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187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6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docx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

中考化学化学溶液的浓度-经典压轴题

一、初中化学溶液的浓度

1.下列操作能增强蔗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是

A.

B.

C.

D.

【来源】2014届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3月调研考试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会增大蔗糖的溶解性,故选B。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牛奶C.米粥D.豆浆

【来源】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中学2019届化学模拟

【答案】A

【解析】

【分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碘酒是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B、牛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等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

C、米粥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D、豆浆中的营养物质有的溶于水,有的不溶于水,豆浆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故选:

A。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第十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也不变,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溶液是溶质溶解在溶剂里面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是催化剂,故A不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B正确;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可能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也可能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也可以是酸碱中和反应;故C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

水,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4.配制一定溶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可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一定偏小的操作是(  )

A.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量水时俯视刻度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

【来源】【市级联考】河南省郑州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

量水时俯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右盘忘记放纸片,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搅拌溶解时有液体溅出,因为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6%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3%的氯化钠溶液,量6%氯化钠溶液时仰视刻度,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6%氯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

B.t2℃时,A、B的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A析出的晶体多

C.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河南省商丘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答案】C

【解析】

【详解】

A、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3.1%,故A错误;

B、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蒸发掉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相等,故B错误;

C、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将C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从B的溶液中得到B,通常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

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6.在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

A.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氯化钾

B.烧杯①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区级联考】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2019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由图甲可知,烧杯②中有未溶解的晶体,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是硝酸钾,错误;

B、由图甲可知,烧杯①中没有未溶解的晶体,但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错误;

C、由图乙可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且烧杯②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故烧杯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错误;

D、由图乙可知,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且在t1℃时所加入的质量相等,故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故选D。

7.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

B.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D.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来源】江苏省连云港市2018届九年级招生统一文化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C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正确;

D、由t2℃降温到t1℃,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而A和B的溶解度减小,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图可知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因此B>C>A,错误。

故选D。

8.如图所示:

t℃时,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NO3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C.t℃时,KNO3的溶解度为30g

D.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来源】江苏省常州市部分学校2019年中考三模拟化学试卷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题给信息可知,甲是KNO3的不饱和溶液,适当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此选项正确;

B.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此选项错误;

C.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为:

100g×20%+10g=30g,而溶剂的质量是80g,故t℃时,KNO3的溶解度>30g,此选项错误;

D.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30%,此选项错误。

故选A。

9.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40g甲物质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来源】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19年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增长较缓慢,交点表示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溶解度相同。

【详解】

A、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14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40g甲物质,故A不正确;

B、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也不能确定,故B不正确;

C、t2℃时,甲、乙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不能确定,故C不正确;

D、甲、乙两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0.在某温度下,分别向盛有等质量蒸馏水的两烧杯中逐渐加入固体溶质甲、乙,图中x表示所加固体的质量,y表示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a点之前,该温度下两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该温度时,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该温度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2019届中考化学一诊试卷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明温度,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该温度下,a点之前,b点以后,乙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25,可计算出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该温度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水的质量比为0.5,可计算甲的溶解度是50g。

故D正确。

故选D

11.氯化钾(KCl)、重铬酸钾(K2Cr2O7)和氯化钠(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KCl、K2Cr2O7和NaCl均属易溶物质

B.由a点可知,7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K2Cr2O7和NaCl的混合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主要是K2Cr2O7

D.将20℃时K2Cr2O7和NaC1的混合饱和溶液升温到90℃,再加入适量K2Cr2O7和NaCl的混合固体,趁热过滤得到的固体主要是NaCl

【来源】【校级联考】四川省泸州市泸县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诊化学试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

A、20℃时,KCl、K2Cr2O7和NaCl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是易溶物质,此选项正确;

B、由a点可知,70℃时K2Cr2O7的溶解度是10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因为70℃时,K2Cr2O7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故7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0%,此选项错误;

C、K2Cr2O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将K2Cr2O7和NaCl的混合热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主要是K2Cr2O7,此选项正确;

D、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而K2Cr2O7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将20℃时K2Cr2O7和NaC1的混合饱和溶液升温到90℃,再加入适量K2Cr2O7和NaCl的混合固体,趁热过滤得到的固体主要是NaCl,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2.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下,乙易溶于水

B.t2℃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

C.从t2℃降至t1℃,甲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实验初中、江都三中等六校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物质甲与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基本不变,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详解】

A、乙的溶解度为35.7℃,则常温下,乙易溶于水,故A正确;

B、t2℃,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为

,则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的饱和溶液大,故B正确;

C、从t2℃降至t1℃,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故C不正确;

D、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程度比乙的大,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13.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

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通常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贵州福泉县道坪镇泉飞中学2019年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

A、从溶解度曲线图看,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大小关系:

乙>甲>丙,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温,它们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质量不变,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样溶质析出,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乙>甲>丙,故A正确;

B、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故B不正确;

C、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仍然饱和,故C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所以要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从含有少量甲的乙溶液中得到较多的乙晶体,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14.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C.t2℃时,将1g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来源】2013届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保沙中学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

(二)化学试题(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a、b、c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A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中溶质的质量为50g,t1℃时a的溶解度为20g,那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B正确;t2℃时a的溶解度为50g,那么2g水中恰能溶解1ga形成饱和饱和溶液,C错误;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变化较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正确。

故选C。

考点:

溶解度曲线

15.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四川宜宾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可知,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随温度升高,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

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溶解度是100g水中所溶解溶质的质量,而50g水不能溶解50g的溶质;

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题中没有说出溶液是否饱和,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选择C

16.20℃时,往1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20g硝酸钾,充分搅拌,硝酸钾部分溶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D.所的溶液的质量为120g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福建莆田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只受温度一个外界因素的影响,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故A不正确;

B、硝酸钾部分溶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钾部分溶解,则溶液为饱和溶液,故C正确;

D、20g的硝酸钾部分溶解,溶液的质量小于120g,故D不正确。

故选C。

17.现有100mL20%的硫酸,其密度为1.14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含溶质20g

B.该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

6

C.该溶液中,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1:

5

D.该溶液中,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5:

4

【来源】2019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三岔河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4月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20%的硫酸溶液100mL中含溶质质量=100mL×1.14g/cm3×20%≠20g,故A不正确;

B、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20:

100≠1:

4,故B不正确;

C、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是20g,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20:

(100﹣20)=1:

4≠1:

5,故C不正确;

D、20%的硫酸溶液表示,每100g溶液中溶质质量20g,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100:

(100﹣20)=5:

4,故D正确。

故选:

D。

18.如图是不含结晶水的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B.用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c溶液>b溶液>a溶液

C.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b>a=c

D.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a>b

【来源】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曲靖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的溶解度为80,表示t2℃时在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80ga,故50g水中只能溶解40g,所以得到90ga的饱和溶液,错误,B、根据溶解度曲线,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a>b>c,用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水的质量a<b<c,所以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c溶液>b溶液>a溶液,正确,C、根据溶解度曲线,物质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将t10C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都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质量不变,即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晶体析出,而在t10C时:

b的溶解度大于a,故溶质质量分数b也大于a,而对于c而言,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t10C升温到t20C,溶液中有溶质结晶析出,成为t20C的饱和溶液,而在t20C时,物质c的溶解度要小于t10C时a的溶解度,故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0C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b>a>c,错误,D,根据溶解度曲线,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比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要更大,故将t2℃时a、b两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a>b,但这里没有注明是等质量,错误,故选B。

考点: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甲溶液从t2℃时降到t1℃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来源】2013-2014福建省惠安县初中学业质量检查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t2℃时,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小于t2℃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大于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此项错误。

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此项正确。

C.如原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当从t2℃时降到t1℃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此项不正确。

D.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将t2℃时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的方法,此项不正确。

故选B。

20.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1℃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为饱和溶液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来源】2013-2014北京市西城区九年级毕业会考化学试卷(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比较完整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A错误;

B、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它们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t1℃的甲、乙饱和溶液升温至t2℃变成不饱和溶液,B错误;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或加溶剂的方法,C错误;

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所得溶液均是饱和溶液,且在t1℃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故选D。

2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

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乙>丙>甲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来源】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黄冈卷)化学(带解析)

【答案】D

【解析】

t2℃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

甲>乙>丙;将温度由t2℃降到t1℃,甲和乙因为溶解度的减小有晶体析出,变为t1℃的饱和溶液,此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质量分数乙>甲,而丙因为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与t2℃质量分数相同,仍为最小,质量分数关系为乙>甲>丙;甲的溶解度变化陡度大,同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时,甲析出晶体多;因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小,所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甲。

2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