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5860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docx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试题(新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测评

(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请你选择(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法律体现的是()

A.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B.剥削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C.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D.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3.下列对于法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②法治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③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建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启动为期一周的阳光执法行动,一天之中传唤了12人,强制传唤10人,执行案款数额达30多万元,3人因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被司法拘留。

这体现了我国法律()

A.由国家制定和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靠人民法院保证实施D.只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5.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有()

①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了犯罪嫌疑人的照片②小立长的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③未经小张同意,小军就将小张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信息公布在网络上④牛正收养8岁的张扬为养子,将其名字改为牛顺,并到派出所作了姓名的变更登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的专门法律主要有()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②刑法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宪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7.贵州金沙县11岁女童小丽饱受虐待长达5年之久,调查得知,施暴者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杨某。

小丽父亲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

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

8.某校严格遵照有关规定,校园内禁止吸烟。

此举()

①能杜绝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②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家庭环境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④有利于引导未成年人分辨是非,作出正确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民政部在全国20个地区启动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的试点工作,力求建立监测、预防、报告、转借、处置“五位一体”的新型保护制度。

这体现了对流浪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

10.关于道德或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

A.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规范人们的行为

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C.法律只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D.法治时代不需要道德

二、情境分析(共50分)

11.从直播周永康、令计划等高官的庭审,再到发出跨国通缉令缉拿逃犯,党和政府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崇尚和坚持司法公平公正,这些举措赢得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点赞。

请你回答:

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12分)

12.情境一李某因生活拮据,利用职务便利将仓库中价值1000元的电子器材私带出去转卖获利500元,被同事王某发现后报警。

情境二陈某因被拖欠450万巨款讨债无门,铤而走险在海珠桥上演“跳桥秀”;某制衣厂几名工人因与厂方发生劳务纠纷,也相约到海珠桥上演“跳桥秀”。

他们的行为,堵塞了交通,扰乱了社会秩序。

对此,有专家建议将“恶意跳桥”列入刑法,加大惩罚力度。

结合情境一、情境二,评析法律的作用。

(14分)

13.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其核心议题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强调: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生活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指出: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重要性。

(6分)

材料二为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我市各中学积极推进“法律进中学”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法律进班级、法律进课堂,提升学生的法律素质。

(2)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你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青少年,应该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8分)

14.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是什么保护?

(4分)

图片一:

图片二:

(2)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说说未成年人参加此类活动对自身的积极作用。

(6分)

三、生活实践(共20分)

15.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家庭暴力案件呈现多发态势。

据统计,我国大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涉及家庭暴力的故意杀人案件,占到全部故意杀人案件的近10%,足见家庭暴力之严重。

材料二2015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见》,对依法办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提出了指导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反家庭暴力刑事司法指导性文件。

有些家庭暴力案件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此某校开展了“勇敢对家暴说‘不’!

”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吧。

【现场采访】在主题班会上,同学们围绕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家庭暴力现象,各抒己见。

(1)在互动环节,假如让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就同学身边的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家庭暴力现象及看法进行现场采访调查。

请列出你的采访提纲。

(至少三条,6分)

【知识梳理】通过现场事例分析,同学们对于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2)请你整理归纳,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

(8分)

【积极呼吁】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围绕“如何制止和解决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家庭暴力现象”这一问题达成了许多共识。

(3)班会结束,请在你班级的论坛里发布几条建议,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切实预防侵害儿童和青少年的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

(至少三条,6分)

第四单元测评

一、请你选择

1.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C项正确。

2.D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A、B、C三项说法都是不正确的,D项符合题意。

3.A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说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任重而道远,④说法错误。

故选A项。

4.B

5.C①是为了抓捕罪犯的需要,是正确的;②别人给小立起侮辱性外号,侵犯了小立的名誉权;③错误,小军侵犯了小张的隐私权;④正确,未成年人的姓名权由监护人代为行使。

故选C项。

6.C我国颁布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①③正确。

故选C项。

7.A

8.D某校禁止在校园内吸烟,是对未成年学生的学校保护,②错误;①说法太绝对;③④正确。

故选D项。

9.B

10.A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B项错误;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C项错误;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D项错误。

故选A项。

二、情境分析

11.答案:

说明我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2.答案: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4)情境一中法律通过制裁李某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厂方的合法利益,说明法律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卫士,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

情境二中有专家建议将“跳桥秀”列入刑法,加大惩罚力度,就是为规范人们的维权行为提供的一种模式、标准和方向。

13.答案:

(1)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③青少年对自身行为的分辨、控制能力较弱,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社会危害性日益严重。

④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

(符合题意的任意三点即可)

(2)①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②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③我们与法同行,树立法治观念;④掌握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⑤敢于并善于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

(符合题意的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

14.答案:

(1)图片一反映的是学校保护;图片二反映的是社会保护。

(2)图片一示例:

对未成年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培养他们高雅的情趣,增强社会责任感。

图片二示例: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火的方法与技能,免受火灾伤害;体会生命的可贵,学会珍爱生命等。

三、生活实践

15.答案:

(1)提纲示例:

①你在家庭中是否遇到过家庭暴力?

②你认为引起家庭暴力的原因一般有哪些?

③你对待家庭暴力的态度是怎样的?

④你认为家庭暴力的危害有哪些?

⑤你认为应如何制止家庭暴力事件的发生?

(答出3条即可。

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酌情给分。

(2)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①国家立法机关应加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

②政府部门要严格执法,做好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工作。

③司法机关要运用法律手段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④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⑤未成年人要学会与父母沟通,增强法律观念,学会依法维权等。

(答出3条即可。

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