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361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校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纯阳中学高二语文试卷2016.5

彭利云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现代科技与文化进步融合的结晶,大剧院已逐渐成为城市现代化文明的    。

即将建成的江苏大剧院坐落于扬子江畔,外观好似八方    而来的四滴水珠,饱满光润,        ,尽显水之灵动,又如莲花绽放。

A.标杆 汇聚 玲珑剔透      B.标志 会聚 玲珑剔透

C.标志 汇聚 晶莹剔透      D.标杆 会聚 晶莹剔透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日前登门拜访阁下,未遇,十分遗憾。

如有空,请惠临寒舍一叙。

B.凡在本店购物满二百元者,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欢迎光临。

 

C.竭诚欢迎广大客户和厂商惠顾,愿与国内外客户携手共进,共铸辉煌。

D.蒙先生惠允,本报首家摘要发表先生大作,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经典的意义,首先在于它是一个智慧的对话者。

   ,   。

   :

   ;   。

我读经典,一直有个卑微的念头,希望自己的心智能够配得上经典。

①在我看来,经典首先是一个对话者

②人们常把经典比作“教科书”

③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便会遇到什么样的人

④它的价值与意义,取决于与之对话的那个对话者

⑤你遇到了什么样的人,你便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A.③⑤②①④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②①④⑤③

5.右侧是亚马逊中国联合新华网发布的《2016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的两张图表,下列对这两张图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男性读者还是女性读者,“业余爱好”和“职业规划和储备知识”都是主要的阅读目的。

B.阅读目的的群体性特征表现明显,男性阅读的实用性比女性更强。

 

C.学历越高,阅读的实用性越强,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为职业规划而读书的比例最高。

D.较之于男性读者,女性读者更喜欢为业余爱好读书,她们显然不愿意为职业规划和储备知识读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李密之亡也,往依郝孝德,孝德不礼之;又入王薄,薄亦不之奇也。

密困乏,至削树皮而食之,匿于淮阳村舍,变姓名,聚徒教授。

郡县疑而捕之,密亡去,抵其妹夫雍丘令丘君明。

君明不敢舍,转寄密于游侠王秀才家,秀才以女妻之。

君明从侄怀义告其事,帝令怀义自赍敕书与梁郡通守杨汪相知收捕。

汪遣兵围秀才宅,适值密出外,由是获免。

李密自雍州亡命,往来诸帅间,说以取天下之策,始皆不信。

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乃因王伯当以见让,为让画策,往说诸小盗,皆下之。

让悦,稍亲近密,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

“刘、项皆起布衣为帝王。

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东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

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

”让谢曰:

“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前宋城尉齐郡房彦藻,自负其才,恨不为时用,预于杨玄感之谋。

变姓名亡命,遇密于梁、宋之间,遂与之俱游汉、沔,遍入诸贼,说其豪杰;还日,从者数百人,仍为游客,处于让营。

让见密为豪杰所归,欲从其计,犹豫未决。

有贾雄者,晓阴阳占候,为让军师,言无不用。

密深结于雄,使之托术数以说让;雄许诺,怀之未发。

会让召雄,告以密所言,问其可否,对曰:

“吉不可言。

”又曰:

“公自立恐未必成,若立斯人,事无不济。

”让曰:

“如卿言,蒲山公当自立,何来从我?

”对曰:

“事有相因。

所以来者,将军姓翟,翟者,泽也,蒲非泽不生,故须将军也。

”让然之,与密情好日笃。

密因说让曰:

“今四海糜沸,不得耕耘,公士众虽多,食无仓廪,唯资野掠,常苦不给。

若旷日持久,加以大敌临之,必涣然离散。

未若先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马肥充,然后与人争利。

”让从之,于是破金堤关,攻荥阳诸县,多下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隋纪》)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让画策    画:

筹划    B.预于杨玄感之谋    预:

预知

C.怀之未发  发:

说出来    D.唯资野掠         掠:

抢夺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薄亦不之奇也             ②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也

③说以取天下之策           ④乃因王伯当以见让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⑴君明从侄怀义告其事,帝令怀义自赍敕书与梁郡通守杨汪相知收捕。

(4分)

⑵吾侪群盗,旦夕偷生草间,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

(4分)

9.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翟让对李密态度的转变过程。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备注】东溪:

即宛溪,在诗人家乡安徽宣城。

此诗是诗人53岁丁母忧居家乡时所作。

蒲耳:

初生的菖蒲。

⑴颈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分)

⑵颔联是千古名句,宋代胡仔说:

“似此等句,须细味之,方见其用意。

”请简要赏析。

(4分)

⑶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⑵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⑶汩余若将不及兮,                。

 (屈原《离骚》)

⑷不应有恨,                    。

   (苏轼《水调歌头》)

⑸而后乃今培风,                 ,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

⑹从今若许闲乘月,                 。

(陆游《游山西村》)

⑺                ,不默而生。

(范仲淹《灵乌赋》)

⑻为天地立心,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子语录·语录中》)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影子

                                    冉令香

   ⑴转弯,走上通向村里的水泥路,猛然被自己的影子吓了一跳——那么细那么长,在路上延伸出去十几米,两条腿像竹竿一样捣腾着往前挪。

   ⑵夕阳萎缩成亮亮的一团,蹲在山巅,转眼间被慢慢吞下去了。

那些瑰丽的红晕渐渐在西天暗下去,我细长如竿的影子消失在暗影里。

   ⑶热乎乎的孝服抱在怀里,里面包着几块土坷垃,那是来自婆婆新居的土坷垃。

婆婆肯定地下有知:

她的儿子为她看过新居,那里宽敞舒适;她的儿女们围着她的新居转了三圈,捡了土坷垃包在孝服里抱回家,要撒在菜地里或树根旁。

   ⑷我把土坷垃虔诚地倒在高大的香椿树下,习惯地屋里屋外找寻那个佝偻瘦小的身影,却再也找不到她的影子。

   ⑸静沉沉的夜,无月。

影子不分你我,汇聚成一个无边的黑洞。

我知道,婆婆正在另一个世界与她念念不忘的人团聚,那里此刻一派温馨祥和。

   ⑹婆婆的一生就是一个影子,尾随在公公身后的影子。

⑺“哪里去了?

半天不见人影儿”,她又手搭凉棚站在家门口瞭望。

她早已习惯了瞭望,站在夕阳下默默瞭望。

她被夕阳放大的身影,像墙垣一样严实地遮满门口。

那条尘土飞扬的水泥路,说不定何时就有一辆电动车急速而来,冲到家门口。

⑻买菜的公公终于回来了。

不等车子停稳,婆婆颠着小脚一路小碎步跟过去接菜篮,一边拍打公公后背上的尘土。

“回来这么晚,天都黑了。

”递水,盛饭,拿筷子,抹桌子,收拾不停。

公公稳坐在老椅子上,坦然享受着婆婆的忙碌和唠叨。

   ⑼忙中偷闲,有时我会看着婆婆晃来晃去的影子发呆。

她佝偻着瘦小的身子,颠着尖脚,一会儿收拾剩饭剩菜搅拌鸡食,一会儿又打扫枯枝落叶翻晒烧水。

更多时候,她佝偻着脊背坐在暖阳下洗刷、择菜、缝补。

一把蒜苗,一捆芹菜,一堆菠菜,经她一根根捋顺,码放整齐,大半天的时间也就溜得无影无踪。

一根线绳,一块破毛巾,她都能找到最后的用途。

从早到晚,忙忙叨叨,偶尔停歇,定然是想起了什么,便自言自语:

“这半天,老头儿哪里去了?

”随后,屋里屋外地找,一趟趟到大门口找。

   ⑽五年前的夏天,公公仓促地走了。

八十二岁的婆婆因小脑萎缩已神志不清,对于突然失去的追随目标,潜意识中却有更强烈的依赖和牵挂。

她会突然拉住你的衣襟一遍遍地问:

“你是谁?

我怎么不认识你?

你知道老头儿在哪里吗?

他怎么还不回来?

   ⑾遗忘零零散散切割着她的记忆,苍老慢慢折弯了她的脊骨。

她孱弱的影子与墙壁粘连,与藤椅吻合,与床板固守在一起,最后与泥土融为一体。

   ⑿她走了,我才发现,她是全家人追随的影子,更是儿女们追随的影子。

她走了,我突然发现,自己回家的路搁浅了,那个家成了遥不可及的象征。

   ⒀当春节踏着烟花绽放的绚烂翩然而至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成了有家难回的人。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空荡荡的街上,一排排大红灯笼渲染着年的火热,我的心却与街道一样,越发空旷。

一声声炮竹爆裂,送走了昔日的车水马龙。

平日里拥挤不堪的公交车,而今却空空荡荡,轻轻松松,悠哉来往。

家家户户都忙年了,唯有大街与我在孤独中守望着时光最后的更迭。

   ⒁二十余年了,总是在除夕前一天载着大包小包回到家,跟着那个瘦小的身影忙来忙去,穿梭于堂屋和灶房之间,煎炸烹炒,一身烟尘,两手油腥。

不记得多少个周末,匆匆忙忙回到那座百年老屋,心不在焉地听她絮絮叨叨,追随着她的一双小脚忙里忙外,收拾一桌饭菜。

可如今,我却没有了追随的目标,那个必须回归的家成了心底的荒原。

⒂她走的那天,我给她穿鞋。

她的双脚那么小,轻飘飘的。

那双精致的绣花鞋,轻轻一套就穿在脚上。

我知道,这是她一生中最漂亮的一双鞋。

这一双坚韧的小脚驮着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一辈子,走过千山万水之遥,却从没迈出自己的家门。

(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12期,有删改)

12.文章的开头两段从自己影子写起,这样安排的作用是什么?

(4分)

13.请赏析第⒀段中的画线语句。

(6分)

14.在“我”的心中,“婆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分析。

(4分)

15.请说说最后一段画线句的深刻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8题。

                               教养与奢华无关 

                                  梁文道

①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

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要卖的商品有多奢华。

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②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

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将其定位为“低调的奢华”。

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位,再将品位等同于奢华。

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位”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③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的印象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④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位,他们是这么说的:

“×××的家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位。

”“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20年。

”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作品位,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位。

⑤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一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

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会在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

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和心思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它拂尘拭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佣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

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10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是经过了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对它的爱惜。

这叫作绅士。

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随便花钱,朝秦暮楚。

⑥他的品位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⑦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

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

“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

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

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⑧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

开着一部奔驰车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

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服务员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

⑨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养成。

然而,如今有力奢华地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选自《中华文摘》,有删改)

16.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17.结合全文,说说真正的绅士具有哪些品质。

(6分)

18.请结合文章,说说第⑦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树欲静而风不止。

而你唯一能做出的选择是:

无论风怎样动,树静。

——白岩松

要求:

①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

(10分)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

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徐凝诗云: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其盛可知矣。

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

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卷九》)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藩又毁于显德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21.作者洪迈是     (朝代)人;文中“扬一益二”的“益”即现在的     市。

 (2分)

22.根据材料,说出有唐以来扬州城经历了哪些劫难。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女神》中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篇。

诗人当时受泛神论思想影响,认为“全宇宙的本体”是万物的“自我表现”,而人则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B.《茶馆》第三幕中,说书艺人明师傅出于无奈,改行唱戏,可是唱一出戏,却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的钱,反映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下层艺人生活的艰难。

C.《子夜》中,赵伯韬贿赂西北军打败战,赵伯韬和吴荪甫联合做“多头”操控市场,冯云卿等豪绅地主阶级因与之抗衡而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D.“‘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

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这最后一句证明基督教应该是守财奴的宗教。

”《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这句话是说连葛朗台这样的守财奴都信奉基督教,证明了基督教的虚伪性。

E.“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也是一位神道,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这是《红楼梦》中兴儿所言,“玫瑰花”指的是探春。

24.简答题(10分)

⑴《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中,吕布为曹操所获,临死前为何骂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5分)

⑵《风波》中,七斤嫂为何看到赵七爷穿着竹布长衫,“头发不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就认为七斤非常危险呢?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清代经学之三派,吴派最专,皖派最精,扬派最通。

扬派的王念孙研究训诂,阮元研究名物制度,汪中辨明学术源流,都能师人所长,融会贯通。

而焦循研究《易经》,黄承吉治文字学,则能前无古人,自创新例。

故此扬派治学之规模、次第、方法及成就,自非吴、皖两派所能比及。

乾隆中叶兴起的扬州学派,成员皆以吴派惠栋、徽派戴震所开之朴学为宗,提倡古学,贯通经术,此其尚同一面。

汪中复强调“才力所诣,各成其学”,“所造不同”;阮元谓扬学诸人或“博闻强记”,或“公正通达”,或“洁净精核”,或“细密详赡”,各具千秋,此其相异一面。

诸人学术造诣有别,说明扬州学派不像吴、皖二派一样有明确的师承关系与公认的学术领袖。

乾隆末年,扬州学派先进之汪中逝于杭州。

硕果仅存的两位又离开扬州——高邮王念孙居京师,宝应刘台拱居镇江。

而此时,阮元、焦循、王引之等扬学后起之秀渐次登上学术舞台。

这些学者年次较晚,多数学术活动在嘉庆时期,他们相与为友,相互问学,致力于博贯群经,创通大义,故声名鹊起,扬学亦走向繁盛,得以区别于吴学、皖学,而独立成为一派。

道、咸以降,随着政治、社会的全面衰败及由此导致的扬州地位的衰落,经世之学与今文经学的兴起以及宋学的复辟,朴学风气渐趋漓薄,扬州学派也渐趋式微。

而此时的扬州学派,仍能恪守朴学,不易其帜,保持了扬州学派的传统。

扬学后期主要以宝应与仪征二刘氏为主。

宝应刘氏有悠久的家学传统,刘台拱之侄刘宝楠辑《清芬集》,蕞录宝应刘氏历代之学。

仪征刘氏则自刘文淇始。

文淇受业于舅氏凌曙,但并未习染其今文经学学风。

(节选自冯乾《清代扬州学派简论》,有删改)

25.从文章第一段看,扬州学派有哪两大特点?

(4分)

26.扬州学派与吴派、皖派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不同?

(5分)

27.结合全文,概括扬州学派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

(6分) 

 

语文参考答案

1.C 标杆:

比喻榜样;标志:

表明特征的记号或事物。

会聚:

聚集(多用于人);汇聚:

聚集。

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

晶莹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光亮透明,结构细巧,如同珍珠一样。

2.D比喻,其它均为借代。

3.B惠赠:

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

4.C

5.D“她们不愿意”错。

6.B(“预”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参与”的意思。

7.C(①代词,他  ②助词,的  ③介词,用④连词,来)

8.⑴丘君明的堂侄丘怀义(向官府)告发了这件事,皇帝(炀帝)命令丘怀义亲自带诏书给梁郡通守杨汪,通知他去收捕李密。

(告,告发;赍,带;敕书,诏书;相知:

通知他。

各1分)

⑵我辈就是一群强盗,一天到晚都在草丛之间苟且活命,您所说的,不是我辈所能做到的。

(侪,辈;及,做到;判断句;状语后置及省略句式。

各1分)

9.稍亲近密,但拒绝其主张;说归豪杰,欲从其计,犹豫未决;因贾雄言,与密情日益深厚;密说之以理,听从他的主张。

(每点1分)

附:

原文翻译

李密逃亡,去投奔郝孝德。

郝孝德对李密不以礼相待,李密又去投奔王薄,王薄也不把他作为特殊人物看待。

李密困顿匮乏,到了剥树皮吃的地步。

他隐藏在淮阳郡的村舍里,改换姓名,聚徒教书。

郡县的官员怀疑他并去抓捕他,李密逃走,到他妹夫雍丘县令丘君明家。

丘君明不敢留李密住下,就把李密转送到游侠王秀才家藏匿。

王秀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密。

丘君明的堂侄丘怀义(向官府)告发了这件事,皇帝(炀帝)命令丘怀义亲自带诏书给梁郡通守杨汪,通知他去收捕李密。

杨汪派兵包围了王秀才家,正好李密外出,因此幸免。

  李密从雍州逃亡后,就往来于各部首领之间,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谋略。

开始大家都不信。

李密观察各部统帅,只有翟让势力最强,于是通过王伯当引见见到了翟让,他为翟让出谋划策,去游说各路小股盗贼,他们都归附了翟让。

翟让高兴了,渐渐亲近李密,跟他商议事情。

李密趁机劝翟让说:

“刘邦、项羽都出身平民而作了帝王,如今上面是皇帝昏庸,下面是百姓怨愤,精锐兵力都在辽东丧失了,突厥也断绝了和亲的关系,炀帝还在巡游扬、越一带,丢弃了东都,现在也是刘邦、项羽之辈奋起的机会。

以您的雄才大略,精良的兵马,可以席卷东西二京,诛灭暴君。

”翟让推辞说:

“我辈身为群盗,旦夕都在草丛之间偷生,你所说的,不是我辈所能做到的。

   原宋城县尉齐郡人房玄藻,自恃自己的才学,恨自己不能为当政的人所赏识任用,他曾参与过杨玄感的谋乱,后来改名换姓逃亡,在梁郡、宋城之间遇见了李密,于是就和李密遍游汉、沔之地,遍访各部敌军首领,游说其中的豪杰之士。

从汉、沔之地返回来的时候,跟从他们的有几百人,他们仍作为说客,留在翟让的营寨内。

翟让看见豪杰们都归附李密,想采纳李密的建议,但仍犹豫不决。

有个叫贾雄的人,通晓阴阳占卜,他是翟让的军师,翟让对他是言听计从。

李密与贾雄结为深交。

他让贾雄假借占卜之术去劝说翟让,贾雄答应了,想好了主意但还没说出来,正好翟让召见贾雄,把李密的建议告诉贾雄,问他是否可以采纳,贾雄回答:

“好得没法说。

”又说:

“您自立为王恐怕未必能成功,要是拥立此人,事情就没有办不成的。

”翟让说:

“像你说的那样,蒲山公(李密)应当自立,为什么他又来投奔我呢?

”贾雄回答:

“有些事是有相互联系的,李密所以来投奔你,是因为将军您姓翟,翟是泽的意思。

蒲草没有水就不能生长,所以他必定投靠将军您。

”翟让认为贾雄的话很对,他与李密的交情日益深厚。

   李密就劝翟让说:

“如今国内混乱,百姓不得耕耘,您兵马虽多,但吃粮没有仓储,只靠外出抢掠,常常苦于供给不足,若是旷日持久,加之大敌临头,部众必然会离散,不如先攻取荥阳,休兵取食仓储之粮,待兵强马壮,然后再与他人争夺利益。

”翟让听从了他的意见,率军攻破了金堤关,进而攻打荥阳郡各县,大多数县城都被攻破。

10.⑴菖蒲初生、溪水平静清澈,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

(“溪水平静清澈”“充满生机”“春景”各1分)

⑵抓住水乡富有特征的景物,拟人,情景交融(融情于景),(2分,答到两点即可)既写出清淡平远、生机盎然之景,又表现出诗人闲适自在、老当益壮之情。

(2分,“生机盎然”“老当益壮”各1分,意思对即可。

   ⑶结构上:

总括颔联、颈联,并与“发船迟”呼应;(2分,每点1分)内容上:

表现诗人对东溪美景的喜爱与内心的闲适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