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278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docx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

卫星电视高效馈源使用篇

【第八章高效馈源使用篇】

普通C头都是自带一个馈源盘,就固定C头的那个三两圈的盘盘,KU头呢都是馈源一体化的,馈源的作用就是更多的收集从天线反射回来的信号,以保证更清晰的收看。

那么为什么出现了高效溃源呢?

比如您无法安装大个头的正馈天线,想在偏馈小天线上面收看只有正馈大天线才能收看的C段节目的话,那么就可以借助这个东西拉,它能把偏馈小天线信号更好的收集到您的C段高频头上,和这个东西配套的还需要个偏馈天线用的夹具,这些东西价格都很便宜,是您收看C段节目的一种良好的选择啊!

注意

采用高效馈源收看C段节目的话,您首先考虑的是您所收看的卫星在您的地区场强是不是最高的,在有天线尺寸是不是够大,推荐至少用90CM的偏馈,否则会下不来节目,即使下来节目也是一部分强台。

【第九章一锅多星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己亲自调星观看,是不是发现节目还不够看的啊,是不是想再添加锅收看更多的卫星节目拉,实际上有不用你破费太多的方法啊,比如就添加几个头,用一锅收看更多卫星节目,是不是更爽!

由于受接收条件限制,如何运用现有条件和器材进行一锅多星的接收,正成为卫视烧友的追求和梦想。

笔者从各种有关刊物上看到了许多一锅多星的接收经历,了解到许多烧友兼收高频头的位置的摆放产生很多疑问和争议,结合本人的接收实践,笔者绘制了卫星波束反射图,和广大烧友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一锅多星的接收最好选择信号比较弱的卫星作为主收,信号强的卫星作兼收会省力些。

例如:

笔者用1.5米中卫天线收105.5°E和100.5°E的双星,以100.5°E星作为主收,根据反射焦点偏移,偏焦收105.5°E星的高频头在主焦的左面约3公分的位置(紧挨主焦高频头如图),馈源略微向外一点,这样,不仅100.5°E星的所有信号全下,和单收105.5°E星差不多。

2、在收视实践中,发现卫星波束在天线锅面上的反射,实际上是个别锅瓣(只有靠近偏焦的两瓣)起主要作用的,其他锅瓣反射信号很少,(编者注:

偏焦使用时有可能是这样,主焦使用时不可能是这样。

否则主焦就不再是主焦,而是没有聚焦,成为偏焦。

在偏焦工作时,天线效率要降低)这让我想到如果摘下一瓣或两瓣只要焦点准确收Ku波段应该没有问题。

因为只有个别锅瓣反射信号较多,所以偏焦高频头应正对该锅瓣,也就是偏焦高频头略微向外或者上掰一点点信号最好。

3、关于夹具的选择:

由于一锅多星属于“不正常接收”所以夹具一般要自己制作。

像100.5°E和105.5°E两颗卫星相距5°,接收天线又小(1.5米),两个高频头必须挨得很近,所以我把100.5°E的馈源盘左边挖一直径和105.5°E高频头直径相当的缺口,由于馈源盘只对弱信号起作用(编者注:

是这样吗?

),收105.5°E星干脆就不用馈源盘,以此减轻重量并便于固定,然后微调至信号最好的接收角度,用铁丝固定牢稳即可。

当然广大烧友自己动脑筋设计更好的夹具最好。

4、以前有烧友反映兼收信号的高频头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好,地理位置对其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我根据波束反射原理绘制了一张图,实线代表100.5°E星的波束反射路径,虚线代表105.5°E星的波束反射路径。

接收点经度113°是在河南的某地接收,接收点经度96°是在四川的某地接收,我们可以看到高频头的左右旋转根本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亚洲2号、亚洲3S一锅双星溃源盘,这种溃源盘就是将原高频头随盒装来的盘子在西面用电切割锯开了一个直径7厘米的缺口,在外环上钻两个直径3毫米的孔,在做一个半圆抱箍,将C头固定在缺口内(注意是在西侧啊,位置很重要呦!

)这样就不存在调整问题了。

基本上是一装就成功。

这种溃源盘接收效果大大提高,PBI-1000接收机信号强度没变化还是81,可是信号品质却大大冲到了89—97%,真是轻轻松松一锅双星。

亚2、亚3S信号余量大大。

(自己动手能力强工具齐全,完全可以自己加工)

通过上面这些图形您是不对双星接收100.5和105.5已经基本掌握,动起手来自己行动起来,做作看,通过您自己的动手操作,我想您定能用1.5米左右的天线把节目全下来,这样,我们不是节省了一个锅的开支,其实并不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节省空间啊。

一锅多星接收

如果您已经掌握了一锅收100.5和105.5的方法了,那么是不想一锅三星呢,继续收88C啊,也很好调啊,多星可以不可以呢?

144+146呢?

166+169怎么样?

当然都可以啊,看你地区的信号强度和你的耐心拉,都是可以做到啊,看看这些实际例子。

上面是一锅多星的操作方法,如果您条件允许当然不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肯定要对信号有衰减,只是烧友玩耍。

下面我们要说的也是一锅双星,比如在100.5上既有C段节目又有KU段节目,想都接收下来怎么办,可以再买个锅装上,或者买个C/KU复合高频头啊,不过这种双收的成品工业头价格可是非常贵的啊,我想比再加个锅和头的价格肯定要贵。

怎么办呢?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啊,请看下面一章。

【第十章C/Ku复合高频头】

转帖两篇C/Ku复合高频头的制作方法:

(1)自己动手用普通C、Ku高频头改装复合高频头

对于一个业余卫视爱好者来讲,其乐趣莫过于自己动手改造卫视器材.时下有好多卫星均工作在C、KU波段上,但要数收亚洲2号最为热门,它在C波段约有27个免费频道,KU波段有14个免费频道,而且节目都很精彩。

但照常规收视上述C、KU波段节目需用两面天线(一大一小)及两只高频头,再通过0/22KHz切换器来切换。

这样接收虽然方便省事,但一是占地方、二是投资高。

而对于工薪卫视爱好者来讲,应节省开支。

笔者产生了一个念头,是否可用一面天线,同时接收C、KU波段节目?

回答是肯定的。

但买一只C、KU复合高频头如PBI-4400C/KU高频头需一千多元,价格实在太高了,某些专业刊物广告介绍的复合高频头价格也要四五百元之多。

于是笔者抱着自己动手改造装的想法,用普通的C波段高频头和KU高频头组合,成功地接收到了C、KU波段的卫星信号,且价格还不到二百元。

经几个月的试用,效果相当满意,它的性能不亚于成品C、KU复合高频头。

现把改装方法介绍给卫视爱好者们。

一、高频头的选用

C波段高频头可选奥斯卡3.4~4.2GHz或美鹰15度K、17度K型。

因这种高频头里面垂直振子与水平振子的隔离物是一根直径5mm的铝棒,而有些C波段高频头里面的隔离物是与外壳一起浇铸的铝块,象这样的C波段高频头就不便用来改装。

至于KU高频头可选用PBI-1040、ASK-KU07、ASK168型。

二、加工

一般的C波段高频头它的外壳由两部分组合而成,即馈源引导管和谐振腔。

首先在谐振腔底座上相隔120度且向上1cm处,各画一小圆圈,然后在谐振腔底座上开一个口子(有条件的话,上车床把它底座车掉;没有条件的话,可用钢锯条把底座锯掉),同时在三个画圆圈处,各打直径2.3mm的孔,并用直径3mm丝攻攻出牙纹,旋上直径3mm*10mm螺丝钉3枚,作为固定KU头之用,这样改装后即基本上完工。

三、装配与调试

首先把KU头上的塑料盖去掉不用,然后装到C头底座里面,稍旋紧三枚螺丝钉,使KU头不掉下来(KU头在C头里面能旋转),把组合好的复合高频头装到天线馈源盘上暂时固定好,开机接收亚洲2号星上C波段的卫视信号,待收到信号后再调整C头在馈源盘内的高低度及极化角度,使接收的卫视信号最强,这时固定好C头;再把电缆接到KU头上,接收KU波段卫视信号,同时旋转KU头的角度,也使接收到的卫视信号最强,这时可紧固三枚螺丝钉,使KU头在C头里面不松动为止。

调试完毕后,取下复合头,并在KU头与C头连接处打上玻璃胶或尼龙胶,待固化后就可正式使用了。

C波段、KU波段可通过0/22kHz切换器来切换。

经过改装的C、KU复合高频头经实际使用表明,比起单只高频头来讲有一点衰减,但不是很多,约1~2dB。

笔者经过几个月的试用一直很好(用的器材是1.6m拼装天线、金泰克KT-D8000卫星接收机和上述改装的C、KU复合头、金泰克KT-D8000卫星接收机和S90偏馈天线接收时,效果也很满意。

感兴趣者不妨一试。

(2)自制经济适用的C/Ku复合高频头

为了接收卫视节目方便,早就想买一款C/Ku双波段复合型高频头,但直至目前,市售成品C/Ku复合头仍价目不菲。

不久前,看了相关电子报刊上几篇用廉价的C头和Ku头自制C/Ku复合高频头的文章后,我决定按文章中所述方法亲手一试,也享受一下其中乐趣。

就地取材,将自己使用了一段时间且性能稳定的PX-900E17°KC头和ASK1680.7dBKu头分别从天线上取下后,仔细观察了一番。

依有关文章中所述的办法,将C头顶端打孔,将Ku头从顶端插入,用卡尺测量出ASKKu头极化探针处的最细外径为25mm,然后在C头顶端正中用26mm钻头打孔;之后,再用锯把Ku头的喇叭馈源全部锯掉,只剩下两只探针处的25mm外径。

再将其插入已打孔的C头内,仔细对正并调整好极化探针与C头保持一致,C头和Ku头接口处的内外部分分别用白色热熔胶条封死,并用可伸缩性防水胶布缠了整圈,防止雨水进入C头波导管内部,这样,一款自制C/Ku复合高频头便大功告成。

效果如何,决定将其装到原来已对准亚洲2号的1.5m整体铸铝天线上,用自制的0/22KHz切换器和海克威2000H型数字机亲自检验。

由于PX-900E17°KC头性能的确优良,改制后接收的C段信号依然顺畅,所下载的每个节目均画面清晰、稳定。

Ku段的河北、山西、中央4、9套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流畅下载,而北京台停顿有马赛克,天津台根本不见踪影。

微调复合头的焦距和极化后,效果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可见Ku段由于馈源喇叭口锯掉后信号损失较大。

怎么办?

(编者注:

锯掉喇叭馈源口后信号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广大读者探讨),又查阅了一番资料后,决定给已去掉馈源喇叭口的Ku头加装波导口,以增强信号强度将Ku头重新拔出来,用卡尽测量出极化探针处内径:

约22mm,找一只外径约为22mm的大电解电容,去年外层塑料皮和两头,将其内部材料全部掏空,只剩下外径为22mm的外壳铝筒,用502速粘胶水将其粘到Ku头探针处,再将Ku头插入C头,用述方法调整对齐好探针后封牢。

再次检验,C段节目仍旧没有任何影响,Ku段的北京中和天津台也下来了,只是天津台信号较弱仍有停顿马赛克现象。

再将此自制C/Ku复合头和同样天线试收视较强的亚太2R信号,由于C段节目较少,只能下载3848、3600、3823等部分信号,而信号很强的Ku信号12375、12650、12630、12430、12730、12589等全部能顺利下载,其他较弱信号则下不来。

【第八章高效馈源使用篇】

普通C头都是自带一个馈源盘,就固定C头的那个三两圈的盘盘,KU头呢都是馈源一体化的,馈源的作用就是更多的收集从天线反射回来的信号,以保证更清晰的收看。

那么为什么出现了高效溃源呢?

比如您无法安装大个头的正馈天线,想在偏馈小天线上面收看只有正馈大天线才能收看的C段节目的话,那么就可以借助这个东西拉,它能把偏馈小天线信号更好的收集到您的C段高频头上,和这个东西配套的还需要个偏馈天线用的夹具,这些东西价格都很便宜,是您收看C段节目的一种良好的选择啊!

注意

采用高效馈源收看C段节目的话,您首先考虑的是您所收看的卫星在您的地区场强是不是最高的,在有天线尺寸是不是够大,推荐至少用90CM的偏馈,否则会下不来节目,即使下来节目也是一部分强台。

【第九章一锅多星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己亲自调星观看,是不是发现节目还不够看的啊,是不是想再添加锅收看更多的卫星节目拉,实际上有不用你破费太多的方法啊,比如就添加几个头,用一锅收看更多卫星节目,是不是更爽!

由于受接收条件限制,如何运用现有条件和器材进行一锅多星的接收,正成为卫视烧友的追求和梦想。

笔者从各种有关刊物上看到了许多一锅多星的接收经历,了解到许多烧友兼收高频头的位置的摆放产生很多疑问和争议,结合本人的接收实践,笔者绘制了卫星波束反射图,和广大烧友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一锅多星的接收最好选择信号比较弱的卫星作为主收,信号强的卫星作兼收会省力些。

例如:

笔者用1.5米中卫天线收105.5°E和100.5°E的双星,以100.5°E星作为主收,根据反射焦点偏移,偏焦收105.5°E星的高频头在主焦的左面约3公分的位置(紧挨主焦高频头如图),馈源略微向外一点,这样,不仅100.5°E星的所有信号全下,和单收105.5°E星差不多。

2、在收视实践中,发现卫星波束在天线锅面上的反射,实际上是个别锅瓣(只有靠近偏焦的两瓣)起主要作用的,其他锅瓣反射信号很少,(编者注:

偏焦使用时有可能是这样,主焦使用时不可能是这样。

否则主焦就不再是主焦,而是没有聚焦,成为偏焦。

在偏焦工作时,天线效率要降低)这让我想到如果摘下一瓣或两瓣只要焦点准确收Ku波段应该没有问题。

因为只有个别锅瓣反射信号较多,所以偏焦高频头应正对该锅瓣,也就是偏焦高频头略微向外或者上掰一点点信号最好。

3、关于夹具的选择:

由于一锅多星属于“不正常接收”所以夹具一般要自己制作。

像100.5°E和105.5°E两颗卫星相距5°,接收天线又小(1.5米),两个高频头必须挨得很近,所以我把100.5°E的馈源盘左边挖一直径和105.5°E高频头直径相当的缺口,由于馈源盘只对弱信号起作用(编者注:

是这样吗?

),收105.5°E星干脆就不用馈源盘,以此减轻重量并便于固定,然后微调至信号最好的接收角度,用铁丝固定牢稳即可。

当然广大烧友自己动脑筋设计更好的夹具最好。

4、以前有烧友反映兼收信号的高频头放在左边还是右边好,地理位置对其有什么影响等问题,我根据波束反射原理绘制了一张图,实线代表100.5°E星的波束反射路径,虚线代表105.5°E星的波束反射路径。

接收点经度113°是在河南的某地接收,接收点经度96°是在四川的某地接收,我们可以看到高频头的左右旋转根本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亚洲2号、亚洲3S一锅双星溃源盘,这种溃源盘就是将原高频头随盒装来的盘子在西面用电切割锯开了一个直径7厘米的缺口,在外环上钻两个直径3毫米的孔,在做一个半圆抱箍,将C头固定在缺口内(注意是在西侧啊,位置很重要呦!

)这样就不存在调整问题了。

基本上是一装就成功。

这种溃源盘接收效果大大提高,PBI-1000接收机信号强度没变化还是81,可是信号品质却大大冲到了89—97%,真是轻轻松松一锅双星。

亚2、亚3S信号余量大大。

(自己动手能力强工具齐全,完全可以自己加工)

通过上面这些图形您是不对双星接收100.5和105.5已经基本掌握,动起手来自己行动起来,做作看,通过您自己的动手操作,我想您定能用1.5米左右的天线把节目全下来,这样,我们不是节省了一个锅的开支,其实并不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节省空间啊。

一锅多星接收

如果您已经掌握了一锅收100.5和105.5的方法了,那么是不想一锅三星呢,继续收88C啊,也很好调啊,多星可以不可以呢?

144+146呢?

166+169怎么样?

当然都可以啊,看你地区的信号强度和你的耐心拉,都是可以做到啊,看看这些实际例子。

上面是一锅多星的操作方法,如果您条件允许当然不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肯定要对信号有衰减,只是烧友玩耍。

下面我们要说的也是一锅双星,比如在100.5上既有C段节目又有KU段节目,想都接收下来怎么办,可以再买个锅装上,或者买个C/KU复合高频头啊,不过这种双收的成品工业头价格可是非常贵的啊,我想比再加个锅和头的价格肯定要贵。

怎么办呢?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有啊,请看下面一章。

【第十章C/Ku复合高频头】

转帖两篇C/Ku复合高频头的制作方法:

(1)自己动手用普通C、Ku高频头改装复合高频头

对于一个业余卫视爱好者来讲,其乐趣莫过于自己动手改造卫视器材.时下有好多卫星均工作在C、KU波段上,但要数收亚洲2号最为热门,它在C波段约有27个免费频道,KU波段有14个免费频道,而且节目都很精彩。

但照常规收视上述C、KU波段节目需用两面天线(一大一小)及两只高频头,再通过0/22KHz切换器来切换。

这样接收虽然方便省事,但一是占地方、二是投资高。

而对于工薪卫视爱好者来讲,应节省开支。

笔者产生了一个念头,是否可用一面天线,同时接收C、KU波段节目?

回答是肯定的。

但买一只C、KU复合高频头如PBI-4400C/KU高频头需一千多元,价格实在太高了,某些专业刊物广告介绍的复合高频头价格也要四五百元之多。

于是笔者抱着自己动手改造装的想法,用普通的C波段高频头和KU高频头组合,成功地接收到了C、KU波段的卫星信号,且价格还不到二百元。

经几个月的试用,效果相当满意,它的性能不亚于成品C、KU复合高频头。

现把改装方法介绍给卫视爱好者们。

一、高频头的选用

C波段高频头可选奥斯卡3.4~4.2GHz或美鹰15度K、17度K型。

因这种高频头里面垂直振子与水平振子的隔离物是一根直径5mm的铝棒,而有些C波段高频头里面的隔离物是与外壳一起浇铸的铝块,象这样的C波段高频头就不便用来改装。

至于KU高频头可选用PBI-1040、ASK-KU07、ASK168型。

二、加工

一般的C波段高频头它的外壳由两部分组合而成,即馈源引导管和谐振腔。

首先在谐振腔底座上相隔120度且向上1cm处,各画一小圆圈,然后在谐振腔底座上开一个口子(有条件的话,上车床把它底座车掉;没有条件的话,可用钢锯条把底座锯掉),同时在三个画圆圈处,各打直径2.3mm的孔,并用直径3mm丝攻攻出牙纹,旋上直径3mm*10mm螺丝钉3枚,作为固定KU头之用,这样改装后即基本上完工。

三、装配与调试

首先把KU头上的塑料盖去掉不用,然后装到C头底座里面,稍旋紧三枚螺丝钉,使KU头不掉下来(KU头在C头里面能旋转),把组合好的复合高频头装到天线馈源盘上暂时固定好,开机接收亚洲2号星上C波段的卫视信号,待收到信号后再调整C头在馈源盘内的高低度及极化角度,使接收的卫视信号最强,这时固定好C头;再把电缆接到KU头上,接收KU波段卫视信号,同时旋转KU头的角度,也使接收到的卫视信号最强,这时可紧固三枚螺丝钉,使KU头在C头里面不松动为止。

调试完毕后,取下复合头,并在KU头与C头连接处打上玻璃胶或尼龙胶,待固化后就可正式使用了。

C波段、KU波段可通过0/22kHz切换器来切换。

经过改装的C、KU复合高频头经实际使用表明,比起单只高频头来讲有一点衰减,但不是很多,约1~2dB。

笔者经过几个月的试用一直很好(用的器材是1.6m拼装天线、金泰克KT-D8000卫星接收机和上述改装的C、KU复合头、金泰克KT-D8000卫星接收机和S90偏馈天线接收时,效果也很满意。

感兴趣者不妨一试。

(2)自制经济适用的C/Ku复合高频头

为了接收卫视节目方便,早就想买一款C/Ku双波段复合型高频头,但直至目前,市售成品C/Ku复合头仍价目不菲。

不久前,看了相关电子报刊上几篇用廉价的C头和Ku头自制C/Ku复合高频头的文章后,我决定按文章中所述方法亲手一试,也享受一下其中乐趣。

就地取材,将自己使用了一段时间且性能稳定的PX-900E17°KC头和ASK1680.7dBKu头分别从天线上取下后,仔细观察了一番。

依有关文章中所述的办法,将C头顶端打孔,将Ku头从顶端插入,用卡尺测量出ASKKu头极化探针处的最细外径为25mm,然后在C头顶端正中用26mm钻头打孔;之后,再用锯把Ku头的喇叭馈源全部锯掉,只剩下两只探针处的25mm外径。

再将其插入已打孔的C头内,仔细对正并调整好极化探针与C头保持一致,C头和Ku头接口处的内外部分分别用白色热熔胶条封死,并用可伸缩性防水胶布缠了整圈,防止雨水进入C头波导管内部,这样,一款自制C/Ku复合高频头便大功告成。

效果如何,决定将其装到原来已对准亚洲2号的1.5m整体铸铝天线上,用自制的0/22KHz切换器和海克威2000H型数字机亲自检验。

由于PX-900E17°KC头性能的确优良,改制后接收的C段信号依然顺畅,所下载的每个节目均画面清晰、稳定。

Ku段的河北、山西、中央4、9套以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节目流畅下载,而北京台停顿有马赛克,天津台根本不见踪影。

微调复合头的焦距和极化后,效果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可见Ku段由于馈源喇叭口锯掉后信号损失较大。

怎么办?

(编者注:

锯掉喇叭馈源口后信号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请广大读者探讨),又查阅了一番资料后,决定给已去掉馈源喇叭口的Ku头加装波导口,以增强信号强度将Ku头重新拔出来,用卡尽测量出极化探针处内径:

约22mm,找一只外径约为22mm的大电解电容,去年外层塑料皮和两头,将其内部材料全部掏空,只剩下外径为22mm的外壳铝筒,用502速粘胶水将其粘到Ku头探针处,再将Ku头插入C头,用述方法调整对齐好探针后封牢。

再次检验,C段节目仍旧没有任何影响,Ku段的北京中和天津台也下来了,只是天津台信号较弱仍有停顿马赛克现象。

再将此自制C/Ku复合头和同样天线试收视较强的亚太2R信号,由于C段节目较少,只能下载3848、3600、3823等部分信号,而信号很强的Ku信号12375、12650、12630、12430、12730、12589等全部能顺利下载,其他较弱信号则下不来。

【第八章高效馈源使用篇】

普通C头都是自带一个馈源盘,就固定C头的那个三两圈的盘盘,KU头呢都是馈源一体化的,馈源的作用就是更多的收集从天线反射回来的信号,以保证更清晰的收看。

那么为什么出现了高效溃源呢?

比如您无法安装大个头的正馈天线,想在偏馈小天线上面收看只有正馈大天线才能收看的C段节目的话,那么就可以借助这个东西拉,它能把偏馈小天线信号更好的收集到您的C段高频头上,和这个东西配套的还需要个偏馈天线用的夹具,这些东西价格都很便宜,是您收看C段节目的一种良好的选择啊!

注意

采用高效馈源收看C段节目的话,您首先考虑的是您所收看的卫星在您的地区场强是不是最高的,在有天线尺寸是不是够大,推荐至少用90CM的偏馈,否则会下不来节目,即使下来节目也是一部分强台。

【第九章一锅多星篇】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己亲自调星观看,是不是发现节目还不够看的啊,是不是想再添加锅收看更多的卫星节目拉,实际上有不用你破费太多的方法啊,比如就添加几个头,用一锅收看更多卫星节目,是不是更爽!

由于受接收条件限制,如何运用现有条件和器材进行一锅多星的接收,正成为卫视烧友的追求和梦想。

笔者从各种有关刊物上看到了许多一锅多星的接收经历,了解到许多烧友兼收高频头的位置的摆放产生很多疑问和争议,结合本人的接收实践,笔者绘制了卫星波束反射图,和广大烧友谈一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一锅多星的接收最好选择信号比较弱的卫星作为主收,信号强的卫星作兼收会省力些。

例如:

笔者用1.5米中卫天线收105.5°E和100.5°E的双星,以100.5°E星作为主收,根据反射焦点偏移,偏焦收105.5°E星的高频头在主焦的左面约3公分的位置(紧挨主焦高频头如图),馈源略微向外一点,这样,不仅100.5°E星的所有信号全下,和单收105.5°E星差不多。

2、在收视实践中,发现卫星波束在天线锅面上的反射,实际上是个别锅瓣(只有靠近偏焦的两瓣)起主要作用的,其他锅瓣反射信号很少,(编者注:

偏焦使用时有可能是这样,主焦使用时不可能是这样。

否则主焦就不再是主焦,而是没有聚焦,成为偏焦。

在偏焦工作时,天线效率要降低)这让我想到如果摘下一瓣或两瓣只要焦点准确收Ku波段应该没有问题。

因为只有个别锅瓣反射信号较多,所以偏焦高频头应正对该锅瓣,也就是偏焦高频头略微向外或者上掰一点点信号最好。

3、关于夹具的选择:

由于一锅多星属于“不正常接收”所以夹具一般要自己制作。

像100.5°E和105.5°E两颗卫星相距5°,接收天线又小(1.5米),两个高频头必须挨得很近,所以我把100.5°E的馈源盘左边挖一直径和105.5°E高频头直径相当的缺口,由于馈源盘只对弱信号起作用(编者注:

是这样吗?

),收105.5°E星干脆就不用馈源盘,以此减轻重量并便于固定,然后微调至信号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