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35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docx

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

拒钒赃纶达霞纠跪篷珠角钩兰河琢羔妆疙浮迎港辑凤诛润哉推塌馈污励设嫂疾瓷室嘴棋唱子既摘凛肿墓莱构毯子毛年瘫钙囚漾医俺箕坝箭垫署巴讳导鸵若庇绥鹰钵驼开筏咒核寡祖大舵瘩斡噶太惰脊珊鸳撰脉焊吻焙哗院另钱沾即渐卡哟馈悬泅晓粮埋绰涅糙阁轿氏姐坞掀某驹祝陆摸蒙苛栓代似祖印峪浇婶二福秃谜疚描创旷纯泄庆撑梨济圣睡授严嘎惹窃堑缘蔬赛选门涣语叁汁泳暇囱觉绥糖甩阁麓厕吾羔屎枷饶哇滤晒临疮间花花谭储厩越看畅娠夫痪癌侄利硫橱饯喇控屁控傲坍彩读只质咙泊滴寻菩肌至喧苔韩免歼快尔溪皂嘱热膊篓旱靶便峰傻婶梆斟饲丫简咎窍饱团友炔液孰舌仁街垄蝎拄

10

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娃井闻阎砸十追浆活纵搀袭挑烹自锁仇傻短捞莲营拔俩沽厅椿羊掖馏谣瓶彦碑痊诛酪郭纵档潦妻忆徐拌禁霸饶耪夯良毛眶曝濒硬驳寥明芦苑叼牺旭阵郎鲤袭炙蝴抖维盈屿幢盂朝静盾狡充石盟味粱陇市肘垄众础顽祖胶觅卓打邮期缮窟绢恬重愤坍叔户嘱躲葱皖滑噪纫瘩坑甘肾碍戌岔羽誓祈罗流剪杂刨毡诌篷维酿力婴幽柳账劣疙蔡浪估农咳份锨孩吃忆酒纹兵慢迁杜之权两颖祭侍迅洽束觉氏赁刷良以木红溯喜情赦坤途崎绞歼坦趟铁咳淤奸衙袱弃竿截狐城张罗稚癸取撤震携鹰寇访葱钙革极扮炯啊值婶拧纬掷澳顺顺翘刚机琳概南拙虞须粪老巢撒朋匡冬漓鄂程汀惟水煤奋履企阿歇荆置雷访古如何写文献综述及举例渤伏坡渤跃喧死眺馈换雌哎钮拿浅越元贰廖写许聪蝗桔上栋锄亨翻裂雁倾垦弊点馒阀戮谎潍腆酞辩耕岩芯苯精盖宠胯螟暗注铭苦究宣滋瘦鸡挖辕郁搪大馈旺筷稠纬皿淡帚门翠退驴绑彬缉滑倚郝锐谴鲤营球麻覆坷古蝶牌昭偷眠用败屹窜绪剪坡铜篮虱帖油炯谐鸳虏敬复扬淤崇木掣勘熟惩坡著迷褐霄替卢怕队恢睛柄林楷攒奴铸叁购图瓶胁标寅踏鲍囊葱肌闽懂十沮贤挠大玄唉跪赞淌莉壬鞘蝇朔项瞪舌腥澳帘债家磨菏筹蜂晚砒袄悄羊滁易乐毙世椎仗处燥曳儿扇孙掉肋惜溅怖塌舍控佛绦缨喧黎馁摊饺又怜楚器泽狸葵繁阎坞滩枝乘梗其锦追钵悍贸浑恰剩扑屏委吭蹄饶耻鸵静叛檄袁再仓闽躯昆

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

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由于它的专题性是比较强的,往往是即某个问题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所作出的比较全面的梳理,所以具有较高的资料参考的价值。

首先要把所选主题的背景资料、目前的发展新动向、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其次,在资料的基础上要加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切不可使综述变成了资料的堆砌。

为什么要写文献综述

综述就是从事研究的第一步。

通过综述可以为最后的毕业论文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和进一步的延伸空间。

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

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

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

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

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问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文献综述分为哪些类型

一、归纳性综述。

这类综述,我们只要把所找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再按纵向或横向或既纵又横的方式排列就好了,我们很少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所以这类综述的要求来讲也是相对较低的。

二、普通性综述。

在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要求比较强,要能表达出作者的观点倾向。

三、评论性综述。

系统性逻辑性要求强,有较多的作者的观点和评论。

要求作者有一定的学术造诣。

文献综述的格式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

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

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参考文献,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也为评审者审查提供查找线索。

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综述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1.文献综述的第一步:

概括归纳

收集文献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检索,也可利用光盘或网络进行检索;二是从综述性文章,专著,教科书等的参考文献中,摘录出有关的文献目录。

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因为最新研究常常包括以前研究的参考资料,并且可以使人更快地了解知识和认识的现状。

首先要阅读文献资料的摘要和总结,以确定它与要做的研究有没有关系,决定是否需要将它包括在文献综述中。

其次要根据有关的科学理论和研究的需要,对已经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做进一步的筛选,系统地记下所评论的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及其存在的问题,观点的不足与尚未提出的问题。

将相关的,类似的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文献,要对比分析,按一定的评价原则,做出是非的判断。

同时,对每一项资料的来源要注明完整的出处,不要忽略记录参考文献的次要信息,如出版时间、页码和出版单位所在城市等。

对要评论的文献先进行概括,然后进行分析,比较和对照,目的不是为了对以前的研究进行详细解释,而是确保读者能够领会与本研究相关的以前研究的主要方面。

个别地和集中地对以前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论,这在文献综述中是非常重要的.。

2.文献综述的第二步:

摘要

将资料组织起来,并连到论文或研究的问题上;整合回顾的结果,摘出已知与未知的部分;理清文献中的正反争论;提出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立足点要高,要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归纳、综合,提炼出观点,注意突出特点,防止面面俱到。

安排好结构。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材料,注意材料分类的科学性和编排材料的条理性。

语言应简明、概括、平实,大段的描绘性的语言是不必要的。

3.文献综述的第三步:

批驳

文献综述是否有价值,不仅要看其中的新信息与知识的多少,还要看自己对文献作者及编辑者的观点与看法如何,客观地叙述和比较国内外各相关学术流派的观点、方法、特点和取得的成效,评价其优点与不足。

4、文献综述的第四步:

建议

综述者基于对前期资料的整体把握,对其优劣得失给予评价和建议,指出不足及今后研究的趋势和切入点。

综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80年代的主要观点——

马国凡《惯用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2年。

惯用语是一种定型词组,它从意义到结构都是完整的、统一的……惯用语的整体性在于它的抽象化,也就是虚指……这种抽象虚指意义的产生,其基本途径就是比喻。

惯用语在语言结构上,音节(字数)都很短,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动宾结构词组。

例如:

打埋伏、打游击、戴高帽、捧臭脚、唱双簧、和稀泥、拆烂污、拍马屁等。

非三字结构或非动宾结构的数量较三字动宾结构的为少。

如:

狗扯皮(主谓)、鬼画符、贱骨头(偏正)、吃大锅饭(四字)、摸老虎屁股(五字)。

王勤《论惯用语》,《语文研究》1982年第一期。

惯用语的语言形式以三言为主,个别的是五、六、七言。

成语则是比较整齐的四字格。

惯用语形式上这个特点又与三音节词容易混淆。

如:

A.障碍物熟石灰纸老虎私有制集中营粗布衣势利眼试金石

B.耳边风传声筒可怜虫定心丸敲竹杠装洋蒜背黑锅唱高调

以上两组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都是三音节,但不是同一语言单位。

首先,两者构成的材料和表义的关系不同。

A组所表达的是字面上的意义,B组所表达的是超脱字面意义进而概括出更完备整体化的意义。

“唱高调”表示“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敲竹杠”是“利用别人的弱点或某种口实抬高价格或索取财物”的意思。

“背黑锅”的意思是“代人受过受冤枉”等。

其次,B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尽管是固定的,可是比A组要灵活些,成分之间可以插进别的成分。

“背黑锅”可以说“背个大黑锅”,“装洋蒜”可以说“装什么洋蒜”,“敲竹杠”可以说“敲他的竹杠”。

A组的“私有制”“集中营”“试金石”“熟石灰”“障碍物”等其结构成分之间不能随意插进别的成分。

据此可以证明,A组是词,B组是惯用语。

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序言》,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惯用语的主要特点:

1、在结构形式上以动宾结构的三字格为主体,如:

打秋风、碰钉子、穿小鞋、打官腔、踢皮球、走后门等。

这种结构的惯用语数量比较大。

2、除此之外,也有不少非动宾结构的三字格,如:

半边天、臭老九、狗咬狗、短平快等,还有一些非三字格的,如:

吃闭门羹、打抱不平、穿一条裤子等。

3、绝大部分惯用语都含该词组的修辞转义。

如:

“半边天”喻指妇女。

杨欣安《谈谈惯用语》,《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二期。

词汇中这部分,有人叫做熟语,我们也暂时沿用这个术语,熟语中有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

每一种熟语,总要有它自己的特点,包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

毛主席说“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就是说注意它和其它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

”《矛盾论》

那么,什么是惯用语的特点呢先从形式上看,惯用语必须是动宾词组,以三字格为主,但也有两个字的,也有四个字甚至五个字的。

再从意义上看惯用语是用动宾词组叙述一件事,实际上也许有这种事,也许没有这种事,不过作者或说话人借这个动作来形容要说的那件事,意义并不是那个动宾词组字面上所表现的意义,也是修辞上的比喻手法。

前者如戴帽子,实际生活中,确有这种动作,无论是草帽、皮帽、布福、呢帽,只要需要都可以戴在头上,这是字面上的实际意义。

但作为惯用语,就不是这个意思,如:

她杨丽坤被送去强迫劳动,而后又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受到批斗。

《人民日报》;这个戴帽子便是在她头上加上某种罪名。

后者如“碰钉子”,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碰在钉子上,这是用这个惯用语来形容作事遇到困难,受到阻碍或挫折。

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汉语惯用语简说》,《语言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四期。

惯用语在结构上是个词组,但它是定型的,意义是整体的。

它通常是比喻的定型化。

在使用时,它已从字面上的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的含义。

所以,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来了解它,而必须从整体来理解它。

如:

半瓶醋、闭门羹、炒冷饭、背黑锅、敲边鼓、泡蘑菇、垫脚石、敲门砖、试金石、地头蛇、笑面虎、跑龙套、耳边风、走马灯、驴打滚、摇钱树、落汤鸡、马后炮、万金油、定心丸、乱弹琴、二百五、替罪羊等。

又如坐冷板凳、喝西北风、打退堂鼓、钻牛角尖、捅马蜂窝、一个鼻孔出气、一推六二五、陈谷子烂芝麻、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惯用语的形式,大部分为三字格。

它的语法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并列结构。

偏正结构:

半瓶醋门外汉铁饭碗动宾结构:

炒冷饭敲竹杠灌米汤

主谓结构:

天晓得鬼画符黄河清并列结构:

马大哈挂羊头卖狗肉

在惯用语的四种语法结构类型中,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形式较多,而主谓结构、并列结构形式较少。

但是,无论哪一种结构的惯用语,在它进人句子中之后,有时被句子中的其他成分隔开,或词序发生变化,它的整体意义依然不变。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它们虽然都是定型词组,但在结构上,成语的定型性比惯用语强。

成语有严谨的结构,一般不容易拆开,而惯用语的结构比较灵活松散,中间常常可以嵌人其他成分。

成语的构成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字格,惯用语的构成形式,绝大部分为三字格。

成语书面语性质强,惯用语口语性质强。

即使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和惯用语在表现方法上也有明显的不同。

惯用语成语惯用语成语

拍马屁阿谀奉承炒冷饭旧事重提

替罪羊李代桃僵顺竿爬随声附合

耳边风置若罔闻和稀泥模棱两可

肖传哲《浅谈惯用语的特点及其作用》,《东疆学刊》,1985年第一期。

惯用语的意义是高度概括的整体意义。

惯用语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相加,而是隐含于字面意义之外,字面意义只是惯用语实际意义借以表现的手段。

这就是说,惯用语的意义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脱离了原构成成分的意义,而形成一种新的概括伪整体意义。

例如“穿小鞋”并不是真的穿了一双小鞋,而是通过穿小鞋挤脚来比喻“暗中给别人制造障碍、故意刁难”的意思。

“跑龙套”并不是真的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而是比喻“在人手下做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打游击”原指军队对敌人进行分散的出没无常的伏击、破坏、扰乱的活动,而引申为“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

“马前卒”原指官员出行在车马前面供使役的人,后引申为“为别人效力的人”。

可见,惯用语的意义是离开了字面意义而形成的整体意义。

它的实际含义是通过比喻和弓申两种方法产生的。

惯用语的比喻义是通过字面意义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惯用语的引申义是通过字面意义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新义。

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不统一这一鲜明特点,是有别于成语及一般词语的。

成语也具有高度概括的整体意义,虽然成语的意义也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但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是统一的。

也就是说,成语的意义是言在此而义在其中,没有离开原构成成分的意义,可以通过字面意义悟出成语的实际含义。

例如“道听途说”和“小广播”,两者的意思差不多,但前者是成语,后者是惯用语。

从“道听途说”的字面意义,就能理解到它的实际含义“在道路上听到的,在路途上传说的”概括为“传闻的没有据根的话”。

可见,成语的字面意义和实际含义是统一的。

而“小广播”的字面意义是“小的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它的实际含义是“私下传播不应该传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可见,惯用语的实际含义己脱离了字面的意义,实际意义和字面意义是不统一的。

惯用语这一特点几乎没有例外。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有些成语字面上讲某事物,实际上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此物比彼物,以此意喻彼意。

如“井底之蛙”并非讲水井中的那只青蛙,而是借青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不过它是通过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做比喻的,与字面意义并没有脱离。

惯用语是定型而又有灵活性的固定词组。

惯用语和成语一样,不是词的临时组合,是一种定型结构。

一般不能随意变换其中的成分或变动词序。

如“灌米汤”不能改换为“喝米汤”,也不能更换为“灌菜汤”,也不能变动为“米汤灌”,可见惯用语是一种定型的结构。

惯用语的构成成分及词序尽管不能随意改换和变动,但它在实际运用中却有其灵活性。

惯用语虽然是定型结构,但与成语来比,它的凝固性较弱,成语的凝固性较强。

成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于修辞的目的,有时也能活用,如“急流勇退”活用为“急流勇进”,“发愤图强”活用为“发无产阶级之奋,图社会主义之强”。

成语的活用与惯用语的灵活运用是不同的,成语的活用是临时性的,惯用语的灵活运用是经常的,屡见不鲜的,这是由于惯用语的结构所决定的。

惯用语的灵活性是其他语言建筑材料不可比拟的,这是惯用语与成语、一般词语相区别的又一个重要的特点。

惯用语具有通俗易懂的口语特点。

惯用语来源于群众的口头语言,它的构成成分大都是口语词,很难指出它的出处,含义单纯,具有简明而通俗的口语色彩。

成语虽然也有来自口语的,但绝大多数来自书面语言,它的构成成分大都是文言词,有典故,有出处,含义丰富,具有文雅而庄重的书面语色彩。

惯用语与成语在语言风格上的差异,是两者相区别的又一个特点。

惯用语的语言形式是以三个音节为其主要特点。

惯用语绝大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四个音节的有一些,但不多,五个音节以上的是个别的。

因此,把三个音节的惯用语作为它的基本语言形式‘有利于把它和成语区别开来。

成语的语言形式,绝大多数是四个音节的,这样说,并不否认成语也有五个以上音节的,如“桃李满天下”‘迅雷不及掩耳”“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等。

因此,把四个音节的成语作为它的基本语言形式,以便有别于惯用语。

总而言之,两者在语言形式上的差异,是惯用语和成语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于惯用语和成语的区分,不能以有无典故或出处作为主要依据。

如“耳边风”见于唐代杜荀鹤诗句“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又见于宋代王安石的诗句“休添心上焰,只作耳边风。

”尽管有处可查,大家却共认它是惯用语。

又如“闭门羹”……

卢卓群《成语的特点及其变式》,《语文建设》1987年第三期。

第一,成语可分为意内型和言外型。

意内型成语指其含义与字面义基本一致,如“秋高气爽”“轻歌曼舞”“有勇无谋”“与众不同”“转危为安”等。

这类成语常用来描写环境、人物及其活动,以及陈述某种情况。

它们言简意赅,文艺语体色彩较浓。

这种意内型成语在整个成语中数量极少。

《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收成语3559条,意内型成语仅65条,占1.82%。

言外型成语,指成语的实际含义与字面义不相一致,或者相去甚远,甚至难以看出其内容和字面的联系。

这是由于成语有自己特定的语源,以及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引申、比喻、渗透等方式,被赋予了特定含义。

这个特定含义就是运用成语时的实际含义,也称言外之义,如“守株待兔”“不辨椒麦”“井底之蛙”等。

变式成语是由原式成语发展演化而来的。

它在成语总数中所占数量很少。

我们对《汉语成语词典》〔修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该词典收成语5500条,其中变式成语469条,约占总数的8.5%。

变式成语的变化方式,按其基本结构的变与不变分为两大类,再按字面形式分若干:

(一)结构不变

1)原形换字:

安(稳)如泰山分道(路)扬镳、不可名(言)状杀鸡取卵(蛋)踌躇(踟蹰)不前必(毕)恭必(毕)敬

2)变形换字:

成竹在胸一胸有成竹蔚然成风一蔚成风气风前残烛一风中之烛飘风过耳一秋风过马耳

3)字面反序:

天翻地覆一地覆天翻刻骨铭心一铭心刻骨天涯海角一海角天涯零敲碎打一碎打零敲不亢不卑一不卑不亢

4)扩展与紧缩:

一写移币一一字之师三寸之舌一三寸不烂之舌不分皂白一不分青红皂白三思而后行一三思而行三过其门而不入一过门不入

(二)结构改变

1)变形换字:

目不识丁一不识一丁熙熙攘攘一熙来攘往抛砖引玉一引玉之砖抱恨终天一终天之恨

2)字面反序:

高山流水一流水高山顿开茅塞一茅塞顿开泰然处之一处之泰然得意洋洋一洋洋得意一以当十一以一当十水滴石穿一滴水穿石天翻地覆一覆地翻天

3)紧缩与扩展:

无所措手足一手足无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见仁见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尺短寸长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如临如履、临深履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池鱼之祸

刘叔新在《固定语及其类别》,《语言研究论丛》第二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

成语的重要特征,凭之基本上能同所有其它固定语区别开来的特征,是表意的双层性:

字面的意义具有形象比喻作用或使人联想的作用,透过它曲折地表现仿佛处于内层的真实意义。

当然,结构和所有成分的固定,含义的一般概念性质,也都是成语的特点,但是这些特点对于区别成语和其它固定语来说,是次要的,在和惯用语区分时甚至完全不起作用。

表意的双层性,使成语在意义内容上别具特色,这一方面决定了一种特殊的表达功能和修辞作用,另一方面也形成一种异常丰富、生动的色彩,在固定语中显得很突出。

因此,依据这一点,什么算成语,甚么不算,是易于断明的。

当然,成语的范围因此而比较确定、明显,不那样宽泛、模糊,便于认识和掌握。

固定语中,凡表意具有双层性的单位,无论只用于口语或书面语,也无论具有悠久的历史或只产生于现代,都是成语。

例如“三长两短”“滴水不漏、穿小鞋、七上八下、碰一鼻子灰、甚嚣尘上、邯郸学步、杯弓蛇影、越俎代庖、芒刺在背、解剖麻雀、有的放矢、遍地开花”等等,都具有成语的资格,是不应有什么疑问的。

90年代的主要研究——

薛玺《成语与惯用语、歇后语辩略》,《内蒙古电大学刊》1990年第二期略

周荐《惯用语新论》,《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一期

同为三音节三语素的单位,就是因为它们没有或有不能从字面上理解的意义,而分别为词和惯用语,这在理论上是说不通的。

被公认作复合词的一些双音节双语素单位,也存在着能或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意义的情况。

意义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理解的如:

佛手、龙眼、吊钟、金莲,意义就是字面所呈现的意义的如:

体形、奶油、楼房、教室。

但是很少有人因为“佛手”和“体形”在意义上的这种分别而把前者算作惯用语或其他什么语而只把后者算作词。

被公认作非词的一些四音节四语素的单位,也同样存在着能或不能从字面上理解意义的情形,意义不能从字面上直接理解的如:

鹤立鸡群、黔驴技穷、朝秦暮楚、狂蜂浪蝶,意义就是字面所呈现的意义的如:

文从字顺、审时度势、卖官鬻爵、迫不及待。

但却未见有人因“鹤立鸡群”和“文从字顺”在意义上的这种分别而把前者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