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820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docx

湖南省娄底市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

湖南省娄底市2019届高三历史下学期4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

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

这表明

A.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B.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C.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D.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这反映出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故D项符合题意;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的,故A、B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人们的日常规范,故C项排除。

【点睛】“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是解题的关键。

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

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

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B.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C.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D.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交融,鲜卑习俗受汉人习俗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战争与铜镜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对奢侈之风的禁止,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鲜卑人的审美水平,故D项排除。

【点睛】“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是关键的时间信息。

3.朱熹弟子陈宓曾任安溪知县,他在《安溪劝农诗·劝贫富相资》一诗中说:

“举债当知济汝穷,取钱须念利难供。

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

”材料体现了

A.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

B.士大夫反对民间的借贷行为

C.官府强行干预民间财务纠纷

D.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趋严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劝贫富相资”“富人心要怜贫者,贫者身全仰富翁”反映了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和谐思想,这体现出士大夫崇尚社会和谐的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士大夫的社会理念,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对民间借贷的反对和社会贫富分化,故BD项排除;材料体现了官府采取劝谕的方式,故C项排除。

4.明代中后期,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

除了由耶稣会士传入的天主教以及西方科学知识以外,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

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社会生活中。

这些现象反映了

A.文化优越这一传统心态的改变

B.明代中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

C.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增强

D.民间对外合法往来空间的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来自海外的事物在中国社会逐渐增多”“白银、玉米、火器等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难以或缺的外来物质。

此外,自鸣钟、眼镜、望远镜之类也已经出现在晚明时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可知,明朝随着经济发展,许多外来事物逐渐内化成为社会体系要素,没有理由完全拒绝外来事物,可见明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征,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传统心态的变化,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明朝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没有涉及到中国对外接触的内驱动力,故C项排除;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故D项错误。

5.著名史学家李剑农曾指出:

洪秀全辈的神权主义精神是假的,曾国藩辈的名教主义精神是真的;前者只是利用神权、假托神权,借此来满足个人的野心欲望;后者却是真实的信仰名教,诚心诚意的要维持名教,并不是利用名教、假托名教来图达另一个目的。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借助宗教手段

B.二者客观效果与主观动机向背

C.二者都重视精神力量

D.二者的阶级属性及目的不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拜上帝教是宗教,名教是指封建纲常伦理,不是宗教,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希望借助精神力量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但太平天国最终被湘军镇压,故B项正确;洪秀全利用神权、曾国藩辈利用名教,反映二者都重视精神的力量,故C项正确;洪秀全代表农民阶级,追求绝对平均的天国社会,曾国藩代表地主阶级,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

故排除B、C、D项。

6.1933年中国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的百分比

业别

百分比

业别

百分比

木材产品

95.1

衣服

83.2

金属产品

32.6

橡胶、皮件

73.6

电器用具

11.4

食品、饮料、烟叶

90.3

交通运转设备

91.8

纸张印刷

70.6

石器陶器

78.5

其他

92.6

化学品

37.4

全部工业

70.2

 

——《1912—1949年中国的工业生产》

(注:

净加值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依据上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重化工业的近代化程度普遍较低

B.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C.当时中国工业以手工生产为主,近代化水平较低

D.当时政府不支持民族工业,致使近代化水平较低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33年中国经济不论从行业还是从整体来看,手工业生产占净加值的百分比偏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说明当时中国工业以手工生产为主,近代化水平较低,故C项正确;表中的金属产品、化学品等项数据,不足以说明重化工业的近代化程度普遍较低,故A项排除;从1927年到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工商业,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故B、D两项不符合史实。

7.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中共中央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该“五四指示”可能明确的是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C.支持农民的土地要求,彻底废除土地私有制

D.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46年5月4日”“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随着阶级矛盾的上升,中共的土地政策发生变化,中共支持农民群众通过反奸清算斗争获得土地,故D项正确;A项为《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内容,故不正确;B项属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故不符合题目要求;C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前后存在矛盾,故不正确。

【点睛】关键信息是“1946年5月4日”“随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不断扩大,国内阶级矛盾的上升和解放区群众运动的发展”。

8.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

A.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

B.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的分别发表

D.1955年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中、印、缅一致同意以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具有普适性意义,故C项正确;中英联合声明体现的“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故A项排除;中美《联合公报》开启了中美关系的新阶段,国际影响大,但不具有普适性,故B项排除;“求同存异”方针也是五项原则精神的具体体现,故D项排除。

9.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历程,也即是人解放的历程:

先是摆脱神权枷锁,再是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进而解除王权的压迫,并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实现了“把人从自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以万能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使人在动力方面彻底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符合“从教权的控制中解放出来”,故A项排除;文艺复兴符合“摆脱神权枷锁”,故B项排除;资产阶级革命符合“解除王权的压迫”,故D项排除。

10.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在《君主论》一书中他主张加强君主权力,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早于他一千七百多年的中国思想家韩非也主张构建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基雅维利深受韩非思想的影响

B.他们都反映时代的政治要求

C.他们的主张都遭到了统治者的否定

D.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分裂状态,人们普遍要求在一个强有力的君主领导下实现意大利的统一,战国时期的中国出现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韩非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故B项正确;韩非和马基雅维利所生活的时空背景完全不同,故A项错误;韩非的主张对中国古代封建统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马基雅维利的思想虽然当时没有被重用,但被后来西方的一些君主和统治者所看重,故C项错误;马基雅维利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韩非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故D项错误。

11.下图是北美独立战争时期,一幅家喻户晓的漫画“一条断蛇”,标题是“JOINORDIE”(“联合或者死亡”)。

此漫画1754年由富兰克林创作并刊登于他经营的《宾夕法尼亚报》。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旨与欧洲启蒙运动有本质区别

B.是研究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手史料

C.契合北美人民联合抗英决心

D.体现作者建立联邦制的主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754年”“联合或者死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幅漫画契合北美人民联合抗英决心,故C项正确;北美反殖民统治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并体现了“天赋人权”思想,与启蒙运动本质相同,故A项错误;第一手史料接近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而漫画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往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不能作为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但可以作为研究富兰克林对北美独立战争看法的第一手史料,故B项错误;美国最初实行的是邦联制而非联邦制,且材料无涉及,故D项错误。

【点睛】“1754年”“联合或者死亡”是关键信息。

12.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国人继续敦促德国加入北约,法国人以一项计划作为回应,它将避免创立一支独立的德国军队,而是会将德国人纳入一支在北约总体权威之下的有共同制服、共同预算、共同军备和共同领导的超国家军队。

这表明

A.北约建立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的和平

B.北约的建立源自美国的推动

C.美、法两国在德国问题上分歧严重

D.法、德之间的恩怨尚未化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避免创立一支独立的德国军队”“在北约总体权威之下”可知,当时法国人的计划意在形成对德国的制约,从而起到了维护西欧稳定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北约源自美国的推动,故B项排除;材料“随着美国人继续敦促德国加入北约,法国人以一项计划作为回应”说明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法德之间矛盾已经缓和,故D项排除。

【点睛】“20世纪50年代”“避免创立一支独立的德国军队”“在北约总体权威之下”是关键信息。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题~第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腐败是人类阶级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根除它的济世良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尤为重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

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

”他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

与唐律相比,明朝对官吏犯罪的惩罚明显严厉。

同时,朱元璋习惯于法外用刑,常因小过而用重刑,以致弄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起初的威慑作用大大削弱,而且随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增多,反对者或明或暗地予以抵制,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正如朱元璋哀叹说:

“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行政伦理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的发挥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但它一旦与法律结合,则既能够继续发挥其内在约束的功能,又能够获得有效的外部保障……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

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与激励……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

从而打破原有的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并有利于铲除政府官员谋求自利的温床。

——摘自《行政管理改革》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朱元璋严惩腐败及出现“朝杀而暮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在权力监督方面的相同之处,并指出其本质差异。

(3)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当今反腐败有何启示?

【答案】

(1)严惩腐败的原因:

吸取元朝因政治黑暗腐败而灭亡的教训;朱元璋早年的经历使其对官吏贪污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形成威慑,巩固统治。

“朝杀而暮犯”的原因:

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而滥施重刑;官吏间相互庇护和抵制;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

(2)相同点: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制度);制订相关法律法规;重视预防腐败。

差异:

中国:

封建专制、人治;西方:

民主、法治、资本主义性质。

(3)依法治国;完善国家机构的权力制衡制度;完善民众监督和举报制度;采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实现政府经济问题的公开透明;等等。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

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习惯于法外用刑,常因小过而用重刑,以致弄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从吸取前朝教训、个人经历、形成威慑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常因小过而用重刑”可概括为推行严刑峻法,使公平正义缺失;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缺乏制约、没有制定相应的反腐配套措施、以及实行人治等方面思考作答即可。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与法律结合”“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与激励”“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制定、重视预防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实行人治;而近代西方是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民主和法治。

(3)本小问是开放性问题,根据材料“公开其个人财产”“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和所学知识可从实行法治、理性反腐、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等方面思考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恩格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历史史实,围绕“社会变革”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

铁农具和牛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阐述: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集体劳作逐步被个体劳动所取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并在之后两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铁农具和牛耕的生产方式,引起了社会阶级阶层的深刻变化,奴隶主贵族日益没落,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地主阶级在政治上推动各诸侯国开展改革、变法运动,最终使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同时,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剧了礼崩乐坏局面,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总之,铁农具和牛耕标志着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示例二】论题: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变革。

阐述:

18世纪60年代,以珍妮纺纱机的发明使用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兴起。

到19世纪40年代,在英国,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业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治的愿望日益强烈,希望利用国家政权更好地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正是在工业资产阶级的推动下,1832年英国实行了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力量,从而削减了贵族阶层及大资产阶级的特权,大大促进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评分标准:

论题,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范围,即围绕“社会变革”,且论题恰当、明确。

阐述:

一等,史实准确、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规范。

二等,史实正确,但欠充分;逻辑关系比较清楚;语言通顺。

三等,史实欠准确,或无史实;逻辑不清晰;语言不规范。

【解析】

【详解】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

首先通过材料“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分析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然后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归纳出论题,比如,铁农具和牛耕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议会制变革等;最后结合史实来论证观点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王朝沿袭历代王朝的“以夷治夷”之策,继承元代的土司制度,但对土司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改造与完善。

首先,除将元代置于边境的宣慰使、宣抚使等职称变为授予武职的土司职称外,又在民族地区的卫所用土人为官,形成卫所土司职称。

同时,还将唐宋以来封授少数民族头目为府州县土官的做法变为定制,在内民族地区设置土府、土州、土县,形成文职土官的职称,文武职土司皆划定品级,形成一套完备的土司职衔。

其次,确定土司的隶属关系。

洪武三十年,规定武职土司归都司管辖,上隶兵部,文职土司归布政司管辖,上隶户部,把土司机构纳入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便于朝廷的控制和差遣。

第三,土司皆由朝廷颁给诰命、印信和官服,作为朝廷命官之凭信,允许世袭。

但其承袭,必须履行严格手续,“务要(吏部)验封司委官体勘,别无争袭之人,明白取具宗支图本,并官吏等等结状,具部呈奏”,方许承袭;且“承袭必奉朝命”,中小土司“虽在万里外,皆赴阙受职”,只有一些大土司是由朝廷下诏就地袭职的。

土司必须负起“附辑诸蛮,谨守疆土,修职贡,供征调”的职责,朝廷则对他们的进贡给予丰厚的赏赐。

土司“积有年劳”或“从征有功”者,可提升官职,功劳大的还可授予流官职衔,或加授散阶、勋级虚衔。

土司犯法,则改变元代“罚而不废”的做法,严加惩处。

第四,在偏远和交通不便地方,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平坝地区和交通要道,则以流官为主,土官为辅。

土流合治,以流官监控土官。

——陈梧桐、彭勇《明史十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措施的影响。

【答案】

(1)制度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以夷治夷”,用土人为官;突出中央集权;形成规范、完善的土司制度;土流结合。

(或答具体:

确定土司的职称和品秩;确定土司的隶属关系;严格土司的承袭、贡赋、征调、升迁和奖惩制度)

(2)有利于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团结;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解析】

【详解】

(1)材料“继承元代的土司制度,但对土司制度作了进一步的改造与完善”体现出制度上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材料“明王朝沿袭历代王朝的‘以夷治夷’之策”“在民族地区的卫所用土人为官”反映了“以夷治夷”,用土人为官;材料“把土司机构纳入国家机构的组织系统,便于朝廷的控制和差遣”体现出突出中央集权;材料“土司皆由朝廷颁给诰命、印信和官服,作为朝廷命官之凭信”反映出确定土司的隶属关系;材料“土流合治,以流官监控土官”反映出土流结合。

(2)根据材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承袭必奉朝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30年代,世界形势波诡云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引爆了中国全民族抗战。

而希特勒与日本此时已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苏联反法西斯的形势也愈加严峻。

1937年8月21日,国民政府和苏联在南京正式签署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进一步密切。

这样,以经济交易作掩护,苏联秘密地展开了对华军事援助。

苏联援华装备原计划走海运路线,但由于日本对中国海岸的封锁,海运一次后被迫放弃。

陆路成为不二选择,由此“西北孔道”再担历史大任。

现在,“西北孔道”已经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交通大动脉,道路宽阔而平整。

但在1937年9月前,新疆段除了乌鲁木齐到哈密、到伊犁有公路外,其他路段是仅供骡马通行的驿道,卡车根本无法通行。

为了打通新疆段1500多公里的道路,新疆参与修路的50余万各族民众,还有留驻新疆的东北义勇军将士,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线的基本整修和贯通。

“西北孔道”从中苏边境霍尔果斯口岸为起点,横贯新疆,经河西走廊,直达甘肃兰州。

1937年9月—1941年6月,苏联大量的军火物资通过“西北孔道”的地面和空中路线运送到中国,同时还有一百多名军事顾问、上千名技术专家通过“西北孔道”来到中国。

“西北孔道”在近四年的时间里,成为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最主要的“生命线”和“输血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同时,正因为中国顶住日本,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也才得以放心地把东线的军队调往了苏德战场。

中国通过“西北孔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