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627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ocx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口鬈:

墨翟翟墨金】巫噩塑互卜————j型丝皇生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任福兵1,2吴青芳2,3郭

强2

(1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上海200237;2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237;

3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上海200237)

摘要:

低碳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

为促进低碳社会建设,从发展低碳社会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根据一定的方法和依据,建立了三层次多指标的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确定各层次相关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关键词:

低碳经济;评价指标;构建

0引言

取国家发展的更大空间161。

②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和策略。

庄贵阳认为中国在国际气候制度构建中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

“低碳社会”是人类应对国际社会大量消耗化

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

化而提出的新社会发展方式和社会形态,是以低能

需要跨越许多市场和制度障碍,要加强能源技术创

新和制度创新网;潘岳呼吁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建立

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含量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以及环境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相对于高碳社会,低碳社会

要求摒弃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施高碳社会向低碳社会转型,即以低碳发展为方向的绿色社会发展模式【l】。

低碳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嗣;吴昌华指出低碳经济涉

及政府、企业和公众等相关利益群体,是政策、制度

安排、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大变革和结构重构唧;

周宏春认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

低碳农业,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㈣;任力认为发

展低碳经济的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

低碳社会是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我

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最现实、最基本的路径。

通过循环经济制度、能

源产业技术和制度以及金融财税制度的创新来保

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低碳社会责任等111】。

付允等

强调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是基底低碳、结构低

障、支撑,以实现低碳社会发展。

1社会的研究现状

自从2003年英国提出发展低碳经济以来,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碳、方式低碳和支撑低碳【121。

③低碳技术研究。

金涌提出低碳发展应从产业

和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消费过程优化及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着手口31;何建坤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需大力发展碳埋存技术和煤基液态燃料技术创新,尽快形成低碳能源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的体系,外争合理碳排放空间,内求积极应对【141;洪芳柏研究了低碳经济温室气体核算意义和方法㈣。

①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胡鞍钢等阐释了低

碳经济“绿猫”模式的内涵及其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低碳经济发展战略闭;邹骥等将低碳经济的发展提

到了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度,主张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全球挑战同;牛文元等指出低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经济增长点H;吴晓青等则认为低碳

经济是新工业革命、新经济增长点,是占领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契机,提出了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战略,并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嘲;

④低碳金融及其平台研究。

成万牍指出,与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新型金融——碳金融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给各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nq;庄

贵阳指出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的经

李俊峰认为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

则,关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应该积极争

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lrl;还有学者研究了低碳技术和交易的国

作者简介:

任福兵,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发展方式、信息管理;吴青芳,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

区域经济;郭强,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知识行动论。

』塑_堕蔓里旦』型剑哩雌咝咧堕———————————一厂1r————i]’-’。

___・_。

-。

.__-__-_----_’_。

---‘-_。

.。

__。

.._-。

.-。

_____.-____._-.__,-_-..._・。

际合作。

过程。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指标设置的动态

⑤低碳经济和消费方式关系。

张一鹏认为低性,即指标应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作适当调

碳生活是一种简单、简约、俭朴和可持续的生活方整;二是指标权重动态性。

同时指标体系在一定时式,低碳经济仅依靠先进技术是不够的,必须依托

期内相对稳定,所以,设计指标体系需兼顾静态指于“低碳生活”才能实现减排的目的[181;吴晓江强

标和动态指标平衡。

调低碳经济需要“公民运动”,即养成低碳经济的

⑥3R原则。

低碳发展重点是通过减量化生活方式[19l。

(Reducing)、再利用(Reducing)和再循环

⑥低碳经济的制度建设研究。

金乐琴等指出低(Recycling),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的产生排放,采取多碳经济作为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发展种方式使垃圾和废弃物资源化,节约能源、提高能

战略、政策机制、技术创新等方面积极做好向低碳效、提高物质循环利用率、降低碳排放,促进人与自

经济转型的准备例;王利认为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然协调发展。

因此3R原则是构建低碳社会指标体应加快完善中国相关的法律与政策,建立一个有利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21J。

3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和依据

⑦国外低碳经济现状。

章宁分析了丹麦“能源碳排放的来源渠道不同,不仅来源于产业运行模式”及低碳经济特征;任力研究了国外发展低碳

过程,也来源于社会消费过程,不仅受到生产过程

经济的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zzl。

中生产技术、生产企业、产业链条耦合度的影响,还

上述研究都为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受到员工低碳意识和外部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必要的知识准备。

指标的选取依托于如下方法和依据。

2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3.1

指标选取的方法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低碳经济社会

本研究分别沿两条路径进行评价指标选取。

发展程度的客观评价与反映,因此构建评价指标体

①根据产业链路径来确定碳排放的指标,即按系一方面要遵循构建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另一方

照横向路线:

原料燃料生产碳排放一生产过程碳排面还要根据影响低碳社会的主要影响因子来确定。

放一消费碳排放一废弃物处理碳排放,碳排放主要

具体来说,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

集中在这一路径上;②根据对横向路线各环节产生

下原则。

影响的外部因素,本文选取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科学

①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指标评价体、

技术、政策法规、意识认同等。

系的设计要符合低碳社会的客观规律和要求,既要

横向路径@和纵向路径②指标选取如图l所示。

科学地概括低碳社会的基本特征,又能对发展现状进行评价。

②全面性与主导性原则。

评价必须全面反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高碳排放的主要问题。

因此,选取指标时需选择那些有代表性、信息量大的指标。

③整体陛与层次性原则。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较全面反映低碳社会发展的具体特征,即反映社会文化、经济产业、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状图1低碳指标选取路径系统

态特征及动态变化、发展趋势。

确定各方面具体指3.2指标选取领域主要依据

标时,必须体现出合理的结构层次。

CO:

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与能源的生

④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原则。

指标体系和评价产和利用密切相关。

其主要依据是中国的能源比重

体系应具有可测性和可比性,定性指标应有一定的和全球CO:

排放源。

量化手段,但有些指标很难量化,可将它分成若干①根据我国2005年相关数据,一次能源消费个等级,再将定性指标定量化。

量为2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油、气、水电的比重分⑤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

建设低碳社会是动态

别为68.7%、21.2%、2.8%、7.3%。

估算的C02排放量

科技与经济2010年4月第2期第23卷/总第134期

为51亿吨,其中约50%来自能源加工转换部门,约35%来自终端工业部门,约15%来自农业、交通、服

务业与居民生活。

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

x.=、/F研

公式中XI为逆向指标的原始数值,x+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Xo为该指标的适度值。

通过上述数

②根据国际能源署2009年CO:

报告中2007年

碳排放总量饼图,各主要碳源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比例如下:

居民6%、工业20%、交通23%、热电41%、其他10%(商业、公共服务、其他能源)嗍。

值正向化处理,所有的指标就能体现出该指标的数

值越大,反映该区域低碳社会发展水平越高。

②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通过对区域社会发展

评价指标的正向化处理,各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由于各个指标之间量纲的不

4低碳社会的指标体系构建~

虽然目前低碳研究是热点问题,但以往的研究

主要是从各领域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对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研究几乎是空白。

本指标体系通过对上述

研究成果总结和分析,研究并概括了低碳社会的核心要素,对CO:

排放的主要来源、影响CO:

排放的主要因素进行考察,参照国际能源署2009年CO:

报告和国际上衡量低碳社会发展水平的各种可能

同,也就使各个指标之间的数值大小缺乏可变性。

为了使各个指标数值有可比性,需要对所有的评价

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对指标无量纲处理,本文

选用归一化方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x=之华

X—X

指标,包括人均碳排放水平、碳生产力水平、技术标

准、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碳排放弹性以及进出口贸易等,以上述指标构建原则为基础,构

其中,x为指标归一化后的指数;x+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x.吼和x.血为该指标区域各评价

个体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5.2指标权数的确定

建了低碳社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体系。

低碳社会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的科学合理与否对综合评

价结果和评价工作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采用德尔斐法(Delphi),通过多方相关咨询专家意见,确

层三个层次。

第一层目标层为低碳社会社会发展水

平(A);第二层准则层则由能源利用结构(A。

)、产业社会(A:

)、农业发展(A,)、科学技术(A。

)、建筑(A5)、交通(&)、消费方式(A,)和政策法规(A。

)八个方面

定了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德尔斐法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的预测方

构建低碳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第三层指标层在上述八个方面核心要素项下设立若干个评价目标,最终

构成设立终极指标。

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

法,其基本思路就是充分利用各领域专家的判断

力,实现预测的目的。

本研究邀请了20位有关专家对本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分别赋予权重。

通过调

及专家建议,对低碳社会统计指标进行了初选与完善,最后构建的低碳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由52项指

标组成。

其框架如表1所示。

查,专家对指标多轮评价,反复征询、分析归纳、修

改完善,最后形成专家基本一致的权重数。

具体指标权重见表1。

5.3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

指标值的综合合成方法有许多,常用的有线性加权和法、乘法合成法、加乘混合合成法等,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和法,以X表示发展程度,则

1.、

5低碳社会的评价方法

5.1

统计指标的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在建立的评价指标中由于有些指标是正向指

标,有些是逆向指标,同时各个指标之间的量纲不

同,如果直接运用这些指标对低碳社会进行评价就存在不合理性,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指标进行正向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具体步骤如下。

①指标的正向化处理。

根据所选择的低碳社会

评价指标,指标不可能取值为零,因此,对逆向指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正向化处理:

x=乞xo.go

式中%为标准化后的无量纲指标,K为相应

指标权重。

5.4结果判断

本研究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碳排放资料的基础

上,建立起低碳社会评价等级标准。

根据指标值综

f=手

合合成方法计算出x值,再与评价等级标准相比

较,判断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

低碳社会的评价等级标准如表2所示。

公式中x’为逆向指标的原始数值,x.为该指标的正向化指标值。

对于适度指标,则可以运用下面

70

Science&TechnologyandEconomy

2010V01.23

No.2

腿型堕j■L塑墼垒璺鲤咝塑型堕——————————一厂_F————面]

1■-_。

-‘-。

_‘。

・_・‘。

_‘’-。

_●。

-_1”’-。

●。

h_。

’'。

__。

’_●。

・—h_,—・—’_。

・一

表1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准则层

指标层

指标方向权重

能源利用结构指标A。

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A-。

0.28

负0.12760(0.180)

洁净煤占煤能源比例A,2

0.34正0.06120新能源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比例A。

,0.38正0.06840产业经济发展指标A:

万元GDP碳排放量A21

0.1s

负0.02101)(0.140)

传统产业低碳改造率如0.12

正0.01680高新技术产业GDP比重A∞0.14

正0.01960现代服务业GDP比重b

0.13

正0.01820再生能源产业GDP比重A∞0.13正0.01820环保产业GDP比重A≈0.14正0.01960生产流程改造率A"0.09

正0.01260资源循环利用率A∞0.12正0.01680农业发展支撑指标如

土地植被覆盖率A3.0.23正0.01610(0.070)

单位面积碳排放量A女0.21负0.01470优良品种普及率A∞0.17

正O.01190

低碳农药化肥使用率h0.25正0.01750

农业副产品废弃物资源化率如0.19正

0.01330

科学技术支持指标儿

低碳技术R&D经费占GDP比重“0.14

正0.0224(1(0.160)

清洁煤高效利用技术A屯0.12

正0.01920低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0.13

正0.020舳碳高性能电力存储技术A。

0.09

.正0.01440经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虬0.13

正0.02080济智能节能技术A≈0.08正0.01280社生态产品设计技术A耵O.10正0.016011会C02捕获与埋存技术A_0.09正0.01440发新型动力汽车相关技术A。

0.10

正0.016oo展建筑支撑指标凡

单位面积碳排放量A5l

0.21负0.02604水(O.124)

建筑碳零排放率如

O.19

正0.02356平

隔热保温环保建材使用率A∞0.17

正0.02108A

低碳装饰材料利用率如

o.13正0.01612太阳能利用率Ag

0.14正0.01736建筑生态设计率缸

O.17正0.02108交通支撑指标A6

万里行程碳排放量虬

0.17

负0.02482(o.1415)

公交承担客流量比重%0.23

负0.03358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Amo.14

正0.02044步行骑自行车人数比重AH

0.14

正0.02044私家车年行程公里数A毋0.14

负0.02044公交系统便捷程度k

0.16

正0.02336消费方式指标A7

户均年碳排放量h

O.16

负0.01408(0.088)

低碳意识认同度An

0.15正0.01320低碳手册告知度A∞0.09

正0.00792绿色出行居民比率AMO.16

正0.01408家电节能标识A≈0.18正0.01584节能消费习惯A%0.14正0.01232节能社区管理系统A77

0.12正0.01056政策法规指标A8

政策法规完善度As・O.18正0.01656(0.092)

绿色信贷率A≈0.10正0.00920碳信息披露制度A∞O.10

正0.01)920碳排放累进税制A*0.14

正0.01288低碳产品标准A∞

0.16

正0.014

27

低碳产品排行榜A∞0.10

正0.00920碳交易金融市场体系A盯

0.12正0.01l04高碳产业市场限入政策A霹0.12

正0.011

04

6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碳社会发展水平评价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如各低碳社会是始于发达国家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国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悬殊,民众低碳意识和认识化和能源危机的一种新社会发展模式。

目前进行低

水平相去甚远,许多发展中国家相关统计资料严重

≮蔽螽幕1丽i石1函矿i萄万面西药矿———————————————————一

7l

表2低碳社会的评价等级标准

№"

李俊峰,马玲娟.低碳经济方兴未艾:

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阴.世界环境,2008(2):

17—20.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Ⅲ.太平洋学报,2005(11):

79—87.

潘岳.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突破口[N/OL].

吴昌华.城市引领中国低碳经济转型m中国投资,2009(2):

116.

I竺.p呻Ⅲ

欠缺,或者缺乏相应的计量手段,各国关于碳排放的统计方法和统计标准严重不一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为低碳社会的客观评价铺平道路。

从中国低碳社会发展

水平的评价来看,需要加强统计的方法和标准的统一,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完善碳排放量的统计,以

周宏春.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m.绿叶,2009(1):

65-68.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47—50.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3):

14-19.

金涌,等.低碳经济:

理念・实践・创新叨.中国工程科学,2008(9):

4-13.

何建坤.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绿叶,2009(1):

46—50.

洪芳柏.低碳经济与温室气体核算田.杭州化工,2009(1):

4-6.成万牍.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田.上海投资,2008(7):

33—37.

m呻畔

∞㈣旧㈣㈣

便为国家的碳减排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发挥正

确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1】【2】【3】【4】【5】

付允,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I:

1・资源与环境,2008(3):

14—19.

胡鞍钢,等.低碳经济方兴未艾:

“绿猫”模式的新内涵低碳经济【J】I世界环境,2008(2):

26—28.

黄勇,邹骥.应对低碳挑战中国胜算几何?

【N/OL】

【2009-07-20]http:

//www.bjell.corn/ONEWS.asp?

id--434.

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田.中国科技奖励,2009(3):

19.

吴晓青,等.将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忉.创新科技,2008(5):

5.

庄贵阳.节能减排与中国经济的低碳发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5):

303—308.

张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叨.中外能源,2009(4):

12—15.吴晓江.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Ⅲ.社会观察(上海),2008(6):

19—22.

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2009(3):

100—101.

刚吲幽

王利.低碳经济:

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之基础——兼谈中国相

关法律与政策的完善【J】.池州学院学报,2009(2):

17—21.章宁.从丹麦“能源模式”看低碳经济特征全球科技【J】.经济嘹望,2007(12):

50—51。

56.

IEAC02EmissionsfromFuelCombustion

Hishligllts2009Edition

【N/OL]http'.//www.iea.org/publications/free_a11.asp[2009-9-281.

ConstructionofAssessmentIndexSystemofLowCarbonSociety

RENFu-bin91’2

WUQing-fan92・3

GUO

Qian92

(1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EastChinaUniver菌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Shanghai200237,China;

HumanitiesResearchInstitute,EastChinaUniversityofScienceand

3Schoolof

Business,EastChinaUniversity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ofScienceand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global

climatechangeand

Abstract:

Low-carbonsocietyis

new

developmentmannerappearingundertheconditionof

energycrisis,whichisthebasicrequirementsandinevitabletrendpromoteconstructionoflow-carbonsociety。

thisarticleestablished

ofharmoniousdevelopmentofmankindandnature.To

three—levelandmulti—indexeva]uationindexsystem

to

oflow-carbonsocietyfromthemeaningandcharacteristicsoflow-carbonsocietydevelopment,accordingoftheindexsystem

byusingDelphi

methodtodeterminetheweight

theprinciples

can

ofrelevantfactorsofthetargetlayer,which

out

evaluatedevelopmentleveloflow-carbonsocietycomprehensivelyandpointsKeywords:

OW—carbonsociety;evaluationindex;construction

theexistingproblemsandpbstacles.

(收稿日期:

2009—12—01)

Science&TechnologyandEconomy2010

V01.23

No.2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作者:

作者单位:

任福兵,吴青芳,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