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418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docx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

  (2009—2012年)

青政办发〔2009〕32号

  目录

  前言4

  一、发展基础6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7

  二、发展机遇和支撑条件8

  

(一)发展机遇8

  

(二)支撑条件9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

  

(一)指导思想11

  

(二)发展目标11

  四、产业发展重点13

  

(一)引导培育高端服务业13

  

(二)巩固提高支柱服务业14

  (三)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16

  (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17

  五、区域布局18

  

(一)区域布局战略18

  

(二)区域发展定位19

  (三)集聚区布局规划21

  六、保障措施37

  

(一)强化规划的引导作用37

  

(二)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37

  (三)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37

  (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37

  (五)创新服务业集聚区发展体制38

  (六)建立支持集聚区建设的政策体系38

  (七)加强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38

  (八)完善服务业集聚区统计体系39

  附件:

服务业集聚区规划表40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青岛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不断进步、城乡日益繁荣,经济总量不断登上新台阶,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了由轻纺工业城市到以工业为主的港口城市的转型。

但是,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发展模式也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透支了过多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把青岛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全面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青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

2008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提出了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条件,突出发展九大重点产业和总部经济,明确了各产业到2012年的发展重点和目标,提出了服务业载体建设的“3311”工程。

  为了使服务业科学有序发展,编制《青岛市服务业发展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青岛市第十次党代会有关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青发〔2008〕4号)、《关于加快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青发〔2008〕11号)、《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青岛市“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在“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分析了服务业发展现状、机遇和支撑条件,阐明了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房地产业、中介服务业、会展业和总部经济以及体育休闲、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和目标,规划了30个服务业集聚区,突出了集聚发展优势,为服务业重点产业科学布局提供了更大的腹地和发展空间。

  本《规划》期限为2009至2012年。

  一、发展基础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十五”期间,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4%,2008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9573亿元,“十一五”前3年年均增长率为173%,比“十五”平均增速高2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441%。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增速、占GDP的比重分别居第4、1、12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旅游、物流、文化创意等九大产业九大产业2008年增加值分别为:

金融业1735亿元、现代物流业4338亿元、旅游业1470亿元、房地产业1504亿元、文化创意产业2950亿元、科技与信息服务业1354亿元、商贸流通业4922亿元、中介服务业1107亿元、会展业216亿元。

扣除行业重复计算,九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9%。

和总部经济成为青岛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产业。

2008年,九大产业和总部经济的增加值为13505亿元(扣除行业重复计算),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69%。

传统服务业逐步得到改造提升,新型业态快速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

  ——集聚发展初显成效。

初步形成了一批服务业集聚发展区域,集聚区在带动服务业发展方面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和集聚效应。

金融街、文化街、商业街等一批服务业功能区不断涌现,体现城市功能特色的金融、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正在快速形成,功能不同、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相继建成,各类大型商贸中心加快建设,以市南软件园、崂山软件园为核心的软件产业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对社会贡献逐年加大。

2008年,服务业对GDP、地税收入和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55%、684%和821%,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民生的主要力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发展速度较快,但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体水平不高。

占GDP比重较低,2008年青岛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41%,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后列。

  ——结构有待优化。

传统服务业在服务业中仍占较大比重,为先进制造业服务、体现现代化国际城市功能的金融、物流、创意、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比重偏低。

  ——布局有待完善。

现有的服务业集聚区大多以自发形成的服务业集聚街区为主,缺乏深度规划。

总体上集聚区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弱,建设和发展的空间不足,整体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

  ——体制机制有待健全。

全市服务业统筹管理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公共服务平台还不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发展机遇和支撑条件

  

(一)发展机遇

  ——落实科学发展观带来发展机遇。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消耗资源最少、产出最大、最符合生态优化的产业。

发展服务业有利于克服资源瓶颈制约,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服务业战略地位提升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对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当前和今后的战略重点,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大力支持服务业发展。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带来的发展机遇。

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部署,这为青岛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山东省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作为半岛城市群“龙头”,青岛市将建设国际性旅游、会展城市,打造“东北亚航运中心”,形成辐射山东半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承担向周边区域辐射的功能,有利于吸引周边服务业集聚,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城市战略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

青岛市人均GDP已超过7000美元,进入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期,产业结构呈现向“三二一”加快转型的趋势。

  ——“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

青岛市城市规划及产业布局正在进行新一轮调整,通过调整老城区功能,推进新城区建设,努力打造拥湾发展的城市空间框架。

服务业作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重点产业将得到重点支持。

  ——成功举办奥帆赛、残奥帆赛带来的机遇。

奥帆赛和残奥帆赛的成功举办,为青岛留下了永久的奥运遗产,进一步提升了青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二)支撑条件

  ——经济基础。

2008年,青岛市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5000美元),这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产业基础。

2008年,青岛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9573亿元,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4位,服务业发展已达到一定水平,为今后加快发展服务业奠定了基础。

青岛市以建设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为契机,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必然需要现代服务业作为支撑,这为青岛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

  ——人才基础。

青岛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25所,每年为社会输送大专以上服务业人才4万多人。

青岛市优越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很多商家和人才来青发展。

青岛市积极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体制机制。

青岛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载体建设的意见》、《青岛市服务业发展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青岛市服务业发展部门绩效考核办法》等政策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市政府成立了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对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确定了牵头部门和协作部门,组建了市服务业发展局,各区市均设立了服务业发展专门工作机构,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体制机制保证。

  ——区位条件。

青岛地处东北亚经济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

青岛港是世界上10大港口之一,港口外向度全国领先;青岛空港已成为一个硬件达到国际标准、软件达到国际水平的空运中心;青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副省级城市之首,形成了“一小时都市圈,三小时半岛服务圈,八小时腹地经济圈”的公路网络,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能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海优美、环境整洁、功能完善、生活舒适,素有“黄海明珠”和“东方瑞士”之称,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是发展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的理想之地。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为契机,突出重点产业发展,优化调整服务业产业结构,构建服务业产业集聚区域,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城市从以工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型,把青岛打造成服务半岛、辐射山东、影响全国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突出贡献。

规划坚持以下原则:

  ——明确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规划期间按照服务业发展增速高于生产总值增速的要求,确定服务业发展目标。

  ——优化区域布局。

为构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框架,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搭建载体,依托已有基础,综合土地、交通设施等因素,明确区域发展重点,优化集聚区区域布局。

  ——明确功能定位。

按照服务业集聚区功能,明确产业定位,促进优势企业集聚。

  ——城乡联动发展。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差异,结合各区市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有重点、有特色、按步骤推进城乡服务业协调有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总量增长目标。

2009至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按现价计算,下同),服务业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到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当年GDP的50%以上。

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服务业地方税收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2年占全市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70%左右。

服务业新增就业占全市新增就业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

服务贸易出口增速高于全市出口增速。

  ——结构优化目标。

到2012年,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信息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2%左右,比2008年提高21个百分点;物流业、商贸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61%左右,保持稳定发展。

中介服务业、会展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保持较快增速。

  青岛市服务行业2012年规划指标

  行业名称平均增速(%)占服务业比重%物流业1623金融业188旅游业189房地产业138文化创意1816科技信息服务198中介196商贸1522会展192

  ——区域发展目标。

到2012年,各区市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

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左右。

五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各自生产总值比重均达到40%左右。

  各区市服务业2012年规划指标

  区域名称年均增速(%)占GDP比重(%)占全市权重(%)市南区168917市北区12707四方区18564李沧区18454崂山区17416黄岛区193512城阳区193811胶南市16407胶州市18409即墨市15408莱西市18397平度市18348

  ——集聚区建设目标。

到2012年,初步形成与城市功能定位相配套,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服务业集约化发展新格局,培育建设30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特色鲜明、规模较大、辐射力强的服务业集聚强区,使服务业集聚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四、产业发展重点

  

(一)引导培育高端服务业

  1.金融业。

加快金融主体建设,重点引进金融区域性管辖机构和票据中心、研发中心等营运中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使金融业成为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的支柱和先导产业。

将青岛市建设成服务山东半岛、辐射全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规划期内,力争每年引进3家以上金融机构,到2012年,金融机构达到130家左右,推动企业上市,融资额达到300亿元以上。

  2.文化创意产业。

突出发展滨海文化和城市文化,推进实施“一城一带六区”滨海现代文化名城,滨海文化带,市南文化创意、市北特色文化街、崂山文化旅游、城阳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生产、黄岛影视传媒、胶南美术品创作生产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

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建成滨海现代文化名城。

打造“创意青岛”品牌,将青岛市建设成国家文化产业基地。

到2012年底,争取10家文化创意类企业进入国内同行业百强,形成20家文化创意龙头企业和100家重点企业;年举办大型文化艺术类演出100场;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

  3.科技与信息服务业。

以构建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数字青岛”为重点,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全面实施科技兴市、信息强市战略,加大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建设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信息服务基地、国际服务外包基地,科技与信息服务水平达到全国一流,确立青岛市区域信息服务中心地位。

到2012年,各类专业孵化器达到40家,孵化科技项目达到4000项,互联网用户达到130万户,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区域信息高速公路。

  

(二)巩固提高支柱服务业

  1.旅游业。

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旅游功能,推动旅游业向休闲度假型、城市旅游型、国际标准型、质量效益型转化升级,把青岛建设成“国际海滨度假名城”。

到2012年,入境游客达到2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3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20亿元以上,游客逗留时间延长至45天左右。

  2.物流业。

增强青岛港物流“龙头”作用,突出发展空港物流,加快发展陆路物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组织方式提高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黄岛海港、城阳空港、胶州湾陆路三大综合物流系统。

以山东省电子口岸为平台,构建口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将青岛建设成东北亚物流中心。

到2012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降至16%左右,使现代物流业影响力和服务功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3.商贸流通业。

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丰富新型业态,加快传统行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进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增强城市消费功能、商务功能和集聚辐射能力,将青岛市打造成区域性商品集散和消费中心。

规划期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2年,培育交易额过百亿的市场5处,80%以上的传统商贸区得到改造提升。

  4.房地产业。

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基本合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销售价格基本稳定,巩固房地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柱产业的地位。

将青岛市建设成生活条件配套、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形象突出的国内最佳宜居城市之一。

到2012年,基本形成“六线、六片区”的房地产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六线:

香港路沿线、东西快速路沿线、重庆南路沿线、308国道沿线、青银高速路沿线、辽阳路沿线;六片区:

团岛、小港、中山路老城区片区、浮山后片区、四方东部片区、四方老工业片区、李沧东部片区、李沧西部片区。

,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力争精品工程比例达到项目总数的5%,6家房地产企业进入国内同行业百强。

  (三)支持发展新兴服务业

  1.中介服务业。

通过宏观政策推动、重点项目建设、骨干品牌发展、诚信体系构建,实现中介服务业发展新突破。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突出发展会计、法律、评估、审计等鉴证类中介服务,构建龙头企业带动、诚信度高、竞争力强、特色突出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中介服务体系,将青岛建设成区域性中介服务中心。

  2.会展业。

以场馆现代化、品牌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国际化为重点,加强配套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品牌展会,培植一批规模化经营的会展龙头企业,承办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会议,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使会展业成为青岛市的特色产业,将青岛市打造成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

规划期内,会展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以上,参展人数年均增长15%以上,年办规模展会超过100个,到2012年,承展规模、接待参观人数比2008年翻一番。

  3.总部经济。

加快商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服务软环境,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地区总部,做大做强本土总部,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科技研发为主的总部经济体系,培育区位优势突出、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总部集聚区,将青岛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地区总部基地城市。

规划期内,每年引进2至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或派出机构、6至8家国内知名企业地区总部或分部落户青岛,引进和培育总部企业200家以上。

  (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

  1.教育事业。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教育普及,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水平,鼓励和支持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构建社区教育体系。

到2012年,全市学前儿童受教育率达到96%以上,义务教育学段适龄人口净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以上,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人数28万人以上。

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终生教育体系。

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

  2.医疗卫生事业。

以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

到2012年,全市医疗床位控制在每千人口5张左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覆盖率达到98%,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89岁,婴儿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八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十八以下。

  3.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

发挥奥运会和全运会后续效应,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推动青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上新水平。

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一步增加公益性体育健身场所和设施,加快青岛市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强指导和监测,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发展职业体育竞赛市场,积极争取和高水平承办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把青岛建成国内领先的单项训练和比赛基地、山东省一流的体育运动中心城市,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兴办体育经济实体,逐步建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2012年,形成竞技体育水平较高、群众体育普及、体育设施完善、体育事业全面发展、体育产业兴旺的体育发展新局面,市级体育设施达到113平方米/千人,区级体育设施达到290平方米/千人,力争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我市GDP的比重达到07%左右。

  五、区域布局

  

(一)区域布局战略

  按照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大城市框架的发展战略,科学布局发展服务业,形成“拥湾集聚发展、东西两翼辐射、区域梯度推进”的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格局。

  1.拥湾集聚发展。

根据“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结合高新区开发建设、老工业企业搬迁和城区改造,沿胶州湾科学规划和布局服务业集聚区,构建现代服务业拥湾发展格局。

  2.东西两翼辐射。

东西两翼地区的胶南和琅琊组团、鳌山和田横组团,是青岛市城市组团发展的重要建设区域,也是青岛城市空间的重要拓展区域。

随着东西两翼城市组团的建设和发展,布局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服务业集聚区,以满足其发展需要。

  3.区域梯度推进。

与胶州湾相邻的胶州、即墨城区和外围的平度、莱西城区,是青岛城市空间向内陆地区拓展的重要节点,也是今后青岛市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随着青岛市重点镇规划建设工作的全面推进,各市将形成新的城镇组团和工业功能区。

为满足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优化提升当地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梯度推进与当地经济相适应的服务业集聚区,使服务业集聚区均衡布局。

  

(二)区域发展定位

  根据各区市产业结构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各区市服务业发展定位。

  市南区:

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强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金融、总部、航运服务、信息软件、商贸、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中介等现代服务业。

  市北区:

围绕建设商贸集聚区、中央商务区、小港湾、特色街等载体,重点推进科技产业、创意产业、商贸休闲旅游、港口物流、总部经济、中介服务、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发展。

  四方区:

以沿海岸线资源调整为契机,积极打造城市生活和旅游岸线。

加快发展创意、科技服务、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服务业。

  李沧区:

结合城区功能定位调整,加大工业企业搬迁力度,加快建设商贸商务区和新型宜居休闲区。

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物流业和房地产业。

  崂山区:

建设旅游、会展、科教、文化强区。

重点发展旅游、科技服务、会展、金融、总部、体育休闲等服务业。

  城阳区:

建设现代商贸、科技服务、物流、会展集聚区。

着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信息、商贸流通、空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黄岛区:

推进前湾保税港区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建设港口物流、保税贸易、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科技信息和中介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发展金融、商贸、旅游业。

  即墨、胶州、胶南、平度、莱西五市: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县域服务业体系。

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结合工业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与功能区配套的生产性物流、科技信息、生活配套等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规划建设一批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标准化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建设,发展连锁店、便利店。

统一规划县域特色旅游,纳入全市总体布局,构建大旅游产业体系。

  (三)集聚区布局规划

  按照范围清晰、定位明确、交通便捷、区域兼顾的原则,规划30个服务业集聚区。

按行业类别划分:

综合类10个,商贸类5个,物流类4个,旅游类8个,科技信息类2个,会展类1个(见附表)。

  1.香港中路综合服务业集聚区

  规划范围及面积:

在市南区南部,规划建设香港中路综合服务业集聚区。

该集聚区东至彰化路,西至太平角六路、新湛二路、华严一路,南到海岸线,北到莲岛路、华严路、仰口路、江西路,面积约77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及目标:

重点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商贸流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中介等产业,到20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