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7585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讲第三节 偏误分析.docx

第四讲第三节偏误分析

第三节偏误分析

提问、讨论:

学习第二语言时,为什么会出错?

错误是由什么造成的?

研究错误有意义吗?

早在50年代,学习者的偏误分析就是作为语言教学研究的一部分。

但是,传统的偏误分析缺少严格的分析方法,而且缺少分析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理论框架。

直到70年代,Corder发表了一系列偏误分析的文章后,偏误分析才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公认的一部分。

1.什么是偏误?

偏误(Error)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偏离目的语规范、规则乃至用法限制的现象。

注意:

把偏误和失误区分开来:

失误指的是偶然产生的笔误或口误。

比如想说“甲”但临时因紧张或疏忽而说成了“乙”。

失误没有什么规律可言,即使是操本族语者也经常出现。

说话者一旦意识到了失误一般情况下都会马上自我改正,以后同样的错误也不一定再次出现。

由于这类错误不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所以不在偏误分析讨论的范围之内。

偏误是有规律的、经常的。

2.什么是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Error–analysis),又译为“错误分析”,指的是对偏误现象进行分类描写并展开归因研究的过程,目的在于揭示其来源,提炼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早期的偏误分析主要是将常见错误搜集起来,从语言结构的角度进行归纳分类。

其目的主要是为方便教学项目的安排或课程的补习提供依据,它没有任何的理论框架,也不解释错误在第二语言获得中究竟有何作用。

因此,人们对错误既没有给予严格的定义,也没有从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

到本世纪50年代,当对比分析开始盛行时,偏误分析更是受到冷落。

60年代末期,对比分析开始走下坡路,人们在第一语言获得研究的基础上开始对中介语进行研究,结果偏误分析又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从60年代末开始,英国应用语言学家Corder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来讲偏误分析,并在80年代初出版了专著《偏误分析与中介语》。

偏误分析有助于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了解,有助于对中介语的研究。

它除了提供中介语发展情况的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中介语获得的心理过程方面的信息,提供有用的线索来帮助了解学生是如何利用各种策略来简化学习任务和完成交际活动的。

偏误分析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它提高了错误的地位,转变了我们对错误的看法。

以前人们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错误是十分有害的东西,应尽量避免。

中介语和偏误分析方面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错误是学生第二语言习得取得进展的具体表现。

3.偏误分析的程序或步骤

Corder(1974)提出了偏误分析的五个步骤:

●学习者语言样本的收集;

●偏误的鉴别;

●偏误的描写;

●偏误的解释;

●偏误的评价。

1)语言样本的收集

语料收集通常涉及三方面的问题:

I、语料收集的范围:

大规模、特定规模、个案;

II、影响学习者语言偏误的因素:

口语、书面语的、会话、叙述;话题的内容;学习者的水平、母语背景、习得的环境

III、语料收集的方式:

自然表达、面谈、诱导、实验;横向(共时)与纵向(历时)。

2)语言偏误的鉴别

问题之一:

“偏误”和“失误”的鉴别问题

鉴别困难的原因:

把学习者“语言能力”看做是“单质”(homogeneous)的,因而无法解释学习者语言偏误中出现的“变异”现象;

问题之二:

如何区分学习者的“显性偏误”和“隐性偏误”。

显性偏误在形式上明显不合目标语语法;隐性偏误在表面形式上合乎语法,但在一定的语境中是不能被接受的。

3)语言偏误的描写

语言偏误的描写方法:

I、表层特征分类根据目的语规则的分类进行描写;

Ⅱ、表层策略分类法:

“表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者偏误产生的方式对偏误进行分类和描写。

省略、附加、类推、错序、误用等。

是学习者对语言的操作策略,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的认知策略和认知过程。

描写方法的局限性:

如果这些表层策略并没有反映学习者实际的认知过程,那么这些描写方法的价值就值得怀疑。

Ⅲ、Corder关于描写方法的分类

A.前系统偏误

学习者不知道目的语规则,也不知道为什么选择了某种规则形式;

B.系统偏误

学习者能够发现一些规则,但往往是错的,学习者不能纠正错用的规则;

C.后系统偏误

学习者知道正确的目的语规则,但常出错。

需要进行访谈。

笼统、操作性不强。

4)关于学习者偏误的解释

对学习者偏误的解释需要对偏误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来建立与第二语言习得相关的过程。

学习者偏误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心理语言学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语言学方面的,也可能是认知方面的。

但是目前偏误分析主要是从心理语言学方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

关于学习者偏误的来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Richard(1971)干扰偏误

语内偏误(过渡泛化)

发展偏误(错误的假设)

干扰偏误——--语际偏误

那个鸡很胖。

语内偏误(过度泛化)

发展偏误(错误假设)——语内偏误

这个天大家都休息。

你真是个好人!

-*你真是位好人!

Schachter&Celce-Murcia(1977)迁移偏误(语际偏误)

语内偏误

探讨偏误来源的比例。

Ellis(1994)大量的偏误来自语内,而不是语际。

(中介语产生的因素:

1.母语的负迁移,即干扰;

2.所学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的干扰;

3.本族或外族文化因素的干扰;

4.学习或交际方式、态度等影响;

5.教师或教材对目的语语言现象的不恰当或不充分的讲解和训练。

5)关于学习者语言偏误的评价

对偏误的评价涉及三个问题:

I、究竟哪类偏误问题更严重,有人认为,词汇偏误比语法偏误更严重;有人认为,整体偏误比局部偏误更严重;

II、母语者和非母语者在评价学习者偏误时是否有差别。

研究表明,非母语者的评价比母语者更严格。

III、评价的标准问题。

研究表明,母语者与非母语者在评价标准上有很大的差别。

母语者认为偏误会不会影响对句子的理解更重要,而非母语者认为语法更重要。

 

4.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偏误分析研究

鲁健骥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

《外国人学汉语的词语偏误分析》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集北语出版社1988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1992、1

吕文华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偏误》《汉语学习》1993年第1期

《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1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鲁健骥(1984)首先把偏误分析方法和中介语理论引入CSL习得研究,20多年来偏误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产生了一大批研究成果,涵盖了语音、词语、语法、语篇、语用和汉字等各个方面。

王建勤主编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也主要以偏误分析为主。

初步统计,仅是收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偏误”作为标题或标题的一部分的文章就有641篇(检索日期为2009年12月12日),剔除其他领域的偏误分析文章204篇(比如,“敏捷软件开发的认识偏误与推广瓶颈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偏误分析及纠错策略”等),专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偏误分析论文共437篇,这还不包括用“错误”、“中介语”等其他名称所做的偏误分析研究。

偏误分析在让我们了解学习者产生了哪些语言偏误的同时,却不能告诉我们学习者的哪些语言是正确的。

“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

这就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介语的全貌及其动态的发展轨迹。

”(刘珣2000)

外国人学习汉语时的语音、词语、语法、语用等偏误。

1.语音偏误分析

(1)产生原因:

①母语的负迁移

用母语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中介语语音的最直接表现。

比如,外国人学汉语发送气音与不送气音时发生的困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si往往被发成sei、se,shi可能发成she、shei、shir等。

用母语中的近似音直接代替汉语的音素。

声调对母语是非声调语的学生是有困难的,他们往往把声调与母语的语调相混。

英语学生把汉语的不送气清塞音b、d、g读成浊塞音。

②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

学生由于掌握目的语知识的不足,把他所学的不充分的、有限的目的语知识,套用在新的语言现象上,结果产生偏误。

这中偏误可以被称作“过度泛化”。

比如汉语的三声变调是学习的难点。

有的学生单独发三声多在教师领读半三声或三声连读时,都没有问题,但只要自己念,就把半三声变成全三声,或把连续的几个三声一律读成全三声。

原因就是学生按照直感对三声总结出他自己的规律,用在半三声或三声连读上。

 

③训练问题

由于教材或教学过程中的揭示不够严密,或该讲而没有讲,或训练方式不当而使学生发生偏误。

重音和语调是教学的难点。

汉语有词重音和句重音,句重音的规律与英语基本上是一致的,词重音则不同。

如果在教学上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母语干扰。

举例说明。

从教学的角度看,教师或教材的任务,不仅是要指出汉语有语调和汉语语调与学生母语语调的共同点,更重要的是指出汉语语调的特点。

2.词语偏误分析

(1)发生情况:

①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在意义上互有交叉。

而学习者往往简单地从自己的母语出发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词。

比如,在一些教材中,“知道”和“会”都注为toknow,在一定情况下,toknow可以和这两个词对应,如“我不知道”,“我不会”,都可以译为Idonotknow.学习者往往误认为“知道”和“会”是一样的意思。

当我们问他:

“小王今天为什么没来?

”他可能回答:

“我不会。

知道得知

“解释、说明”explain

下星期六这星期六?

(nextSaturday)

去年三月LastMarch

②两种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

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常常把母语中某个词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套到目的语中的对应词上。

比如,有个学生称赞老师唱的歌很“漂亮”,显然,他把beautiful和song的搭配关系用到了“漂亮”和“歌”上,而不了解汉语的漂亮只限于跟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搭配使用。

清新新鲜新颖

③两种语言中意义上有对应关系的词语,用法不同。

外国学生往往把母语中词的用法加在汉语的词上。

如“这”和“那”与英语的this和that

S1,这就是……

S1,thatis

④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等方面有差别。

这方面造成的偏误,常使说出的话不得体,引起听话的人误解。

例1:

教师们:

节日快乐!

例2.

生:

你好吗?

(2)引起上述偏误的原因:

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语言学知识和学习外语的经验,另一方面是教的方面,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教指课堂教学和教材两方面。

在讲解方面容易诱导偏误的几种情况:

第一,简单化的或生硬的对应。

第二,堆砌对应词。

第三,释义繁琐,主要表现在词语例解中。

 

(3)建议:

①要消除学生的对等词观念。

②要重视汉英对比研究和研究成果在教学中的运用。

③处理词语时,要注意教学的阶段性。

④给对应词语时,应能限制词义。

⑤要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生词表、词组、注释、词事例解,是对词语处理的不同层次。

语用偏误:

例1.

师:

你不去吗?

生:

不,我不去。

例2.

学生偏误

1.我终于希望找得到真爱,不管怎么找能找到。

2.我从来一直想对自己的事。

3.我从来对将来要跟什么样的人嫁给,还没想。

4.当我们得知爱情是什么意思就足够了。

胡文静《从外国学习者偏误看“比”字句教学》

5、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1)更加重视分辨偏误产生的原因。

认为第二语言学习中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语干扰只是其一。

2)更加重视区分偏误的类型。

从多个角度对偏误进行分类,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偏误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3)要求偏误根据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否定有错必纠或放任自流的极端态度。

4)它是研究学习过程的捷径,也是研究学习过程的第一步,因而也成了中介语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它对偏误进行的细致的描写和解释,为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反馈,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

局限:

1.偏误分析虽然对偏误的原因进行了总结,但当解释具体的偏误产生的原因时,还是会有困难,因为它常常不是非此即彼的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也可能因人而异。

2.偏误分析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偏误进行了分类,但将具体的偏误进行归类时,也会遇到麻烦,因为它还没有对每种类型的偏误做出一个量化的标准。

3.由于产生偏误原因的复杂性,在预测学生可能会犯的偏误这一点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王建勤,P45)

1.开始关注学习者的语言系统

2.证明语际迁移并非造成偏误的唯一原因。

偏误分析虽然提出了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但是偏误分析的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偏误分析的局限概括地说,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分析方法上弱点:

语料收集不自然

二是研究范围的局限:

只考察错误的部分,忽视正确的部分、以及回避的部分。

偏误分析在让我们了解学习者产生了哪些语言偏误的同时,却不能告诉我们学习者的哪些语言是正确的。

“偏误分析的最大弱点在于只研究中介语的偏误部分,而且是横切面式的静态分析,并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其结果,只能了解学习者未掌握的部分,而不能了解学习者已掌握的部分。

这就割裂了中介语体系,看不到中介语的全貌及其动态的发展轨迹。

”(刘珣2000)

这些问题在每一个分析步骤都存在。

由于偏误分析这些问题,70年代后开始衰落。

 

成人如何学会第二语言?

对比出难点——大量的语言对比分析(例外:

差异并不是难点)

改正偏误——大量的纠错练习(例外:

错误并不能反映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还存在大量的回避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