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652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温州九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生物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温州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面对一组动物的、植物的或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的电镜照片,即使是一位有经验的细胞学家也无法分辨出它们。

这种真核生物间的统一性体现在

A.生物体水平B.细胞水平

C.器官水平D.分子水平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真菌都属于真核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多种多样的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等。

【详解】面对一组动物的、植物的、或真菌的细胞中内质网的电镜照片,有经验的细胞学家也无法分辨出他们,这是因为这些这是生物的内质网结构非常相似,这说明真核生物在细胞水平上存在统一性,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中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

B.蛋白质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C.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中可以产生水

D.生物大分子中均含有C、H、O、N元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有机物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多样性;核酸分为DNA和RNA。

【详解】糖类的基本单位是单糖中的葡萄糖,A正确;蛋白质是结构物质,通常不是能源物质,B正确;生物大分子都是由单体结合而成的,一般都可以产生水,C正确;多糖属于生物大分子,但是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3.下列与物质出入细胞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出细胞的物质必定都要通过质膜

B.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C.只要微粒直径足够小就能自由扩散进出细胞

D.离子通道运输离子具有选择性,可随时开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扩散,叫做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1)自由扩散: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

(如O2)

(2)协助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蛋白的扩散方式。

(葡萄糖进出某些细胞的方式)

2、主动运输:

有能量消耗,并且需要有载体的帮助进出细胞的方式。

(小分子物质、离子)

3、胞吞和胞吐:

大分子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详解】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不需要通过质膜,A错误;胞吐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然后将物质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可能是自由扩散,也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C错误;离子通道运输离子具有选择性,在特定条件下才可以开放,如神经元在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D错误。

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衰老时细胞周期变长

B.癌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减少

C.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物质

D.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是细胞凋亡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正常的生命历程包括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不正常分化还会导致细胞癌变,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详解】衰老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导致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单性植物中花器官的退化现象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5.下列关于遗传与人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病患者体内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

B.人类遗传病在遗传时不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遗传咨询可以为各种疾病患者确定疾病再度发生的概率

D.绒毛细胞检查用于确诊某些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遗传病患者体内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A错误;人类遗传病在遗传时不一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如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遗传咨询只能为某些疾病患者估算疾病再度发生的概率,C错误;绒毛细胞检查可以用于确诊胎儿是否有染色体异常、神经管缺陷以及某些能在羊水中反映出来的遗传性代谢疾病,D错误。

6.下列有关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卡尔文循环由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组成

B.动物体内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的水解反应只能发生在细胞外

C.乳酸发酵过程中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

D.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本质区别是前者分解ATP后者生成ATP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水解反应、能量代谢等,回忆相关知识点分析各选项,据此答题。

【详解】卡尔文循环由一系列的酶促反应组成,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等,A正确;动物体内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的水解反应可以发生在细胞内,如肝糖原的水解,B错误;乳酸发酵过程中,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被[H]还原为乳酸,C错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消耗能量而后者产生能量,D错误。

7.下列与人体骨骼系统的发育无明显关系的激素是

A.雄激素B.甲状腺激素C.生长激素D.孕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不同的激素对人体的作用是不同的,首先明确的是各种激素的作用,然后分析各个选项中的激素答题。

【详解】雄性激素有强大的促进蛋白质合成使机体呈氮正平衡的作用,这在儿童表现尤为突出,如促进骨胳肌发育、促进骨胳中钙盐沉着,使骨胳增厚生长,A正确;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因此与人体骨骼系统的发育有密切关系,B正确;生长激素能够促进生长,尤其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骼的发育,C正确;孕激素与人体骨骼系统的发育无明显关系,D错误。

8.“膜流”是指细胞的各种膜结构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也能发生“膜流”现象

B.质壁分离现象是“膜流”现象的例证

C.抗体的分泌过程发生“膜流”现象

D.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发生“膜流”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不同的生物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叫做膜流,即发生膜流必须有不同生物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

【详解】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不能发生“膜流”现象,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没有发生不同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不属于“膜流”现象,B错误;抗体的分泌过程发生了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属于“膜流”现象,C正确;蛋白质和RNA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没有发生“膜流”现象,D错误。

9.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处的子代噬菌体不一定含有放射性

B.乙处的子代噬菌体不一定都含有放射性

C.两个实验均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答案】A

【解析】

【分析】

噬菌体的增殖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

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分析图1可知,大肠杆菌用放射性32P或35S处理过,所以,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A错误;由于亲代噬菌体用放射性32P处理过,所以乙处只有2个噬菌体中含放射性,所以乙处的子代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B正确;由于图1中的大肠杆菌用放射性32P或35S处理过,而噬菌体没有用放射性处理过;图2只用32P标记噬菌体,缺少对照组,所以都不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C正确;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仍只有2个噬菌体中含放射性,所以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所以含放射性的噬菌体所占比例越来越小,D正确。

10.下列有关“碱基序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交叉互换能引起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B.核酸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必定引起基因突变

C.生物的遗传信息都是由DNA中的碱基序列代表的

D.各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均能引起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基本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而碱基是组成核苷酸的成分之一,DNA和RNA都具有一定的碱基排列顺序,据此答题。

【详解】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会引起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改变,A正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改变不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B错误;生物的遗传信息是由DNA或RNA中的碱基序列代表的,C错误;染色体畸变不一定能引起DNA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D错误。

11.8%的盐酸会杀死细胞,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8%的盐酸中,发现部分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部分细胞未发生。

对此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入液泡

B.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光学显微镜下始终未能观察到染色体

C.部分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这些细胞均处于渗透平衡状态

D.盐酸中的H+、Cl-能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入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过长或者外界溶液的浓度过大,都会导致细胞死亡,则不会再发生质壁分离或者复原;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盐酸会杀死细胞,而死细胞是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或者复原的。

【详解】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可以通过扩散进入液泡,A正确;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不进行分裂,无法观察到染色体,B正确;部分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说明这些细胞已经被盐酸杀死,C错误;盐酸中的H+、Cl-能以主动转运方式进入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D正确。

1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

C.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1

D.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

1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即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

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

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验证。

【详解】A、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故A正确;

B、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故B正确;

C、在统计时,F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3:

1,故C正确;

D、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验证,故D错误。

【点睛】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取材正确,即选取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豌豆自花传粉.孟德尔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提出的假说是:

(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3)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并通过测交实验进行演绎验证。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

B.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C.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不同的是种群基因频率不发生定向改变

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

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详解】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重组,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A正确;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一般需要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但是也不是绝对的,B错误;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都能使得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有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

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细胞

B.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C.神经元细胞的突起均由长轴突和短树突组成

D.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树突末梢的支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详解】处于反射弧中的各种细胞均为可兴奋细胞,A正确;膝反射中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不在脊髓中,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B错误;神经元细胞的突起包含轴突和树突,轴突比较长,树突包括长树突和短树突,C错误;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表面膜受到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D错误。

15.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巨噬细胞可吞噬抗原-抗体凝聚物

B.中性粒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以识别组织间隙的细菌

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要蛋白质类抗原与膜上抗体结合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T细胞和B细胞,T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和接受抗原刺激分化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B细胞的功能是接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

【详解】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后,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A正确;

中性粒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可以识别组织间隙的细菌,B正确;

抗原不一定是蛋白质类的,C错误;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特异性,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D正确。

1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如呼吸酶、尿素等

B.组织液在一定条件下可渗入血浆和淋巴

C.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D.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的各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动态平衡的。

【详解】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组织液在一定条件下可渗入血浆和淋巴,血浆也可以渗入组织液,但是淋巴不能渗入组织液,B正确;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C错误;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D错误。

1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加入碳酸钙,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进行预实验

C.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调节出较暗的视野

D.将花生种子去种皮后滴加苏丹Ⅲ染液2~3min后即可观察到染成橙黄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探究酶的活性实验、显微镜观察实验、脂肪的鉴定实验等知识点,回忆和梳理相关实验内容,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详解】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防止研磨时叶绿素被破坏,因此应该在研磨叶片时就加入碳酸钙,A错误;

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为了减小浪费需要设置预实验,B错误;

若观察的细胞是无色透明的,为了取得明显的效果,应通过调节反光镜或光圈,进而调节出较暗的视野,C正确;

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要用50%的酒精去浮色,D错误。

18.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插有明胶的苗发生向光弯曲证明苗尖下部是弯曲生长的部位

B.显微镜观察表明,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小但数量多

C.本实验能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运输

D.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可设置不放苗尖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如下表: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达尔文

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拜尔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向下传递

鲍森•詹森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温特

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详解】要证明苗尖下部是弯曲生长的部位,需要设立对照实验,A错误;

弯曲部位背光面细胞大但数量与向光面差不多,B错误;

由于缺乏从形态学下端向上端运输的对照实验,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促进生长的物质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运输,C错误;

要使本实验更有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设置不放苗尖仅放明胶或云母片的对照实验,排除琼脂和云母片的影响,D正确。

19.将蚕豆幼苗在含胸腺嘧啶核苷(3H-T)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让3H掺入DNA中,从而使染色体带有放射性。

随后,将幼苗转到含有秋水仙素(可持续发挥作用且不会导致细胞死亡)的普通培养基(2H-T)中培养一段时间,剪取根尖,制片并检测染色体的放射性,结果如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从染色体水平分析,该实验结果证明了DNA进行半保留复制

C.在着丝粒分裂后含3H的染色体比例减半,说明核DNA经历了3次复制

D.若改用尿嘧啶核苷(3H-U)的培养基进行该实验,无法得到相同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秋水仙素一般可用于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其作用机理为:

在有丝分裂前期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开的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形成两个子细胞,进而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据图分析,3H-T培养基培养很长一段时间后,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带有放射性,然后放到2H-T培养基培养,两条染色体中均有一条染色单体带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不带有放射性,说明核DNA复制了2次;一段时间后,2条染色体都含有放射性,说明DNA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详解】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DNA分子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B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核DNA经历了2次复制,C错误;

DNA不含尿嘧啶,因此若改用尿嘧啶核苷(3H-U)的培养基进行该实验,无法得到此结果,D正确。

20.如图表示寒冷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体温感觉中枢在下丘脑

B.甲的含义中有毛细血管收缩

C.乙、丙的含义均是指相关激素的作用

D.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抑制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寒冷条件下与炎热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

根据题图分析,图中甲表示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等;乙、丙分别表示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骨骼肌战栗。

【详解】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而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A错误;

甲的含义包括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B正确;

乙、丙当中只有一个代表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C错误;

此条件下,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促进,D错误。

21.若基因转录所合成的RNA链不能与模板分开,会形成R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R环的形成不会影响该RNA的翻译

B.R环中未配对的DNA单链可以进行转录

C.杂合链中A-U/T-A碱基对的比例影响R环的稳定性

D.R环的RNA链通过磷酸二酯键与DNA的模板链相结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R环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可以由基因转录所合成的RNA链不能与模板分开而形成。

【详解】R环中的RNA不能与其模板链分开,因此该RNA不能作为翻译的模板,A错误;

R环中未配对的DNA单链不是模板链,不可以进行转录,B错误;

C和G之间有3个氢键,A-U/T之间有2个氢键,因此杂合链中A-U/T碱基对的比例越高,R环的稳定性越低,即该比例会影响R环的稳定性,C正确;

R环的RNA链通过氢键与DNA的模板链相结合,D错误。

22.下列有关需氧呼吸中柠檬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消耗氧气

B.该过程过程释放大量能量

C.该过程产生的NADH比糖酵解阶段产生的多

D.该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元素全部来源于丙酮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氧呼吸(需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需氧呼吸中柠檬酸循环过程不消耗氧气,A错误;

该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B错误;

该过程产生的NADH比糖酵解阶段产生的多得多,C正确;

该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元素来自于丙酮酸和水,D错误。

23.下列有关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B.凡发生过过敏反应的人,对各种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

C.HIV破坏免疫系统,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D.HIV外层脂类膜中的蛋白质都是由HIV的RNA控制合成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属于免疫功能过强,而免疫缺陷病属于免疫功能不足。

【详解】过敏反应是由于抗体分布不正常引起的,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A正确;

过敏反应有特定的过敏源,因此发生过过敏反应的人,不可能对各种致敏原都可发生反应,B错误;

HIV破坏免疫系统,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但是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