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542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docx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案

1.概述

1.1使用范围

本施工方案仅限于在东方新城二期1#.2#.3#楼工程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作用。

1.2编制说明

根据国标GB50496-2009的规定,本工程中有部分设备基础的混凝土施工属于大体积混凝土,为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用以具体指导施工,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地建成。

1.3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

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03

4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91

5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

JGJ/T10-95

6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7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8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496-2009

2.工程概况

2.1工程情况简介

1#楼工程主要功能为住宅。

地下三层为消防水池、水泵房,地下二层为自行车库,地下一层为储藏室,一~二十八层为住宅,筏扳厚度1350mm。

2#楼工程主要功能为住宅。

地下三层~地下一层为储藏室,一~三十二层为住宅,筏扳厚度1500mm。

3#楼工程主要功能为住宅。

地下三层~地下一层为储藏室,一~三十三层为住宅筏扳厚度1500mm,。

地下主要功能为人防。

建筑的场地位置及设计条件:

建筑场地位于东方新城二期位于邯郸市高开区西尚璧村西侧,韦三路与经四街交叉口西北角。

长约180米宽约95米。

1#楼高87.700M,2#楼高98.550M,3#楼高101.800M。

筏板强度等级C35,抗渗等级P8。

筏板混凝土厚度为1350-1500mm,本筏板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施二r中要求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厚度小于2.0m时,内外温差不宜大于25℃;对于厚度超过2.0m的混凝土,根据已有的经验,只要控制温度梯度小于12.5℃/m。

可适当放宽内外温差至30~ 33℃,否则会产生温差裂缝。

 

1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

1.1 本工程大体积混凝±筏板的特点

    

(1) 筏板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C35。

水泥、粉煤灰、膨胀剂等胶凝材料在水化过程中将放出大量的热量。

    

(2) 筏板要求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因此,原材料要严格控制含泥量。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加入优质的泵送减水剂,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同时掺入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收缩。

    (3) 筏板要求具有良好的整体性,防止贯穿性裂缝产生,同时尽量减少浅层裂缝的出现。

1.2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l号楼于2O14年11月15日以后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期间环境温度为12~28℃ 。

混凝土入模温度15—22℃。

2号楼于2014年11月15日以后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期间环境温度为16~29 ℃,混凝土入模温度11~20℃。

3号楼于2014年11月15日以后一次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期间环境温度为16~29 ℃,混凝土入模温度14~20℃。

白天温度较高的时候只覆盖塑料布保湿,晚上温度较低的时候及时增加覆盖棉毡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如遇大雨天则在混凝土上面再加盖塑料布,防止积水太多(不超过20mm)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太低而加大温差。

经过9d的温度监测,1-3号楼大体积混凝土筏板的内部最高温度从45 ℃左右降至25℃以下,表面温度相应降至20℃左右;已达到安全温度,可不对筏板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控。

2 测温方式 

    本工程采用计算机温度监控系统对东方新城二期1-3号高层住宅楼筏板进行温度监测。

 在混凝土浇筑以前,将下端封闭的测温套管(图1)固定在测温点平面位置上,并在套管的不同高度放置测温元件。

通过热电转换,数据采集及处理,在计算机上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变化

    测温点的平面布置按浇筑前后顺序、不同混凝土厚度等共布置18个测温点。

测温点在竖向测试3个深度处的温度:

混凝土表层温度(距混凝土表面10cm高度处的温度)、混凝土中心温度(即1/2高度处的温度)和混凝土底部的温度(距混凝土底面20cm高度处的温度)。

对厚度小于1000mm的测点只监测其内部温度即可 

3 测温结果

    从监视器自动形成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

环境曲线显示一天中温度最高点为午后的4h内,最低点为天亮时分;混凝土上部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在同一时间点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混凝土中部及下部温度自浇筑之后的48h内为温度最高时期,之后温度逐渐下降。

3.1   1号楼测温结果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大气温度-10-20℃,混凝土入模温度15~22℃ ,环境湿度20%一84%。

本 程筏板布置18个测桩,整个筏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25℃,最大温差为19℃。

3.2    2号楼测温结果 

    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过程中。

大气温度-10—20℃ ,混凝土入模温度12-25℃ ,环境湿度23%~93%。

本工程筏板布置18个测桩,整个筏板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为25℃ ,最大温差为20℃。

 

    本工程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技术并根据测温结果提出了养护措施,通过9d的保温、保湿养护,确保了筏板、混凝土均匀散热降温,使混凝土中心温度降至25℃以下,控制了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经检查整个筏板混凝土未见有害裂缝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方法

1、首先,我说一下为什么要测温?

    施工混凝土内部热量较难散发,外部表面热量散发较快,内部和外部热胀冷缩过程相应会在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

温差大到一定程度,混凝土表面拉应力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在混凝土表面会产生有害裂缝,有时甚至贯穿裂缝。

另外,混凝土硬化后随温度降低产生收缩,由于受到地基约束,会产生很大外约束力,当超过当时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也会产生裂缝。

为了了解基础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降规律,掌握基础混凝土中心与表面、表面与大气温度间的温度变化情况,以便采取必要的措施。

    2、其次,测温的方法:

    比较常用的是:

采用建筑电子测温仪(JDC-2)配合预埋测温导线进行测温。

具体操作如下:

    

(1)、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各测温探头的初始温度值,并作好记录。

    

(2)、混凝土浇捣前测出大气温度及入模混凝土温度并作好记录。

    (3)、自混凝土入模至浇捣完毕的四天期间内每隔二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隔四小时测温一次。

一般七天后可停止测温,或温度梯度<20度时,可停止测温。

    (4)、每测温一次,应记录、计算每个测温点的升降值及温差值。

    3、测温导线的具体埋设: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就不评说什么,我来说一下我的具体操作。

    竖向导线埋设,我采用的是1根20的钢筋做竖向支撑,记得是:

3米的承台砼,竖向共埋设了4根导线(每处),用30mm*30mm*30mm的小木方绑在钢筋上做隔离,然后安装测温导线上的探头,用电工用的相色带绑牢,4个探头的安装高度分别为:

底板上部20公分,砼中心处,砼表面下20公分,砼表面。

电子测温比较贵也麻烦,还是埋设测温管的好。

1、测温管的制作

测温管采用PVC管制作而成,内径15㎜,长度按埋设位置的基础筏板厚度加工,下口塞入长600㎜的ф16紫铜管,外面用胶布裹坚实,紫铜管下端用胶布层层封住,PVC管上露200,管内灌入机油,浇筑砼前插入一根ф14的钢筋防止塑料管变形,塞紧管口后胶布密封。

表面温度测量点直接用30㎝长镀锌管点焊在上层钢筋网片上。

2、测温点的布置

测温点的布置原则应在有代表性的整个基础底板最深处、底板四个角点及结构尺寸变化较大的地方。

测温点的布置详见测温点布置图,测温点分别设置在筏板的下部和中间位置,表面温度在砼面向下5-10㎝部位量取。

3、测温的时间

砼浇注完6至10小时开始测温。

2d内,每2h测温一次;

龄期3-7d内,每4h测温一次,7天后一天测一次,14天后结束测温,每次测温同时须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

测温管在基础中的预埋方法见下图:

以下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讨论稿对测温的要求:

6 温控施工的现场监测与试验

6.0.1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里表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温度应变的测试,在混凝土浇筑后7天内,每昼夜可不少于24次;以后可按每昼夜6-8次进行测试,入模温度进行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6.0.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以真实地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最大应变、里表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一般可按下列方式布置:

1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分层布置;

2 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位置与数量可根据温凝土浇筑体内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及温控的要求确定,经理论计算基本可以确定温度场和应力场规律的可以将测点沿最不利位置布置;

3 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位宜不少于4处,传感器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4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每一点位的测点数量,宜不少于5点;5 保温养护效果及环境温度监测点数量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6 混凝土浇筑体的外表温度,应以混凝土外表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7 混凝土浇筑体底面的温度,应以混凝土浇筑体底面上50mm处的温度为准。

6.0.3 测温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 测温元件的测温误差应不大于0.3℃(25℃环境下);

2 测试范围:

-30~150℃;

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

6.0.4 应变测试元件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列规定:

1 测试误差应不大于1.0με;

2 测试范围:

-1000~1000με;

3 绝缘电阻大于500MΩ;

6.0.5 温度和应变测试元件的安装及保护符合下列规定:

1 测试元件安装前,必须在水下1m处经过浸泡24h不损坏;

2 测试元件接头安装位置应准确,固定牢固,并与结构钢筋及固定架金属体绝热;

3 测试元件的引出线宜集中布置,并加以保护;

4 测试元件周围应进行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料时不得直接冲击测试测温元件及其引出线;振捣时,振捣器不得触及测温元件及引出线。

6.0.6 测试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6.0.7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应变测试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零应力测点。

按照以前的规范,对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实际要求不是很细,中冶在主持编制新的大体积规范,不知道正式版批了没有。

按传统做法:

埋设上中下三点,下点离板底100mm,中间点局厚度中间,上点板顶以下100mm(也有观点应该就是表面的),这是垂直步点原则。

另外,从平面来看,应该根据构件特点(代表性)确定测温点的布置,不用太近,当然也不能太远,主要根据构件特点,平板我一般大概10m左右方格。

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最简单就是埋设竖直测温管(铁的或PVC15),个人认为此做法可能偏差较大,因为中间一般温度最高,但是热通过对流可能造成孔口温度高于混凝土温度;还有一种方式是埋设测温导线(热电耦),伸出三根导线(一般用根12钢筋竖直绑扎牢固),用配套手持电子测温仪测温,很方便。

这仪器导线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便宜的一根导线几毛钱,仪器几百到千把块都有。

最先进的还有一种无线测温的,适合于特别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可能比较贵,没用过,但是很方便。

测温频率:

由于在养护开始阶段,混凝土温升比较快,在前15天,对混凝土每2个小时测温一次,以后对混凝土每4个小时测温一次。

中止测温条件:

测温主要控制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差,表面和大气温差不超过25度,(测量最高温度-最低气温),控制降温梯度一般每天不超3度,至表面温度和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度就可以撤除保温。

测温点布置原则:

测点须具有代表性,能全面反映大体积砼内各部位的温度,从大体积混凝土高度断面考虑,应包括底面、中心和上表面,从平面考虑应包括中部和边角区。

但首先考虑温度变化敏感区,这是规程里面要求的!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还是有经验的元素,举例说明一下吧!

高层住宅楼工程地上28-33层,地下2-3层,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98335.51m2。

施工中采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测温方案:

测温点的布置——为保证测温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混凝土测温孔按不大于25mm一个孔的原则布置,各楼共布置18个中层测温点和18个表层测温点。

 

  中层测温点处预埋600mm长测温管,测温管用DN20铁管制作,底部用铁板封死,埋入混凝土内550mm,上部外露50mm。

表面测温点预埋200mm长测温管,埋入混凝土内50mm,外露50mm。

待底板钢筋绑扎好后,将测温孔的铁管点焊在排架钢筋上,上部管口用塑料袋包住以防灌进混凝土。

测温管口在测温和不测温时,都要用棉花堵紧,测温仪在测温孔停留时间应在大于3分钟时进行读数,并作好记录。

注意:

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能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测温探头的方法来测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根据底板的高度测温点可分为表面测温点、中部测温点、底层测温点,每处距表皮不小于50mm。

工程基层已设置滑移层,可以抵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因此未考虑底层测温点。

表面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0mm;中部测温点的高度为底板顶标高下返550mm板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