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530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docx

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分层突破中图版

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自我校对]

①旅游者

②维护生态平衡

③景区形象

④功能分区

⑤突出主题

⑥消除不安全因素

  

1.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

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有3位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中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

【解析】 首先,通过图中经纬度和湖面的高程(3196米)确定旅游地为位于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湖;其次,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旅游者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气压低、多大风等自然特征,决定了旅游者必须带足相应的生活用品。

【答案】 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

2.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解析】 结合图中经纬度、海拔和河流流向等信息,可判断图示地区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大峡谷。

8月属于夏季,该季节该地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出现山洪;该地地处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因而易迷失道路;此外,还有海拔高、空气稀薄带来的缺氧及蚊虫侵扰等问题。

【答案】 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

3.九黄机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下图),距九寨沟和黄龙景区分别为88千米和43千米。

目前已开通成都、重庆、西安、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至九黄机场的多条航线。

近年来九黄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维持在170万人次左右,远超设计能力。

分析我国东部地区赴九寨沟、黄龙旅游的游客多数乘飞机抵达的原因。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是重要的旅游客源地,但九寨沟、黄龙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陆路交通耗时过长,会缩短有效旅游时间。

为了增加有效旅游时间,东部地区的旅客多采用航空方式;同时东部经济发达,居民收入较高,能够负担过高的航空票价。

【答案】 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偏远,陆路交通可达性差,耗时长;东部地区(主要客源地)经济较发达,居民收入高,支付能力强;与九寨沟、黄龙相距较远,乘飞机可节省路途时间,增加有效的旅游时间。

4.某学习小组在探讨“老工业区如何转型”的活动中,发现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产设备等工业遗产资源,开发了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明和工业化历史,具有独特观光、休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

指出老工业区的工业遗产资源,并设计老工业区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解析】 老工业区经济衰落后遗留的厂房、车间、生产设备等都属于工业遗产资源,把这些资源一一列出即可;旅游设计要根据旅游资源确定,而多数工业遗产资源都属于旅游资源,不同的工业遗产资源可作不同的旅游设计,如利用宽敞的厂房做画廊,利用工业设备现场体验原来的工业生产流程等。

【答案】 工业遗产资源:

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等建筑,以及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管理等工业遗产和遗迹。

工业遗产旅游项目:

参观老工业区的厂房、车间以及工业遗产博物馆;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原生产生活实景;体验原生产流程等;在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餐厅、酒吧、画廊等场所消费、休憩。

5.读下图,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解析】 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市场距离、交通状况、当地旅游资源特点等方面考虑,结合图中信息回答即可。

【答案】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2019-2020年高中地理第3章旅游景区的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章末检测中图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人们日常的活动空间,大体可分为居住、工作、休闲三类,每一类活动的空间规模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下图表示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向后工业时代演化过程中,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的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1~2题。

1.农业时代的活动空间有何特点(  )

A.移动性高,居住空间比例小

B.活动空间局限在较小的范围

C.工作量较少,多余时间都到外地旅游

D.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都是统一的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休闲空间可能有如下的变化(  )

①逐渐与住宅空间分离 ②数量由少到多 ③规模逐渐变大 ④呈集中发展的趋势 ⑤种类日趋单一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农业时代休闲空间、居住空间、工作空间有很大重叠性,特别是休闲空间就在居住空间内,说明人们活动范围很小。

第2题,由变化过程可推测休闲的变化趋势:

种类日趋多样化,范围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

3.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往往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  )

①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②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 ④发展旅游业不会破坏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我国中、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发展工业难度大,而发展旅游业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并且旅游业具有关联带动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些地区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组织专家进行规划,全力打造以三峡大坝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经济圈”,其辐射范围包括周边的湖北、重庆、湖南、贵州等四个省市。

这也是中国首次对一个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国家级规划。

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各组省市中,均与三峡大坝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相邻的是(  )

A.黔、渝、陇B.川、鄂、秦

C.湘、桂、赣D.渝、皖、豫

5.旅游业曾被称为“无烟工业”,主要是因为发展旅游业(  )

A.产生的污染较少B.属于第三产业

C.投资少、收效快D.没有烟尘污染

6.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①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 ②有利于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 ③加快城市化进程 ④带动工业、商业、文化与相关行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4.D 5.A 6.D

解析 三峡大坝位于湖北省境内,与湖北省相邻的是渝、皖、豫、赣、湘、陕省区;旅游业产生的污染较少,曾被称为“无烟工业”;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7.能够正确反映旅游问题的选项是(  )

A.旅游环境的破坏都是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造成的

B.人为旅游环境的破坏主要是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所致

C.旅游资源是无消耗性的,不会衰败

D.目前,旅游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矛盾并不突出

答案 B

解析 旅游环境的破坏包括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一些人缺乏环境意识,片面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急功近利,重开发、轻保护,甚至只开发、不保护,导致旅游环境污染严重;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旅游环境出现了衰败现象;目前,旅游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趋于尖锐。

静心垂钓,瓜果采摘,花卉观赏,以每年1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价格认养果树或是认种一块菜地去享受从育苗、除草、施肥到收获、采摘的全过程……农家乐式的休闲旅游越来越为市民钟情。

上海市嘉定、奉贤、松江、崇明等区县的不少农业园区和主题公园都推出了农家乐项目。

据此回答8~10题。

8.目前我国农业旅游的消费者主要是(  )

A.外国游客B.农业旅游的经营者

C.城市居民D.广大的农民

9.在上海市周边出现“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看农家景、购农家物”的新型“农家乐”,这种形式的“农家乐”我们可把它归属于农业旅游类型中的(  )

A.农业观光型B.农业科技示范型

C.生态农业型D.农村民俗型

10.发展上述农业的意义是(  )

①有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 ②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③便于大量销售农产品 ④避免环境污染

⑤加强城乡交流,促进科技兴农

A.①③⑤B.①②④

C.②③⑤D.①②⑤

答案 8.C 9.A 10.D

解析 第8题,城乡产业的差距、地理背景的差异决定了城市居民成为我国农业旅游的主要消费者。

第9题,题干显示,此农业类型以游乐体验为主,故为观光型。

第10题,观光农业不是以销售农产品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销售农业旅游资源获取经济效益;农业观光旅游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出旅游景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有(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固体废弃物污染 ④噪声污染 ⑤土壤污染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⑤

12.下列解决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改用环保车,如电瓶车

B.对旅游者发放垃圾袋

C.把垃圾运往旅游区外集中处理

D.禁止发展旅游交通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图中反映的主要是大气污染(交通尾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游客乱扔垃圾)。

第12题,禁止发展旅游交通,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该措施不正确。

2017年5月19日是第37个中国旅游日,主题是“旅游让生活更幸福”。

据此完成13~14题。

13.旅游活动中大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  )

A.游人过多,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

B.旅游需要的交通服务

C.酒店的厨房所排放的油烟

D.宗教信徒和旅游者“虔诚”的香火形成的烟雾

14.五一、十一假期期间,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作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  )

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13.B 14.B

解析 第13题,旅游活动中,旅游交通工具排放大量污染气体污染空气。

第14题,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与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防止旅游规模超过环境容量,破坏旅游资源和环境,影响旅游质量。

“绿色旅游”是指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前提的远离喧嚣与污染,亲近大自然,并能获得健康精神情趣的一种时尚旅游,提倡不仅要让大自然更绿,也要让人的心更“绿”。

据此完成15~17题。

15.目前许多地区提出“绿色旅游”口号,主要是针对(  )

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D.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16.倡导“绿色旅游”则要求旅游开发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哪几类项目的建设(  )

①污水处理 ②垃圾收集和处理 ③游客休憩地

④新的旅游设施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7.下列不属于“绿色旅游”所倡导的行为的是(  )

A.携带自己的书包,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B.不吃野生动物,不购买野生植物及其制成品

C.自驾车旅游,不坐公交车

D.尽量减少使用洗涤剂,不乱丢废电池

答案 15.C 16.A 17.C

解析 第15题,在许多地区提出的“绿色旅游”口号,是针对目前旅游活动中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言。

旅游活动中,由于交通工具的使用以及游人乱扔垃圾等,造成了旅游景区的污染,因而倡导“绿色旅游”。

第16题,“绿色旅游”倡导在旅游的全过程都不要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以求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可循环利用。

因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和处理、废气处理设施等,都是旅游开发中的重点建设项目。

第17题,“绿色旅游”应尽量减少碳排放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交通方式。

环地中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带,每年游客超过2亿,土地沙化、水源污染、濒危物种生存空间受挤压的现象严重。

据此回答18~20题。

18.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化B.土壤酸化

C.对文物古迹破坏D.海岸受损害

19.有关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的旅游环境容量不能突破2亿人

B.每年的旅游合理容量是2亿人

C.每年的旅游极限容量是2亿人

D.随着旅游的合理开发建设,环地中海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是可以提高的

20.为减轻环地中海地区旅游环境容量过大造成的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大力建设旅游新设施,以吸纳更多的游客

B.提高飞机票、火车票等的价格,以限制游客人数

C.对旅游景区实行分流管理,对易饱和区实行限流措施

D.建设各种环境保护区,禁止游人入内

答案 18.B 19.D 20.C

解析 土壤酸化主要是由于酸雨危害和大量使用化肥造成的。

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可以提高旅游景区的环境容量。

实行景区分流和限流,是保护旅游环境的重要措施。

二、综合题(共50分)

21.下图为“我国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答案 

(1)旅游资源独特,价值高;旅游资源类型齐全;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好。

(2)植树种草,保护植被;根据旅游环境容量控制游客人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

解析 

(1)图中包含的旅游资源既有自然旅游资源,也有人文旅游资源,既有历史遗迹、遗址,也有最新的人工建筑,区域特色鲜明、类型齐全、地域组合良好。

(2)沙漠地区的生态脆弱性是发展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注意的,要从植被的保护、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说明。

22.“东方大港,河姆文化,名人故居,儒商摇篮,佛教圣地”恰当地形容了宁波市旅游资源特色。

读“宁波市旅游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图中B湖素有“西子风韵,太湖气魄”美誉,但其旅游创收远不及西湖。

试分析主要原因。

(2)随着城市化推进及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强市,宁波市拟对B湖加大开发力度,市民反响强烈,产生了赞同和反对两种不同的声音,你持什么观点?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该湖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不及西湖,知名度远没有西湖高。

(2)赞同。

理由:

带动宁波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设施的改善和建设;促进宁波和其他地区文化交流等。

反对。

理由:

会对该湖地理环境造成破坏,引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文物破坏等问题;导致周边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对旅游区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赞成或反对理由合理即可)

解析 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高低与市场距离远近、资源集群状况、知名度高低有密切关系,尽管B湖可与西湖媲美,但因知名度不如西湖,游客到访率远不如西湖。

对于该湖的开发,不管哪种态度,都需要阐述理由,赞同可结合宁波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分析总结,反对可结合湖泊作为湿地对城市环境的作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总结。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享有“东方太阳城”的美誉。

作为海滨生态旅游城市,日照以“蓝天、碧海、金沙滩”闻名。

这里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我国沿海不可多得的避暑度假胜地,日照旅游业成为日照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材料二 首届中国水上运动会于2007年8月28日至9月8日在日照市成功举办。

水运会的举办,不仅能够更好地推动日照市群众性水上运动的发展与普及,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还可以扩大日照市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游客,吸引投资,对于打造日照“水上运动之都”的城市品牌,推动山东省和日照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进一步合理开发日照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2)日照旅游资源的开发怎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日照旅游的发展对环境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1)发展交通;适当的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保护旅游区的资源和背景环境,防止环境污染。

(2)国际旅游能增加外汇收入;国内旅游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能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①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②旅游开发过度或不当会带来许多问题:

旅游活动产生的各类废物不同程度地污染环境;开展大规模旅游活动有可能加剧生态系统的破坏;对文物古迹保护不力或利用不当,会破坏其原始风貌甚至缩短其寿命;过量旅游者的到来和管理的欠缺,会对旅游地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冲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保护等相关知识。

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有:

①旅游的发展对山东日照经济的促进作用。

②山东日照市所拥有的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1)题,从交通建设、提高其接待能力等方面入手分析其旅游的开发,以及从资源和背景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分析其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

(2)题,从增加外汇收入、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方面分析。

第(3)题,从旅游的发展所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其对环境的作用。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云冈石窟是我国三大佛教石窟之一。

近几十年来,石窟前面的109国道上每天有数千辆运煤车隆隆驶过,使整个石窟景区煤尘飞扬。

(1)国家投资2.2亿元,将109国道云冈段改线。

其积极意义是(  )

①减少煤尘对石窟佛像的污染和腐蚀 ②避免载重汽车对佛像的震动性破坏 ③改善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④消除云冈石窟景区的酸雨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鉴于汽车运煤对石窟的损害,请举出至少两种可以不用或少用汽车运输的方法。

(3)由于新国道运煤专线比老国道远了四五十千米,而且坡度较大,不少驾驶员不愿意走此道,许多大吨位散装运煤车依然行驶在已改为旅游专线的老国道上……针对运煤车驾驶员的这种行为,你认为政府和社会应采取哪些措施。

(4)云冈石窟附近有全国最大的________煤矿。

答案 

(1)C 

(2)①建铁路专线,加强铁路运输;②研究利用煤炭的汽化、液化技术,转为管道运输;③建坑口电站,改为电力运输;④发展化工业,减少煤炭外运。

 (3)社会各方面应大力宣传保护文物、保护旅游环境的意义;政府应制定地方性政策、法规,严格加强管理。

 (4)大同

解析 本题以文物古迹云冈石窟的保护为切入点,涉及旅游景点的保护,晋煤外运的措施,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矿产资源的分布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