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0379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科学是……

教学章节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科学是……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想知道,爱提问。

科学探究: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科学知识: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理解科学是什么。

3.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课前准备

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

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科学)

“科学”这个概念意义深刻,远非三年级学生能够理解,本课将“科学是什么”定义在让学生获得对科学的一种理解层面上。

二.了解科学是什么

1.师问: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翻开教科书开阔一下视野)

2.师问:

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

3.师:

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4.

(1)阅读故事:

学生自学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2)学习汇报:

琴纳发现牛痘疫苗的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提出问题:

“为什么挤奶的女工不得天花?

(4)寻找问题可能的原因:

到奶牛场考察,发现牛和女工都得过牛痘。

进一步提出问题:

“是不是患过牛痘就不再患天花?

(5)做试验证明:

给一位8岁的小男孩接种牛痘,又种天花,小男孩安危无恙。

扩大实验范围,接种全村2000多村民,结果无一人再患天花。

(6)试验成功:

直到今天,琴纳的发现仍然在保护着我们的健康。

由自身的经历再到科学家的经历,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拉近了科学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感觉科学其实并不神秘,意识到可以像科学家一样想问题.做事情。

 

三.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

1.师: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

讲解如何“玩”。

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

(小人动起来了)

4.原理解释:

1824年,英国医生罗吉特通过类似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发现的原理制作的。

四.总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能说说科学是什么吗?

收集你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他有什么成果,他是如何开展研究的。

“让小人动起来”是一个有趣的活动,目的是借助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其意识到好奇心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一个小发现可以成就大科学家”。

收集科学家研究活动资料的活动,目的是从众多的科学家的研究中找出共同地方,即:

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分析与解释.交流与质疑.结论与拓展等。

通过这些科学家的经历,引导学生对“科学是什么”说出自己的理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章节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做一名小科学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科学探究: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科学知识:

1.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能从平衡活动中体验探究,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家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提示:

回形针不能露出来)。

师:

今天的科学课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只鹦鹉。

为什么叫纸鹦鹉呢?

一是因为它是纸做的,二是它能像真鹦鹉一样站起来。

(演示:

让纸鹦鹉站在圆环上或站在手指上,不会掉下来)它真的站起来了,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是本课的主体活动,简单有趣。

借助对科学的认识,让学生经历从提出问题到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

二、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

1.制作纸鹦鹉。

(1)将准备好的鹦鹉图形剪下来。

(2)将鹦鹉图形贴在硬纸板上,并沿轮廓剪下来。

2.让纸鹦鹉“站”起来。

(1)教师演示将纸鹦鹉站立的操作要求。

(2)学生用别回形针的方法尝试让纸鹦鹉“站”起来。

(3)反复思考试验,并记录下成功的方法。

(4)全班交流.展示成功的方法。

讨论:

有什么共同之处?

(重物在支撑点的下面,物体会“站起来”)

3.谈话:

同学们回想一下今天的这节科学课,我们在刚开始上课时做了什么?

(提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问题,又是怎么做的?

(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怎样让一个物体站起来,我们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做事情)

三、拓展运用。

1.师: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

2.两人合作,想办法让纸龙虾.拱形纸片.铅笔等“站”在指尖。

3.交流实验成果。

4.思考:

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5.对比分析:

你刚才玩的过程和琴纳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的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课后拓展:

布置任务:

用课上的发现,结合书中第8页的图制作一个杂技小丑玩具。

探究纸鹦鹉“站立”的秘密这个活动创设的情境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会使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尝试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举一反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最后通过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到我们的身边就有科学,自己就是一名小科学家,激励孩子们走科学家走过的路。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和发现制作小丑玩具,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研究的兴趣也会更大,这样学生会越发感觉自己像个小科学家,对以后学习科学会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2)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调查的结果。

(3)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对有生命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2)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

(3)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二、教学准备:

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注)放手让自己去寻找,不要有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

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

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74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

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1.提问: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比较。

2.能描述一些常见植物的不同特征。

3.能找出不同植物的相似之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二、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纸、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生物包括什么?

2.你知道哪些植物?

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

(二)新课

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1页图片,问:

(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3.揭题:

“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4.仿述:

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

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如书本第11页)

5.观察书本上第12页。

找出桃树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

不同

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

相同

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

(三)对书本上内容进行讨论

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75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校园里的小动物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二、教学准备:

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

“动物的不同与相同”

2.观察书本第14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

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

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四条腿。

(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

(1)吃的食物不一样。

(2)大小不一样。

(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6.分类,并完成表格。

分类依据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

动物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植物、动物、人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相似和不同。

2.会比较人与黑猩猩的相似和不同。

3.能通过文字.语言交流比较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其它生物和谐共处。

2.意识到要为自己及其它生物保持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3.养成爱惜生命.爱小动物.爱护花草树木的好品质。

二、教学准备:

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

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

3.人是不是动物?

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

(二)新课

1.揭题:

“植物?

动物?

人”

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

相同点:

(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需要营养……

不同点:

(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

3.观察书本上第18页。

(1)这些是动物还是植物?

(2)这样有什么好处?

(3)教师小结:

有些动物在某些时候与植物几乎一模一样,有些植物在某些时候与动物十分相似,简直是真假难辩!

怎么会出现这样奇怪的现象的呢?

它们这样是为了更好的伪装自己,防止被敌人发现,有时也为了捕捉猎物。

4.这些动物和植物之间有什么不同与相同之处?

(1)老虎和松树

(2)鱼和水草(3)袋鼠和树叶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自备本上)

5.人

(1)人是动物吗?

(2)为什么?

(3)人与黑猩猩比较,完成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似点人和黑猩猩的不同点

都要吃东西人会制造东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生命离不开水

一、填空题:

1.(水)是动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几乎在所有的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2.我们能保持正常体温多亏了(水)。

3.生命离不开水,水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4.一般情况下,如果连续(5天)不喝水,人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5.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家庭生活)、(工业生产)、(农业灌溉)、(交通运输)、(水力发电)等都要用到水。

6.挖小草做实验时尽量不要(伤到小草的根)。

7.我们可把西红柿里面的(水)挤出来,称一称重量,就能知道它含有多少(水)。

8.一般情况下,人体(65%)是水,一个鸡蛋中含有(76%)的水,一条鱼(85%)是水,蔬菜中(90%)是水。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是生命的源泉。

…………………………………………………( √ )

2.最初的生命是在水中诞生的。

……………………………………( √ )

3.人类的生活不能离开水。

…………………………………………( √ )

4.浇地.炼钢都需要水。

……………………………………………( √ )

5.1000克重的一条鱼体内含水约850克。

…………………………( √ )

6.缺少了水,庄稼会变得枯黄,甚至枯死。

……………………… ( √ )

7.没有水,骆驼也会一直生活下去。

……………………………… ( × )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观察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

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

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

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

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

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

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

教师介绍辨认方法:

“一看、二闻、三尝”。

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

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溶解。

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

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

再试试结果怎样?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

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

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讨论。

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

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

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神奇的水

一、填空答疑:

(一)溶解现象: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会变甜。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 溶解 。

1.能够溶解很多物质,如:

(答:

食盐、白糖、洗衣粉、高锰酸钾、红糖等)

2.关于溶解,你能提出哪些可以研究的问题?

(至少提出三个问题)你怎么猜想?

问题:

(1)奶粉能溶解在水里吗?

(2)物质溶解后水面会上升吗?

不会

(3)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得快点?

(加热使温度高搅拌)

(4)面粉能溶解在水里吗?

不能

(二)如果要你分辨出桌上放置的5杯液体,哪杯是水、牛奶、醋或白酒、食盐水。

答:

我先通过看找出白色的就是牛奶,然后闻气味找到白酒和醋,再通过尝味道找到食盐水。

最后剩下的就是水。

(三)拿一个塑料瓶用钉子在瓶壁上扎几个孔,装水后。

你有哪些发现?

这是为什么?

答:

水会喷射出来。

我还发现,瓶子高。

水的压力小,射的水就近,瓶子低,水的压力大,射的水就远。

(四)会托举的水是因为水有浮力。

曹冲称象就是利用了水的浮力。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地球上的水

一、填空答疑:

1.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和地下水,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

但是。

地球上大部他水是海洋咸水。

只有少量的淡水。

淡水只有3%

2.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

这些主要都是由(人类引起的)。

二、问答;

1.你知道水是怎么被污染的?

污染的水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

请你说说你在生活中怎么要节约用水的?

答:

浪费水的现象有:

关不紧的水龙头,刷牙不间断放水,喝不完的水乱倒,用高压水枪洗车等;节约用水的做法有:

随手关好水龙头,把水接在盆里洗菜,用洗脸后的水冲卫生间等。

3.请写两条保护水资源的广告词:

①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②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4.怎么理解“请珍惜每一滴水,如不珍惜水,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答:

地球上不可能没有水了,但是如果人类不珍惜每一滴水。

那么我们就会没有可用之水。

我们人类自己会把自己的毁灭。

那时,人类就只有哭的分儿了。

泪水也许是唯一干净的水了。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同时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激发民族自豪感。

并引导学生关注造纸术的发展,以及现代纸的种类,用途,扩大眼界,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3.学做再生纸,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4.了解各种纸艺,欣赏纸艺艺术,接受美的熏陶,并学做折纸,剪纸撕纸,纸贴等。

5.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不怕困难,独立思索等优良品质。

6.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交流表达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二、活动准备:

1.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的本领。

  

2.教会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方法。

  

3.教师提供参考书目。

 

4.准备做再生纸的工具。

   

5.准备各种纸艺的欣赏作品。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动员

1.谈话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包看一看,再想一想,哪样东西最多?

2.口语交际。

  

说一说,在你的记忆中,你最早一次用纸的情形你还记得吗?

你用纸干什么了?

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用一句话表达你对纸的了解。

  用一句话表达你想进一步从哪个方面了解纸。

4.综合表达:

设计一份广告,告诉大家你想研究的内容,争取几个伙伴和你一起研究。

(二)学生利用两周的时间,到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

了解纸及其文化。

开展一些参观和实践操作,体验纸文化。

(三)学做再生纸。

1.参观造纸厂,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2.自己动手做再生纸:

A.阅读制作方法   

B.看教师演示过程,听清提示。

   

C.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制作

D.展示各自的作品

(四)纸艺欣赏

1.布置一个纸艺展览,并对每种纸艺做文字说明。

主要有:

剪纸,纸雕.刻纸.撕纸.折纸.贴纸……

2.请会剪纸,或折纸的同学为小老师,开办小艺术技巧讲座,辅导学生制作纸艺作品,并为自己的作品起名.配解说。

(五)综合展示活动

1.纸文化知识竞赛 

2.看图猜带纸的成语

例如:

纸上谈兵.洛阳纸贵.命比纸薄……

3.各小组上台演示各自准备的“我的纸文化之旅”五分钟交流材料,可以用图.幻灯片.文字.实物等展示对纸的了解,以及自己探究的过程和体会,并回答其他学生的提问。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纺织材料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

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