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4840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 月考政治试题1.docx

高二月考政治试题1

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命题人:

王艳丽

命题范围:

文化生活第一、第二单元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的象形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

这启示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语言文字

2.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 )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3.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有人说:

外国文化年或者中国文化年,都是双方战略合作思路中“以文促经”的考虑。

这说明( )

A.文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B.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D.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同步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据此回答第5题。

  

5.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地,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6.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的“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个观点肯定了(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D.文化教育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7.成语“耳濡目染”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8.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

他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D.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9.不同民族待人的礼节各不相同,这表明( )

 A.特定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礼节不同,反映的内涵也完全不同

10.影响人们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 )

 ① 价值观念 ②身体健康 ③风俗习惯 ④文化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声。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在他身后给我们留下了1500万字的文学作品。

也许,追寻和纪念巴金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他的优秀作品,因为唯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属于他的永恒的青春。

巴金的优秀作品能够()

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②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④确保我国的文化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江泽民说:

“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努力繁荣先进文化,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其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成果     

 C.我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最先进的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13.只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和旧的分工,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所有人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真正平等,才能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和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的机会。

这一论述表明()

A.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合体      B.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决定的  

 C.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D.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14.在新旧体制转换、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就业竞争很激烈,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更高。

例如,现在有些用人单位提出了这样的就业条件:

当司机要兼外联,当电工要有驾照,当秘书要懂外语。

这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主动的   

B.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D.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过年的年俗有所不同,这体现了( )

 A.民族文化具有多姿多彩的魅力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充满了生机D.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6.近年来,韩剧深受中国观众的喜爱。

韩国的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通过电视剧展现在世人面前。

无论精美的服饰,还是可口的菜肴,一切都具有鲜明的朝鲜民族特色。

这种“韩流”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日本、越南等亚洲国家也同时存在。

这一文化现象说明( )

A.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规律

 B.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世界的意义

 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D.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17.世界上任何国家,无论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其民族文化都应受到尊重,都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传统,都有权利讲述自己的故事。

这体现了在国际文化事务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A.各国文化差异性的原则B.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各国文化互相交融的原则D.各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原则

18.日本电影《追捕》,俄国电影《列宁在十月》,印度电影《流浪者》,越南电影《森林之火》,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法国电影《红》、《白》、《蓝》,意大利电影《天堂电影院》、西班牙电影《对她说》、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这些电影译制片是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影片。

通过这些电影,我们感受到不同国家人们的喜怒哀乐,欣赏不同背景下的文化。

这说明()

 ①电影是传播文化的一种手段②电影属于大众传媒③电影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传递不同的文化④传播文化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电影是其中的一种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

 19.“不久的将来,会有这么一天,你可能不必离开你的书桌或扶手椅,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交朋友,逛附近的商场,向远方的亲戚展示照片。

”这是比尔·盖茨对信息时代的形象描述。

这种描述表明( )

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②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③网络技术成为“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④网络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20.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童开始诵读包括《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中庸》、《论语》、《大学》、《老子》等在内的古文(书)。

有人认为,让孩子们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地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

这一观点表明( )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21.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了第二批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入选名单,我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

可以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活史”。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传统文化在今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C.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而变

D.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22.达·芬奇说:

“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

”这表明( )

 A.科技是艺术发展的源泉B.科技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C.科技是艺术创新的动力D.艺术是科技发展的结果

23.1978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从此,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表明( )

①思想运动对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②文化发展对思想运动产生重要的影响③思想运动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思想运动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4.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行程万里实地考察,不仅向他人请教,更注重亲自试验。

例如,他吞服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麻醉作用。

这说明( )

 A.只有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5.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生物学家,他曾经解剖过几百种动物,从外部结构、生活习性、生殖方式,到毛发、血液、皮肤、筋、肉都进行详尽的研究。

通过研究,他发现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论”是错误的。

有人批评他背叛师门,亚里士多德说:

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可见( )

A.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B.文化创新必须推翻前人的观点

C.真理比老师更重要 D.亚里士多德从柏拉图的学说中得到了启发

 2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新问题,我们对民族文化创新的理解应是( )

文化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②文化创新要体现时代精神

③文化创新要以社会实践为源泉和动力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下列关于文化创新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被动地反映环境的变化

③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④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④

28.林则徐在查禁鸦片期间,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其中上联是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

如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则表明( )

 ①要学习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相互借鉴③在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的基础上,融汇出具有新质的文化④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   D.①②

 29.20世纪20年代初,印度的甘地说:

“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风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扬弃传统文化 B.既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又不失本民族文化特色

 C.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同性

 30.“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共同点是( )

 A.一味地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一味推崇外来文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D.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

 

、非选择题(共40分)

31.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并说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2.材料一:

我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作为文明亮点的传统节日不下数十个,其中许多是从远古发展而来的。

尽管各个节日的功能不同,但作为综合性文化载体,传统节日都承载着比普通时日丰富得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涵。

 材料二:

发源于中国的“端午”,却由邻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成功。

因而,保护与复兴民族传统节日,已经刻不容缓。

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保护意识。

 

请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保护民族传统节日。

 

33.不同特色的文化好似各种不同的美食,经过人们的调制,最终形成带有新的风味、新的特质的文化。

因此,“只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

 

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

 

34.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高二政治月考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