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7555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docx

QCT417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QCT417

本标准参照ISO8092.1〜.4系列标准制定。

本标准在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的总标题下分为五部分:

――第1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

――第3部分:

单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第4部分:

多线片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

――第5部分:

用于单线和多线插接的圆柱式插接件尺寸和特殊要求随着我国汽车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电器插接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参

照ISO

8092.2:

1996制定车用电线束插接器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标准过程中,汽车整车厂普遍认为ISO8092中对插接器性能要求较低,希望提高性能要求,而这些提高的性能要求,对于摩托车用插接器显得过高,因此,经协商将插接器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分汽车和摩托车两部分制定,即第1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汽车部分),在采用ISO8092.2:

1996

内容基础上,将部分性能要求提高并相应增加了一些性能要求及相应的试验方法,试验方法除

有些直接采用国际标准的内容,其余均采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摩托车部分),技术内容等同采用ISO8092.1996。

QC/T417.3〜QCZT417.5分别等同采用ISO8092.1、.3、.4:

1996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车用电线束插接

QC/T417.2-2001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

(摩托车部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电气线路用低压电缆(电线)单线和多线插接器的定义、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片式和柱式插接器,其它型式的插接器亦可参照使用。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2423.17-1993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eqvIEC68-2-11:

1981)

GB/T4942.2-1993低压电器外壳防护等级(eqvIEC947-1:

1988)

JB/T8139-1995公路车辆用低压电缆(电线)

QC/T413-1999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

QC/T417.1-2001车用电线束插接器第l部分:

定义、试验方法和一般性能要求3定义

本标准采用QC/T417.1的定义及下列定义。

3.1锁紧装置Lockingdevice

在插接器中使它们的配对部分维持机械自动锁紧状态和人工开启的装置。

4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

4.1总则

4.1.1试验条件

所有试验都应在室温(23±5)C,相对湿度为45%〜75%的环境下进行,除非另有规定。

每个试验顺序(见表1)都应从新试样开始,且试样的制作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插接器应配套试验,插接件应压接连接上相应的电线,使用的电线应符合JB/T8139的规定,并将所用的电线规格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各种试验方法和各试验样品不能相互影响。

例如在高温箱里试验样品相互间要保持一走距离,不能相互接触。

4.1.2试验顺序

表1中的每个试样组的试验顺序从上到下用Xs表示。

试样组A、B、C、D、E、F、G、H、I中的试验适用于非密封插接器。

试样组A、B、C、D、E、F、G、H、I中的试验通用于密封插接器和防溅插接器。

每个试样组应至少有20套单线插接器试样,或10套2线、7套3线、5套4线多线插接器试样等。

混合类型的多线插接器,每个类型应至少具有20对插接件试样需进行试验。

各试样组均应采用新试样进行试验。

除非在试验方法中另有规定,每套多线插接器中至少有水对插接件需进行测量;单线、2线和3线插接器中的所有插接件均需测量。

4.2目测检查

4.2.1试验

用肉眼进行目测检查。

检查人员应具有正常的视力和正常的颜色分辨能力,位于最佳目测距离,在合适的光照下进行检查。

去1试峻烦序利性能嘆求

试腕叱口

试軀塑

C

D

E

F

G

H

r

宵消检査

%%1

X

X

X

X

X

X

X

4.Z.2

4U-1

X

4-4-2

備搖件押人壳韩中的力

蠢$.1

X

&札总

他按带長吨悍屮的保椅打

4-7-1

X

4.7,2

J-1

x

r—

4-3・2

*」・1

X

X

X

*=■—•

$S.Z

m3扰扣算皿机拔出o

■1.3-1

X

H

4<3壽

电饱酬歼

4.17,1

■-,

X

4埔.2

4>12U

X

X

1.12.2

4.13,1

X

X

•13-£

4.10.1

>

C

——1——:

4.ias

4.11.L

■■

1.11.2

4-1昏1

n

1—

1.⑹1

杞務挫

U

1——

_

>

1

C

■1,9.K

10升

4.14.L

1

X

1.14-2

林侶』

X

4.15.2

按娃电RU电医

4.Q.1

X

X

!

■4-S-^

4.5-1

y

4・5.2

4.12.1

1

F

XJ

収12.?

绘摩井电*度

i.121

X

11

!

——1

4旧2

4161

X

rJ6.2

接輕电阻i电圧降}

K

-1

1

1

d.a.2

皿检査

4.2.1

K

X

X

X

X

X

X

4.2.2

注J住扎上阿时蓟去吉示JUi啊试购不间斯进疔

422要求

插接器壳体表面应无裂纹和明显变形;插接件表面应无锈蚀、无毛刺、无断裂或裂纹;配套插接器的配合部分不应有影响连接性能的变形。

插接件与电线压接时,在导体卷筒和绝缘卷筒之间应能看见绝缘层和导体,导体应伸出导体卷筒,但不能影响插接件连接。

所有线芯被导体卷筒包住,对线芯不应有损坏。

绝缘卷筒应固定住电线而不损坏绝缘层(见图1)。

按表1试验顺序,试验完所有样品组后,插接器不应产生影响使用性能的变形或裂纹和积水(只适用于试样组G)。

4.3插拔力

431试验

配套插接器按4.3.1.1或4.3.1.2的规定,进行插拔试验时,应以50mm/min〜150mm/min范围

内的一个恒速进行插拔。

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3.1.1插接器无锁紧装置

将插接器进行10次插拔。

测定第1次插入力,第1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

4.3.1.2插接器有锁紧装置

将插接器进行前10次插拔,每次插拔均操作锁紧装置。

测定第1次插入力,第1次拔出力和第10次拔出力。

第11次插拔,应按4.5.1.2要求进行锁紧装置强度试验。

4.3.2要求

4.3.2.1单线片式插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表2规定。

表2单线片式插接器插拔力

插接器型式

基本尺寸,mm

第1次最大插入力,

N

第1次最大拔出力,

N

第10次最小拔出力,N

有锁紧装置

2.8

27

27

4

4.8

30

30

7

6.3

45

45

9

8.0

59

59

12

9.5

67

67

15

2.8

53

53

6

4.8

67

67

15

6.3

80

80

18

8.0

90

90

24

9.5

100

100

30

4.322单线柱式插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表3规定。

4.323多线插接器的插拔力应符合用户或制造厂的特殊要求

4.4拉脱力

4.4.1试验

采用一合适的试验装置,以50mm/min〜150mm/min范围内的一个恒速进行拉脱力试验。

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若插接件具有一个电线绝缘卷筒,应使其在机械上无效。

多根电线与单个插接件压接连接时,在每根电线上单独施加表4规定的力。

表3单线柱式插接器插拔力

插接器型式

基本尺寸,mm

第1次最大插入力,

N

第1次最大拔出力,N

第10次最小拔出力,

N

有锁紧

02.1

25

25

4

装置

02.3

30

30

5

「无锁紧

03.5

35

35

12

装置

04.0

45

45

15

表4拉脱力

导体标称截面,mm2

插接件材料厚度,mm

最小拉脱力,N

0.2

40

0.3

0.25〜0.4

50

0.4

60

0.5

70

0.75

0.25〜0.5

90

1.0

115

1.5

0.35〜0.5

155

(2)

195

2.5

0.4〜0.6

235

(3)

260

4

0.5〜0.8

320

(5)

360

6

0.6〜1.0

400

10

0.8〜1.2

600

1没有列入本表中的导体标称截面对应的最小拉脱力应用插值法确定。

2括号内的系列为补充系列。

442要求

拉脱力应不小于表4规定(多根电线与单个插接件压接时,每根电线应分别符合表4

规定)。

4.5锁紧装置强度

插接器的锁紧型式有壳体锁紧和插接件锁紧。

4.5.1试验

将插接器和插接件根据需要进行4.5.1.1或4.5.1.2规定的试验。

4.5.1.1插接器壳体锁紧

下列两种情况,由用户选择。

a)用空插接器(插接器壳体);

b)用配套插接器。

采用一个夹具,将受试的插接器固定并不应使其壳体变形,将锁紧装置插接到位后,在插接器分离方向施力100o+2N,保持稳定10o+2s。

4.5.1.2插接件锁紧

在431.2规定的第11次插接以后,在插接器分离方向施力45°乜N,并保持稳定10o+

s。

4.5.2要求

4.5.2.1壳体锁紧的插接器;在插接器分离方向加100o+2N的静态拉力,保持10o+2s而不脱

落或损坏。

4.5.2.2插接件锁紧的插接器,在插接器分离方向加45。

+2N的静态拉力,保持10o+2s而不

脱落或损坏。

4.6插接件插入壳体中的力

4.6.1试验

测量插接件插入壳体型腔的插入力时,用试验夹具按插入方向定位插接件,位置尽可能靠近电线绝缘卷筒。

采用50mm/mir^150mm/min之间的恒速插入壳体。

施加的速度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6.2要求

插接件按规定要求压接上电线后,插入壳体型腔中。

若插接件压接电线导体标称截面不大于

1mm,则其插入力最大为15N,若插接件压接电线导体标称截面大于1mm,则其插入力最大

为30No

4.7插接件在壳体中的保持力

4.7.1试验

采用一合适的试验装置,进行插接件保持力的试验。

在插接器前面或后面,沿轴向施加一恒定的力,并保持100+2s。

施加的力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4.7.2要求

每个插接件插入壳体型腔中,并插接到位后,在插接件与电线压接连接的轴向方向加60N的恒定拉力,保持10o+2s,插接件不得从壳体中卸出或损坏。

根据插拔力、材料和设计的要求,还可要求更大的保持力。

密封插接器,由密封施加的力应包含在内。

4.8接触电阻(电压降)

4.8.1试验

481.1在毫伏水平下的测量

试验电压不应超过DC或AC峰值电压20mV试验电流不应超过50mA按图2和图3所示,测量接触电阻。

相关导体的电阻应从测量值中减去。

4.8.1.2在规定试验电流下的测量

测量应在5A/mm电流强度下,达到热平衡后进行,除非另有规定。

如果用来试验的电线被焊接在测量点上,则不应影响插接件连接。

4.8.2要求

每对插接件应插接到位,初次插接后接触电阻最大为5m□,经过10次插拔、电流循环、温/湿度循环、振动和盐雾试验后,接触电阻最大力10mQ,或为初次测量值的150%,由用户选择。

4.9水密性

4.9.1试验

水密性分两种情况进行试验。

a)密封插接器(见491.1);

b)防溅插接器(见491.2)。

密封插接器,其所用电线的总直径应在插接器密封系统允许的范围内,且电线未端应密圭寸。

将配套密封插接器在温箱中预处理4h,试验温度按表5规定的类别。

表5工作环境分类和试验温度C

类别

工作环境温度

试验温度

1

-40〜+70

85

2

-40〜+85

100

3

-40〜+100

125

4

-40〜+125

155

5

-40〜+155

175

4.9.1.1密封插接器

将顶处理后的试样立即侵入由5%Nacl溶液和0.1g/l润湿剂构成的液体中,液体温度应为(23±5)C。

其中,液体应着色,以便在电气试验后,可以用肉眼检查液体浸入试样的情况。

按图4所示将试样浸没1h,测量液体中试样的漏电情况。

测量位置在每个插接件和电极之间。

对于多线插接器,测量应在每两个相邻的插接件之间,例如按图5所示。

4.9.1.2防溅插接器

将预处理后的试样立即进行GB/T4942.2规定的防溅试验IPX4。

建议在水中添加一种颜色,以便于分辨水浸和冷凝之间的不同。

4.9.2要求

4.921密封插接器

按4.9.1.1试验后,在外施电压48V时,漏电流不得超过50卩A,并应无水浸入

4.922防溅插接器

按4.9.1.2试验后,应无积水,并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4.10温/湿度循环

4.10.1试验

采用配套插接器的电线一电线连接(见图2)进行温/湿度循环试验。

若用户要求,也可使用与装置连接(见图3)进行此试验。

将配套插接器放入一合适的试验设备中,按下列试验程序进行24h循环变化,共进行

10次循环试验。

温度类别根据环境条件按表5规定。

a)保持设备内温度(23±5)C,相对湿度45%〜75%,4h;

b)在0.5h内,将设备内温度升高至(55±2)C,相对湿度为95%〜99%;

c)保持设备内温度(55±2)C,相对湿度95%〜99%,10h;

d)在2.5h内,将设备内温度降低至(-40土2)C;

e)保持设备内温度(-40土2)C,2h;

f)在1.5h内,将设备内温度从(-40土2)C升高至分类试验温度土2C;

g)保持设备内温度在分类试验温度土2C,2h;

h)在1.5h内恢复至设备内温度(23±5)C。

在一次循环结束时,试验可以中断。

中断期间,试样应放在a)规定的试验设备温度

条件下。

中断时间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1在d)、e)、f)、g)和h)阶段,湿度不受控制。

2如果试验设备内温度需要在1.5h以上才能达到分类试验温度,可将f)段的时间延长,在这种情况下,a)段时间可以相应减少。

3见图6所示的循环试验。

4

兮費试怜當规二<工

阴形冋银示允许的沮理5度吋间金琵

图&最/银度循环

4.10.2要求

按4.10.1试验后,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4.11振动

4..11.1试验

H*"

按图7所示方法,将配套插接器安装在振动台上进行振动。

所用的安装方法(见图中的方法1、2、3或4)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100tS

方崔4

电游快300mm±5mni

图7掘动试骑

将插接器串联连接在一直流电源上,允许电流量为100mA然后将插接器进行振动试

验,并同时观察接触电阻在整个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见图8的试验布局)。

振动条件如下:

10Hz〜55HZ,振幅土0.75mm

55Hz〜500Hz,加速度100m/s2;

以1oct/min的扫频速率计算。

在三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各施加16h的扫频循环(试验总时间为48h)。

U■«!

»*

4.11.2要求

按4.11.1规定的振动试验中,接触电阻大于7Q的持续时间应不大于1卩s(见图9)振动试验后,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4.12绝缘电阻

4.12.1试验

在插接器中不相连通的插接件之间以及插接件与包复壳体的金属箔之间,施加DC500

V电压,以测量绝缘电阻。

为安全计,金属箔应接地。

若经制造厂和用户协商同意,对于某些特殊用途的插接器,试验电压可以减小至DC100V,施加的电压应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当一个稳定的读数出现时,记录绝缘电阻,但在温/湿度循环试验后,非密封插接器和防溅插接器应在4.1.1规定的条件中放置24h后测量绝缘电阻。

4.12.2要求

按表1试验顺序,在试验前后按4.12.1测定,插接器中不相连通的插接件之间以及插接件与壳体之间的绝缘电阻均应大于100MQ0

4.13绝缘介电强度

4.13.1试验

在插接器中所有相邻但不相连通的插接件之间以及所有插接件与包复壳体的金属箔之

间,施加AC1000V(50Hz或60Hz)电压或DC1600V电压1min。

为安全计,金属箔应接地。

4.13.2要求

按4.13.1进行试验时,应无击穿和火花现象

4.14温升

4.14.1试验

采用模拟的或实际的电线一电线连接(见图2)或与装置连接(见图3)的配套插接器进行温升试验。

将试样压接上导体标称截面不大于之2.5mm,长度为200mn±5mm的电线。

导体标称截面大于2.5mmf的电缆,其长度应为500mn±2mm

试验中应小心保护样品,防止通风和人工冷却。

例如由于热电偶引起的冷却。

被测量的插接件,应能达到最高的稳定温度。

典型的测量面见图10。

采用配套插接器进行此试验时,还应按表6规定的试验电流并乘以表7中相应的换算

系数。

在热平衡建立并被记录后,测量插接件温度和试验室温度。

ffl10斟升试給用试样

4.14.2要求

按4.14.1试验方法测定的每对插接件的温升应不大于40C。

温升等于插接件温度减

去试验室温度。

试验后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4.15定位性

4.15.1试验

由制造厂和用户共同协商进行此试验。

4.15.2要求

在任何位置,不是配套的插接器不可能部分或全部连接。

4.16盐雾

4.16.1试验

按GB/T2423.17规定试验。

试验时间为48h。

表6导体标称截面和试验电流

导体标称截面,mm2

0.2

0.3

0.4

0.5

0.75

1.0

1.5

(2)

2.5

(3)

4

(5)

6

10

试验电流,A(±2%)

3.5

5

6.5

8

11

13.5

18

21

24

26.5

31

35

38.5

50

1导体标称截页没有列岀的电线对应的试验电流应用插值法确定

表7换算系数

插接器线

1

2〜3

4〜5

6〜8

9〜12

13〜20

21〜30

>30

换算系数

1

0.75

0.6

0.55

0.5

0.4

0.3

0.2

4.16.2要求

按4.16.1试验后,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4.17电流循环

4.17.1试验

采用4.14.1规定的试样进行电流循环试验。

根据所用的配套插接器类型,按表6的要求,规定插接件压接电线规格和试验电流。

将试样放入试验设备中,温度按表8规定,进行500次循环试验,每次循环应通电45min,断电15mm

注:

避免试样通风和人工冷却。

表8电流循环的分类试验温度

类另U

1

2二

13

4J

5

试验温度,c(±C)

70

85

100

125

155

7.17.2要求

按4.17.1试验后,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4.18老化

4.18.1试验

将插接器在试验设备中放置100h,试验温度按表5规定。

注:

用另一种方法,即按表8规定的试验温度,试验时间需增加至500h

4.18.2要求

按4.18.1试验后,应按表1要求顺序进行其后的试验。

5其他

5.1在试验报告中应注明所使用材料的详细情况。

5.2

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其他要求按QC/T413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