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736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docx

《建筑施工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Safetyandtechnicalstandardforthestructureofcrutches

withsteeltubesofconstructiontemplateandworkingplatform

目次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提出并归口管理,授权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

广西图正建筑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工学院、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建筑管理处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林伊宁、马冀、冯家才、周宇宁、魏祚兴、卢萃辉、冯锦华、肖玉明、吴晓广、顾胜、孙正坤、曾平凡、何玉岩、蒋丽娜、严静、黎旭标、杨东源。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模板时有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会同有关单位制定本标准,以求杜绝施工模板倒塌事故,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通过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发现,模板倒塌的技术原因主要是两点:

计算错误或模板支架构造措施失当。

对计算问题,本标准解决的办法是,由标准起草小组设定一个数据范围进行计算,确定在此范围内的支架安全后,将结果写入标准,凡符合本标准规定条件的支架,仅需作荷载计算,无需再作复杂的稳定性计算。

这样做既可避免因施工人员计算错误导致发生事故,又可省去繁琐、重复的工作。

对支架构造措施问题,本标准解决的办法是,由标准起草小组对支架受力情况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总结事故案例的教训和广西成功的经验,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提出行之有效的支架构造措施并写入标准。

计算无误加上构造措施得当,只有在这两者兼备的前提下支架才是安全的,这应该成为支架设计、搭设、检查、验收所秉承的理念。

建筑施工模板及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安全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模板和作业平台钢管支架构造的术语和定义及符号、支架材质、支架支承与细部构造、扣件式钢管支架的构造、其他形式钢管支架的构造、安全管理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新浇混凝土梁板、高架路桥等平面或斜面构件模板和施工作业平台的钢管支架构造。

本标准的内容以对扣件式钢管支架的规定为主。

第6章是对其他形式钢管支架的规定。

本标准仅规定钢管支架的构造,不涉及计算。

钢管支架的构造执行本标准,计算、构配件材质性能及其他应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09-2001(2006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JG13门式钢管脚手架

JGJ12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01(2002年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6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术语、定义及符号

11.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11.1.1 高大模板、高大作业平台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为高大模板或高大作业平台:

1——支撑体系高度达到或超过8m;

2——结构跨度达到或超过18m的模板;

3——按JGJ162-2008进行荷载组合之后的施工面荷载达到或超过15kN/m2;

4——按JGJ162-2008进行荷载组合之后的施工线荷载达到或超过20kN/m;

5——按JGJ162-2008进行荷载组合之后的施工单点集中荷载达到或超过7kN的作业平台。

11.1.2 一般模板、一般作业平台

除高大模板、高大作业平台之外的模板、作业平台。

11.1.3 支架、钢管支架

6——支架:

用于支承新浇混凝土的模板或支承作业平台的支撑体系;

7——钢管支架:

由钢管、扣件、零配件搭设而成的支架。

11.1.4 侧移

支架底部不动,上部其他部位在水平方向上所发生的位移。

支架顶部的水平位移称为架顶侧移。

11.1.5 几何不变架体

在正常施工荷载作用下,内部任意两点之间无相对位移的支架架体。

11.1.6 立杆

支架中的竖向杆件。

11.1.7 水平杆

支架中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立杆的水平杆件。

11.1.8 步高、步

水平杆在竖向上的间距称为步高,每一间距称为一步。

11.1.9 立杆间距

沿水平杆方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距离。

11.1.10 封顶杆

支架中最顶层的水平杆。

11.1.11 扫地杆

支架中最底层的水平杆。

11.1.12 剪刀撑

支架中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

分为:

8——纵向竖直剪刀撑;

9——横向竖直剪刀撑;

10——水平剪刀撑。

11.1.13 剪刀撑体系

设置在支架内部,由纵向竖直剪刀撑、横向竖直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共同构建的体系,是从支架内部防止支架发生侧移的装置。

11.1.14 斜撑

除剪刀撑外,与立杆、水平杆均斜交的杆件。

11.1.15 扣件

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

分为:

11——直角扣件;

12——旋转扣件;

13——对接扣件。

11.1.16 底座

设于立杆底部的座垫。

分为:

14——固定底座;

15——可调底座。

11.1.17 垫板

设于立杆下的支承板。

11.1.18 可调顶托

旋入立杆顶端,可以调节高度的配件。

11.1.19 支顶

对支承模板支架或作业平台支架的楼面或屋面作支撑,将荷载下传。

11.1.20 外连装置

使支架与建筑物的结构构件连结,将支架中的水平内力传至建筑结构,是从外部防止支架发生侧移的装置。

分为:

16——抱柱装置;

17——连墙装置;

18——连板装置;

19——连梁装置;

20——辅助装置。

3.1.21格构框架体系

支架内沿支架纵横两向,由格构柱、格构梁组成的框架体系。

11.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H——支架的高度;

HD——支架中的危险区域;

h——步高;

la——沿支架纵向的立杆间距;

lb——沿支架横向的立杆间距;

S——竖直剪刀撑的间距。

支架材质、支架支承与细部构造

11.3 支架材质

当支架高度超过3.6m时,应使用钢管搭设。

禁止使用接长的木杆作立杆,禁止使用叠层搭设的木材支撑体系代替钢管支架。

注:

叠层搭设的木材支撑体系,是指在底层木立杆顶上满铺木板之后,在木板上再设置支架的支撑体系。

11.4 支架支承

11.4.1 支架的支承面为地面时,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地面不应发生沉陷。

地基承载力应按JGJ162-2008的要求进行验算。

a)验算后符合要求的,可以根据以下情况放置立杆:

1)搭设一般作业平台支架的,应在地基上铺垫板后再放置立杆。

2)搭设高大作业平台支架、一般模板支架和高大模板支架的,应浇捣混凝土支承面并铺垫板后再放置立杆。

b)验算后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根据支架荷重和场地情况选择如下方法之一进行处理:

1)进行地基处理后按本条a)项处理。

2)先按施工图完成地面混凝土工程,再搭设支架。

支架的支承面为楼面或屋面时,应符合如下规定:

搭设一般模板支架或高大模板支架的,支承面下应加支顶,应根据实际荷重对该支承面进行荷载验算,以确定支架下传的荷载是否超出支承面的设计活荷尔蒙载,进而确定需要支顶的层数,但至少支顶1层。

搭设高大作业平台支架的,应根据实际荷重对该支承面进行荷载验算,以确定是否需要对支承面进行支顶和需支顶的层数。

注:

支架下传的荷载可按JGJ162-2008的式5.2.5-14计算(该式见本准备第5.1.7条注),楼面或屋面的设计活荷载按GB50009-2001(2006年版)的表4.1.1给出的标准值乘以1.4的分项系数计算。

高大模板支架和高大作业平台支架的立杆下宜设置底座。

11.5 细部构造

11.5.1 封顶杆、扫地杆

封顶杆应贴近模板底,扫地杆位于支承面以上≤200mm处,如图1所示。

1—模板;2—封顶杆;3—扫地杆;4—立杆;5—水平杆;6—竖直剪刀撑;a—应贴近

图1 封顶杆、扫地杆

11.5.2 剪刀撑

11.5.2.1 剪刀撑倾角为45°~60°(宜采用45°),跨越5~7条立杆,宽度≥6m,如图2所示:

图2 剪刀撑

11.5.2.2 纵向竖直剪刀撑,在竖直面上紧贴立杆沿支架纵向全高全长设置

11.5.2.3 横向竖直剪刀撑,在竖直面上紧贴立杆沿支架横向全高全长设置

11.5.2.4 水平剪刀撑,沿水平面紧贴水平杆全平面设置

11.5.2.5 竖直剪刀撑应与每一条与其相交的立杆扣接(不直接与竖直剪刀撑斜杆接触的立杆除外)。

水平剪撑应与每一条与其相交的立杆扣接,不能与立杆扣接之处应与水平杆扣接。

11.5.3 扣件式钢管支架的杆件接长

杆件接长分为搭接和对接:

21——搭接1:

搭接长度不应小于700mm,用3个旋转扣件扣接,如图3A所示;

22——搭接2:

搭接长度不小于900mm,用4个旋转扣件扣接,如图3B所示;

23——对接:

对接的两杆杆轴在同一条直线上,用对接扣件扣接,如图3C所示。

A搭接1B搭接2C对接

1—杆件;2—扣件

图3 杆件接长

11.5.4 抱柱装置

使支架与建筑物的柱连结的装置,如图4所示。

A与单柱连结的抱柱B与多柱连结的抱柱

1—混凝土柱;2—支架的水平杆;3—扣件;4—抱柱箍

图4 抱柱装置

11.5.5 连墙装置

使支架与建筑物的混凝土墙连结的装置,如图5所示。

1—墙两侧的长管(与短管扣接);2—混凝土墙;3—支架中的水平杆(与长管扣接);

4—短管(长为墙厚加700mm);5—预留孔

60;

图5 连墙装置(平面图)

11.5.6 连板装置

使支架与建筑物的楼面板、屋面板连结的装置,如图6所示。

1—长管(与短管扣接);2—楼屋面板;3—支架中的水平杆(与长管扣接);4—预埋短管(长为板厚加250mm);

图6 连板装置

11.5.7 连梁装置

使支架与建筑物的梁连结的装置,如图7所示。

1—建筑物的梁;2—支架中的水平杆;3—扣件;4—连梁箍

图7 连梁装置

11.5.8 保险装置

在无法采用抱柱装置、连墙装置、连板装置、连梁装置与建筑物连结之处,为防止架顶侧移所设置的装置,如图8、图9所示。

钢丝绳(直径≥9.3mm)适度收紧,但不可对立杆施力过大,以免立杆向架内侧移。

钢丝绳应贴近水平杆设置,并在水平杆下方引入引出。

 

1—楼面;2—抱柱装置;3—混凝土柱;4—花蓝螺栓;5—用1~3道水平钢丝绳拉住支架顶部;6—绕过3条立杆

图8 在一处设置保险装置(平面图)

1—楼面;2—抱柱装置;3—混凝土柱;4—花蓝螺栓;5—用1~3道水平钢丝绳拉住支架顶部;6—绕过3条立杆

图9 在多处设置保险装置(平面图)

11.5.9 格构柱

由支架中4条或多条立杆围成的矩形截面柱。

柱的4个侧面设之字斜撑,之字斜撑与组成柱的立杆扣接;每步高设2道水平短剪刀撑,水平短剪刀撑与柱角的立杆扣接。

如图10、图11所示。

1—水平杆;2—立杆;3—水平短剪刀撑;4—之字斜撑

图10 4条立杆围成的格构柱

1—水平杆;2—立杆;3—水平短剪刀撑;4—之字斜撑

图11 多条立杆围成的格构柱

格构梁

由支架中4条或多条水平杆围成的矩形截面梁。

梁的4个侧面设之字斜撑,之字斜撑与组成梁的水平杆扣接;沿梁长方向每la或每lb设1道与梁垂直的竖直短剪刀撑,竖直短剪刀撑与组成梁的水平杆扣接,短剪刀撑位置在立杆附近200mm以内,如图12所示。

格构梁的支座是格构柱。

1-14条水平杆2-2多条水平杆

围成的格构梁围成的格构梁

1—水平杆;2—立杆;3—竖直短剪刀撑;4—之字斜撑

图12 格构梁

扣件式钢管支架的构造

11.6 一般规定

所有钢管及扣件应符合JGJ130-2001(2002年版)的规定。

支架内部应设置剪刀撑体系,以保证支架整体成为几何不变架体,从支架内部防止支架发生侧移。

支架应设置外连装置与建筑物的结构构件连结,从外部防止支架发生侧移。

杆件接长、水平杆与立杆的扣接。

a)水平杆的接长:

所有支架的封顶杆,以及在封顶杆下方h处的水平杆和危险区域HD范围内(见5.3.4条、5.4.2条)的水平杆采用搭接接长,禁止对接;相邻两水平杆的接头不应在同一la或同一lb内。

b)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接长;

c)立杆应采用对接接长,相邻两立杆的接头不应在同一步高内。

d)纵横两向所有水平杆(包括封顶杆、扫地杆)均应直接与立杆扣接,禁止用水平杆之间相互扣接的形式代替水平杆与立杆的扣接。

支承楼面板、屋面板的立杆,其间距应与支承梁的立杆沿梁长方向的间距成整数倍关系。

截面高度达到或超过1m的梁的支承。

a)支承立杆应不少于2排;

b)承托梁底模的水平杆与立杆的扣接应使用双扣件;

c)梁底水平杆抗弯及梁底水平杆与立杆相扣的扣件抗滑移应按有关标准另行计算;

d)截面高度达到或超过1.2m的梁,应直接用立杆或立杆顶部的可调顶托承重,并应在其底模两侧并支承梁的立杆上,沿梁长方向全高全长各设置一道竖直剪刀撑(竖直剪刀撑如上端达到封顶杆位置,可兼作剪刀撑体系中的竖直剪刀撑,否则应在原剪刀撑体系中增设);

11.6.1 在按本标准规定设置剪刀撑体系和外连装置,遵守本标准杆件接长规则的前提下,满足如下a)款全部条件或b)款全部条件的支架,可以不做立杆稳定性计算。

a)H≤40m、h≤1.5m的支架:

1)按JGJ162-2008式中5.2.5-14进行荷载组合后(见本条注),荷载在单立杆截面上所产生的轴向内力Nw≤20kN;

2)立杆的间距la≤1.5m,lb≤1.5m;

3)搭设地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除海岛以外的地区。

b)H<8m、h<1.6m的支架:

1)按JGJ162-2008中式5.2.5-14进行荷载组合后,荷载在单立杆截面上所产生的轴向内力Nw≤20kN;

2)立杆的间距la≤1.5m,lb≤1.5m;

3)搭设地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除海岛以外的地区。

注1:

立杆轴向内力表达式见JGJ162-2008:

……………(5.2.5-14)

式中:

——各恒荷载标准值在单立杆截面上产生的轴向内力之和。

恒荷载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浇混凝土及钢筋自重。

——各活荷载标准值在单立杆截面上产生的轴向内力之和。

活荷载包括施工人员重量、机具设备重量及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等。

不满足5.1.7条所列a)款全部条件或b)款全部条件的,应做立杆稳定性计算,经计算确定立杆的间距和水平杆的步高。

计算可按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

水平杆的布置按如下规定进行。

a)步高按5.1.7条或5.1.8条确定,但不应超过本章各节的规定;

b)水平杆应纵横两向布置,每步高上纵横两向均不应缺杆;

c)支架内应有封顶杆、扫地杆,并且纵横两向均不应缺杆。

11.6.2 从楼面挑出型钢梁作上层支架的立杆支座时,应对型钢梁和锚固件进行计算(含强度、稳定性和抗倾覆计算)、对支承梁的楼面结构构件进行强度验算。

型钢梁搁置在楼面上的长度与挑出长度之比应≥2(如有可靠的抗倾覆措施,此比值可适当减小),型钢梁与楼面接触部分的首尾两端均应与楼面有可靠锚固。

在立杆支承点上,型钢梁应有可靠的限位装置,以保证立杆在型钢梁上不发生滑移。

挑出型钢梁挑出端部之间或型钢梁与建筑结构之间应有刚性连接(平面外约束),以保证梁端不发生水平摆动。

挑出的型钢梁的支座不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悬臂板或悬臂梁上。

禁止用钢管代替型钢作悬挑梁使用。

禁止从外脚手架中伸出钢管斜支悬挑的作业平台或模板。

可调底座、可调顶托伸出长度限制。

a)可调底座伸出长度不应超过300mm;

b)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应超过200mm。

扣件螺栓的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N·m,不应大于65N·m。

安装完成后的扣件螺栓应采用力矩扳手抽样检查。

抽样部位及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抽样应按随机覆盖所检部位的原则进行。

检查中发现不合格点时,应在该点邻近区域增加抽样点。

第一次抽样检查不合格的,应对该部位的扣件重新拧紧,拧紧后进行第二次抽样检查,直至达到表1的要求。

表1 扣件拧紧抽样检查数目及合格判定标准

抽样部位

安装扣件数量(个)

抽检数量(个)

允许的不合格数(个)

附注

封顶杆位置及封顶杆往下一步高h范围内

不限

10

0

截面高度达到或超过1m的梁,随手梁底模的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的扣件

不限

全数

0

其余部位

50~90

5

0

在HD范围内抽80%,HD范围外抽20%。

如扣件安装数量超过3200个,抽样数量应增加。

91~150

8

1

151~280

13

1

281~500

20

2

501~1201

32

3

1201~3200

50

5

注2:

本表参照JGJ130-2001(2002年版)的表8.2.5制定。

11.6.3 当支架的高宽比大于1时,应适当增加外连装置的数量。

当支架的高宽比大于1.5时,应采取增加外连装置的数量或扩大外连装置的设置范围、扩大支架宽度尺寸等做法,或采取其他构造措施。

11.6.4 禁止输送混凝土的泵管与支架连结。

11.7 一般作业平台支架和一般模板支架

水平杆最大步高:

24——一般作业平台支架,h≤1.8m;

25——一般模板支架,h≤1.6m。

立杆最大间距:

26——一般作业平台支架,la≤1.5m,lb≤1.5m;

27——一般模板支架,la≤1.4m,lb≤1.4m。

剪刀撑体系的设置:

a)支架周边应设置竖直剪刀撑,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

b)封顶杆位置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全平面设置;

c)支架内部应分别设置纵横两向竖直剪刀撑,间距为沿支架纵向每≤4.5m设一道,沿支架横向每≤4.5m设一道。

每道竖直剪刀撑均为全高全长设置;

d)支架内部应设置水平剪刀撑,位置为从封顶杆开始并往下每≤4.5m设一道,每道水平剪刀撑均为全平面设置。

剪刀撑体系如图13所示。

1—水平剪刀撑;2—纵向竖直剪刀撑;3—横向竖直剪刀撑

图13 一般作业平台支架和一般模板支架剪刀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外连装置的设置。

a)抱柱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结构柱上设置:

1)沿柱高每楼层至少设1道。

楼层高于4m的,按每≤4m设1道;

2)一般作业平台支架在封顶杆位置设1道。

H<6m的一般模板支架,紧贴梁底下方设1道;

3)H≥6m的一般模板支架,紧贴梁底下方及封顶杆往下一个步高位置上各设1道。

b)连墙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混凝土墙上设置(禁止在砌体墙上设置):

1)竖直方向上,在水平剪刀撑位置设置;

2)水平方向上,连结点间距等于竖直剪刀撑的间距S(见图5),连结点应设在竖直剪刀撑平面内的水平杆上。

c)连板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每层楼面板和屋面板上设置,连结点间距S2(见图6)等于竖直剪刀撑的间距,连结点应设在竖直剪刀撑平面内的水平杆上。

d)保险装置。

在无法采用以上3种方法与建筑物连结之处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1道或2道。

设置位置为,第1道设在封顶杆位置,第2道设在封顶杆下方h处。

注1:

连墙装置和连板装置在位置上重合时,可任选其中一种设置。

11.8 H≤40m的高大作业平台支架和高大模板支架

支架的构造除应符合5.1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节的规定。

水平杆最大步高h≤1.5m。

立杆的最大间距:

28——高大作业平台支架,la≤1.4m,lb≤1.4m;

29——高大模板支架,la≤1.2m,lb≤1.2m。

11.8.1 支架中的危险区域应采取加强措施。

从封顶杆位置往下HD的区域为危险区域:

30——当H<8m,HD=2h;

31——当8m≤H≤10m,HD=2h并≥3m;

32——当10m<H≤15m,HD=3h并≥4.5m;

33——当15m<H≤20m,HD=4h并≥6m;

34——当20m<H≤25m,HD=5h并≥7.5m;

35——当25m<H≤30m,HD=6h并≥9m;

36——当30m<H≤40m,HD=7h并≥10.5m。

对倾斜模板,HD的范围为:

从开始倾斜的水平面至结束倾斜的水平面。

剪刀撑体系应按如下规定设置:

a)支架周边应设置竖直剪刀撑,全高全长全立面设置。

b)封顶杆、扫地杆位置应设置水平剪刀撑,全平面设置。

c)支架内部应分别设置纵横两向竖直剪刀撑,间距为:

1)高大作业平台支架,沿支架纵向每≤4.5m设1道,沿支架横向每≤4.5m设1道。

每道竖直剪刀撑均为全高全长设置;

2)高大模板支架,沿支架纵向每≤4m设1道,沿支架横向每≤4m设1道。

每道竖直剪刀撑均为全高全长设置。

a)支架内部应设置水平剪刀撑,位置为:

从危险区域加密的最下一道水平剪刀撑往下每≤4.5m设1道。

每道水平剪刀撑均为全平面设置。

b)危险区域加密水平剪刀撑的措施:

1)H≤10m。

封顶杆位置1道,往下再设1道,间距为h,即支架顶部设置2道加密的水平剪刀撑;

2)10m<H≤15m。

封顶杆位置设1道,往下再设2道,间距为h,即支架顶部设置3道加密的水平剪刀撑;

3)H>15m。

封顶杆位置设1道,往下再设2道,间距为2h,即支架顶部设置3道加密的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体系如图13所示。

1—水平剪刀撑;2—纵向竖直剪刀撑;3—横向竖直剪刀撑;4—加密水平剪刀撑;5—扫地杆位置水平剪刀撑

图14 高大作业平台支架和高大模板支架剪刀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外连装置应按如下规定设置。

a)抱柱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每条结构柱上设置:

1)高大作业平台支架在封顶杆位置设1道,高大模板支架紧贴梁底设1道;

2)在危险区域HD范围以内沿柱高,每步水平杆均抱柱;

3)在危险区域HD范围以外沿柱高,每楼层至少设1道。

楼层高于4m的,按每≤4m设1道。

b)连墙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每幅混凝土墙上设置(禁止在砌体墙上设置):

1)竖直方向上,在水平剪刀撑位置设置;

2)水平方向上,连结点间距S1(见图5)等于竖直剪刀撑的间距,连结点应设在竖直剪刀撑平面内的水平杆上。

c)连板装置。

在可以与支架连结的每层楼面板和屋面板上设置,连结点间距S2(见图6)等于竖直剪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