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943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

“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

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

驾车。

王子期:

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

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

协调。

⑤诱道争远:

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

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

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

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

(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

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C

(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4)吕蒙:

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

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

(1)C.“三易马而三后”中的“易”是“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

故答案为C。

(2)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的意思是:

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而达到目的。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本题①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懂得事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先后(领先和落后)、心(思想)、何以(用什么)、调(使……协调)”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为“非复吴下阿蒙”,其主要原因“蒙乃始就学”;赵襄主驾车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

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C;

⑵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⑶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⑷吕蒙:

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

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

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

①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

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

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

【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

“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

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

“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

“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

”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

“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

“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

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②。

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

蒙云: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王:

指孙权。

②宗:

主要的。

③世祚(zuò):

指国运。

④玄:

深奥。

⑤政:

只,仅仅。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忽于眠中________

②众人皆问之________

③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________

④政空诵其文耳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

(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此题较容易,此句可译为:

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看了很多的书籍,按照《易经》为主。

​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如“众人皆问之”中的“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是代词,代吕蒙。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坐”“呓”等字词的翻译。

(4)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吕蒙好学的两个地方可从博览群书和梦中诵书两个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

(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点评】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附参考译文】

   吕蒙为吴国效力后,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按照《易经》为主,看了很多的书籍。

有一次他在先主公孙策宴会上喝酒喝多睡着了,忽然在梦中将《周易》背诵了一遍,然后突然醒了过来。

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

吕蒙说:

“我梦到了伏羲、文王、周公和我谈论国运兴衰的事情,日月运行的道理,都非常的精妙,我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只有背诵这篇文章罢了。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木兰诗》

【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可汗大点兵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朔气传金柝

皆次当行

数建奇功

(2)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愿为市鞍马(买)         B. 少习骑(练习,学习)         C. 长而益精(更加)         D. 易男装(穿)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4)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是【乙】文中的主旨句,【甲】文与之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

(5)怎样评价木兰这一形象?

【答案】

(1)kèhán;jiān;tuò;hang;shuò

(2)D

(3)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4)磨刀霍霍;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文言字词字音的能力。

这需要学生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注意“可汗”的读音。

(2)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的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D.易男装(换成、改成)。

故答案为D。

(3)此题考查文言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关键词和重点句式。

这里要注意“戎机”“为”等词的翻译。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对主旨句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研读短文,从文中找关键语句,得出答案。

“扑朔迷离”是出自本文中的重要成语,它出自“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一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所积累并识记。

“磨刀霍霍”,它出自“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一句,磨刀霍霍,常用来形容为做好某一件事而提前做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的样子。

(5)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故答案为:

(1)kèhán;jiān;tuò;hang;shuò

(2)D。

(3)①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4)磨刀霍霍;扑朔迷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点评】赏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来分析概括。

如“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孝顺”,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________

③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④赏赐百千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答案】

(1)战事;北方;记录;有余

(2)①(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3)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人物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作用、文中的抒情议论的语句等来整体感知。

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体现了木兰不慕名利、热爱家乡、热爱亲人的品质。

故答案为:

(1)战事   北方   记录    有余

(2)①(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②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3)不图功名利禄,眷恋家园。

【点评】文言文翻译句子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还要注意有无特殊句式。

如第2句就是互文句,翻译时要依据该句式特点进行理解。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

“汝典郡②有何异政?

”尧咨云:

“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母曰:

“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岂汝先人志邪?

”杖之,碎其金鱼④。

【注释】①由基:

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射手。

②典郡:

掌管郡务。

③伎:

通“技”。

④金鱼:

古人的一种佩饰。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放下)                                

B. 及守荆南回(和,与)

C. 康肃笑而遣之(打发)                                       

D. 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致力,从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岂汝先人志邪?

(3)【甲】文中体现卖油翁对陈尧咨善射评价的句子是:

________;【乙】文中陈尧咨的母亲打他的原因是:

________。

(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案】

(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无他,但手熟尔;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

【解析】【分析】

(1)及:

等到

(2)此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时,要根据文章的语境,了解句子大意,翻译时要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补全,把倒装的成分理顺,尤其要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本题注意“八九”“颔”“岂”的正确翻译。

(3)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故答案为:

(1)B

(2)①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对此)微微地点点头。

②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3)①无他,但手熟尔        ②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点评】解答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学生对文言文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类型试题,需整体感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查找句子。

通过分析可知:

陈尧咨的母亲认为陈尧咨只图自己享受而荒废政事,辜负了父母对他忠君报国的期盼;陈母的杖打,足见其对儿子要求的严格,治家的严谨。

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

一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

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

陈尧咨问道:

“你也懂得射箭吗?

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

”老翁说:

“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陈尧咨气愤地说:

“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老翁说: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

接着老翁说:

“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

(乙)陈晓咨擅长于射箭,百发百中,世人把他当作神射手,(陈晓咨)常常自称为“小由基”。

等到驻守荆南回到家中,他的母亲冯夫人问他:

“你掌管郡务有什么新政?

"陈晓咨说:

“荆南位处要冲,白天有宴会,每次我用射箭来取乐,在坐的人没有不叹服的。

”他的母亲说:

“你的父亲教你要以忠孝来报效国家,而今你不致于施行仁化之政却专注于个人的射箭技艺,难道是你死去的父亲的心意吗?

”。

用棒子打他,摔碎了他的金鱼配饰。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案】

(1)经过,经历

;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故答案为:

(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7.阅读下面文言文

(一)执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二)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鄣(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

“汝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