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7617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docx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毕业致词庆典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全体2005届毕业生向我们的母校道别,向延安的师长们道别,向朝夕相处的同窗们道别,也向这段不能忘怀的岁月道别!

经历了中考的紧张和忙碌,我想我此刻的心情应当和在座的各位一样,纵然喜悦,也掩不住回忆与留恋。

这四年的路,我们走的辛苦而快乐,四年的生活,我们过的充实而美丽,我们流过眼泪,却伴着欢笑,我们踏着荆棘,却嗅得万里花香。

四年的岁月,1460个日日夜夜,听起来似乎是那么的漫长,而当我们今天面对离别,又觉得它是那么的短暂。

四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但很多记忆将成为我们生命中最为珍重的收藏:

葳蕤的梧桐树,宽阔的操场,如画的长廊,明亮的教室......我们一定还记得刚入校时你我所立的雄心壮志,一定还记得在教室、图书馆和实验室中你我孜孜不倦学习、研究的身影,一定还记得老师的谆谆教诲和习题获得突破时你我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定还记得在运动场上你我生龙活虎的锻炼场景.....太多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回忆。

延安四年,我们更进一步学会了分析与思考,学会了丰富与凝练,学会了合作与竞争,学会了继承与创新,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不断超越、突破自己的极限而成长。

如今我们就要毕业了,所有这些温暖的记忆都将铭刻在我们内心深处,那是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喜欢好友常说的一句话:

“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互相拥抱才能飞翔。

”四年的同窗友谊,让我们学会了彼此相信并依赖。

四年的生活,我们都有过低谷,但我们相互扶持、鼓励,朋友温馨的笑容、班级温暖的气氛,让我们都走了过来,让我们学会去爱、去坚持、去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喜欢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初三,被淹没在题海中的我们却突然清醒地发现,我们对初中的印象,不再是堆叠如山的试卷、做不完的习题,而是对初中,这个令我们心动、也抚育我们成长的知识殿堂的感激和热爱,是双眼触及“延安”这个熟悉名字时的强烈感应。

回望四年来学习中的每个镜头,我们都经历了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知识的,也是情感的。

老师们在课堂上或滔滔不绝,或循循善诱,或旁征博引的风格,为我们展现了知识的无限魅力。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看到了祖国的生命和血脉,更看到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

老师,您用您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无数夜的伏案耕耘,给了我们一个清醒的头脑、一双洞察的眼睛和一颗热忱的心灵,把“自信自强”的校训融进了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生命。

再华丽的辞藻也无法表达我们对您——既是老师、有是朋友、更是亲人的尊敬和爱戴。

学生即将远行,请允许我们深情地道一声:

“老师,您辛苦了!

”是的,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友谊,三年里所有的酸甜苦辣都凝聚成今日的成果,我们的初中生活也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句号也将是我们迈向更高层次追求的号角。

我们的母校,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时代,都是指引我们脚步和方向的恢弘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母校领导、老师们对我们所有毕业生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牢记母校“自信自强”的校训;让我们牢记母校“四会”的办学目标,带着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耕耘四年的收获奔赴八方,在高中及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现在的我们,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上,回望过去,远眺未来,原来,毕业是伤情而张扬的告别,让今宵的月色格外亲切,让明朝的阳光别样热烈。

毕业是一种去意回徨的境界,是行色匆匆的回眸一瞥,所有缤纷灿烂的往昔时光,都被点击成生动传神的细节,曾经有过的光荣梦想,曾经有过的深沉激越,正召唤着我们重新聆听爱的声音。

毕业是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是散场之后的余音绕耳,所有甜美或者苦涩的故事,定格为热泪盈眶的欣悦,依然真诚直率的目光,依然奔流激荡的热血,正牵引着我们再一次传唱,传唱那飘逝的日月春秋。

毕业是各奔东西甚至天各一方的分别,毕业是执手相握心心相印的经典时刻,低眉处无奈流年似水,扬帆行有志风华如火,毕业是一切都并非结束的郑重开始,毕业是一切都没有飘散的深沉铭刻。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让时间作证,承载着延安领导、老师们的殷切期望和深情嘱托,我们一定会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德才兼备并勇于创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

同学们,临别之际,让我们立下誓言:

今天,我们以作为延安的毕业生为荣;明天,延安将会以我们——祖国的栋梁,为荣!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毕业典礼演讲稿—我们共同走过

(2001年6月28日)

同学们,早上好:

今年的教育界有一则新闻,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被英国诺丁汉大学推举为Chancellor。

英国的大学校长称作ViceChancellor,Chancellor则相当于校董会主席,或名誉校长。

虽然不管学校的行政事务,但毕业典礼是一定要来的,因为学位是由Chancellor授予的。

参加毕业典礼后回到上海的杨教授对记者说,看来,我们的大学毕业典礼也应该搞得更隆重些。

我想他是看到许许多多毕业生的亲朋好友列席毕业典礼,校园里到处都是热烈庆祝的场面有感而发说了这番话的。

大学毕业毕竟不同于中小学。

大学毕业标志着成熟、标志着自立。

今天在座的974名北邮毕业生,619人已经签约就业,355人已经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不论你们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步走上了哪一条道,相信你们都会有光辉的前程,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掌声)

毕业这个词英文用“graduation”,这个词的词根没有“完成”、“结束”的意思,而是蕴含开始、进步的意义。

这其实是对毕业很好的诠释,希望你们也能从中得到启迪。

我们今天隆重集会,不是庆祝“结束”,而是欢呼开始;不是纪念“完成”,而是宣布进步。

大学毕业生要就业,因此就客观存在着二个统计数字:

就业比率和就业年薪。

前面这个数字已有省市报刊在相继公布,引起了一些议论。

后面这个数字不太好统计,即使统计出来,要在媒体公布,恐怕更会有争论。

比如说,我在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讲,非常高的学生质量、非常高的就业比率、非常高的就业年薪是北邮的三大特征,有人诧异,大学校长怎么可以把年薪、把钱字挂在嘴边?

是不是会误导青年呀?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许多,给我们留下太多。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果大学生真是这样,这与僧侣、修女的区别何在?

(笑声、掌声)

“君子固穷”与其说是读书人的骨气,不如说是农业社会读书人的无奈。

我们曾经忍受“原子弹不如茶叶蛋,手术刀不如剃头刀”这种社会分配的不公,不能把它留给你们这一代。

今天的大学,必须面对经济发展、面对科技发展、面对社会发展。

在我们这个世界,人才在流动、资金在流动、物资在流动、信息在流动。

支配着这四种流动的是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规律。

而正是这四种流动,在推动着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政府的责任是要规定并维持这四种流动的游戏规则。

大学的职能,是把握好这种规律,建设好学科与专业,组织好教学与科研,培养好优秀人才。

要判断一个大学是否办得好、是否对社会作出了较多的贡献,最直接、最说明问题的标准就是学生质量、就业比率和就业年薪。

因此,北邮一定要把这三个“非常高”保持到永远。

(掌声)

就业不等于创业。

就业是在这四种流动中相对被动地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

创业是指主动参与、积极影响这四种流动。

创业者,无论是科学家、教授,还是企业家、经纪人,都要组织人才、筹集资金、调动物资、采集信息。

就业,当一个好职工,要求高尚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职业技能、良好的团队精神。

传统的高等教育对此非常重视,有一整套的培养手段和严格的评价体系。

我相信你们已经具备了这些优良素质。

然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则还需要风险意识、决断能力、人格魅力和雄辩口才。

怎样使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与素质,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前年,加利福尼亚大学Riverside分校校长来访就告诉我,他们有本科生创办软件公司,教师是公司的顾问,问北邮有没有,我说没有。

后来北邮试行弹性学制,可以休学办公司。

但两年来,只有一个研究生与校长说过他有这个打算,但后来还是决定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再说。

不久前的一则消息说,南京夫子庙茶叶市场上二十个摊位,免收摊位费,希望下岗待业职工前来从业。

结果无人敢于问津。

确实,我们习惯了由政府来安排就业,由学校来分配工作。

因此,不愿承担哪怕是一点点的风险。

据统计,2000年,爱尔兰软件出口产值85亿美元,印度57亿,而中国仅1.8亿美元,对这一组数字,北邮师生当作何感想?

洛桑国际开发研究院发表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国科技竞争力从1998年的世界第13位下滑到1999年的第25位,又到2000年的第28位。

日内瓦世界经济论坛发表《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从1999年的第32名下降到2000年的第41名。

对这几个数字,中国的知识分子又当作何感想?

要说出国家竞争力与国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风险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准确的相关函数恐怕不可能,但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这些精神、能力和意识则应该是高等教育的责任。

高等教育不仅应该给大学生提供成为科学家、工程师的课程,而且也应该给大学生提供成为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的技能。

大学毕业生,如果不关心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不具备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不懂得股市、期货,不了解WTO、ISO,应该视为高等教育的缺陷。

在这里,我愿意提醒全体毕业生,北邮给了你们很多,但是在培养你们的风险意识和创业精神方面,做的太少。

北邮一定会改进,但是你们是不能受益了。

如果你们把校长今天的话当作是最后的一次补课,我就十分满足了。

(掌声)

同学们,差不多所有的经济学家都在说,新世纪以小企业和个体经营为基础的经济将会得到加强,新世纪的中国经济需要千千万万个创业者。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北邮年青一代的毕业生正在勇敢地肩负起时代的重任。

电信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庆海,六年前研制成光缆电视发送接收设备。

他们为山东齐鲁石化安装第一套光缆电视系统时,我是他们的系主任,给了他们三万元贷款。

后来他们用科技合同经费的结余,注册成立了公司。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的公司聘用职工32名,累计纳税80万元。

前两天,中信国安洽谈注资加盟,新公司拟定名为北邮国安,中信评估认定的公司的总价值为3200万元。

电子工程学院毕业生马元,1994年从美国学习归来,创办中泽公司,起始注册资金仅15万元。

今天的公司,聘用职工50名,2000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纳税100万元,公司资产达2000万元。

千万个大学毕业生加入创业者行列之日,必定是中国经济腾飞之时。

当更多的北邮毕业生成为成功创业者,北邮就会迎来她更加辉煌的荣誉。

庆祝你们的毕业;祝福你们的就业;期待你们的创业。

谢谢大家。

(热烈掌声)

毕业就业创业——200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空间。

这个空间边界就是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

自己的知识空间越大,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也就越大,因此就越会感觉自己的无知。

扩充知识空间的过程叫学习。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的知识空间在不断扩大。

研究生的知识空间就应该更大一点。

北邮与其说是扩充了你们的知识空间,不如说是拓展了你们与未知世界的接触面积。

“让人觉得无知,往往是最大的睿智”。

西班牙作家这样说过。

两个人知识空间的碰撞叫交流。

更多人知识空间的融合叫团队精神。

成千上万人的知识空间通过电信技术相互影响叫上网。

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在爆炸,知识空间在膨胀。

一个缺乏交流、脱离团队、拒绝网络的个人知识空间,肯定是一个相对萎缩的空间。

全世界知识的总和形成人类知识大空间,这个大空间的边界叫前沿。

什么叫研究生?

研究生必须拥有一小块与人类知识空间共同的边界,必须在前沿工作。

如果他们在这块边界上有所突破,就叫做发现或叫做发明。

这样的突破,扩充了研究生个人的知识空间,同时也就扩充了人类的知识大空间。

发现与发明统称为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这是江泽民主席的一句名言。

接受过民族许多关爱,享受了高学历教育的研究生,对于创新,当然是责无旁贷。

北邮的研究生,寻找一份稳定的高收入的工作并不难,今天在座的314名硕士、17名博士都已经签了年薪5万、8万、10万甚至更高的从业合同。

但是,不能忘记,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

太平洋彼岸的你们的同龄人,他们拥有5亿、8亿、10亿甚至更多的高科技股权,在今天这样一个财富向知识精英聚集,资本为科技创新投入的浪潮中,北邮的研究生,为了民族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兴旺,一定要搏击在大潮的浪尖,而不是悠闲在远离潮头的沙滩。

一个月以前,贝尔实验室中国研究院在北京成立,在庆典上,院长李大维博士亲口对我说,他组织并参加今年在中国的招聘面试工作,在考核优秀的名单中,绝大多数来自北邮,他还告诉我,贝尔(中国)的一项近期活动是举办系列科技前沿讲座,四个举办地分别选在中国科学院、北大、清华和北邮。

北邮之所以能培养高质量毕业研究生,之所以能赢得国际科技界的尊重,原因有三点:

第一,高素质生源;第二,良好的师资条件和校园环境;第三,优良的校风,特别是创新的精神。

最近出版的50万字的《贝尔实验室:

现代高科技的摇篮》一本书中,有一段很长的科技精英介绍,其中写道:

“周建会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并在该校获硕士学位,他1998年发明‘WareStarDLS400G’系统使光网络系统传送信息容量扩大5倍”。

我在这里还要告诉毕业研究生,周建会99年月离开了贝尔,投身硅谷,开始了自己的创新事业。

你们另一位学长,北邮78级也就是第一批硕士黄章勇,92年辞去公职,带领几个青年人从四川到深圳,创办飞通光电子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国到国际,1999年,公司规模超过三百人,产值2亿,产品远销欧、美、亚10个国家,当美国著名Ortel公司收购飞通38%股份时,唯一条件是股东各方必须同意,给总经理兼总工程师黄章勇奖励个人股权。

北邮的研究生校友中不乏科技创新的榜样,北邮的校园内更有充满创新精神的教授:

叶培大、周炯先生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探索数十年,陈俊亮、杨放春教授的智能网已经为中国电信网所用,并正在走向东南亚。

还有雷振明教授的ATM交换机/IP路由器,孟洛明、朱其亮、宋俊德教授的网管软件,林中教授的光缆测试设备,孙景鳌、蔡安妮教授的指纹识别软件都已占领市场,并且一步步走向国际,今天北邮的校园里,拥有自己知识产权超过了百万的教授,已经不止是一个两个。

作为北邮的研究生,我相信,你们年轻的血管里已经注入北邮创新的血液,你们心中激动着的是创新欲望,没有创新欲望的,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不可能成为出色的工程师,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再见了,年轻有为的北邮毕业研究生。

祝你们前途无量

谢谢大家!

知识空间与创新欲望--在2000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2001年4月18日)

当北邮走进21世纪,她带着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非常高的学生质量;二,非常高的就业比率;三,非常高的就业年薪。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刚刚传来信息,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我校于建军博士榜上有名。

他是96年在理学院获硕士学位,99年在电信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和获得学位的一年多时间里,共发表论文62篇,其中SCI和EI检索论文达37篇。

(掌声)去年校庆45周年,我收到他从丹麦发来的E-mail,信中说:

“我为自己是北邮的博士感到骄傲,我们这些工作在欧美的北邮毕业生在许多著名跨国公司和大学里备受欢迎和重视。

今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统计数字已经发布。

数学合格率,全国考生8.8%,北京8.45%,北邮14.86%,名列北京市第一,最高分是97。

(掌声)外语的这三个数字分别是26.8%、25.9%和35.66%。

而北邮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的考生数学合格率高达27.8%,外语合格率高达60.4%。

确实,"好学生在北邮"、"好学生考北邮",现在大家都这么说。

(掌声)

北邮的研究生一次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100%。

对于这一点,国家满意,学生高兴,亲人放心。

据中华英才网统计,电信行业博士平均年薪9万1,硕士7万4。

我们没有统计北邮毕业博士硕士的签约年薪━估计也很难准确统计,传统文化:

"怕露富"。

(笑声)但学生处处长和几位博士生导师都告诉我,北邮毕业年薪肯定会比这两个数字更高,今年签订就业合同年薪超过25万元的已不止是一个、两个了。

我想,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的人才市场必定会溶入国际,其结果是一部分最优秀的高学历青年首先受益。

这是中国社会的一项进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成果。

北邮的博士、硕士应当理直气壮地去同外企洽谈更高的年薪。

(掌声)

正是这三个“非常高”,养育出我们北邮一种特色表情:

自信。

今天的会场,洋溢着这样的特色表情。

你们可以说: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撒尽还复来。

” 我可以对你们说: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掌声)

当然,自信未必就是事业,学位并不等于成就。

对于你们即将走出校门的北邮博士、硕士,我愿意提醒一句:

抓住第一个五年十年,追求人生第一次卓越。

科学家、教授的成就常被视为终身的,这是应该的,因为他们确实为科学、教育奋斗终身。

但是他们对科学最重要,最杰出的贡献却往往是年轻时取得的。

牛顿对于科学的几项最重要发现和发明:

微积分、万有引力定律、光学色散原理和光学望远镜,都是在他24岁到26岁那几年完成的,牛顿自己说:

"那些年代是我发现、思考数学和哲学的最佳年华。

"

刚刚过去的20世纪,可以说是爱因斯坦的世纪。

整整一个世纪,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他的智慧老人的形象:

白发蓬乱、和蔼慈祥、炯炯的眼神、沉思的皱纹,印成邮票,画上大楼,挂在图书馆大厅里,刻在人们脑海中。

其实,他发表第一篇论文《相对论》时,是26岁。

应该懂得,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创造模式。

音乐家或许成名以后的作品更流传,艺术家的字画炉火纯青时更值钱。

政治家或许是用经验获得智慧,用履历赢得信任。

但是从事科技,尤其是信息科技的人,必须更加重视青年时代的创造。

“信息技术,是儿子教老子的技术”,这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调侃。

贝尔,是在1876年3月3日,正好是他29岁生日那天,获得了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那年他21岁;创办马可尼公司,他23岁。

数学系毕业的仙农,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理论研究,当他完成了他的23条定理的研究,综合成《信息论》发表时,他32岁。

去年年底,77岁的基尔比,荣获200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奖颁发给他是因为他完成过第一个集成电路的实验,而那是1958年的事,当时基尔比35岁。

高锟博士,我们北邮的名誉教授。

人们称他为光纤之父,将他名列20世纪亚洲百名伟人之中,是因为他1966年的一篇论文,他在那篇著名的论文中证明了光纤作为信息传输媒介的可能性。

那一年,他32岁。

你们看,电话、无线电、信息论、集成电路、光纤,这些最重要的电信科技,都是二、三十岁年轻人的创造发明,这不能不说其中有一些共同的规律。

信息科技发展史真的这样告诉我们:

想建立功勋吗?

那好,请抓紧获得高学位后的头五年、头十年,加倍努力吧!

这是一个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越来越依靠知识的时代,这是一个科学家与企业家的界限变得模糊的世界。

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当年马可尼的道路。

华人科学家王安这样走过,高锟博士从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位置退休后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至于青年知识分子开办企业成功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盖茨、戴尔自不用说,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也足以让人振奋:

海南的罗顿集团总裁李维,今年32岁,他大学毕业后24岁创办自己的公司。

现在他拥有2个上市公司,市值总计20亿元。

上个月召开的亚洲论坛的会场设在海南博鳌大酒店,那个超五星级宾馆便是罗顿集团的杰作。

哈尔滨的亿阳集团是邓伟90年开始创建的,10中资产增加了1万倍。

99年组建亿阳信通股份公司,公司从发行到上市,创造了多项股市全国纪录:

市盈率0.65元/股,发行价18.24元/股;上市价65元/股。

而当年工学学士邓伟投身企业界时,他27岁。

顺便说一句,罗顿和亿阳现在与北邮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两个公司都在北邮设立了特聘教授岗位。

亿阳还是北邮教育基金会的发起单位。

我们祝愿罗顿和亿阳更加兴旺发达。

昨天上午,电子工程学院的毕业研究生在一起摄影留念,我问身后的一位同学到那里就职,他说还在找,我问什么意思,他说正在登记办公司。

我没有问他的名字,他今天坐在我们当中,让我们相信他、也祝福他发达、成功。

(掌声)

世界上任何人能做到的,北邮的毕业生也一定能做到!

北邮人应该永远保持我们的特色表情:

自信。

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乡对于高学历的人有着深情的期待,期待你们建立功勋,成就事业。

而我今天是说:

建功立业,要趁年轻。

谢谢大家。

(热烈掌声)

建功立业要趁年轻─在200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