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155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docx

知识点测试大牧场放牧业

知识点测试:

大牧场放牧业

一、单选题

读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

1.该农业生产模式

A.属于立体农业B.属于混合农业

C.产品商品率高D.机械化程度低

2.该生产模式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改变植被类型B.恢复土壤肥力

C.调节局地气候D.维持生物多样性

如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混合农业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为季风水田农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4.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B.②生产规模小,单产高

C.③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D.①③生产规模大

读下面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5~6题。

5.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为乳畜业B.②地为商品谷物农业

C.③地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D.三地均为商品农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与①地区相似

B.①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典型代表

C.大力发展种植业是③地区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D.②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为地广人稀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

下图为同一样方内不同放牧方式下典型草原的土壤种子库组成图(不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读图完成7~8题。

7.对比三种不同放牧方式下,土壤种子库的特点是

A.四季游牧下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更高

B.定居放牧下的土壤种子库数量更大

C.四季轮牧下的多年生草本产子更多

D.定居放牧下的半灌木植被生长更好

8.既有利于保护草场,又能获得高品质畜产品的生产方式是

A.四季轮牧B.定居放牧

C.四季游牧D.舍饲养殖

下列四个平原地区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读图,回答9~11题。

9.图中河口地区进入新一天的时间顺序,由早到晚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丁乙C.丁甲乙丙D.丁甲丙乙

10.下列叙述符合四个平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是

A.甲地区面积广阔,水源不足B.乙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

C.丙地区草场茂密,光照不足D.丁地区河流众多,黑土广布

11.符合四个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是

A.甲-靠传统经验,劳动集约化程度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商品率高

C.丙-经营规模小,商品化程度较低D.丁-精耕细作的劳动密集型农业

二、综合题

12.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

(2)简述乙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3)甲图所在的大洲的最南端的气候类型是什么,简述其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与乙国相邻的该洲另一农畜产品出口大国是哪国?

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13.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常会出现大量鱼类死亡的原因。

(2)运用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解释B地有城市分布的原因。

(3)简析MN间地形变化对P地自然景观的影响。

(4)从自然条件分析C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净出口国,小麦、玉米、油料作物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畜牧产品主要销往巴西和欧盟,阿根廷政府将发展外向型农业确立为战略方针。

阿根廷的牛肉鲜嫩多汁,大部分产于潘帕斯草原。

潘帕斯草原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中心,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C,最热月平均气温26~28°C,年雨量250-1000毫来,由东北向西南递减。

“潘帕斯”意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是南美洲比较独特的一种植被类型。

潘帕斯的肉牛前期在草原上放牧,后期育肥。

肉牛育肥有饲养场催肥育肥和牧场利用天然牧草放牧育肥2种方式。

若在饲养场采用饲料催肥育肥,3-4个月即可达到出栏体重,若采用牧场放牧育肥,达到出栏体重需12-30个月不等。

(1)指出潘帕斯草原的地带性植被并分析形成“没有树木的大草原”的原因。

(2)分析与牧场利用天然牧草放牧育肥相比饲养场催肥育肥的优势。

(3)简述阿根廷实现外向型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采取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

1.立体农业利用各种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在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空中以及前方后方,同时或交互进行生产,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优质生产系统,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与题中农业生产模式不同,排除A。

图中农业生产模式以生产畜牧产品为主,不属于混合农业,排除B。

该农业生产模式种植牧草,加工饲料,饲养畜、禽,产品瞄准市场,属于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均比较高的人工草地畜牧业,因此排除D,选项C符合题意。

2.该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当地原有植被应为草地,该农业模式种植牧草,并没有改变当地植被类型,排除A。

农业图中落叶、排泄物均回归土壤,利于恢复土壤肥力,选项B符合题意。

该生产模式种植牧草,与原有植被相似,对调节局地气候作用有限,排除C。

该农业生产模式,改变原有草本植物种类,种植适合牲畜食用的草种,使得草本植物种类单一化,且占用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因此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排除D。

3.A

4.C

【解析】

3.由图可以看出:

①地种植业比重约为45%、畜牧业比重约为55%,商品率约为90%,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为85%、畜牧业比重约为15%,商品率约为20%,应该是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为10%、畜牧业比重约为90%,商品率约为85%,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

故A对。

4.①地混合农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①③两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②地为季风水田农业,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

选项C叙述错误,故选C。

5.C

6.B

【解析】

5.A.①地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且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故A错误。

B.②地种植业为主,商品率很低,为水稻种植业。

故B错误。

C.③地畜牧业为主,商品率很高,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也可能为乳畜业。

故C正确。

D.②地为水稻种植业,商品率很低,不是商品农业,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C。

6.A.美国东北部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①地为混合农业,所以二者不一样,故A错误。

B.①农业为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典型代表,故B正确。

C.③地畜牧业为主,商品率很高,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也可能为乳畜业,说明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宜发展畜牧业,所以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会改变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故C错误。

D.②地为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类型,需要的劳动力数量较多,多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地区。

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7.A

8.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7.由图幅信息可知,四季游牧较其他放牧方式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更高,故A正确,B错误;四季游牧下的多年生草本产子最多,故C错误;四季游牧下的半灌木植被生长更好,故D错误。

8.由图幅可知,四季游牧较其他放牧方式的土壤种子库密度更高,故四季游牧的方式对草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最明显,生态环境良好,其畜产品质量较高,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

9.D

10.B

11.A

【解析】

【分析】

由图中经纬度及区域特征可判断出图中四地分别是:

甲地为南亚恒河平原;乙地为美国密西西比河平原;丙地为南美拉普拉塔河平原;丁地为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据此即可作答。

9.全球新的一天是由国际日期变更线开始,由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可知:

各地进入新的一天的顺序应由180o经线依次向西即可,按图中四地经度可知由早到晚的顺序应是丁甲丙乙,故D选项正确。

10.由前面分析可知甲地为恒河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靠近恒河水源充足,故A选项错误;乙地为密西西比河平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故B选项正确;丙地为拉普拉塔河平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且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故C选项错误;丁地地处大分水岭西侧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表径流量少,且无黑土分布,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11.印度的恒河平原地区农业科技水平较低,主要靠传统经验,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为劳动密集型农业,故A选项正确;乙地为密西西比河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业,其特征是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故B选项错误;丙地拉普拉塔河平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生产规模大,商品化程度高,故C选项错误;丁地墨累-达令盆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属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农业,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不适合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A选项。

12.

(1)甲国:

气候炎热干燥,光热充足,太阳能丰富,石油资源储量大。

乙国:

气候湿热,水量充沛,水能蕴藏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铁矿质优量大。

(2)乙国人口90%以上居住在东南沿海地带。

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居住,海上交通便利,开发较早,经济比较发达

(3)地中海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埃及和巴西两国的的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等,考查区域环境差异的分析总结能力。

【详解】

(1)从图中两国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分析,甲国为埃及,乙国为巴西。

与巴西相比,埃及自然资源方面的突出优势是热带沙漠气候,光热充足;石油资源丰富。

与埃及相比,巴西是热带雨林气候及热带草原气候,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雨林等生物资源丰富;铁矿资源丰富等。

(2)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从自然角度分析,气候湿润,水源充足;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临近海洋,海运便利;开发历史早,基础设施完善等。

(3)甲埃及所在的非洲的最南端位于南纬300-40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4)根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与乙国巴西相邻的南美洲洲另一农畜产品出口大国是阿根廷,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3.

(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涌升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

(2)B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候凉爽。

B地同纬度平原地区,气候炎热。

(3)由于地形不断抬升,对西风的阻挡增强;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明显,降水减少,由湿润景观向干旱景观变化。

(4)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小;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为均匀,适宜发展牧场畜牧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区域等高线地图、地形变化和气候资料为载体,考查厄尔尼诺的影响、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大气的热力过程以及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详解】

(1)厄尔尼诺现象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即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A地附近海域水温升高,由于A海域附近原为寒流,水温升高鱼类生存环境发生改变,鱼类不适应造成死亡。

南赤道暖流减弱,海水升温,上升补偿流减弱,表层营养物质减少,饵料缺乏,食物减少导致鱼类死亡。

(2)据图分析,B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地区,同纬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

据图例判断,B地海拔高气温低于同纬度;位于回归线附近,属于热带地区,冬季温和,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夏季气候凉爽。

B地同纬度平原地区,气温高,降水多,气候炎热。

(3)读图,从M到N地形经过漫长地质历史时期,据右上图可以看出,由阶段1到阶段3,中部海拔不断升高,导致山脉对西北风的阻挡逐渐增强。

PN地位于西风背风坡,气流下沉温度升高,焚风效应更明显,降水减少,气候更干旱,形成荒漠景观。

(4)C地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

降水方面,年降水量在900mm左右,季节分配较为均匀。

气温方面,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夏季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小,适宜发展牧场畜牧业。

【点睛】

当南半球赤道附近吹的东南信风减弱后,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会减少或停止,从而形成大范围海水温度异常增暖,传统赤道洋流和大气环流发生异常,导致太平洋沿岸一些地区迎来反常降水,另一些地方则干旱严重。

14.

(1)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形成“没有树木的大草原”原因:

纬度低,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温和,蒸发量大;降水较少,水分缺乏,难以生长树木。

(2)节约土地,保护草场资源;增重迅速,上市速度快。

(3)发展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行专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鼓励出口的同时,积极开拓农产品的深加工;政府加强对农牧业的支持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产品品质;扩建交通网,兴修港口,利于向国际运输。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和自然带、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详解】

(1)可以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推测潘帕斯草原的地带性植被,再通过对气候的分析得出生长草原的原因。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位于南纬30度左右,其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该地纬度低,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温和,蒸发量大,地表水分较少;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水分缺乏,难以生长树木,形成“没有树木的大草原”。

(2)饲养场催肥育肥可以减少饲料的需求量,从而节约和保护草场资源,催肥育肥使牧牛生长快,提前上市时间。

(3)为实现外向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提高品质和扩大规模两方面出发。

发展科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行专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价格优势,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在鼓励出口的同时,积极开拓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政府加强对农牧业的支持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产品品质;扩建交通网,兴修港口,利于向国际运输,既可节约运输成本也可提高运输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