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3988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docx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工艺标准

目     录 

 

燃气发电机组介绍

发电机组的调整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 

水泵部分

1、 燃气发电机组介绍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规范   发动机型号 

W12V190ZLDK-2C 

W—瓦斯气;12—发动机气缸数;V—气缸V形排列60°夹角;190—气缸直径,mm;ZL-增压中冷;D K–电控混合; 2—1000r/min;C—第三次变型。

   发电机组型号 

500GF1-3RW 

500—发电机组额定功率,kW;GF—工频发电机;1—发电机组序列号;3—第三次变型;R—热交换器冷却;W—瓦斯气。

   控制屏 

PLT-500D型低压发电机控制屏,是我公司独立设计制作的发电机组配套产品,具有操作简单、监控齐全、安全可靠等特点,是燃气发电机组理想的控制装置。

详细内容见《PLT-500D型低压发电机控制屏使用维护说明书》。

 电子调速器 

燃气发电机组调速系统选用美国进口的2301A电子调速系统。

该系统由控制器、驱动器、执行器三部分、直流电源及连接电缆等组成。

其中控制器安装在控制屏内,驱动器安装在发动机进气管端部。

执行器输出轴安装有摆杆,通过杠杆与进气管节气门蝶阀相连,以控制混合气的进气量。

 功监控仪 

J12VT-1型燃气机监控仪是由单片机控制的全自动燃气发动机测控系统,能精确显示发动机转速、油压、水温、油温,并根据设定,对以上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发出声报警、光报警、远传报警等信号。

   发动机气缸编号规则 

面向输出端(飞轮/齿圈),从左列开式数,依次为1、2、3、4、5、6缸,然后,回到右列7、8、9、10、11、12缸。

 

输出端(飞轮)自由端 

  

  发电机组主要技术指标 

发动机和发电机组的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1和表1-2。

 

表1-1  发动机主要技术指标 

型号 W12V190ZLDK-2C 

型式 四冲程、火花塞点火、水冷、增压中冷、电控混合 

气缸排列 V型60°夹角

气缸直径 (mm) 190 

活塞行程 (mm) 210 

压缩比 10:

1

 总排量(L)  

标定功率 (kW) 550 

标定转速 (r/min) 1000

 最低空载稳定转速  (r/min) 600

 燃气热耗率  (MJ/(kW²h))  

机油消耗率 (g/(kW²h)) ≤ 

排气温度 (涡轮前) (℃) ≤650 

出水温度 (℃) ≤85 

油底壳机油温度 (℃) ≤90 

主油道机油压力 (kPa) 400~800 

稳定调速率 (%) 0~5%可调 冷却方式 强制循环水冷 

润滑方式 压力和飞溅复合式润滑 

气缸编号 输出端 1- 2- 3- 4- 5- 6 7- 8- 9-10-11-12 

点火方式 火花塞电点火 

点火顺序 6- 

起动方式 24V直流电机起动 

旋转方向 逆时针(面向输出端) 

输出方式 飞轮输出

外形尺寸 长³高³宽 (mm) 2745³1560³2590 

净质量 (kg)  5300 

表1-2  发电机组主要技术指标 

机组型号 500GF1-3RW

发动机型号 W12V190ZLDK-2C 

发电机型号 1FC6 454-6LA42(防沙型) 

控制屏型号 PLT-500D 

额定功率 (kW) 500 

额定电流(A) 902 

额定电压(V) 400

额定功率因数,COSΦ (滞后) 

额定频率(Hz) 50 

起动方式 24V直流电起动 

电压调整方式 自动 

调速方式 电子调速 

励磁方式 无刷 

接线方式 三相四线制 

循环水冷却方式 开式(带换热器) 

连接方式 弹性联轴器联接 

外形尺寸,l³b³h(mm) 5506³1970³2750 

机组质量(kg) 12500

  发动机主要技术数据 

 配气相位(以曲轴转角计) 

进气门:

开启始点(上止点前)11°±7° 

关闭终点(下止点后)51°±7° 

排气门:

开启始点(下止点前)51°±7° 

关闭终点(上止点后)11°±7° 

 气门冷间隙:

 进气门± 

排气门± 

 点火提前角:

(上止点前)36°±2° 

 火花塞电极间隙:

~ 

 主要螺栓、螺母扭紧力矩(N²m) 

主轴承螺母:

1200~1400(或以扭矩扭紧,再转60°~70°);

气缸盖螺母:

320~360(按交叉顺序以100、200、320~扭矩分

三次轮换均匀旋紧); 

连杆螺母:

 250~270; 

曲轴平衡块螺栓:

550+50 (以150、300、550+50N²m扭矩分三次轮换

均匀旋紧); 

减震器安装螺栓:

180~220; 

飞轮固定螺栓:

500~550。

 

 发动机主要附件技术规格 

 磁电机  

铭牌:

ALTRONIC Ⅲ

 型号:

12A33H-A 

型式:

无触点 

输出电压:

160~180VDC 

 点火线圈         

铭牌:

ALTRONIC         

型号:

501 061         

型式:

非屏蔽 

 火花塞 

铭牌:

STITT 

型号:

 型式:

冷型 

 调速器 

铭牌:

WOODWARD 

型号:

2301A

型式:

全电式 电源:

24VDC 

 压力调节阀 

型号:

(DN150)

 型式:

膜片式 

 机油滤清器 

型式:

纸质滤芯 

旁通阀开启压力:

196kPa 

 离心式滤清器 

转子转速:

5000r/min 

通过能力:

18L/min(油温75℃,压力600kPa)

 机油冷却器 

型式:

水冷翅片式 

 水泵 

型式:

离心式

转速:

1909r/min

排量:

950L/min 

扬程:

20m 

 启动电机 

型号:

ST710 

功率:

11kW 

电压:

24V 

转向:

顺时针(自启动小齿轮端视) 

2 发电机组的调整 

  空燃比调整 

不同的瓦斯气成分,有其相应的最佳空燃比,一般可调试瓦斯气进气压力、进气浓度以及混合器上蝶阀的初设开度。

 

W12V190ZLDK-2C型燃气发动机可以通过两处调整空燃比。

调整调压阀的压力以及电控混合器的燃气阀开度均可以达到手动调整空燃比目的。

  

  点火提前角调整 

 磁电机的结构与安装 

W12V190ZLDK-2C型燃气发动机采用的是ALTRONIC Ⅲ型磁电机点火系统,磁电机为无触点式,运行过程中无火花出现,达到防爆要求,输出电压为160~180VDC。

 

从A向看,驱动盘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驱动盘转动三转完成发动机一个循环,即它与曲轴的转速比为:

1。

磁电机1提供的低压电能存储于电容器7中,当减速器齿轮带动旋转的定时分配臂6,经传感器线圈3时,即按顺序激发SCR电子开关5,使电容器的能量传递到点火线圈,由此产生的高压电使火花塞跳火。

安装磁电机前,首先须转动飞轮,使第一缸处于点火提前角位置。

 

磁电机尾端设有观察孔,可看到随曲轴转动的红线标记及壳体上的CCW字下面的标记线,然后转动磁电机的驱动盘,使两条红线标记重叠成一条线,即可把磁电机装机,拧紧与传动装置连接的两个螺钉。

这时点火提前角可为近似值。

  精确调整点火提前角 

将指针对准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飞轮刻度“0”,飞轮上“0”刻度前后各约60°范围内贴上示波器纸,并在纸上标注和飞轮刻度同样的度数,把加长的第一缸高压电缆的一端插入点火线圈输出端,另一端则放在飞轮指针的尖端处,外露的电线与示波器纸距离为2mm~4mm,然后使用起动马达拖动发动机运转,这时高压电缆外露的电线与示波器纸之间出现火花,并把示波器纸击穿。

停止起动马达,取下示波器纸,按火花击穿位置,即可确定点火提前角。

 

如发现点火提前角与规定值不符,可进行精确调整,方法为:

松开磁电机与传动装置的两个螺钉,磁电机可沿传动轴的轴线转动。

磁电机中间位置向自由端方向转动至最大位置时,点火提前角滞后约°曲轴转角。

反之,向输出端转动至最大位置时,点火提前角提前约°曲轴转角。

根据实际测出点火提前角的大小,按一定方向进行调整,调整后再使用拖动法,重复检查点火提前角,直到调整到规定值。

 

在进行拖动法检查点火提前角时,应关闭燃气阀,保证发动机在启动马达拖动时不着火运转。

 

 .气门间隙的调整 

当燃气机运行250h后,或在拆检气缸盖、配气机构等有关零部件时,都必须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是在冷机状态下,气门传动件之间配合间隙的总和。

进气门间隙值为,排气门间隙值为。

 

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是:

 

1、取下气缸盖上罩壳; 

2、将气缸盖气塞旋开少许,盘转曲轴使指针指到飞轮刻度“0”位置,此时,自由端第一缸处于上止点;根据第一缸所处工作状态,可按表4-1所列缸号进行调整。

 

3、调整气门间隙。

方法是:

先调整横桥上的调节螺钉,使横桥两端的凸头与同名气门杆顶面接触,不留间隙。

然后再调节摇臂与横桥之间的间隙。

先松开锁紧螺母,按规定的气门间隙值选好塞尺(或专用塞块),将其插入摇臂调节螺钉与横桥之间。

用螺丝刀向下旋紧调节螺钉,使塞尺在两者之间移动时有轻微的压紧感觉。

保持调节螺钉位置不变,旋紧固定螺母

表2-1  气门间隙调整表 

第一缸活塞所可    以    调    整    的    气    门 

处工作状态 1 23456789101112

缸 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缸

 工作冲程上止进进排进排进进进进排进进

点  

吸气冲程上止排排进排进排排排排进排排

点 

抽出塞尺后,重新检查间隙是否发生了变化。

调整所有气门间隙,直至完全符合规定要求。

 

 清洗离心滤清器 离心滤清器一个月清洗一次 

 拆卸、清洗离心滤清器的步骤 

 拆下盖形螺母,取下外罩壳 

 拆下固定转子的螺母,将转子组整体从转子轴上抽出 

 拆下转子祖上的扁螺母,打开转子壳

 先将沉积在转子内壁和转子体表面上的污物刮掉,然后放在煤油、柴油或其它清洗剂中清洗。

必要时可拆下集油管进行清洗。

松开扁螺母,将集油管旋下,清洗干净 

 复装离心滤清器的步骤 

 按照拆卸离心滤清器的相反步骤将离心滤清器复装  安装集油管时,其带孔一侧应朝向转子中心 

 转子组在出厂前经过平衡调试,并分别在转子体与转子壳相应位置,打有装配标记。

复装时,一定要对准原装配标记位置 

 转子组复装到转子轴上、旋紧螺母后,用手拨转,转子应转动灵活,无卡滞现象 

 检查并更换机油滤清器的纸质滤芯 

机油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周期取决于滤前、滤后机油压力差值。

当压差接近时,必须更换机油滤清器芯。

 

 打开机油冷却器下方的油堵,将积存的机油滤清器内的机油放掉  拆下前盖上的固定螺栓,取下前盖  旋下压紧螺母,取出垫圈 

 翻起提拉钢丝的端环,缓慢向外拉动,借助防护罩,将滤芯拉出。

逐件取下滤芯和密封圈。

除去滤芯、清洗其余零件。

 

 用手转动芯杆,检查其连接是否牢固,必要时将其旋紧 

 更换所有滤芯。

新滤芯在装前必须逐件仔细地进行检查,不得有破损、挤压变形和端盖脱胶现象。

检查合格后,依次放入壳体内 

 不要忘记装密封圈。

机油滤清器共有五个滤芯、六个O型密封胶圈,每个滤芯的两端均有胶圈密封。

更换滤芯时如发现胶圈破损,应及时更换  放入垫圈,旋上压紧螺母。

旋入时,直至刚把滤芯压住(用手转动滤芯处于刚不能转动),然后再旋入-1圈 

 压紧螺母旋紧位置,必须使其前端与前端盖内侧上的拉筋位置对齐,以免安装前盖时受阻,压坏机件,并可防治在工作中松动。

最后将前盖装好。

  检查、清理和更换空气滤清器滤芯 

 空气滤清器滤芯的更换周期视机组运行环境的清洁程度而定

 空气滤清器从滤芯外壳侧边的进气道直接进气。

由主滤芯和安全滤芯两层构成。

主滤芯是纸质滤芯,安全滤芯是棉质滤芯,内外表面装有带孔的金属壳体保护,以增加刚性,防止滤芯破坏。

使用中,当主滤芯破坏时,安全滤芯仍能起到进一步滤清作用。

 

 空气滤清器使用不当、保养不及时,会造成滤清器过早损坏,并导致活塞和气缸套磨损加剧。

特别是在空气滤清器阻力过大时,会造成增压器漏油、发动机排温升高、功率下降、机油耗量增加等故障。

因此,空气滤清器的正确使用与维护,直接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清除火花塞积碳,调整电极间隙 

影响火花塞点火有两个因素:

电极间隙与火花塞内阻。

  火花塞电极间隙 

火花塞电极间隙一般为。

当间隙值增大到时,火花塞将出现失火现象,使发动机运转不稳定,甚至停车。

 火花塞间隙调整方法:

 

(1) 用火花塞专用扳手(M18)卸下火花塞; 

(2) 清除火花塞电极处的积碳等污物; (3) 用电极间隙 工具调整电极间隙至规定值; 

(4) 重新将火花塞装入气缸盖(扭紧力矩为); (5) 如经调整的火花塞仍不能正常工作,应予以更换。

  清洗呼吸器及滤网 

每次停机保养和加注机油时都必须清洗呼吸器及滤网,以保持曲轴箱内部清洁。

 

(1) 用手向下压呼吸器盖,并转动一角度,使盖子下方凸缘与壳体进气口处凹

槽对齐。

松手,呼吸器盖将在弹簧作用下弹出。

 

(2) 将呼吸器滤芯从呼吸器体内取出。

 

(3) 清理呼吸器壳体内部污物,并将呼吸器体进口处用盖子盖好,以免灰尘、

污物落入油底壳内。

 

(4) 把滤芯体内的钢丝绒取出,放入清洗液或煤油中清洗干净,并吹干,同时

将滤芯体清洗干净。

 

(5) 将洗净的钢丝绒放入清洁的机油内浸一下,重新放回洗净的滤芯体内。

 

(6) 将滤芯体连同钢丝绒一同放入呼吸器内,盖好呼吸器盖。

 3 燃气发电机组设备检修  气缸盖  气缸盖的拆卸 

(1) 用专用工具拆下火花塞。

 

(2) 拆除与气缸盖相连的进、排气管,出水管,油管等连接管件,打开上罩壳,

拆下下罩壳和气缸盖螺母,将气缸盖部件从机组上取下。

 

(3) 旋下摇臂座固定螺母,将摇臂组整体取下,拆下摇臂轴两端的轴用弹性挡

圈,将进、排气摇臂及摇臂轴分解。

 (4) 取下横桥。

 

(5) 拆卸气门组件。

用孔用弹簧铅拆下气门弹簧上座内的孔用弹性挡圈,再用

专用工具压住气门弹簧上座,将气门弹簧压缩,取出气阀扣瓦,缓慢松开气门弹簧,依次取下弹簧上座、气门弹簧、气门和弹簧下座,轻轻抽出气门。

 

(6) 用拔销工具向外拔,拆卸拔叉组。

 (7) 拆下火花塞上护套。

 

(8) 拆卸火花塞下护套。

将导向套插入护套孔内,并一直推至使倒锥涨套上的

弹性倒锥凸台嵌入护套内的倒锥槽里,转动手柄,使涨套涨开。

然后,从缸盖底部敲击定位套凸头,将护套推出。

  气缸盖部件的清洗与检查 

(1) 对缸盖主体及所有零件进行清洗,应特别注意将气门及气缸盖进排气道处的油污、积碳清理干净。

 

(2) 检查气缸盖 

 气缸盖裂纹和损伤检查,清理掉气缸盖底面上的积碳。

 

 气缸盖下端面变形检查,气缸盖与气缸台肩上端面密封带处不得有磕、拉、

撞伤现象。

 

 检查气缸盖冷却水腔,是否清洁,有无水垢沉积、腐蚀状况等。

 

 检查气门与气门座圈密封锥面的磨损情况,和气门下陷情况,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修复或更换。

 

 使用深度尺检查气门下陷情况。

  检查气门与座圈配合锥面宽度 

 气门导管外观不得有裂纹,孔内壁不得有贯通沟槽。

  检查气门弹簧有无扭曲变形,表面有无裂纹、锈蚀现象。

 

 检测摇臂轴与轴臂衬套的磨损情况,配合表面有无偏磨及拉伤现象并测量

其配合间隙()。

 

 检测摇臂衬套在摇臂座孔内有无松动现象。

  检查摇臂组内部油路是否通畅。

 

 检查拔叉及其配件是否有裂纹、偏磨及固定松动现象,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或更换新件。

 

 检查挺杆,如弯曲应修复或更换。

 

 查看火花塞护套所有易损密封件是否有破损、变形或老化现象。

  气门与座圈的配研 

(1)气门与气门座圈的配合要求 

 进气门底面应高出气缸盖底面  排气门底面应高出气缸盖底面 

 气门与座圈配合锥面应有宽的均匀、连续的接触带 

(2)气门与座圈的配研 

当气门与座圈之间产生轻微的磨损凹陷,或出现较小的拉痕、凹坑现象时,可采用研磨方法恢复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

 

手工研磨 

 将气缸盖倒置平放,在气门密封锥面上涂一层研磨膏,在气门杆部涂上机

油,将气门装入对应气门导管内。

 

 用碗型橡皮工具吸在气门底面上,将气门放入座孔内,用手不断地提起气

门,使其自由落下冲击气门座。

  研磨合格后,将研磨膏洗净。

  气门座圈的更换 

(1) 拆卸气门座圈,用专用工具将旧气门座圈取出。

 

(2) 安装气门座圈,将缸盖底面向上放好,将座孔处理干净,将座圈放入

 用清洗液清洗所有零件。

可先用煤油清洗芯子组,再用清水多次冲洗,最后用压缩空气吹干。

 

 检查铝翼管有无破损。

可将损坏的管子两端堵牢,但堵塞的根数不得超过3%,以免影响散热效果。

无法修复时应将机油冷却器整体更换。

  检查密封胶垫有无老化、破损现象,应全部更换新件。

  按上述拆检相反程序复装。

  中冷器  中冷器的作用 

中冷器的作用是冷却增压后的空气或混合气,使其温度降低,密度增加,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中冷器的使用与维护 

 发动机内循环水使用清洁、略呈碱性的软化水,以保持进入中冷器内的冷却水的清洁,以防止铜管结垢,甚至堵塞水通道,影响散热效果。

  进入发动机的空气应经过充分过滤,燃气应经过预处理,且不得含腐蚀性成分,以防止铜管散热片受到腐蚀而损坏。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停车后应同时旋开中冷器放气端盖上的放水螺塞和放气螺塞,放净中冷器内的积水,以免冻坏铜管和两端盖。

 

 机组每运行2-3个月,应将中冷器拆检,至少应使用压缩空气,按照与进气相反的方向吹扫中冷器的散热片,充分除尘,提高中冷器的冷却效果。

  中冷器的拆检 

中冷器使用一段时间(1500h左右),或发生漏水、堵塞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拆检。

 

将中冷器放气端盖上的放气螺塞和放水螺塞打开,放净中冷器内的积水。

 

 拆除进、出水管和进、出气腔,将中冷器取下。

  拆下中冷器两侧板和两端盖。

  清洗所有零件。

 

 检查铜管有无破损。

可将损坏的管子两端堵牢,但堵塞的根数不得超过3%,以免影响散热效果。

无法修复时应将中冷器整体更换。

 

 检查密封胶垫有无破损现象,一般情况下,应全部更换新件。

  按上述拆检相反程序复装。

  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的作用 

热交换器的主要作用是用外循环冷却水对机组内循环冷却水进行冷却、降温,从而保持内循环水的冷却效果。

  热交换器的使用与维护 

机组内、外循环冷却水均使用清洁、略呈碱性的软化水,以保持进入热交换器内的冷却水的清洁,避免或减少铜管结垢、甚至堵塞水通道,影响冷却效果。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停车后应立即放净发动机内循环冷却水,并同时旋开热交换器两侧端盖上的放水螺塞和放气螺塞,放净热交换器内的外循环冷却水,以免冻坏铜管和两侧端盖。

 

 机组每运行2-3个月或高、低温回水温度以及机油温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应将热交换器拆检,检查铜管有无破损,清除水垢,确保热交换器的冷却效果。

 

 热交换器的拆检 

热交换器使用一段时间(1500h左右),或结垢严重、堵塞,或铜管破损、造成内外循环水串流等故障时,应及时进行拆检。

  放净热交换器内的积水。

  拆除与其相连的进出、水管。

 

 拆下前、后盖,将芯子组从壳体内取出。

 

 把芯子组整体放入稀盐酸溶液中浸泡,进行整体除垢。

  用加长钻头或其他工具对铜管内孔进行通钻,去除水垢。

  用水将芯子组整体清洗。

 

 检查铜管有无破损。

可将损坏的管子两端堵牢,但堵塞的根数不得超过3%,以免影响散热效果。

 

 检查密封胶垫有无老化、破损现象。

  按与上述拆检相反程序复装。

 

 增压器  增压器的作用 

增压器的作用是增加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的功率。

  增压器的拆检  增压器的拆卸 

(1)将涡轮箱内侧耐热螺钉拆除 

(2)将涡轮箱取下 

(3)将压气机壳内侧螺栓拆除 

(4)将压气机壳取下 

(5)将涡轮转轴固定住,拆下轴端螺母 

(6)将压气机叶轮取出 

(7)将背盘螺钉拆除,取出压气机端压板 

(8)按顺序依次取出小件,并按次序放好 

(9)取出轴承体和密封环 

 增压器的装配 

(1)装配前检查拆除的零部件是否合格,磨损严重者应报废,更换新件,重点应检查壳体与叶片有无裂纹,密封环的磨损程度,转子的动平衡。

合格的零件清洗干净。

清洗过程中,应小心谨慎,不要碰坏转子部分的任一零件。

清洗压气机叶轮、轴承体、浮动轴承时,不准用砂布打磨,清洗时要注意各油道是否畅通。

 

(2)将浮动轴承装入轴承体内 

(3)将合格的密封环装到涡轮轴承上。

 

(4)将涡轮转轴放入轴承体内。

 

(5)将清洗、修理后的小件按次序装入轴承体内。

 

(6)将压气机背盘装到轴承体上。

 

(7)将压气机叶轮同轴端螺母按要求拧紧。

检查转子转动是否轻快、灵活、无卡滞现象和异常声响。

 

(8)将涡轮箱和压气机壳装到轴承体上。

检查转子转动是否轻快、灵活、无卡滞现象和异常声响。

 

4 水泵部分

水泵的结构 

190系列燃气机采用单级、离心式水泵,其结构主要由水泵体、叶轮、进水法兰、轴架、水泵轴、水封和水泵齿轮等组成。

 

 水泵故障的危害 

水泵因故障不能正常工作,会造成冷却系统供水不足,冷却效果下降,机器过热,极易发生事故。

 

 如果水泵漏水,冷却水会通过齿轮箱进入油底壳,造成机油变稀或变质,使机油丧失润滑性能,引起严重后果。

 

 因水泵漏水而更换机油还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增加运行成本。

  水泵的拆检方法、步骤 

水泵由于工作磨损,如水泵轴。

水泵壳体、水封等,会造成供水量和扬程下降或漏水,给机组冷却系统带来不良影响。

水泵每运行约3000h,或当水泵发生漏水等故障时,应对水泵进行拆检。

在停机拆检水泵前,应注意监听水泵运行时间。

如有异声,很可能是水泵轴架内轴承损坏。

 

 拆下与水泵连接的进水管,松开8个水泵固定螺钉,将水泵从齿轮罩壳上取下。

 

 把水泵放到台钳上,将水泵齿轮固定,拆下进水法兰。

 

 用专用工具将叶轮背帽拆下。

 

 用水泵叶轮扒子,将支撑板两侧的两个螺钉旋入水泵叶轮上的两个螺孔内,使顶锥顶在水泵轴上,旋转手柄,将叶轮从水泵轴上拆下。

 

 松开轴架与泵体间的4个紧固螺栓,拆下轴架等零件。

 

 拆下轴架外端处孔用弹性挡圈,由叶轮端用压力机将水泵轴连同轴承一起压出,齿轮也可取出。

 

 用清洗液将拆下的零件清洗干净。

 

 检查水泵叶轮、进水法兰、水泵壳内腔、轴承,如腐蚀或磨损现象严重时,必须更换新件,并做好防腐处理。

 

 更换水封(动、静环)。

 

(1)动环与静环在装入座孔前应在座孔处涂抹厌氧胶。

 

(2)动环与静环表面在重新装配前应先涂抹一薄层机油,以减少初期磨损。

 

 更换安装在轴架内、水泵轴上的油封。

  按与拆卸相反程序将水泵复装。

 

 更换水封的方法 

 将动环同橡胶座从水泵叶轮座孔内撬出。

 用专用工具从水泵体背面将静环连同静环座一起顶出。

 

 把动、静环座孔处清理干净。

 

 把动、静环表面擦净。

 

 将动环连同橡胶座一起压入。

 

 用专用工具将静环压入水泵体座孔内。

 

 在水泵体背面静环周围涂抹密封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