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499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 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及解析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

课时规范训练(13)

【基础题组】

1.下列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是(  )

A.造血干细胞分化为B细胞

B.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C.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生长素诱导产生无子番茄

解析:

选C。

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A错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过程中,遗传物质不改变,B错误;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时,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C正确;生长素诱导产生无子番茄,遗传物质不改变,D错误。

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内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

B.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分化既能使细胞种类增加,也能使细胞数目增加

解析:

选D。

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A正确;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B正确;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加,但是细胞数目不变,D错误。

3.下列能够说明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含有血红蛋白     B.合成mRNA

C.合成ATPD.含有胰岛素基因

解析:

选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细胞分化使细胞发生稳定性差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红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A正确;合成mRNA和合成ATP是所有细胞都进行的生命活动,B、C错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子细胞,有丝分裂保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故都含有胰岛素基因,D错误。

4.研究表明在化疗(主要利用抗癌剂杀死癌细胞)的同时给实验鼠服用二甲双胍,可抑制实验鼠体内的乳腺癌细胞的扩散。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的唯一手段

B.二甲双胍不可能导致实验鼠体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C.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D.一只被切除胸腺的鼠与一只正常鼠患乳腺癌的概率相等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细胞癌变和免疫有关的知识。

治疗癌症除了化疗外,还有放疗、手术切除等,A错误;癌变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而二甲双胍能抑制癌细胞扩散,可见,它不可能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B正确;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胸腺是形成T细胞的场所,与细胞免疫有关,切除了胸腺则会使鼠的免疫力下降,使之易患癌症,D错误。

5.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产生了过量的运动神经细胞,它们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并与靶细胞建立连接,其他的则发生凋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细胞将不再分裂

B.存活的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可建立突触结构

C.神经细胞凋亡是不受环境影响的编程性死亡

D.只有在胚胎发育时期神经细胞才会发生凋亡

解析:

选B。

根据题干信息,运动神经细胞只有接受了足量的神经生长因子才能生存,因此没有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细胞不能生存,而不是分裂,A错误;神经细胞与靶细胞之间是以突触的形式建立联系的,B正确;神经细胞凋亡除了受基因控制外,也受环境影响,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错误;细胞凋亡伴随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D错误。

6.下图为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图中①~⑥为不同时期的细胞,a~d表示生理过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a中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增大

B.①~⑥细胞中的DNA以及mRNA相同,蛋白质不同

C.过程a~d受基因控制,但是细胞凋亡不受基因控制

D.过程d中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

解析:

选D。

过程a表示细胞的生长,该过程中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减小,A错误;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故DNA相同,但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所以mRNA不相同,B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C错误;过程d表示细胞的衰老,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D正确。

7.最新研究表明,决定细胞“命运”的内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外因则取决于细胞对细胞外信号的特异性组合所进行的程序性反应,如图为部分信号决定细胞“命运”的示意图,图中字母分别代表不同的胞外信号,则下列有关细胞外信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有胞外信号D和E,细胞就一定会进行分裂

B.对于癌细胞而言,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

C.只有细胞外信号F和G能诱导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D.由于细胞凋亡无胞外信号作用,可证明细胞凋亡与基因无关

解析:

选B。

由图知,胞外信号A、B、C与细胞的存活有关,信号D和E与细胞的分裂有关,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所以细胞外信号A~E可能会持续起作用,B正确;若只有胞外信号D和E,而无A、B、C的作用细胞也不一定会进行分裂,A错误;细胞分裂过程中也存在与分裂有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无胞外信号作用时的细胞凋亡也是由基因控制的,D错误。

8.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是人胚胎时期机体合成的两种糖蛋白,出生后其含量很快下降,但某些癌症患者血液中的CEA或AFP含量远超正常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EA、AFP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

B.CEA或AFP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可确诊为癌症

C.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

D.控制CEA、AFP合成的基因,碱基排列顺序有差异

解析:

选B。

CEA、AFP都是蛋白质,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合成需要消耗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属于吸能反应,A正确;CEA或AFP含量远超正常值有可能患癌症,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验,B错误;人胚胎时期机体会合成CEA、AFP,胚胎时期细胞分裂旺盛,由此说明体内某些细胞的大量增殖会使CEA、AFP含量升高,C正确;CFA和AFP是两种不同的蛋白质,故表达出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有差异,D正确。

9.《科学》杂志8月9日刊登了北大生科院教授邓宏魁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把成年鼠表皮细胞逆转为“全能干细胞”。

它为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

但是这种诱导是否会引发肿瘤或其他安全性问题还没有解决,机理也还没有研究清楚。

(1)小分子化合物如果是4种氨基酸,可以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上合成多肽。

(2)该研究中4个小分子化合物如果均为核糖核苷酸,其中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直接能源物质________的原料;若采用32P对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进行标记,可检测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为________;观察该细胞器可以使用________染色。

(3)癌细胞的特征包括________。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B.甲胎蛋白减少

C.无限增殖

D.线粒体活动旺盛

(4)表皮细胞逆转为全能细胞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的________步骤。

(5)如图细胞是经HAT培养基筛选出的能产生单克隆抗体m的杂交瘤细胞,标出的三个基因中处于可表达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小分子化合物如果是4种氨基酸,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这是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2)根据ATP的结构特点可知,1分子腺苷和1分子磷酸组成1个腺嘌呤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之一),所以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作为合成直接能源物质ATP的原料。

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是RNA合成的原料,动物细胞中含有RNA的具膜细胞器是线粒体,故可检测到放射性。

线粒体可用活体染色剂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3)癌细胞由于细胞结构变化,有以下特征: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细胞膜表面的甲胎蛋白含量增加;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癌细胞在无限增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故线粒体的活动旺盛。

(4)表皮细胞是已经分化的细胞,逆转为全能细胞相当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

(5)经HAT培养基筛选出能产生单克隆抗体m的杂交瘤细胞,而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能产生抗体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所以m抗体基因表达生成抗体,该过程需要ATP,故ATP合成酶基因表达产生ATP合成酶,而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表达产生胰岛素,上述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表达的基因和细胞的功能特点有关。

答案:

(1)mRNA 核糖体 

(2)ATP 线粒体 健那绿 (3)A、C、D (4)脱分化 (5)ATP合成酶基因和m抗体基因

【能力题组】

10.科学家们在研究成体干细胞的分裂时提出这样的假说:

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永生化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这个细胞分化并最终衰老凋亡(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成体干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B.通过该方式可以减少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

C.从图中可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DNA进行半保留复制,染色体随机分配

D.根据该假说可以推测生物体内成体干细胞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解析:

选C。

分析题图可知,成体干细胞分裂前后核DNA数目不变,则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保证了亲子代细胞的遗传稳定性,A正确;由于子代的成体干细胞总含有永生化链,因此该种方式减少了成体干细胞积累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基因突变,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成体干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是随机分配的,成体干细胞总是将含有相对古老的DNA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其中一个子代细胞,使其成为成体干细胞,同时将含有相对新的合成链的染色体分配给另一个子代细胞,C错误;由图可知,成体干细胞的数量基本不变,D正确。

11.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具有抗癌的作用。

绿茶中的多酚酶能促进多酚的合成,多酚可促进某种蛋白质的合成,而这种蛋白质有促进癌细胞凋亡的作用。

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绿茶具有抗癌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绿茶细胞中有多酚酶基因

B.与正常细胞相比,前列腺癌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但膜的成分未改变

C.前列腺癌细胞的凋亡是多酚引起的,不受人体基因的调控

D.前列腺癌细胞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

解析:

选A。

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B错误;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错误;前列腺癌细胞能侵袭周围正常组织,说明癌细胞具有扩散和转移的特性,D错误。

12.p53是一种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p53蛋白在细胞分裂间期检测DNA的完整性以决定分裂是否继续进行。

如果DNA有损伤,则终止分裂,同时对DNA分子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p53基因才允许细胞分裂继续进行。

对于无法修复的情况,p53基因将指导细胞启动“自杀程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53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B.p53基因指导细胞启动“自杀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将p53蛋白转入快速分裂的癌细胞中可能会终止其分裂

D.免疫学上,自身癌变的细胞属于抗原

解析:

选A。

根据题意可判断出,p53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一种抑癌基因,A错误。

13.科学研究发现,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的基因表达水平与抗癌药物3BrPA运输至细胞内密切相关。

下图表示3BrPA作用于癌细胞的机理,表格中数据是研究者用相同剂量3BrPA处理5种细胞所得的实验结果。

据此可推断(  )

MCT1的水平

死亡率

正常细胞

0

0

癌细胞1

40%

癌细胞2

30%

癌细胞3

60%

癌细胞4

0

0

A.正常细胞和癌细胞4死亡率为0的原因是它们对3BrPA的敏感性最强

B.癌细胞3死亡率最高是因为只有它具有MCT1的基因

C.MCT1可能是载体,3BrPA主要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

D.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可以利用药物抑制MCT1基因表达的方法

解析:

选C。

由题干可知,3BrPA运输至细胞内与MCT1密切相关,且题图中3BrPA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故推测MCT1可能是载体,且3BrPA进入细胞后作用于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由题表可知,正常细胞与癌细胞4的死亡率和MCT1的水平都为0,说明这两种细胞对3BrPA的敏感性最弱;5种细胞都含有MCT1基因;由题中信息可知,抑制MCT1基因表达不利于癌症患者的治疗。

14.研究得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但癌细胞摄取葡萄糖的量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的途径明显增强。

某些药物可通过抑制该代谢途径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艾滋病病人易患恶性肿瘤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所以细胞癌变后核糖体数目增多。

(2)五碳糖(脱氧核糖)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成分,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所以用药物抑制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可以抑制癌细胞内DNA分子的复制,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快速增殖。

(3)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攻击T细胞,使免疫系统丧失监控和清除功能,最终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所以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答案:

(1)基因突变 癌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旺盛

(2)五碳糖(脱氧核糖)是构成脱氧核苷酸的成分,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抑制葡萄糖转化为五碳糖可抑制DNA的复制

(3)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攻击T细胞,使免疫系统丧失监控和清除功能(或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主要攻击T细胞,而T细胞是发挥抗肿瘤细胞功能的主要免疫细胞)

15.如图表示某种动物细胞的生命历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1)①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分别称为________。

(2)④过程产生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⑤过程称之为________,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D是胰腺细胞,用含18O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D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H

O,则H

O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

该胰腺细胞是否具有增殖能力?

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血病患者常用异体骨髓移植的方法获得新的造血干细胞D,其将发生的变化⑥为________。

(6)若D是某种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证明药液X会抑制红细胞对Ca2+的吸收,可通过下面的实验:

①配制含Ca2+红细胞培养液,并均等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成熟的红细胞,测定培养液中Ca2+含量。

②________,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测定甲、乙两组细胞培养液中的Ca2+含量。

解析:

(1)由图可知,①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2)④过程是细胞衰老,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3)⑤过程细胞能无限增殖,说明细胞发生癌变,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4)蛋白质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胰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

(5)移植的造血干细胞可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新的血细胞。

(6)根据题意,证明药液X会抑制红细胞对Ca2+的吸收,所以实验分成两组,一组加入药液X,一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培养。

答案:

(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2)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3)癌变 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4)核糖体 不具有 细胞已高度分化

(5)增殖、分化,产生新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或增殖、分化产生新的各种血细胞)

(6)甲组加入药液X,乙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