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374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docx

重庆大学金属学热处理期末试题资料

重庆大学

学期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代码:

主要班级:

教学班号:

本卷为A卷,共2页,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15分)

1、在BCC和FCC晶格中,单位晶胞内的原子数分别为和,其致密度分别为和。

2、金属的结晶过程是的过程。

控制结晶后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和。

3、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随加热温度不同,大致分为、

和三个阶段。

4、1Crl8Ni9Ti钢中Ti的作用是,而20CrMnTi钢中Ti的作用是。

5、碳在白口铸铁中主要以形式存在,而在灰口铸铁中主要以形式存在。

二、名词解释(10分)

1、合金;2、共晶转变;3、枝晶偏析;4、伪共晶;5、回复;

三、选择题(12分)

1、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都呈()。

A.各向异性;B.各向同性;C.伪各向异性;D.伪各向同性。

2、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A.与溶剂的相同;B.与溶质的相同;

C.与溶剂、溶质的都不相同;D.是两组元各自结构的混合。

3、多晶体金属的晶粒越细,则其()。

A.强度越高,塑性越好B.强度越高,塑性越差

C.强度越低,塑性越好D.强度越低,塑性越差

4、调质处理后可获得综合力学性能好的组织是()

A.回火马氏体B.回火托氏体

C.回火索氏体D.索氏体

5、过共析钢正火的目的是()。

A.调整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B.细化晶粒,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C消除网状二次渗碳体D.防止淬火变形与开裂

6、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方法为()。

A.淬火+低温回火B.完全退火

C.水韧处理D.固溶+时效

四、判断题(5分)

1、金属铸件可通过再结晶退火来细化晶粒。

()

2、亚共析钢加热至Ac1和Ac3之间将获得奥氏体+铁素体二相组织,在此区间,奥氏体的含碳量总是大于钢的含碳量。

()

3、化学热处理既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又改变其表面组织。

()

4、所有合金元素均使Ms、Mf点下降。

()

5、可锻铸铁可在高温下进行锻造加工。

()

五、问答题(36分)

1、什么叫临界晶核?

它的物理意义及与过冷度的定量关系如何?

(8分)

2、试比较45钢、T8钢、T12钢的硬度、强度和塑性有何不同?

(9分)

3、试述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及控制奥氏体晶粒的方法。

(9分)

4、分析碳和合金元素在高速钢中的作用及高速钢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10分)

六、综合分析题(22分)

1、用9SiCr钢制成圆板牙,其工艺路线为:

锻造→球化退火→机械加工→淬火→低温回火→磨平面→开槽开口。

试分析:

①球化退火、淬火及回火的目的;②球化退火、淬火及回火的大致工艺。

(10分)

2、一碳钢在平衡冷却条件下,所得显微组织中,含有50%的珠光体和50%的铁素体,问:

①此合金中碳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②若该合金加热到730℃时,在平衡条件下将获得什么组织?

③若加热到850℃,又将得到什么组织?

(12分)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2,4,0.68,0.74;2、形核与长大,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搅拌等;

3、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4、防止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细化晶粒;

5、Fe3C,石墨。

二、名词解释

1、合金:

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2、共晶转变:

在一定的温度下,由—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3、由于固溶体结晶通常是树枝状进行,结果使枝干和枝间的化学成分不同,称为枝晶偏析。

4、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共晶组织称为伪共晶。

5、回复: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所产生的某些亚结构和性能的变化过程。

三、选择题

1A,2A,3A,4C,5C,6D

四、判断题

1×,2√,3√,4×,5×

五、问答题

1、根据自由能与晶胚半径的变化关系,可以知道半径r<rc的晶胚不能成核;r>rc的晶胚才有可能成核;而r=rc的晶胚既可能消失,也可能稳定长大。

因此,半径为rc的晶胚称为临界晶核。

其物理意义是,过冷液体中涌现出来的短程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当其尺寸r≥rc时,这样的原了团使可成为晶核而长大。

临界晶核半径rc其大小与过冷度有关。

2、由含碳质量分数对碳钢性能的影响可知,随着钢中碳含量的增加,钢中的渗碳体增多,硬度也随之升高,基本上呈直线上升。

在0.8%C以前,强度也是虽直线上升的。

在,0.8%C时,组织全为珠光体,强度最高;但在>0.8%C以后,随碳量的继续增加,组织中将会出现网状渗碳体,致使强度很快下降;当≥2.11%C后,组织中出现莱氏体.强度将很低,而塑性是随碳量增加而下降的,在出现莱氏体后,塑性将几乎降为零。

由此可知,T12的硬度最高,45钢的硬度最低;T12的塑性最差,45钢塑件最好;T8钢均居中,T8钢的强度最高。

3、奥氏体形成过程:

a)奥氏体晶核的形成b)奥氏体晶核的长大;c)残留渗碳体的溶解;d)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的方法:

a)制定合适的加热规范,包括控制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快速短时加热;b)碳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在钢中加入—定显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合金元素。

如:

A1、V、Ti、Zr、Nb等;c)考虑原始组织的影响,例如片状球光体比球状珠光体加热组织易粗化。

4、化学成分:

高碳的目的是为了和碳化物形成元素Cr、W、Mo、V等形成碳化物,并保正得到强硬的马氏体基体以提高钢的硬度利耐磨性。

W、Mo、V主要是提高钢的红硬性,因为这些元素形成的碳化物硬度高,产生二次硬化效应,因而显著提高钢的红硬性、硬度和耐磨性。

Cr主要是提高钢的淬透性。

其工艺突出的特点是淬火加热温度非常高,回火温度高,次数多,淬火加热时采用预热。

六、综合分析题

1、球化退火是为了消除锻造应力,获得球状珠光体和碳化物,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并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减少淬火时的变形与开裂;淬火及回火是为了获得回火马氏体,保证热处理后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

球化退火工艺:

加热温度790—810℃,等温温度700—720℃;淬火工艺:

加热温度850—870℃(油淬);回火工艺;160—180℃。

2、①设该合金中含C%=x,则由杠杆定律得

所以C%=x=0.38%

②其显微组织为F+A

③全部奥氏体(A)组织

重庆大学

期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程代码:

主要班级:

教学班号:

本卷为B卷,共2页,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15分)

1、实际金属中存在有、和三类晶体缺陷。

2、为了使金属结晶过程得以进行,必须造成一定的,它是理论结晶温度与的差值。

3、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它具有晶体结构.在℃时碳的最大溶解度为%。

4、当钢中发生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原奥氏体中碳含量越高,则Ms点越转变后的残余奥氏体量就越。

5、除处,其他的合金元素溶人A中均使C曲线向移动,即使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淬透性。

二、名词解释(10分)

1、相;2、热处理;3、置换固溶体;4、加工硬化;5、珠光体;

三、选择题(12分)

1、当晶格常数相同时,FCC晶体比BCC晶体()。

A.原子半径大,但致密度小;B.原子半径小,但致密度大;

C.原子半径大,但致密度也大;D.原子半径小.但致密度也小。

2、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为()。

A.正应力B.切应力c.原子活动力D.复合应力

3、钢在淬火后所获得的马氏体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A.奥氏体的本质晶粒度B.奥氏体的实际晶粒度

C.奥氏体的起始晶粒度D.加热前的原始组织

4、过共析钢的正常淬火加热温度是()。

A.Acm十(30—50℃)B.Ac3十(30—50℃)

C.Ac1十(30—50℃)D.Ac1一(30—50℃)

5、制造手工锯条应采用()。

A.45钢淬火+低温回火B.65Mn淬火+中温回火

C.T12钢淬火+低温回火D.9SiCr淬火+低温回火

6、LYl2的()。

A.耐蚀性好B.铸造性能好

C.时效强化效果好D.压力加工性好

四、判断题(5分)

1、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比组成固溶体的溶剂金属的强度和硬度高。

()

2、实际金属是由许多结晶位向都完全相同的小晶粒组成的。

()

3、T10和T12钢如其淬火温度—样,那么它们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也是一样的。

()

4、高速钢反复锻造是为了打碎鱼骨状共晶莱氏体,使其均匀分布于基体中。

()

5、铸铁可以通过再结晶退火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

()

五、问答题(36分)

1、分析纯金属生长形态与温度梯度的关系?

(8分)

2、何为超塑性?

如何实现超塑性?

(9分)

3、何谓回火脆性?

说明回火脆性的类型、特点及其抑制方法。

(9分)

4、为什么合金钢比碳钢的力学性能好?

热处理变形小?

合金工具钢的耐磨性热硬性比碳钢高?

(10分)

六、综合分析题(22分)

1、某汽车齿轮选用20CrMnTi材料制作,其工艺路线为:

下料→锻造→正火→切削加工→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喷丸→磨削加工。

请分别说明上述四项热处理工艺的目的及工艺。

(10分)

2、现有A、B两种铁碳合金。

A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的量占75%,铁素体的量占25%;B的显微组织为珠光体的量占92%,二次渗碳体的量占8%。

请回答:

①这两种铁碳合金按显微组织的不同分属于哪一类钢?

②这两种钢铁合金的含碳量各为多少?

③画出这两种材料在室温下平衡状态时的显微组织示意图,并标出各组织组成物的名称。

(12分)

金属学及热处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2、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

3、铁素体,BCC,727,0.0218;4、低,多;5、Co,右,减小,增加。

二、名词解释

1、相:

结构相同、成分相同并以界面相互分的均匀组成部分。

2、热处理:

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3、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固溶体。

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的尺寸差不同,都将引起晶格畸变,产生固溶强化。

4、随冷塑性变形量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加工硬化。

5、共析转变的产物是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称作珠光体,用P表示。

三、选择题

1B,2B,3B,4C,5C,6C

四、判断题

1√,2×,3×,4√,5×

五、问答题

1、纯金属生长形态是指晶体长大时界面的形貌。

界面形貌取决于界面前沿液体中的温度分布。

(1)平面状界面。

当液体具有正温度梯度时,晶体以平界面方式推移长大。

此时,界面上任何偶然的小的凸起伸入液体时,都会使其过冷度减小,长大速率降低或停止长大,而被周围部分赶上,因而能保持平界面的推移。

长大中晶体沿平行温度梯度的方向生长,或沿散热的反方向生长,其他方向的生长则受到抑制;

(2)树枝状界面。

当液体具行负温度梯度时,在界面上若形成偶然的凸起伸入前沿液体时,由于前方液体有更大的过冷度,有利于晶体长大和凝固潜热的散失,从而形成枝晶的一次轴。

一个枝晶的形成,其潜热使邻近液体温度升向,过冷区降低,因此,类似的枝晶只在相邻一定间距的界面上形成.相互平行分布。

在—次枝晶处的温度比枝晶间温度高,这种负温度梯度使一次铀上又长出二次轴分技,同样,还会产生多次分枝。

枝晶生长的最后阶段,由于凝固潜热放出使枝晶周围的液体温度升高至熔点以上。

液体中出现正温度梯度,此时晶体长大依靠平面方式推进,直至枝晶间隙全部被填满为止。

2、金属材料在一定条件下拉伸,其延伸率可以高达200%以上,甚至大于1000%。

这种性能称作超塑性。

超塑性可以分成组织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和其他超塑性三大类。

其中组织超塑性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1)晶粒超细化、等轴化、稳定化,一般不超过10μm;

(2)变形温度一般在(0.5—0.7)Tm,呈现超塑性;

(3)—定的应变速率,超塑性变形最佳的速率为10-4—10-5S-1或者10-3—10-2min-1。

3、有些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比在较低温度回火时还显者下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类型主要有两种,即低温回火脆性与高温回火脆性。

低温回火脆性亦称第一类回大脆性,几乎所有工业用钢都存在程度不问的这类脆性、它与回火后的冷却速度无关。

因此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

高温间火脆性亦称第二类回火脆性,其特点是只出现在一些特定成分的钢中,其回火脆性与否,与回火后冷却速度有关,即回火缓冲出现,快冷不出现,因此亦称可逆回火脆性。

抑制回火脆性的方法:

对于第一类回火脆性由于其不可逆性,只能避免在脆化温度范围内回火;如果必须在该温度回火,可采用等温淬火;加Si使低温回火脆化温度移向高温等措施。

抑制高温回火脆性的方法:

1)高温间火后快速冷却;2)降低钢中杂质元素的含量;3)钢中加人适量的Mo、W。

4、

(1)合金元素加入后并经适当热处理,可使钢的力学性能提高或得以改善。

(2)合金元素(除Co外)加入后使钢的淬透性增加,因此获得同样组织时合金钢可选择较缓的冷却介质,故热处理变形小。

(3)合金工具钢出于含有—些合金元素,与钢中的碳形成合金碳化物,而这些合金碳化物的硬度高、熔点高,所以合金工具钢的耐磨性、热硬性比碳钢高。

六、综合分析题

1、①正火目的:

使组织均匀化、细化、改善加工性能。

正火工艺:

加热至Ac3+(30—50)℃,空冷。

②渗碳目的:

提高齿轮表面的含碳量,为淬火作难备。

渗碳工艺;在900—950℃进行。

③淬火目的:

使渗碳层获得最好的性能,即获得高的齿面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并保持心部的强度及韧性。

淬火工艺:

渗碳后,油冷。

④低温回火目的:

减少或消除淬火后应力,并提高韧性。

低温回火工艺:

加热至(150-200)℃进行。

2、①A:

亚共析钢B:

过共析钢

②设A钢的含碳量为:

x1

x1=0.58%故A钢的含碳量为0.58%

设B钢的含碳量为:

x2

x2=1.24%B钢的含碳量为1.24%

③组织示意图:

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

第一部分金属学

一、解释下列名词并说明其性能特点(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6分)

1、渗碳体2、铁素体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总计40分)

∙写出Fe-Fe3C相图中共析和共晶转变式,并说明含碳量及温度。

(8分)

∙写出Fick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并说明应用范围、区别及联系。

(8分)

∙图示并说明什么是热过冷。

(4分)

∙何谓加工硬化?

产生原因是什么?

有何利弊?

(12分)

∙无论置换固溶体还是间隙固溶体都会引起强度升高,试分析其原因。

(8分)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0分)

1、计算莱氏体中Fe3C的相对含量。

2、已知Cu的熔点为1083℃,试估算其再结晶温度。

(δ≈0.35)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6分)

1、试画出含碳量为0.45%的铁碳合金金相显微组织示意图;

2、试分析含碳量分别为0.20%、0.45%、0.65%的铁碳合金在组织和力学性能上有何不同?

 第二部分热处理原理(38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分)

1、热处理2、马氏体3、实际晶粒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空,每空1分,总计16分)

1、马氏体的基本形态有和,此外还有、和。

通常低碳钢所形成的马氏体为,高碳钢所形成的马氏体为.

2、按回火温度不同,通常将回火分为、和;

回火温度分别是、和;其回火组织分别为、和。

 

三、何谓奥氏体?

简述奥氏体的转变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本大题6分)

 

四、问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总计10分)

将共析钢加热至780℃,经保温后,请回答:

1、若以图示的V1、V2、V3、V4、V5和V6的速度进行冷却,各得到什么组织?

2、如将V1冷却后的钢重新加热至530℃,经保温后冷却又将得到什么组织?

力学性能有何变化?

 

答案

第一部分金属学(62分)

一、

1.Fe3C为复杂晶体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其硬度高,脆性大,塑性几乎等于零,硬脆相,是钢中主要强化相。

2.α-Fe中溶入溶质元素而构成的固溶体,铁素体仍保持α-Fe的体心立方晶格,由于间隙小,溶碳极少,力学性能与纯铁相同,强度、硬度不高,具有良好的塑性,770oC以下为铁磁性。

二、

1.A0.77

(F0.0218+Fe3C)共析L4.3

(A2.11+Fe3C)共晶;

2.

   稳态

 非稳态

第一扩散定律是第二扩散定律的特例。

3.

ΔT=T0-T1

过冷是由液固界面前沿实际温度分布与平衡凝固温度之差,称热过冷。

 

 

4.冷加工变形后,金属材料强度、硬度升高而塑性下降的现象叫加工硬化。

是由于塑变中产生了大量位错等晶体缺陷,相互交互作用,使位错运动阻力增大,变形抗力增加,加工硬化是强化金属材料重要方法,尤其是热处理不能强化材料更重要,使材料在加工中成为可能。

但同时变形抗力增加,进一步变形必消耗动力,塑性大幅下降,会导致开裂,有时为继续变形必加中间再结晶退火,增加生产成本。

5.一是溶质原子的溶入使晶格畸变,阻碍滑移面上位错运动。

二是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子对位错的钉扎作用,形成“柯氏气团”对位错起钉扎作用。

三、计算题

1.

2.T再=δTm=0.35

(1083+273)=474.6K,即201.6oC

四、实验题

1、0.45%的铁碳合金金相显微组织示意图;

2、随含碳量↑,F↓,Fe3C↑。

塑性、韧性下降,强度硬度↑

 

第二部分热处理原理(38分)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6分)

1、热处理:

将钢在固态下进行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其组织而得到所需性能的工艺方法。

2、马氏体:

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3、实际晶粒度:

在某一加热条件下(实际热处理)所得到的实际奥氏体晶粒大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个空,每空1分,总计16分)

1、板条状、片状,此外还有蝶状、薄片状和ε马氏体。

板条状,片状.

2、低温、中温、高温;150~250℃,350~500℃,500~650℃;回火M,回火T,回火S。

 

三、

奥氏体:

C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

形成过程:

奥氏体生核、长大、残余渗碳体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影响因素: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加热速度,含碳量,合金元素,冶炼方法,原始组织等。

四、

1、V1:

M+A残余、V2:

T+M、V3:

S+T+M+A残余、V4:

S+T、V5:

S,V6:

S。

2、S回火,硬度有所下降,塑性、韧性等上升,综合力学性能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