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165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地理 中国的气候.docx

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一:

天气与气候

1、气候概念:

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或统计状态。

(季际年际十年际....万年际)

(而天气是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暖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2、主要的气象要素:

最主要:

气温、降水、其次:

气压、云量、湿度(其他:

风速、地温、蒸发量、日照时间)(5天以下短期天气、5-10天中期天气、10-30天长期天气)

3、气候因子就是通过影响气象要素,而形成不同地域的气候类型。

(1)太阳辐射:

形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或最根本)决定该地所处的热量带(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不同的气候类型)

(2)大气环流(主要因素)【如单一气团控制(气旋和反气旋以及锋面气旋)、不同气团相遇形成的锋面、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它具有双重性质,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如锋面移动可引起局部地区温度的差异;长江流域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3)下垫面:

是影响大气的直接热量和水源

注:

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如:

海陆、地形地势(山地平原、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水文、洋流、城乡。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而冬季相反。

四川盆地虽然为全国太阳辐射最少,但因纬度低和盆地地形,夏季炎热;冬季由于受冬季风影响很小,而成为同纬度的温暖中心。

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气温日较差小于裸地;河湖水田周围也因为水的调节作用,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而洋流的影响则是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过程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向大气释放热量,改变地表达物理和生物特性,都可对气候产生影响。

【破坏森林和坡地和干旱地植被、海洋污染(废油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蒸发,使海水空气变得干燥)、填海造陆、开凿运河、建造水库

(5)气候因子关联: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人类既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又直接影响气候;大气与下垫面,人类活动与大气和下垫面之间又互相影响、制约,从而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

二、我国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成因: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①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冬半年的寒潮频繁,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冷的地方;②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是世界上同纬度上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国家)。

冬季(1月)我国南方的海南省(16℃以上)和黑龙省北部(-30℃以下)平均气温相差近50℃;夏季(7月)时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为28℃除青藏高原以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为什么这样呢?

附:

中国气温分布状况表

一月(冬季)

七月(夏季)

等温线分布特点

等温线密集且东部与纬线平行

等温线稀疏、东南部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分布

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

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白昼比南方短,日照时间比南方少,获得热量少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首当其冲受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了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所以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①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午太阳高度仍

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比南方长。

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量南北相差不大;加上夏季时,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

②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热量多。

所以全国普遍高温;但因南方雨季长,阴雨天气多,日照时间短,所以南北温差小。

夏季时,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容易散失,成为夏季气温最低地区,其次天山和大小兴安岭(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森林茂密,阳光在林间削弱衰减,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且林间湿度大,导致地温及近地气温增温慢;南来暖湿空气与北来冷空气在本区交汇,形成多雨天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气温增高;气温低是该区能够保存和发育多年冻土的基本条件,也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南界于本区明显向南突出的主要原因之一。

)许多地方的平均气温在8℃以下,而气温最高的地方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是名符其实的“火洲”(原因:

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位于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南京“三大火炉”也与他们所处的盆地地形有关。

四大火炉包括南昌。

极值气温及原因(温度低,等温线向地温凸)

最低气温处:

漠河-30.9度原因:

纬度高,获太阳辐射少,邻近冬

季风源地(见下图)

补充:

①1月0℃等温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淮河-秦岭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东缘折向西南终止于江孜附近)

②我国气候冬冷夏热,而且南北地区的温度差异冬季远大于夏季。

所以气温的年变化幅度(年较差)随着纬度的增加由南往北加大。

华南地区为14-18℃;同纬度的云贵高原因地势较高,台湾因受海洋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均小一些,为10-14℃;长江中下游地区是20-24℃;海河流域为30-32℃;内蒙古和东北大部分是32-42℃;大、小兴安岭地区大于44℃;黑龙江北部最大,在48℃以上。

(原因:

由于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比低纬度地区即纬度高度地区,在一天内太阳高度角度变化比纬度低的地区小,而太阳辐射的年变化在高纬地区比低纬地区大的缘故)

③我国地处中低纬度,温带、亚热带的范围相当广。

全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仅华南地区长夏无冬,大、小兴安岭、青藏高原等地无夏,藏北地区西部全年皆冬,云南中部四季如春,四季分明的地区,位置越北,春秋季节越短。

气温的这些变化特点对于农业和工程建设影响很大。

它使得喜暖的一年生作物可以向北分布,而又限制了热带、亚热带等的多年生作物向北移植,农业地带性差别因而特别复杂。

冬天的一些不利的工程灾害,如冰冻、积雪,甚至雨凇等对道路、房屋和架空线路的影响,以及道路冰雪防滑、春季翻浆等,可以向南扩展。

而夏季的一些对工程不利的问题,如房屋通风、道路雨季塌方和被冲毁等,甚而黑色(沥青和渣油)路面的泛油等,也都可以一直影响到北方。

提醒:

分析等温线的分布特征,一定按照气候因子的思路去分析。

【资料扩展】有关知识点

⑴等温线的走向:

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我国1月东部等温线分布

②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影响因素:

受海洋影响程度不同如7月份我国东南部

②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等温线弯曲方向及山脉或河谷走向):

影响因素:

受地形起伏的影响

如:

雅鲁藏布江谷地南侧等温线向高纬凸的原因(纬度低,西南暖湿气流的溯江而上,谷地不易散热,地势低,保温作用强;横断山脉、大兴安岭、长白山、台湾山脉、吕梁山、太行山都因地势高,温度低,等温线南凸

③呈封闭状曲线:

线内温高→(盆地)线内温低→(山地)

如读①贵阳1月份温度,按照大于大,小于小原则,它应该小于4°C,原因:

地处云贵高原②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之前的表格提到过)

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地势中高周低的山地地形)

【思路即为气候因子或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

纬度(最重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起伏、洋流、城市热岛效应、锋面移动可引起局部地区温度的差异,影响后,注意:

高温区等温线向高纬凸,也可以用切线法判断】

举例:

气温特征分析

1、冬季位于西南准静止锋以西的昆明,位于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温暖。

昆明因地势比较高,夏季时也不酷热,因此四季如春,极为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春城”。

2、四川盆地冬季温度比同纬度高:

盆地地形,不易散热,降水丰富且多夜雨,空气湿度大,降温慢,北部山脉阻挡北方冷空气:

南方山地和高原高度相对低些,而北方山脉较高大,西南印度洋和东南太平洋水汽进入盆地易被大巴山阻挡抬升,形成丰富地形雨。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失,大气中水汽充足,易饱和,夜晚山风吹入盆地,使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并释放热量,冬季也受到西南准静止锋影响,锋面降水多出现在夜间和清晨(一般来说准静止锋,白天暖空气北移些,夜晚冷空气较强大,南移些,只有冷空气强大,饱和水汽才能大量遇冷凝结),所以夜晚降温幅度小。

3、奏岭东西横亘在陕西南部,冬季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夏季阻挡了北上的暖湿气流,使其南面的汉中平原、四川盆地与北面的渭河平原、黄土高原在气温、降水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因而秦岭是我国气候的重要分界线。

08年高一必修1期末考试题:

“与同纬度的东部平原比较,西安的冬季气温偏低”的成因。

受秦岭山脉的影响,冷空气在秦岭北坡(西安)聚集;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地表比热容小,降温快,冬季气温低。

4、海南西部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西南季风虽有时可达本岛,但多为受中南半岛山脉,如阻挡抬升后过来的下山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变性干燥的季风)焚风效应比较明显,天气干热。

启发:

石城县夏季位于武夷山西侧,是东南季风的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升温快。

谷地,热量散失少,夏季较热。

饮食和福建闽南和广东潮汕相似,石城当地招待客人的十菜五汤也就不稀奇啦。

著名的是莲子汤(农业部命名的白莲之乡)。

(2)我国温度带及农业耕作制度:

地图册p106

将气温持续≥10℃的持续日期内(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每天的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地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另外一个反映热量多少的气象指标是霜期:

从头一年秋季出现初霜日到第二年春季终霜日,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霜冻期。

【资料扩展】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的气温是离地面1.5米的百叶箱中的温度。

日平均气温是一日内2时、8时、14时、20时四个时刻测得气温的平均值。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成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积温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寒气候区—青藏高原气候区。

[热量界线]1月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

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

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补充:

农业区位因素中,热量因素最重要,它影响着作物的种类和种植指数(次数)(熟制)。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黑北部、内蒙古东北

<1600℃

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性喜温凉潮湿)

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北疆

1600℃—3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甜菜(土壤微碱);松嫩滨州铁路沿线的亚麻、向日葵(松辽平原玉米大豆带);北疆、内蒙、甘肃,光照强,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沙质土多,西红柿广泛种植。

(甜菜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特性,喜温凉气候)

暖温带

南疆、河西走廊、黄河中下游、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与中温带长城为界)

3400℃—4500℃

高原地区(陕西、山西)两年三熟,平原一年三熟

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参考补充2)、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辽东和山东半岛水果(核桃、枣、板栗、苹果、葡萄、梨、杏、桃、柿)和花生,辽东以丹东为中心的柞蚕丝;

南疆吐鲁番的哈密瓜、葡萄以及长绒棉

亚热带

亚热和暖温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及以东

4500℃—8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长江以北(即北亚热带),稻麦连作,江南双季稻加种油菜和冬小麦或绿肥,如红花草又称紫芸英(茵);

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的棉花;

东南丘陵的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樟树、桑、柑橘;

四川盆地的水稻和小麦、甘蔗、桑、棉花、油茶、柑橘。

热带

琼全部、滇、粤、台三省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

水稻、甘蔗、天然橡胶等;经济作物:

甘蔗、桑、天然橡胶、剑麻、油棕、咖啡、可可;

水果:

香蕉、菠萝、芒果、荔枝、龙眼、椰子。

海南反季节蔬菜

青藏高原气候区

西藏、青海的全部,川西,疆、甘、滇的部分

<2000℃

一年一熟

因气温低、热量不足,只种耐寒的青稞、大麦、豌豆。

但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有利养分积累,单产高(亩产吨斤)

三.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1、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下列特征

(1)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讲完下列几条界线后导出此结论)

关于降水分布,有几条界线比较重要:

1600mm年降水量线位于东南沿海山地迎风坡。

自此向北、向内陆逐渐减少。

长江中下游流域为1000-1600mm,到了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为800mm(黄土高原的南界、大致是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即4500℃积温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花生主产区和油菜主产区的界线、甜菜和甘蔗产区的界线)。

400mm通过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大兴安岭-明长城-穿越了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中部)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200mm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西北、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

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降水最多地:

台湾火烧寮(雨极);最小地:

吐鲁番的托克逊。

由此可知:

(板书)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或者说: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成因: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和路途越来越远的制约,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到亚欧大陆内部,使得我国的水分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

过渡: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之季风区与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非季风区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乌鞘岭)到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也大体上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口诀:

大饮喝八缸)。

季风区包含了西宁和呼和浩特、拉萨。

过渡:

我国降水的形成与夏季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影响我国季风主要有:

东亚季风影响我国东部:

受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我国冬季大部分地区极地大陆气团-受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和冷空气影响,寒冷干燥;夏季亚洲大陆受低气压控制,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威夷高压吹来的东南季风。

同时还有从印度洋赤道洋面吹来的南亚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成因:

源于南印度洋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北越赤道偏转的西南风;夏季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汇合成赤道辐合带;

补充:

高原季风:

夏季青藏高原较周围自由大气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气流西周流向高原),加强了印度低压的势力,使近地面夏季风(偏南风加强);冬季形成冷高压,叠加在强大的蒙古冷高压之上,使近地面冬季风(偏北风加强),其次与南侧的自由大气之间产生明显的气压梯度,高空等压面向南倾斜,使西风南支流加强;

补充:

受东南季风影响等雨量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一西南向。

但受西南季风影响的西南部川滇一隅稍为特殊,等雨量线自西北走向东南。

过渡: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2、由此可知:

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变化特征:

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

(1)中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变化大(板书)

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5月-9月),东北华北7、8月。

冬春季雨水少些。

但各地雨季长短差别大: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相反。

【资料扩展】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雨型摘自高教出版社《中国地理》赵济、陈传康主编

视时间充裕情况而提(考试地图册p106)

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季节变化非常明显。

一般来说,冬季干旱少雨,夏季雨量充沛,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新疆西部,春雨多于秋雨,其他地区则是秋雨多于春雨,根据各地的干湿季节变化可以分为以下七种类型:

a.华北“春旱夏雨型”;b.长江中下游的“春雨、梅雨、伏旱型”c.青海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和云南大部分及华南的“冬春旱夏秋雨型”;d.青藏高原的“夏雨集中型”;e.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全年多雨型”;f.东北部地区的“夏秋雨型”;g.西北内陆的“全年干旱型”

其实,降水的季节分配和雨型也很有关系。

【资料扩展】雨型按上升动力不同,划分为四种:

a、对流雨:

特点: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雨。

典型分布地: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

实例:

东南亚的对流雨。

b、地形雨:

特点:

迎风坡,降水强度较大,降水丰富。

背风坡,因气流下沉,温度不断增高,空气难以达到过饱和,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

典型分布地:

山区,世界和我国的雨极。

实例:

世界雨极: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0毫米;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我国的雨极:

是台湾的火烧寮,位于台湾东北部的山地,主要是地形雨。

背风坡典型区:

大分水岭西侧;南美安第斯山东侧;台湾山脉西侧的台湾海峡。

补充:

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

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迎风坡上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也有差异。

山麓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山麓地带气流抬升不够,成云致雨少些,山顶部分空气湿度已经大大降低,云雨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最多。

c、台风雨:

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

典型分布地区:

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及沿海;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d、锋面雨或称锋面气旋雨:

特点:

强度小、历时长、范围大。

典型分布地区:

温带地区,我国夏秋季节的降水,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水类型。

①补充:

锋面雨带的形成:

当夏季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气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补充:

锋面两侧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幅度很小时,我们将这类锋面称为准静止锋)

从降水成因上看,我国的降水大多数属于锋面雨,所以,成因:

夏季风的进退决定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进退规律,影响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早晚。

②夏季风或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

1)冬季:

冬末春初(2月份)南北气流交汇于南岭一带,形成了具有稳定降水的(华南)准静止锋,使粤北和南岭发生低温阴雨。

如2008年初韶关等南方山区的冰灾。

2)春季:

3-4月准静止锋跃迁于温州和南岭北面的江南丘陵一带,并可波及长江中下游两岸,形成这一带的春季连阴雨。

3)夏季:

夏季风一般5月初或中旬盛行于南部沿海,

6月中旬开始,江淮准静止锋移至长江中下游两岸,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

补充:

梅雨是初夏季节在江淮地区等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经常出现的一种大范围的降水气候特征。

主要发生在巫山以东,北纬26°~34°的地区,每年初夏,江淮地区有一段时期降水充沛、相对湿度大、云量多,地面风力弱的连阴雨,称为“梅雨”或“霉雨”。

(差异:

长江以南26°-30°5月中下旬-6月上旬、长江以北30°-34°6月中旬-7月上旬,一般持续一个月)“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都是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7月中旬以后,锋面(西伸北移)又跃进到淮河平原和鄂西北山地,在这些地方形成较短期的阴雨。

(7、8月份夏季风到达华北、东北等地,与西北冷空气相遇,形成冷锋,多暴雨)七月中下旬夏季风再次北跃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到八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北界可达东北北部、内蒙古长城沿线,它与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后形成一条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

7月中旬开始至八月,长江中下游(江南)处于西太平洋副高的高压脊控制控制下,出现伏旱。

东南沿海因常受到台风的侵袭,降水相当的丰富。

但及时的台风雨能解除或缓解长江中下游的旱情(此时伏旱)。

一般在9月份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锋面雨带很快向南撤至长江以南。

10月—雨季结束。

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气压控制,秋高气爽。

东南季风活动从华南推进到东北,约需4个月的时间,而向南撤退一般仅1个月左右。

西南季风的来临呈爆发式,从南到北只需1个月,而退却往往要几个月时间。

4)差异:

(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我国西南部的降水量分布受控于另一种天气系统。

这里是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的地方。

每年冬春季(11—4月)北方气流受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势力减弱,并与来自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在贵州高原和鄂西南、湘西、桂西北一带,两者势均力敌,长期徘徊,昆明准静止锋或西南准静止锋。

(此锋面冬春季向东推移)云南东部的冬春季(11-4月)处于锋面以西,因此是旱季,贵州高原降水丰富,且多冻雨。

(同样位于静止锋以东的贵阳,在锋面控制下,云雾笼罩,阴雨冷湿,冬半年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位于静止锋以西的昆明,位于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温暖。

昆明因地势比较高,夏季时也不酷热,因此四季如春,极为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春城”)夏秋季锋面往西摆动,形成滇东的雨季,贵州和湘西等地仍有不少阴雨天气。

四川的降水性质与贵州相似,比较均匀,降水强度不大,除春季稍干外,其他各季都有连阴雨发生,特别是秋天阴雨表现更为明显。

川西和滇西有一些背风坝子,降水量大大减少,显得特别干旱。

(如考试地图册p121横断山脉南段山河相间和垂直景观剖面图)

③除了夏季风进退及由此而形成的锋面雨以外,地形和台风也是影响我国降水的因素。

表现:

a、我国东部的许多山地降水量多于平地,迎风坡(山体中部)(多迎着夏季风的来向,因而产生地形雨)的降水量多于背风坡。

例如,台湾的东、北、南三面,降水量都在2000mm以上,中部山地可达3000mm以上,而处于背风坡的台湾海峡,降水量不到1000mm,闽南沿海降水量也较少,如位于台湾山脉西侧东风背风坡和浊水溪下游平原的布袋盐场,晴天少雨,非常适合晒盐。

海南岛的降水量情况也与此类似,五指山的东、西坡降水量差别很大。

如:

莺歌海盐场地处五指山西侧,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西南季风虽有时可达本岛,但多为受中南半岛山脉阻挡抬升后过来的下山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变性干燥的季风、焚风效应比较明显),所以烈日当空,晴天少雨,这里强烈的阳光,使海水从纳潮到成盐,只需要31天,盐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

南岭山地和闽浙山地的迎风坡降水量可达2000mm,一般比附近低地多500mm。

川西山地降水量也大大增多。

东北长白山东坡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以上,而背风的辽河平原只有600-800mm左右。

再如: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就位于正对东南季风的山谷迎风坡地带,我国降水量最少的吐鲁番——托克逊,则位于深居内陆的盆地中,地形闭塞,降水极少。

补充:

天山准静止锋:

不太强的冷锋(大西洋和北冰洋微弱水汽)进入准噶尔盆地后,被天山阻挡,使冷锋停滞不前,常形成地形锋性质的天山准静止锋,造成阴雾或微雪天气。

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降水较多就与天山准静止锋活动有关。

(冬季极地东风和西风带南移)

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北面博罗科努山,南面天山山脉,形成向西开敞的喇叭形谷地,西来的大西洋湿润水汽和北来的北冰洋水汽得以长驱直入,在天山西侧因地形抬升,形成一定的地形雨/山地降水;另外天山是高大山脉,可以为谷地形成高山冰川冰雪融水补给;本身位于河谷,还有河流水源供给,因此,伊犁地区降水丰沛,气候湿润,山清水秀,物产富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