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4792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19届九年级一模化学试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100分钟;命题人:

xxx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森林失火B.煤的干馏C.酒精挥发D.电解水

2.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化学的突出贡献是()

A.开发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B.提出了元素周期律

C.提取了治疟的药物青蒿素D.揭示了燃烧的本质

3.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或干冰)用途的是()

A.供给呼吸B.制碳酸饮料C.人工降雨D.做灭火剂

4.下列物质属于人体所需有机营养素的是()

A.碳酸钙B.蛋白质C.尿素D.食盐

5.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

A.

B.氮气C.氧气D.

6.“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A.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B.煮沸是降低硬水硬度的方法之一

C.甲醛具有防腐作用,但不能浸泡食材

D.霉变食物人不能吃,可用作畜牧业的饲料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pHB.

闻气体气味

C.

点然酒精灯D.

气体验满

8.在一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

实验中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氧气的积分数(纵坐标)随时间(横坐标)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剩余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84%

9.下列做法对改善环境不利的是()

A.加强植树造林B.垃圾分类回收

C.燃放烟花爆竹D.提倡公交出行

10.儿童缺锌会影响到生长发育,结合右图中锌元素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是人体所需最基本的常量元素

B.锌原子核内有30个质子

C.锌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65

D.在化学反应中,锌原子容易得两个电子

11.下列物质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用碘酒检验二氧化硫B.用硫酸铜检验葡萄糖

C.通过灼烧检验蛋白质D.用钡离子检验硫酸根

12.下列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实验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蒸发)()

A.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B.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C.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

D.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

13.乐乐同学鉴别碳酸氢铵、氯化铵、氯化钾三种化肥的过程如右图所示,则所用甲、乙试剂可能是()

A.甲:

氢氧化钠的溶液,乙:

纯碱溶液

B.甲:

稀盐酸,乙:

氢氧化钠溶液

C.甲:

水,乙:

氢氧化钠溶液

D.甲:

熟石灰,乙:

稀硫酸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科普阅读题

14.科普阅读:

“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蕴含着中国文化,展现了新中国形象。

熊猫木偶熊猫木偶高

,质量仅为

;框架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再配合LED灯制作而成。

其中碳纤维是含量高于

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

智能机器人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与轮滑舞者共舞、互动,在导航精准性、动作复杂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石墨烯智能发热服这种智能发热服可在

的条件下持续发热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超级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通过工艺的处理可以持续地发热,成为“要温度不要厚度”的可穿戴材料,并且能在

之间自由地调控温度,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

(1)熊猫木偶框架的制作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纤维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方面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墨烯与石墨相比,其具有一定物理特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

15.利用图中所示仪器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

(1)实验中需要称量NaCl的质量为________。

(2)量取蒸馏水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填序号)。

评卷人

得分

四、科学探究题

16.为比较金属铝与相同pH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快慢,冬冬做了如下实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x=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可通过观察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确定反应快慢。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剧烈,为此冬冬又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①)试管I中_________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②)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4)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需要向试管l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_,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_做对比实验(填物质标号)。

A硫酸铜B硫酸钠C氯化钠D稀盐酸

(5)通过(4)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1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氨气是无色、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的刺激性气体,强烈刺激眼睛和黏膜。

可用于制造化肥、制冷剂,亦可用于炸药、染料、塑料和一些药物的生产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一)氨气的合成是人类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工业上合成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该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条件是高温、高压及催化剂,则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二)在实验室里,我们可选用下图中所提供的实验装置制取氨气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3)写出标号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氨气是利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加热来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选用的装置代码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天天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设计定量研究氨气中氮、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

I.

II.

III.干燥剂种类:

氯化钙、浓硫酸、氢氧化钠、碱石灰、无水硫酸铜等

(方案设计)天天小组同学将产生氨气装置依据设计流程连接成实验探究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观察)

(5)可作A中U形管内干燥剂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B装置直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常把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转化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那么B装置中玻璃管内发生后的还原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待充分反应后,测得A、B、C、D四个装置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A

B

C

D

记录数据

增加0.1g

减少4.8g

增加6.0g

增加2.8g

 

(8)可选择与计算需要数据相应的装置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计算:

氮元素质量______________,氢元素质量__________________.列比例式计算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进入复习阶段,强强小组亲自到实验室探究了久制氢氧化钠固体中的成分

(1)氢氧化钠俗称__________,需要将之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成分猜想)1.全部是

;2.全部是

;3.是

混合物

(方案设计)

小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步:

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振荡

现象a:

白色沉淀

反应化学方程式①为______________

猜想3成立

第二步:

静置后,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

现象b:

②________________

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结论质疑:

真真认为以上实验并不能证明猜想3成立,理由是③______________.

反思改进:

为保证上述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可以把氢氧化钙换成④_____________.

(3)继续探究:

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猜想1是正确的,实验所需结论必须从下列提供的试剂:

无色溶液A、酚酞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钙溶液和稀盐酸中选择。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⑤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

样品中不含碳酸钠

猜想1正确

 

评卷人

得分

五、推断题

19.如下图所示:

A~F均为初中化学中的六种常见物质,其中A为红棕色,C在常温下为气体,D属于难溶性物质,F为化合物。

“——”表示相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能够转化(反应都进行完全;条件和部分物质都已略去)。

(1)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④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反应的基本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②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森林失火,树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新物质,是化学反应;

B.煤的干馏,会生成焦炭、煤焦油、粗苯、煤气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只是酒精分子运动到空气中,酒精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是物理变化;

D.电解水,是水分解生成新物质氧气和氢气,是化学变化。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20世纪初,由德国化哈伯、波施等研究除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故A错误;

B.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B正确;

C.提取了治疟药物青蒿素的我国的科学家屠呦呦,故C错误;

D.揭示了燃烧的本质的是拉瓦锡,故D错误。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头晕窒息以致死亡,故说法不正确;

B.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碳酸,可生产碳酸饮料,故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吸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做灭火剂,故说法正确。

故选A。

4.B

【解析】

【详解】

人体内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油脂、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属于有机营养素的是蛋白质、油脂、糖类和维生素,碳酸钙、食盐属于无机盐,尿素不是人体所需物质。

故选B。

5.A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氮有毒,因此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氮;

B.氮气无毒,因此该气体不是氮气;

C.氧气无毒,因此该气体不是氧气;

D.反应物硝酸铜中不含有硫元素,因此该气体不可能是二氧化硫。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A.加铁酱油中含有人体所需的铁元素,可预防缺铁性贫血,说法正确;

B.把水煮沸可让水中的钙、镁离子沉淀,是降低硬水硬度的方法之一,说法正确;

C.甲醛具有防腐作用,但甲醛有毒,不能浸泡食材,说法正确;

D.霉变食物人不能吃,也不能用作畜牧业的饲料,有害物质可能会使牲畜致病,说法错误。

故选D。

7.A

【解析】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气体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上方,不能伸入瓶内,否则会污染瓶内气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可知,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故正确;

B.蜡烛燃烧需要氧气的支持,故正确;

C.由图象可知,当氧气的体积分数到16%时蜡烛就熄灭,这说明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故正确;

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含有16%的氧气,其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共占8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小于84%,故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详解】

A.加强植树造林,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利于改善环境;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利于改善环境

C.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有害气体、烟尘会污染空气,不利于改善环境;

D.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可减少空气污染,利于改善环境;

故选C。

10.B

【解析】

【详解】

A.锌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不是常量元素,故错误;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锌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0,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正确;

C.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知道,锌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故错误;

D.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详解】

A、检验二氧化硫,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或品红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检验葡萄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取样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若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生成,说明含有葡萄糖,不能使用硫酸铜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通过灼烧检验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根离子也能跟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检验硫酸根离子,可用钡离子和稀硝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详解】

A.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10℃,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10℃,溶解度会变小,会析出部分氢氧化钙,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D

【解析】

【详解】

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味,说明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

A、纯碱碳酸钠显碱性,故A错误;

B、稀盐酸为酸,氢氧化钙为碱,故B错误;

C、水呈中性,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呈碱性,稀硫酸是酸,故D正确。

故选D。

14.铝合金、碳纤维密度小,强度大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石墨烯为单层结构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可知,熊猫木偶框架的制作材料是铝合金、碳纤维;

(2)根据材料可知,碳纤维的特点是密度小、强度大;

(3)根据材料可知,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在动作、导航方面实现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升级创新;

(4)根据石墨、石墨烯的微观结构图和材料介绍可知,石墨烯是单层结构,而石墨是多层结构,所以石墨烯与石墨相比,其具有一定物理特性的原因是石墨烯为单层结构。

15.18gBE

【解析】

【详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18%=18g;

(2)要量取一定量液体药品,先用倾倒法加液到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量筒和胶头滴管。

16.

3氯离子BC猜想一正确

对铝与酸的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对铝与酸的反应无明显作用

【解析】

【详解】

(1)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因需要控制单一变量(酸的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一致,所以稀硫酸应该为3mL,所以x=3,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来比较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3)实验中稀盐酸与稀硫酸不同的是酸根离子的不同,铝与稀盐酸反应更剧烈,可能是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也可能是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故:

猜想①:

试管I中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②:

试管Ⅱ中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4)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可在试管I中加入硫酸根离子,在试管Ⅱ中加入氯离子,但加入的物质不与铝反应、不改变酸的浓度与量,故需要向试管I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不选硫酸铜的原因是硫酸铜能与铝反应;向试管Ⅱ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做对比实验,不选稀盐酸的原因是加入稀盐酸会改变试管Ⅱ中酸的量而失去可比性。

故填:

B;C。

(5)通过(4)中的对比实验,观察到试管1中反应快慢无明显变化,试管Ⅱ中反应明显加剧,则可得出的结论是:

猜想一正确,

对铝与酸的反应具有促进作用,

对铝与酸的反应无明显作用。

17.N、H

长颈漏斗

B和F或B和I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装置F瓶口下方或装置I导管a口,若试纸变蓝,则

已收集满。

氢氧化钠、碱石灰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氧化铜还原为铜B、D2.8g0.6g

【解析】

【详解】

(一)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可再分的微粒为氮原子和氢原子,符号为N、H。

(2)该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及催化剂条件下,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氨气,则化学方程式为

(二)(3)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4)实验室制备氨气是利用氯化铵和熟石灰固体加热来生成,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固-固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应选用装置B,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收集方式用向下排空法,收集装置可选装置F或者装置I,故选用的装置代码为B和F或B和I,其验满的方法是: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装置F瓶口下方或装置I导管a口,若试纸变蓝,则

已收集满。

(三)实验观察:

(5)氢氧化钠固体可作碱性气体的干燥剂,故可作A中U形管内干燥剂的物质是氢氧化钠。

(6)B装置中,氨气与氧化铜(黑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红色)、氮气和水,故在B装置直玻璃管内出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7)通常把金属氧化物失去氧转化为金属的过程,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那么B装置中玻璃管内发生后的还原过程是指氧化铜还原为铜。

(8)装置A在反应装置之前作为氨气的干燥装置,其数据不可取;

装置B减少的质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可作计算依据;

装置C吸收了生成的水和未反应的氨气,其数据不可取;

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氮气的质量,也是氮元素质量,可作计算依据;

故可选择与计算需要数据相应的装置编号为B、D。

(9)氮元素和氢元素均只来自氨气,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生成氮气的质量,等于氮元素质量,为2.8g,以此作为计算依据,设参加反应的氨气质量为x,则:

所以参加反应的氨气质量为3.4g,氮元素质量为2.8g,则氢元素质量=3.4g-2.8g=0.6g;

通过计算:

氮元素质量为2.8g,氢元素质量0.6g,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8.烧碱、火碱、苛性钠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溶液变红“第一步”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不能确定氢氧化钠来自样品氯化钙取约2mL溶液A,滴入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解析】

【详解】

(1)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能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需要将之密封保存的原因是:

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会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

[方案设计]

小组实验:

第一步:

取无色溶液A于试管中,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振荡,有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有碳酸钠,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

第二步:

静置后,取上述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少许于另一支试管中,并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红,证明清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结论质疑:

以上实验,“第一步”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有氢氧化钠生成,不能确定氢氧化钠来自样品,故以上实验并不能证明猜想3成立。

反思改进:

为保证上述实验结论的可靠性,不能新引进的碱性物质,并除尽溶液中的碳酸钠,可以把氢氧化钙换成过量氯化钙,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3)继续探究:

要证明氢氧化钠样品中不含碳酸钠,可以加入过量稀盐酸,看是否有二氧化碳产生:

用试管取约2mL溶液A,滴入过量稀盐酸确保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无气泡产生,证明固体中没有碳酸钠,即猜想1正确。

19.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复分解反应

【解析】

【详解】

A为红棕色,A为氧化铁,C在常温下为气体,D属于难溶性物质,反应①应该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B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D是铁,F为化合物,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F可以是硫酸,E能与二氧化碳反应,F能转化为E,E是水,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③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1)A为

;D为

(2)反应④为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有气泡产生。

(3)反应③可以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符合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4)反应②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