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890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docx

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移动支付行业分析报告

 

一、回顾:

2012是国内移动支付起步之年

1、政策支持:

移动支付标准出台

关于移动支付标准的争论在2012年终于落下帷幕,以银联为首推行的13.56M标准被最终选为商用标准。

移动支付标准的确立让沉寂良久的移动支付市场再次活跃起来。

2012年移动支付标准之争落下帷幕

2、硬件设施:

受理环境改造近半,NFC手机正进入主流

移动支付业务的硬件设施包括了受理终端与NFC智能终端两个部分。

受理终端的良好改造是移动支付快速推进的基础条件,银联积极推进非接触式POS机的改造。

根据银联数据显示,在银联的260万台POS中,至2012年10月国内非接触式POS终端为102万台,2012年底预计突破120万台。

NFC-SWP方案确定为近场移动支付主流解决方案,各大手机厂商积极推出NFC手机予以配合。

2011年11月全球大部分运营商在GSMA会议上声明支持NFC-SWP为手机支付解决方案,并着力推动技术标准的统一。

2012年NFC-SWP方案在全球多个地区得到试点,并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应。

同时,三星、HTC、诺基亚、索尼和黑莓等手机厂商在2012年推出多款搭载NFC模块的旗舰版手机,NFC手机数量增长超预期。

国际手机厂三星、HTC已经将NFC作为未来智能手机的标配,国内产业链正在跟进中。

由于增加NFC模块提高4美元成本,而国内手机厂商利润很低,现阶段国内手机厂商比较犹豫。

我们预计2013年随着中国移动推进NFC-SWP手机钱包计划,整个手机产业链将为了配套中国移动采购而广泛配备NFC功能,全年或有40款左右TD手机支持NFC,产业初步形成规模。

3、消费习惯初步养成:

中国电子支付领域与国际水平无限接近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快速普及,电子商务进入日常生活并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消费模式,国内居民电子支付的习惯正逐步养成。

智能终端支付方式快速崛起。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基于智能终端的消费渠道逐步完善,人们使用移动终端完成电子支付的习惯正快速养成。

2012年双十一天猫和淘宝网在总交易笔数翻了两番,交易额翻了四番的背景下,移动支付翻了近五倍。

总共实现成功交易笔数1亿零580万笔,其中无线支付近900万笔,移动终端淘宝交易额达到9.4亿,占总交易数的8.5%。

2013年1月15日,支付宝发布了2012年的支付宝年度对账单中,拉萨以14.48%的手机支付占比,成为了全国手机支付占比最高的城市,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西藏林芝地区,以及四川小城南充。

实际上,手机支付活跃度排名前十的城市,有7个都来自西部地区,另外3个是广东的云浮、茂名和海南的三亚。

这些地区手机支付占比都超过了12%,而全国平均水平则是9.2%。

“国内移动支付活跃度最高的地区,实际上占比情况基本和美国是持平了,在这一波浪潮中,中国是和世界共同成长的,在某些方面甚至领先于世界。

”支付宝首席财务官井贤栋认为,由于信息的加速流动,使得在信息时代的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产业与国际水平无限接近。

“在银行卡领域,我们落后欧美20年,在芯片卡时代,我们落后5年,而在电子支付领域,我们的差距仅有1年,甚至更短。

4、推动力量:

银联和运营商全面合作

移动支付市场从2009年至今经历了多次热潮,从最开始的2.4G与13.56M并举到标准统一,从运营商、银联和银行各自为政到如今的多方合作,2012年移动支付业务终迎来发展良机。

2012年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主要分为两条主线:

一是运营商、银联与银行力推的NFC近场支付;二是互联网公司以远程支付与二维码识别为主的多层次创新。

运营商、银联和银行联合推行的NFC近场支付业务是未来近场支付业务的主流形式,但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因此推进速度相对较慢。

2012年三者间的合作试点层出不穷,量的积累将取得质的突破。

运营商、银联与银行联合推动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

互联网公司一方面成功将其线上支付的优势拓展到移动终端的远程支付领域,另一方面靠不断的创新推出低成本的近端支付解决方案,并依托其在线上支付的用户优势进行推广,二维码识别和类square手机刷卡终端便是其中的代表。

5、金融IC卡业务的快速发展为移动支付推广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人民银行的规定,目前市场上发行的金融IC卡均为含非接模块的卡,因此从广义的近场支付定义来看,金融IC卡也在移动支付业务范畴之内。

金融IC卡的普及快速推动受理环境的改造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有效提升行业应用的多样化和丰富性,推动了市场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进而向手机支付的过渡。

当前金融IC卡主要包括银行IC卡和金融社保卡两大类,2012年两类IC卡放量初见端倪。

2012年,受人民银行的推动,主流商业银行加快了金融IC卡的发行进度,银行IC卡较2011年有明显增长;同时人社部在全国范围推动金融社保卡,201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均已开展金融社保卡的发行工作。

央行着力推动银行IC卡发行工作的全面铺开,2012年银行IC卡的年发卡量接近8000万张。

2012年初,央行明确要求工农中建交及邮储、招行等主流商业银行的金融IC卡发卡量在2012年新增的发卡量中占比达到15%,并在2012年年底进行统一验收。

在央行的大力推动下,2012年10月的“2012金融IC卡高层论坛”上各大商业银行对金融IC卡的累计发卡量进行了披露:

工行突破3500万张,建行达到2000万张,中行超过1000万张,农行达到800万张。

人社部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开展金融社保卡的推广,2012年累计发卡量达到3.12亿张。

根据人社部与央行共同发布的《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要求社保卡需加载金融功能,2011年与2012年为重要试点期。

2012年在人社部与央行的推动下,全国超过75%的地区已发行金融社保卡或已做好发行的准备。

2012年新增发卡1.13亿张,至2012年底金融社保卡的累计发卡量达到3.12亿张,达到“十二五”发卡目标量的39%。

二、2013年移动支付进入实质性推动阶段

1、NFC-SWP方案较传统方案优势明显,获全球NFC标杆城市试点推行

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主要包括Simpass方案、NFC-SWP方案、全终端方案和SD卡方案四类,NFC-SWP方案凭借更出色的综合性能和对多方利益的有效权衡而获得青睐。

NFC-SWP方案正逐步取代Simpass方案成为主流方案。

尽管Simpass方案问题较多,但运营商出于对NFC终端数量较少的考虑,在过去几年多采用Simpass方案来推行13.56M的移动支付业务。

如今,随着NFC终端数量的快速上升,NFC-SWP方案正凭借出色的综合性能逐步取代Simpass方案。

同全终端NFC方式相比,NFC-SWP方案使用更加方便。

用户账户和手机SIM绑定,更换手机不会影响移动支付账户的使用,且SIM卡物流方便,成本较低。

NFC-SWP方案凭借对多方利益的良好平衡获得了移动支付参与者的认可与推广。

运营商手握移动用户优势,而银联与银行则在支付系统与网络上优势巨大,因此双方在移动支付业务推广中都不可或缺,而过去几年里有效平衡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的欠缺极大的阻碍着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

NFC-SWP方案在推出后,凭借对运营商与金融机构间利益的有效均衡迅速获得了运营商与金融机构的认可。

2011年11月的GSMA大会上全球大部分运营商声明统一支持NFC-SWP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

NFC-SWP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获得新加坡的大力推广试点,为其它国家树立标杆。

新加坡政府积极部署“全球NFC移动支付第一城”的建设,2011年底由多家运营商、卡商、卡组织和银行联手推出全球第一个基于NFC-SWP的移动支付完整解决方案。

该方案对各组织的合作模式给出了明确的定义,迅速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并在2012年取得了积极的推广。

NFC-SWP模式在新加坡的良好推广给其它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典范,有效推动全球移动支付的发展。

2、三大运营商齐推NFC-SWP方案

国内移动支付解决方案从Simpass和SD卡方案向NFC-SWP方案变化。

2012年底,央行推出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支持NFC-SWP方案,而后三大运营商相继发表声明表示在2013年着力推动NFC-SWP方案,中国移动走在了最前沿。

2012年6月至今,中国移动围绕与银联的合作规划积极进行移动支付产品的储备和用户的拓展。

3、银联多方位布局,全面推动移动支付业务

与运营商相比,2013年银联的移动支付业务布局更加全面。

银联依托自主开发和多方合作快速推进远程支付业务。

而在近场支付方面,银联一方面肩负着非接触式受理环境的建设和商户合作拓展的重任,另一方面与运营商和银行合作推进近场移动支付业务。

银联与三大运营商积极进行可信服务管理(TSM)平台的建设。

TSM平台是一个可信任的、为各行业提供基于安全模块的各类应用发行及卡片管理的公共开放服务平台,是移动支付业务多方合作模式的核心体现。

当前银联与三大运营商在积极进行TSM平台的建设,其中银联与移动的TSM平台已实现对接试点,联通与电信也在积极进行开发与探索。

4、金融IC卡进入批量发卡期,有效促进近场支付业务的发展

2013年银行IC卡与金融社保卡都将继续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

2013年银行IC卡的发行量预计将达到1.7亿张,增速超100%。

根据人民银行的要求,全国性商业银行在2013年1月1日起均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前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卡应全为金融IC卡。

2013年大型商业银行将进一步提升金融IC卡的发卡占比,而中小型银行也将启动金融IC卡的发行工作,因此银行IC卡的发卡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预计将达到1.7亿张,较2012年的8000万张增长113%。

2013年金融社保卡市场将继续保持2012年的增长势头,发卡量预计达到1.5亿张。

2012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除港澳台)均已启动金融社保卡的发行工作,2013年将是发行工作继续深化的一年,发卡量预计达到1.5亿张,同比增长32.7%,年内累计发卡量将达到4.62亿张,达到“十二五”发卡目标量的57.8%。

银行在金融IC卡领域的布局已开始从发卡环节向卡增值服务转移,有效推动近场移动支付业务的多样化发展。

当前金融IC卡的生产制造和发行的体系已基本成熟,用户市场的争夺成为了各家银行新的发力点,卡增值服务成为了银行布局的关键。

银联已与银行和各企事业单位在多地进行金融IC卡增值业务的试点,而卡增值业务的多样性将为后续手机支付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国移动发力在即,投资时点到来

1、多方因素导致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推进放缓

根据中国移动与银联等机构联合制定的移动支付工作规划,移动支付业务在2012年底进入实质性推广阶段。

但实际中,中国移动手机钱包业务受三方面因素影响推进进度放缓:

1)产品开发进度延迟;2)终端、Sim卡和受理环境遭遇瓶颈;3)市场推广目标和发展方案不明确。

2、拓展业务,黏住客户,中国移动推进移动支付的动力足

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一方面可以为中国移动带来直接收益,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移动用户黏性。

因此中国移动推进移动支付的动力很充足。

移动支付业务可以有效的为中国移动带来稳定收益。

中国移动在移动支付市场主要从三类服务获取直接受益:

安全空间服务,应用代计费服务和电子卡代管服务,三类服务面向不同的应用领域,为移动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中国移动借移动支付业务提升用户黏性,有效缓解3G业务带来的流失压力。

近几年,中国移动受制于3G标准和技术的不成熟在3G市场推广上并不顺利,用户流失现象明显,3G用户增长速度长期低于电信与联通。

因此,中国移动亟需寻找到一个产品点来提升用户黏性。

移动支付业务可以有效提升用户黏性。

从日本市场来看,2004年附近日本第一大运营商NTTDOCOMO面临3G业务推广不力、用户快速流失的问题,面对这一困境,NTTDOCOMO选择借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来提升用户黏性,并有效达到了预期目标。

国内市场来看,拥有55万用户规模的手机深圳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验证了移动支付业务能提升用户黏性。

3、产品、终端与市场齐发力,迈好2013三大步

中国移动将布局14个区域和四大应用领域,从产品、终端和市场三方面发力推进移动支付。

中国移动重视公交、学校和企业等刚性应用领域,2013年预计将上线几十个相关项目。

公交、学校和企业应用等一方面较复杂的金融消费业务更便于推广,另一方面对于市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利于培养市场对移动支付的积极情绪,带来更大的机遇。

中国移动针对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明确提出了三步走的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发力,让移动支付真正的深入到生活和工作中。

四、2013年是开端,将激活国内近场移动支付市场

中国移动定位于基础支付服务提供商,将开放SIM卡空间,创建全新的NFC应用商场。

在NFC近场支付中,SIM卡成为一栋“智能大厦”,除原有电信功能外,开放“房间”给社会第三方应用,NFC手机则实现与POS机具交互,并提供客户端界面交互,最终实现各类电子卡一站式发行到客户。

2013年是中国移动推进移动支付的开端,会带来产业链全面启动和繁荣。

2012年准备阶段以产品开发为主,2013年市场培育阶段以重点城市和重点应用突破、培育市场环境为主,2014年开始规模发展用户。

中国移动在2013年上半年将向产业界传递推进NFC-SWP移动支付的信息,在下半年产业链准备好后将开始大规模采购和客户推广。

中国移动执行力非常强,推进计划合理有序,定位清晰,将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在2013年掀起NFC支付的普及浪潮,使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该领域发展成熟的日本市场的情况,我们认为中国近端移动支付用户数目上限约为6亿。

2004年日本运营商NTTDocomo推出的手机钱包开启了日本的移动支付之路,到2008年,五年的时间里日本近端移动支付用户增长到0.49亿,然后从2008年到2011年的三年里,近端移动支付用户仅增长100万,达到0.5亿,日本市场处于稳定期,考虑到日本移动用户约为1.1亿,因此近端移动支付用户比例为45.5%。

根据工信部近日公布的《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移动用户达到12亿,因此中国近端移动支付用户上限约为5.5-6亿。

近场移动支付能承载的应用丰富多彩,用户基数大,预计国内市场被激活后将快速发展。

根据易观国际的预测,到2014年中国近场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会达到3850亿元,给手机用户提供便捷的消费体验,但NFC手机/卡片和受理环境改造投入巨大,这是国内近端支付发展不好的重要原因。

我们预计,一旦形成产业规模,近场移动支付将迎来快速发展。

五、投资重点:

2013年芯片/卡制造,2014年关注增值服务

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在产业链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卡制造环节为2013年布局重点。

2013年移动支付与金融IC卡两大市场都进入快速推广阶段,发卡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国内卡商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将从中明显受益。

1、卡制造环节:

金融IC卡贡献业绩,SWP-SIM卡打开空间

随着移动支付的大力推广,未来几年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将快速上升。

根据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市场的发展来看,移动支付用户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在50%左右,基于此,我们预计未来五年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有望达到6亿。

按照更换周期为2.5年的假设保守估计,未来五年SWPSim卡的发卡量预计达9亿张,每张按照25元的价格计算,对应225亿元的市场空间。

SIM卡是上市卡商的主要收入来源,NFC-SWP方案对SIM卡的升级需求或推动相关卡厂收入上一个新台阶。

比如,2012年上半年恒宝股份SIM卡收入占比20%,

天喻信息占21%,东信和平占73%,目前64k容量SIM价格为1.1元,而SWP-SIM卡价格为25元,NFC-SWP方案成为主流将打开相应卡厂的收入成长空间。

2012年底银行卡的存量约为34亿张,当前银行IC卡的9400万的累计发行量仅占其2.76%,以当前11元的价格来计算,对应约364亿元的市场空间。

未来三年银行IC卡的发卡量预计在8亿张左右,对应约80亿元的市场空间。

2、近端支付运营服务:

移动支付蓝海

2013年硬件环境的成熟将使运营商/银行的工作重点从发手机/发卡转移到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好的支付体验从而做大客户群体,后续的增值服务将成为2014年的重点方向。

比如,银行目前发一张金融IC卡成本在12元远高于磁条卡,而目前金融IC卡主要还是实现传统的金融账户功能,存在明显的浪费,如何使金融IC卡强大的硬件用好用活将是移动支付体系下一阶段的重点。

国内面向公众的银行IC卡支付在多个城市已经落地,民营公司正参与其中,将来有望起主导作用。

比如,新开普负责开发的韶关金融IC卡是一种集银行卡和现有各种行业IC卡功能于一体的新消费卡,已经拓宽到出租及用于加油、过桥过路费用和教育领域;到2013年年底,金融IC卡的行业应用进一步拓宽到公共事业收费项目(比如水、电、天然气和通信等)、行政事业收费罚款、彩票、公共电话、新华书店、网吧消费、特色小吃等领域。

手机近场支付运营由运营商推动和主导运营,传统电信增值服务商在其中将受益较大。

NFC-SWP方案主要推动者是中国移动,为其做整体运营维护的如高阳捷迅,负责云南、湖南和江西三省的拓维信息在此项业务上也能较大受益。

手机能承载丰富的支付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结合紧密,业务开拓的空间更大。

随着NFC手机普及和支付环境的完善,基于手机的近场支付方式是实现O2O交易的最佳媒介,存在巨大的业务创新机遇,第三方支付公司如支付宝、钱方等公司都在积极布局。

3、移动支付重点公司介绍

(1)恒宝股份

公司是一家集服务、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智能卡与电子标签制造企业,公司目前已构建了以北京为研发和营销服务中心,以江苏丹阳为生产中心的运营体系,旗下拥有软件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识别技术三个控股子公司。

公司不仅是国内金融重控票证和卡类产品种类最全、产能最大、设备最先进、涉足领域最多、资质最全的研发生产企业,而且是电子标签、读写机具、COS软件、信息处理平台的开发商,系统集成和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

卡类:

卡类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与业务增长点,公司卡类业务的主打产品包括通信智能卡、社保卡、USBKEY、金融IC卡和移动支付产品。

模块类:

公司模块类业务主要就是卡制作过程的业务。

票证类:

公司票证类产品主要包括适用于银行、商业、交通、测绘等行业专用打印纸;适用于信息处理中击打式打印设备专用连续打印票据;适用于银行、税务、保险、公共事业等领域,专用于记录数据和信息的重要凭证或证件;适用于银行、税务以及日常生产和公务、商务活动中使用的大量格式化票据。

公司积极布局移动支付领域,在市场与技术上抢得先机,未来移动支付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支撑点之一。

公司积极进行移动支付产品的研发,并在市场中有着良好表现。

研发工作方面,公司针对不同的支付标准(2.4G、13.56M)、不同的产品形态(SIM卡、SD卡)、不同的方案(双界面卡、全小卡、SWP)推出了多款产品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在13.56M领域拥有自主天线技术,国内仅有公司与握奇数据两家拥有此技术。

(2)天喻信息

公司的前身武汉天喻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卡产品及相关应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金融与电子支付、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税务、社保、石化加油等领域。

经营范围包括: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计算机网络、通信、电子、自动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卡及其相关设备等相关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承接社会公共安全工程;商用密码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

公司以智能卡为主要产品,包括通信智能卡、金融IC卡、城市通卡、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有条件接收卡、税控卡(盘)、社保卡、加油卡等,涵盖了目前智能卡应用的主要领域,并且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在通信、金融与电子支付、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和政府应用等领域,公司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此外,公司还提供智能卡应用系统相关产品,从事无线互联网增值业务平台的开发以及增值业务的运营。

公司中标了中国建设银行的移动支付SD卡项目,为金融机构手机支付提供了新的模式。

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擎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中国银联分配的移动支付SP代码和多方分润代码,成为中国银联移动支付第三方合作伙伴。

(3)东信和平

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智能卡产品及相关系统集成与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服务商。

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与支付与安全、社会与公共事业、终端通讯等主要智能卡及相关应用领域。

产品和技术服务涵盖卡类、增值业务类、解决方案类、终端与工具类。

其中卡类产品包括接触式智能卡、非接触式智能卡、双界面卡、磁条卡以及刮刮卡等。

通信智能卡:

公司的通信智能开种类齐全,包括应用与2G领域的SIMperial和3G领域的USIMperial,还有RFID-(U)SIM、OMHR-UIM卡、BigSIM、NFCSIM等创新卡产品。

公共事业卡:

公司的公共事业卡主要包括社保卡、市民卡、公交卡等。

金融卡:

公司的金融卡产品主要包括PBOC2.0借记\贷记卡、接触\非接触IC卡、双界面卡、EMV卡、磁条卡、复合卡、新工艺卡等。

在移动支付方面,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团队以互联网支付、智能卡与支付安全、移动支付与NFC为主要技术方向,不断探索市场走向,重点完成了移动支付NFC-SWP卡等多种移动支付卡种。

公司率先研发出了符合银联标准移动支付的SWP-SD卡产品,并已具备了量产SWP-SD卡产品的能力,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向中国银联供卡。

此外,公司还中标了中国银行移动支付联名卡。

(4)同方国芯

2012年5月9日,通过重组持有同方微电子100%的股权,公司主营业务由普通低档晶体元器件逐渐变为高档元器件和其他科技含量较高、盈利空间较大的电子芯片。

公司现在的主营产品包括和智能卡芯片产品。

无论是晶体元器件产品还是智能卡芯片,公司产销量和销售收入都在国内所属行业中位列前茅。

晶体元器件:

石英晶体谐振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容器等。

智能卡芯片:

主要分为三大类:

身份识别、电信和金融。

身份识别类产品主要包括二代身份证和城市一卡通等领域的芯片产品;电信类产品主要包括电信智能卡和移动支付智能卡领域的芯片产品;金融类产品主要包括金融IC卡、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和USBKEY领域的芯片产品。

特种集成电路:

用于部队和特种行业的各类CPU,存储器等。

公司通过重组持有同方微电子100%的股权。

同方微电子是国内技术优势明显的智能卡芯片设计厂商,是SIM卡,二代身份证等主要供应商。

目前,移动应用成为信息领域最活跃的领域,移动成为未来信息应用的主流已是渐行渐近。

移动支付是小额支付的优秀解决方案,目前市场各方已基本选定13.56M为移动支付的技术路线。

2012年,公司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军用集成电路提供商深圳国微电子,具备了特种集成电路的设计能力。

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SIM卡提供商,同时具备银行卡、支付卡等领域经验,将受益移动支付。

公司针对不同应用和不同配置需求推出的产品种类最多,产品的安全算法也最丰富。

另外,同方微电子与三家运营商有着多年稳定的合作关系,这对于公司移动支付业务的开展也是极大的利好。

(5)国民技术

公司是国内专业从事超大规模信息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产品设计以及整体解决方案研发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信息安全与通讯领域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税务、公安、海关等多个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安全芯片和通讯芯片。

安全芯片: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安全芯片供应商之一,安全芯片类产品业务发展迅速,包括USB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