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6888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docx

六年级配套阅读理解

李大钊(节选)

1920年初,李大钊与爱国志土陈独秀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在北京聚集了邓中夏、高君宇、张国焘等大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建党作准备。

此外,李大钊还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同年秋,为了和在上海的陈独秀相配合,李大钊还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他们两人相互配合,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党的主要创始人。

此后,李大钊全面负责党在北方的工作,还担任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央委员。

在1922-1924年间,李大钊奔走于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列强,在北京逮捕了李大钊等爱国人士80余人。

在狱中,军阀对李大钊处以极刑,但是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

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和人民的心声,张作霖将李大钊等人于4月28日在西交民巷看守所内绞杀。

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地说:

“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他带领其他人一起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

(选自《青少年美绘版经典名著书库英雄人物》浙江人民出版社)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义凛然:

慷慨激昂:

2.“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南陈”指的是,“北李”指的是,相约建的是。

3.下列事项是由李大钊主导完成的是()。

(可多选)

A.独自在北京和上海两地进行活动,积极准备筹建中国共产党。

B.组成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C.多次在北京会见共产国际的代表,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事宜。

D.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4.你是怎么理解李大钊在临刑前的发言的呢?

5.学习了短文,你能从李大钊身上体会到什么精神呢?

 

2.不负寸光阴(节选)

在北洋法政学堂的6年里,李大钊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各类书籍,时常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为了勉励自己学习,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意为努力、勤勉,并为自己取字“守常”。

由于十分仰慕荆轲、高渐离那样的义士,李大钊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筑声剑影楼”,典出战国时期荆轲和高渐离刺秦的故事。

在这座书斋中,李大钊整整奋斗了6年。

1913年,李大钊从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因为“仍感学识之不足,乃承友朋之助,赴日本东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

”他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

他的内心是痛苦的,因为了解历史,一方面,李大钊十分痛恨日本侵略中国的无耻行径,另一方面,日本明治维新后,从封建社会转入了资本主义社会,逐渐成为东亚最为强大的国家,在许多的方面,中国人又不得不像向日本学习。

就是在这样一种极为痛苦纠结的心理下,李大钊选择了留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

在出国之前,李大钊再一次游览了五峰山,他在火车上目睹一起日本驻屯军士兵枪杀5名中国警察的事件。

心中悲愤交加,在《游碣石山记》中,李大钊特别写道:

“彼倭奴者,乃洋洋得意,昂头阔步于中华领土,以戕我国士,伤心之士,能无愤慨!

自是昌黎遂为国仇纪念地,山盟海誓,愿中原健儿,勿忘此弥天之耻辱,所与倭奴不共戴天者,有如碣石。

(选自《李大钊传》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1.文中提到的“挑灯夜读到深夜而不自知”让你想到的成语是:

2.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李大钊在《游碣石山记》中的意思。

3.文中提到李大钊“放弃了进入国内法政界的光明前途,毅然远走他国,寻找济世救民的良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精神是(     )(可多选)。

A.爱国精神      B.担当精神

C.舍生取义精神   D.创新精神

4.根据书中的描写,李大钊为什么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钊”?

那么,你怎么理解他为自己取字“守常”呢?

5.第2自然段中李大钊内心的痛苦你能理解吗?

对于他做出的选择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怕后生笑

欧公①晚年,尝自窜定②平生所为文,用思甚苦。

其夫人止之曰:

“何自苦如此,尚畏先生嗔耶?

”公笑曰:

“不畏先生嗔③,却怕后生笑。

(选自《宋人轶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释】①欧公:

指欧阳修。

②窜定:

刪正、改定。

③嗔:

怒,生气。

1.“晚年”的意思是()

A.傍晚的时候B.年末的时候C.年老的时候

2.本文写欧阳修晚年做的事是。

3.“自苦如此”的意思是。

欧阳修“自苦如此”的原因是。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①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②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④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⑤给以书,遂成大学⑥。

(选自《西京杂记》中央文献出版社)

【注释】①引:

引来,使出现。

②邑:

同乡。

③文不识:

人名。

④与:

帮助。

⑤资:

借。

⑥大学:

很有学问的人。

1.“邻居有烛而不逮”中的“逮”字读音是,意思是。

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词为。

2.对“衡乃穿壁引其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匡衡于是穿墙而过,去吸引邻居家的火光

B.匡衡于是翻过墙去,把邻家的火光引了过来

C.匡衡于是在墙上凿了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3.把“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改写成现代汉语是

匡衡这样做的原因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

4.读了《凿壁偷光》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我不知用了多少笨拙的方法去调合陶土,也不知做出了多少奇形怪状的丑陋的家伙;有多少因为陶土太软,吃不住本身的重量,不是凹进去,就是凸出来。

根本不合用;又有多少因为晒得太早,太阳热力过猛而晒裂了;也有不少在晒干后一搬动就碎裂了。

一句话,我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家,再做成泥瓮。

结果,我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非常难看,简直无法把它们叫作缸。

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

我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

在缸和筐子之间的空隙处,又塞上了稻草和麦秆。

现在,这两个大缸就不会受潮,以后我想就可以用来装粮食和粮食磨出来的面粉。

我大缸做得不成功,但那些小器皿却做得还像样,像那些小圆罐啦,盘子啦,水罐啦,小瓦锅啦等等,总之,一切我随手做出来的东西,都还不错,而且,由于阳光强烈,这些瓦罐都晒得特别坚硬。

但我还没有达到我的最终目的。

这些容器只能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流质放在火上烧,而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过了些时候,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大堆火煮东西,煮完后我就去灭火,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块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

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

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控制火力,给自己烧出几只锅子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美丽——()柔软——()聪明——()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奇形怪状:

3.鲁滨逊是如何发现制陶器的方法的?

()

A.在野外发现的。

B.在火堆里发现的。

C.在书里看到的。

4.鲁滨逊制造陶器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5.通过不懈的努力,鲁滨逊终于成功了,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已经航行了两个小时,他一直在休息,时不时从大鱼身上撕下一块肉放进嘴里咀嚼(jiáojué)。

他在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着准备。

当那两条鲨鱼中的第一条出现时,他叫了声。

那叫声不免带着一些惊慌和愤恨。

那是两条铲鼻鲨——他叫它们“加拉诺鲨”。

这两条鲨鱼闻到血的气味,正在兴奋地向小船冲来。

铲鼻鲨和灰鲭鲨不同,它们对吃的东西来者不拒,哪怕是腐烂的死鱼,又或者是身上并没有血(xuèxiě)腥味的人。

现在一条铲鼻鲨狡猾地在小船下面钻来钻去,趁机用嘴撕扯大鱼的肉。

另一条则在水面上径直向大鱼发起了攻击。

老人举起绑了刀子的桨,朝水面上那条鲨鱼戳去。

他先是把刀扎(zhāzhá)进鲨鱼的头部,接着是黄色的眼睛。

鲨鱼因为突如其来的死亡而松开咬住大鱼的嘴,滑入海里。

那条船底下的鲨鱼把小船弄得摇摇晃晃。

老人把脚从帆脚索上挪开,小船转过来,这样他就能看见那条鲨鱼了。

他拿桨去戳它,但只在鱼皮上刺了一个口子。

鲨鱼浮上海面,老人迅速地用桨上的刀扎了它两下。

这两下又准又狠,可鲨鱼却死死咬住鱼。

老人再次把刀刺进它的左眼和脑子,连头上的软骨都扎断了。

鲨鱼还是没有松开那条鱼。

老人用力撬开它的嘴,鲨鱼的嘴张开了,身体溜进海里。

“去吧,你这条加拉诺鲨,”老人说道,“去海里找你的那位朋友吧。

1.给文中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突如其来”的意思是。

它的近义词是,反义词是。

3.选文主要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名言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变成了小人儿(节选)

在他朝(cháozhāo)桌子走去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

房子比原来大了吗?

这不可能。

可是为什么现在走到桌子那里比平时要多走好多步呢?

椅子是怎么啦?

看上去并不比刚才大,可是他首先得爬到椅子腿的横档(dǎngdàng)上,然后才能爬到座位上去。

桌子也一样,他不爬到椅子扶手上就看不见桌面。

“天哪!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男孩说。

“我想是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讲道集放在桌子上,显然和原来完全一样,但是似乎也有不对头的地方,因为他不站到书上去就一个字也看不到。

他念了两三行,无意间抬头一看。

他的目光正好落在镜子上。

他立刻大叫起来:

“看,那里又一个!

”因为他在镜子里清楚地看到一个头戴尖顶帽、穿着皮裤子的小人儿。

“他的穿戴和我一模一样啊!

”男孩说着惊奇地把两手扣在了一起。

当时他看见镜子里的小人儿也做了一个同样的动作。

男孩又揪一揪头发,捏一捏胳膊,扭动一下身子,镜子里的小人儿也立刻照样做了。

男孩(绕浇)着镜子跑了几圈,想看看后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小人儿。

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找到。

当时他吓得(浑混)身发抖,因为他现在明白,小狐仙已在他身上施了妖术,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小人儿就是他自已。

1.画去文中括号内错误的拼写。

2.近义词填空。

奇异惊奇

这只()的蝴蝶,远远看去像倒挂在树上的一片枯叶。

我()地发现他竟然会说韩语。

3.对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A.他发现了一个奇异的情况是房子比原来大了

B.小狐仙对椅子、桌子以及整个屋子都施过妖术了

C.小狐仙在他身上施了妖术

4.第1自然段中,他发现的奇异情况是什么?

5.小狐仙究竟对他施了什么妖术?

他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眼泪的池塘(节选)

她跑到小门前,哎呀,真糟糕,小门是锁上的,小金钥匙依旧放在那个高高的玻璃桌子上呢。

“这下更糟糕了,我从来都没有变得这么小过,从来都没有!

太不幸了!

现在我该怎么办啊?

”刚想到这里,爱丽丝突然脚下一滑,“扑通”一声,掉进了带有咸味的水里。

之所以知道水是带有咸味的,是因为那水一下子就淹到了她的下巴,而她在惊慌中喝了一口。

“我掉进海里了!

”这是爱丽丝的第一个念头。

接着,她又对自己说,“那是有许多供游泳者们在里面换衣服的马车,孩子们开开心心地聚在沙滩上用木头铲子堆起沙子建造城堡。

海滨还有一排出租给游客的住房,住房后面就是一个火车站。

爱丽丝对这些印象很深。

可是没过多久,她就明白了,自己正在一个由眼泪汇成的池塘里。

这满池的眼泪正是自己身高九英尺的时候不停哭泣流下来的。

“如果早知道会这样,当初我就不应该哭啊!

”爱丽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划动四肢在水里游来游去,她多么想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游出池塘去,“这下可好,我真是自作自受啊!

再这样下去,我非得淹死在自己的泪水里不可了!

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啊!

说实在的,今天的怪事可真够多的了!

1.找出文中与“一心一意”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

2.判断题。

(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爱丽丝掉进了海里,因为水是咸的。

()

(2)爱丽丝非常后悔不该哭。

()

(3)爱丽丝使劲游,想游出池塘,但是没有成功。

3.眼泪池塘是怎么形成的?

()

A小动物们哭的B天然的C爱丽丝哭的。

4.为什么爱丽丝说是自作自受?

5.文中爱丽丝遇到的糟糕事有哪些?

 

了不起的粉刷工(节选)

汤姆提着一桶石灰水,拿着一把长刷子,出现在人行道上。

满心的快乐一下子离他而去,深深的惆怅不觉压上心头。

三十码长的木栅栏有九英尺高!

在他眼里,生活似乎一下子变得空虚了,而活着也只是一种负担。

他叹了口气,将刷子蘸上了石灰水,顺着栅栏墙最顶上的木板开始刷起来。

等他将那一小条刷白了的木板和那还没刷白的、犹如一望无际的大陆一样的栅栏一比较,他就垂头丧气了,呆呆地坐在了一只保护小树的木箱上。

就在这黑暗绝望的时刻,一条妙计突然涌上心头!

那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主意!

他拿起刷子,若无其事地干起活来。

不一会儿,本•罗杰斯出现了。

他吃着苹果对汤姆说:

“嘿,老伙计,你非得干活吗?

我要去游泳。

难道你不想去吗?

不过当然啦,你宁愿干活儿,对不对?

汤姆仔细地打量了那男孩一小会儿,说:

“你说,什么叫干活儿?

“瞧,难道这不是干活儿?

汤姆继续刷墙,心不在焉地回答道:

“啊,可以说它是,也可以说它不是。

我所知道的是,这个活儿挺适合汤姆·索亚。

””

“噢,别来这一套,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汤姆漫不经心地说:

“喜欢?

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不应该喜欢。

难道一个孩子能天天有机会刷栅栏吗?

这话不能不叫人对此刮目相看了。

本停止嚼他的苹果。

汤姆把刷子挥过来划过去——退后几步看看效果——然后再这儿添一下,那儿加一刷子——再品评一下效果——本静静地看着他的一举一动,越看越有兴趣,越看越入神。

一会儿,他忍不住了,对汤姆说:

“喂,汤姆,让我来刷几下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无其事:

漫不经心:

2.“你不是说你喜欢干这个吧?

”这句话中本的意思是汤姆应该

(喜欢不喜欢)干这件事。

3.本后来主动要求刷栅栏是因为()

A.感到很有趣。

B.可以挣到很多钱。

C.可以让自己的成长得到锻炼。

4.“一个了不起的、绝妙的好主意”是什么?

后来这个主意成功了吗?

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他吧。

5.本提出要刷栅栏,汤姆会同意吗?

后来会怎样呢?

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捣蛋鬼的日记(节选)

昨天,我带了一瓶红墨水到学校去。

红墨水是从爸爸写字桌上拿的,这件事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我总是说我是非常倒霉的,现在我再说下去。

我拿红墨水到学校里去的那天,正是贝蒂的妈妈想起来在贝蒂脖子上套上个长长的浆洗过的大翻领的那天,她把大翻领套在她儿子脖子上的那一天,正巧也是我把红墨水拿到学校去的那一天。

不知怎么搞的,我起了个念头,想在贝蒂的翻领上写点什么。

翻领又大又白,而且浆洗得发亮。

我用笔蘸上红墨水,在他的翻领上悄悄地写上了几句诗,他却一点都没感觉到。

诗是这样的:

不许说话不许动!

要是“肌肉”看见了,

都得挨油煎!

一会儿,“肌肉”老师叫贝蒂到黑板上去写生词,大家念着贝蒂那条雪白的翻领上用红墨水写的漂亮诗句,不由得哄堂大笑起来。

开始,“肌肉”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贝蒂也摸不着头脑,这情景就像上一次不知道裤子为什么粘上了胶一样。

后来“肌肉”读了翻领上的诗句,立刻变得像老虎那么凶。

校长马上来了,像往常一样,他开始了调查。

这时,我已经把红墨水藏到了课桌里,但校长要检查坐在贝蒂后面的每个人的铅笔盒。

结果他发现了我的笔尖蘸有红墨水。

1.像“哄堂大笑”这样形容笑的词语你能写出多少?

试一试吧。

2.这个故事主要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选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捣蛋鬼日记》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是()(可多选)

A.严肃庄重B.轻松活泼C.含蓄委婉D.幽默风趣

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5.如果这样的同学就在你的身边,你会从哪方面来劝导他呢?

 

一只鸟又飞走了

儿子小时候,每次吵闹,我就拿起电话筒拨117给他听。

117是报时台,会不断播报时间,每十秒一次。

儿子的好奇心很强,一听报时台就停止哭闹了。

很久以后,有一次他听报时台,满脸疑惑地问我:

“为什么电话里的鸟都飞来飞去,有时候多一只鸟,有时候少一只鸟?

我把电话拿来听,话筒里播着:

“下面音响十一点五分五十秒……下面音响十一点六分零秒……”

原来,儿子把“秒”听成“鸟”,“十一点五分五只乌……十一点六分零鸟……”,这不是非常奇怪吗?

我正思索的时候,儿子把话筒抢走,说:

“爸,你听那么久,一只鸟又飞走了!

我每次想到时间宝贵,就会想起这件往事,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它不断地张开翅膀飞去,仿佛天上的鹭鸶成行。

最悲哀的是,每一只鸟都不属于我,每一只鸟都留不下来。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静——()确信——()喜悦——()

2.儿子把“秒”听成“鸟”是因为。

父亲说“生命里的每一秒都是一只宝贵的鸟”是因为。

3.对选文的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这句话是说鸟儿应该属于大自然,不要随意捕捉它们。

B.这句话是说因为时间是公平而无私的,它不会为任何人多做停留。

4.读了这篇文章,写出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光阴(节选)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行进的节奏。

当蓓蕾在春风中粲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他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他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

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

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

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

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

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己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荫,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

1.“一视同仁”的意思是,在文中指的是

2.读画线句子,再仿写两句。

3.文中的“他”指的是。

在作者的笔下,“他”具有以下特点:

4.读选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出你的理解。

5.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时光写得充满人性。

你觉得光阴还像什么呢?

也来写一写吧。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

“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

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

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

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

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

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

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

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选自《幸福是感恩》时代文艺出版社)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旧——()茂密——()摆弄——()

2.“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之情。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

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B.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

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

C.合欢树是作者关于母亲的记忆的象征物,因此为题。

D.合欢树身上喻含了作者对母亲爱美爱生活的情怀态度的肯定和赞美,托物言情。

4.第2自然段写了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请分析这段追忆在文中的作用。

5.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

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

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老海棠树(节选)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

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

”她又问。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她必然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

“就不说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上学也这么糊弄?

(选自《多少爱在时光中来不及》煤炭工业出版社有改动)

1.“海底捞月”的意思是从海中捞月亮,比喻。

在本文中用该词生动表现了。

2.请按照季节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春:

夏:

3.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对错。

(1)以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