着我,因为我是医生的儿子。

“要是你多少有点像你父亲的话,你就会是个聪明的孩子。

”我的一年级老师这么说。

我不禁喜形于色。

3可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事情起了变化。

我都十六岁了,邻居们还是称呼我“埃普利医生的儿子”。

他们说我长大了一定会是一个可敬又勤劳的年轻人,会像我父亲那样过着体面的生活。

每当我听到这些赞美之词,我都会嗤之以鼻。

4我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融入我那些少年朋友的圈子。

我讨厌父亲的好名声像影子一样跟着我。

所以当陌生人问起我是不是埃普利医生的儿子时,我会断然答道:

“我叫哈罗德。

我自己能管好自己的事。

”出于反叛,我开始对父亲直呼其名,不叫他“爸爸”,而叫他“萨姆”。

5“你最近为什么这么犟?

”有次争吵时,我父亲这样问我。

6“哼,萨姆。

我想你生气了吧!

”我答道。

7“你知道的,你叫我萨姆让我很伤心。

”我父亲大声地说。

8“哦,那人人都指望我像你一样,也很让我伤心呢。

我不要完美,我只想做我自己。

9我好不容易挨过高中,总算满了十八岁。

第二年秋天我上了大学。

我选中了一所远离伊诺斯堡的学校,那是一个没人管我叫“埃普利医生的儿子”的地方。

10在大学里,有天晚上我和一帮学生在宿舍聊起我们的生活经历。

我们开始谈起童年时期最讨厌的事情。

“想都不用想,”我说,“我受不了生活在一个所有人都把我比作我父亲的地方。

11坐在我身边的女孩皱起眉头说:

“这我就不理解了。

要是有这么个令人尊敬的父亲我一定会很骄傲的。

”她的眼里噙着泪继续说,“要是有人把我叫做我父亲的孩子,我愿为此付出一切!

但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我刚刚四岁,他就离开了我的母亲。

12大家陷入了尴尬的沉默,然后我转开了话题。

她的话我当时还听不进去。

13那年我回家过寒假,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在大学的四个月中,我交了好些朋友。

我没有靠父亲,而是靠自己的本事赢得了众人的欢心。

14回到伊诺斯堡的两个星期里,我一直都很高兴。

父亲的新车成了家里人感兴趣的话题。

15“让我开出去转转。

”我说。

.

16父亲同意了,但跟往常一样提醒我,“小心点。

17我瞪了他一眼,“萨姆,我讨厌你老把我当成个孩子。

我都上大学了。

你以为我不会开车啊?

18从父亲的脸上看得出我伤了他的心,也想起每次直呼“萨姆”时他是多么地不高兴。

19“那就去吧。

”他说。

20我跳进车里,沿路开去,一路欣赏着佛蒙特乡间的美丽风景。

我有点心不在焉。

在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不知怎么地就跟我前面的车撞了个正着。

21车里的妇人跳出来尖叫,“你这个白痴!

你开车难道不看路吗?

22我查看了损坏的部位,两辆车都被撞瘪了。

23我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坐在那儿听着那妇人不停地抱怨。

“全怪你!

”她尖叫道。

我无法反驳,双腿发抖,强忍着眼泪。

24“你有保险吗?

你赔得起吗?

你是谁?

”她不停地问,“你是谁?

25我害怕起来,想也没想就叫道,“我是埃普利医生的儿子。

26我坐在那里惊呆了。

我简直不相信我自己会这么说。

几乎同时,妇人皱起的眉头变成了似曾相识的笑容。

“对不起。

”她答道,“我刚才不知道你是谁。

27一小时后,我开着被撞破了的车回了家。

我低着头,双腿仍在发抖,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家门。

我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28“受伤了吗?

”他问。

29“没有。

”我回答道。

30“那就好。

”他答道,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哈罗德,抬起头来。

”他边走边说。

31那晚是除夕之夜,我们全家与朋友参加了一个小型晚会庆祝新年。

午夜来临,每个人都欢呼并互相祝福。

我看到父亲在房间的另一头,我向他走去。

父亲与我很少拥抱,但我想起了白天的事,我用双臂搂着他的肩膀,很多年来第一次用他“真实的”名字来称呼他。

我说,“谢谢你,爸爸。

新年快乐!

星期天在公园

贝尔•考夫曼

1.傍晚,夕阳余温犹存,城市的喧嚣消弭于公园树林。

她把书放在长椅上,摘下太阳镜,心满意足地轻叹一声。

莫顿正在读《时报》周日专栏,一只胳膊环绕在她的肩上。

他们三岁的儿子拉里正在沙箱里玩耍。

一缕清风迎面拂过,温柔地掠过她的发丝。

现在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

这个小游乐场隐在公园的一角,几乎废弃。

秋千和跷跷板静静地伫立着,无人问津,滑梯上也空无一人,只见沙箱里蹲着两个小男孩,挨在一起玩得正起劲。

她心中想:

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脸上不禁绽放出笑容。

他们得多晒太阳,莫顿整个星期都窝在公司狭小的办公隔间里,这样的城市生活把他折磨得苍白无力。

她深情地握着莫顿的胳膊,高兴地看着拉里聚精会神地挖隧道,他那尖俏的小脸此刻正眉头紧锁。

另一个孩子突然站起来,飞快地抬起胖乎乎的胳膊,故意把满满一铲沙子朝拉里扬过来。

幸好没有扬到他头上。

拉里继续挖。

那个男孩仍旧站在那里,举着铲子,面无表情,无动于衷。

2.不可以,不可以,孩子。

”她对他摇着手指,同时眼睛搜寻着孩子的妈妈或者保姆。

“我们不可以扬沙子。

它会飞到别人眼睛里,很痛。

沙箱这么好,我们得好好地玩。

”这个男孩看着她,眼睛一眨不眨,好像在期待什么。

他跟拉里年纪相仿,但是可能比拉里要重10磅,很壮实,从他脸上看不到拉里的活泼和机灵。

他的妈妈在哪里?

游乐场里就剩下两个女人和一个穿旱冰鞋的小女孩,她们正穿过大门离开,还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椅上。

他块头很大,脸贴近手里拿着的周末连环画,整个长椅仿佛都被他占了。

她觉得他就是孩子的父亲。

他还在看连环画,头也不抬,但动作娴熟地从嘴角里吐了一口痰。

她移开了视线。

3.就在这个时候,那个小胖子又朝拉里扬了一铲沙,动作跟之前一样迅速。

这次,一些沙子落在了拉里的头发和前额上。

拉里抬头看着妈妈,试探性地撇了撇嘴,妈妈的表情将决定他要不要放声大哭。

4.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冲向儿子,掸掉他头发里的沙子,然后把那个孩子教训一顿,但她克制住了。

她总是说她想让拉里学会自己保护自己。

5.“不能那么做,孩子,”她坐在长椅上,身体前倾,厉声说道,“你不该扬沙子。

6.那个坐在长椅上的男人嘴巴动了动,好像又要吐痰,但却开口说话了。

他没有看她,只是盯着那个男孩。

7.“继续玩你的,乔,”他大声说,“想扬什么就扬什么。

这里是公共沙箱。

8.她瞥了莫顿一眼,忽然感觉膝盖一阵发软。

他已经明白了目前的状况。

他把《时报》小心地放在腿上,转头看向那个男人,精致消瘦的脸庞上挂着腼腆、谦卑的微笑。

他开口跟那个男人说话了,像平常一样,那么通情达理。

9.“你说的对,”他的语气轻松愉悦,“但就是因为这是个公共场所……”

10.那个男人放下他的连环画看着莫顿,不紧不慢地从头到脚细细打量。

“是吗?

”他语气傲慢,近乎威胁,“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在这儿有同样的权利,如果他想扬沙子,他就扬;如果你不喜欢,你可以带着你孩子从这里滚出去。

11.孩子们听得目瞪口呆,忘记了小手里握着的铲子。

她注意到莫顿下巴的肌肉紧绷着。

他很少生气;也很少发脾气。

她内心充满了对丈夫的爱怜和对这个男人的愤怒,因为这个男人把丈夫卷入了一种陌生和令人不快的境地,但对此她又无能为力。

12.“等一下,”莫顿说话彬彬有礼,“你该懂得……”

13.“哼,闭嘴,”那个男人说。

14.她的心开始砰砰狂跳。

莫顿半起身,《时报》滑落到地上。

那个男人也慢慢地站了起来,朝莫顿走了几步,然后停下来。

他伸展了一下他那粗壮的胳膊,伺机以待。

她把颤抖的膝盖并拢。

会有暴力、打斗吗?

太可怕了,太不可思议了……她必须要做点什么,想办法制止他们,或者打电话寻求帮助。

她想抓住丈夫的袖子,想让他坐下来,但不知为什么她没有那么做。

15.莫顿扶了一下眼镜。

他的脸色很苍白。

“这真是太滑稽了,”他结结巴巴地说,“我必须要问问你……”

16.“哦,是吗?

”那个男人说道。

他站在那里,两腿叉开,身体轻轻摇晃着,一脸不屑地看着莫顿。

“你,还有谁?

17.两个男人四目对峙了片刻。

然后莫顿转过身,背对着那个男人,轻轻地说:

“来吧,我们离开这里。

”他走向沙箱,步态很不自然,因为尴尬都有点一瘸一拐了。

他弯下腰,把拉里和他的铲子一起抱了起来。

18.拉里开始又踢又喊。

“我不想回家,我还想玩。

”夫妻俩拽着孩子,拉里一路上不停地哭喊,双脚拖在地上。

要走到公园出口,他们得经过那张长椅,那个男人又四仰八叉地坐在上面。

她的目光小心翼翼地避开他,尽量保持着尊严,牵着拉里一只沾满沙子的汗津津的小手,莫顿牵着拉里的另一只手。

她昂着头,和丈夫孩子一起慢慢地走出了那个游乐场。

19.“打斗证明不了什么,”走到街上时莫顿从牙缝里咕哝道。

20.她首先感到的是一种宽慰,打斗得以避免,也没有人受伤。

然而,在这种宽慰之下涌起某种沉重且不可回避的东西。

她感到这不仅仅是一件令人不快的小事,也不仅仅是理智对武力的妥协。

她想,如果当时有某种值得去争取的东西,莫顿又能做些什么呢?

让自己挨打?

试图教育那个男人?

报警?

“警官,有个人的孩子在公园向我的孩子扬沙子,他却不去阻止……”整件事荒谬至极,不值得深思。

她加快了脚步。

她只想回家,去忙她的家务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