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7674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docx

国民经济核算网上作业答案汇总

作业一

根据下列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20分)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指标

单位

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支出

粮食

钢材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吨

万吨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货物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答案:

(1)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相关内容填写表中数据:

指标

单位

1978

1990

2000

2008

每天创造的财富:

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财政收入

国家财政支出

粮食

钢材

 

亿元

亿元

亿元

万吨

万吨

 

10.0

3.1

3.1

83.5

6.0

 

51.1

8.0

8.4

122.3

14.1

 

271.8

36.7

43.5

126.6

36.0

 

823.8

168.0

171.5

144.9

160.2

每天消费量:

最终消费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

公共消费支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6.1

4.8

1.3

4.3

 

33.1

25.9

7.2

22.7

 

168.5

125.6

42.9

107.1

 

408.5

297.0

111.6

297.2

每天其他经济活动: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存货增加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3.8

2.9

0.8

 

18.5

13.2

5.3

12.4

95.5

92.7

2.7

90.2

366.1

345.8

20.3

473.5

货物进出口总额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0.6

0.3

0.3

3.2

1.7

1.5

13.0

6.8

6.2

70.2

39.2

31.0

(2)解释表中任意五个指标的含义;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从收入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从产品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三种方法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称为地区生产总值或地区GDP。

2.财政收入 指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主要包括:

(1)各项税收:

包括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等。

(2)非税收入:

包括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其他收入。

3.最终消费支出 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它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

4.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减去处置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净额,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两部分。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固定资产减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总额。

固定资产是通过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且其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资产,不包括自然资产。

可分为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

存货增加 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存货实物量变动的市场价值,即期末价值减期初价值的差额,再扣除当期由于价格变动而产生的持有收益。

存货增加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正值表示存货上升,负值表示存货下降。

存货包括生产单位购进的原材料、燃料和储备物资等存货,以及生产单位生产的产成品、在制品和半成品等存货。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该指标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和发展速度的综合性指标,又是观察工程进度和考核投资效果的重要依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登记注册类型可分为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

(3)以上述任意一项指标2008年的具体数据为依据,说明中国在世界经济实力的排名 

答: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附录2-12007年国土面积和人口,附录2-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表以及相关数据,按2008年世界各国GDP总量排名,中国已经超过欧洲各国,跃居世界第三。

截至2008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0中国人均GDP只有约3313美元,在全球17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100位之后。

其实,所谓的世界经济排名,指的仅仅是经济体的经济规模。

这种按规模排名是不能真正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它所带来的主要是心理影响。

因此,不能以排名就认为中国是经济强国了,目前的中国充其量是一个经济大国。

稍加认识就可以看出,今天的GDP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在世界经济生活中的基本定位。

虽然就GDP而言,目前中日两国几乎相等,但若以人均GDP来看,两者相差悬殊。

根据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GDP与日本GDP总量虽然仅相差5222亿美元,但日本人口仅为中国的9.691%,日本每人平均GDP为38536.43美元,而中国仅为3338.82美元,所以中国的人均GDP与日本相差11.54倍。

目前,中国人均GDP仍然是居世界100位以后,人口多、底子薄、相对资源少、贫困人口多仍然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已知某地区2008年以下统计资料:

(20分)

(1)总产出15000亿元;

(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

要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答案:

(1)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

中间消耗=总产出—GDP=15000-10287=4713(亿元)

营业盈余=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国内生产总值帐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15000

减:

中间消耗     4713

总消费                 8110

居民消费           5600 

公共消费           2510

总投资                 2037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010

库存增加            24

贵重物品净获得       3

净出口                 140

出口            1200

进口            1060

劳动者报酬           5240

生产税净额            595

  生产税         610

  减:

补贴         15

固定资产折旧         1480

营业盈余            2972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国内生产总值         10287

3.  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帐户中“收入形成帐户”和“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之间的关系。

(10分)

答:

(1)从帐户的设置看:

收入形成帐户以国内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净值)作为初始项,而以总营业盈余作为帐户的平衡项,反映各部门在扣除劳动报酬、生产税支付后的盈余数额,表明由生产过程提供给初次分配的各种原始收入的来源;原始收入分配帐户以总营业盈余为初始项,而平衡项是原始收入,反映了增加值各要素的实际分配去向,以及来源于营业盈余的财产收入分配情况及各部门经初次分配后所获得的生产性收入总量;

(2)从帐户表现的经济内容看:

收入形成帐户显示的是创造原始收入的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在生产中对收入形成的贡献数量,而不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收入。

原始收入帐户是收入形成帐户的继续,显示的是机构单位、机构部门或基层单位、产业部门参与初次分配的结果即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生产性收入的多少;

(3)从帐户的编制看:

收入形成帐户既可以按基层单位或产业部门编制帐户,也可以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编制帐户。

原始收入核算与生产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只能按机构单位或机构部门编制帐户。

4.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以下要求:

(25分)

(1)填写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

指标

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

 

食品

 

衣着

 

居住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信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杂项商品与服务

 

(2)解释以下指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纯收入:

恩格尔系数:

(3)根据上述所填数据计算下列指标:

2008年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解答:

(1)填写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

指    标

2008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242.85

农村居民纯收入

 4760.62

食品

 4259.81

衣着

 1165.91

居住

 1145.4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91.83

医疗保健

 786.20

交通通信

 1417.12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

 1358.26

杂项商品与服务

 418.31

(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指居民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它是居民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以及记账补贴后的收入。

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总收入-交纳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农村居民纯收入:

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

计算方法:

纯收入=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内部亲友支出

纯收入主要用于再生产投入和当年生活消费支出,也可用于储蓄和各种非义务性支出。

“农民人均纯收入”按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反映的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户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恩格尔系数:

指食物支出金额在消费性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

(3)

2008年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4259.81+1165.91+1145.41+691.83+786.20+1417.12+1358.26+418.31=11242.85(元)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4259.81/11242.85=37.89%

5.   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款280亿元。

(25分)

计算:

(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简要说明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

解答:

(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

(4)账户: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       单位:

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4950

可支配总收入

6800

总储蓄

1850

 

 

合   计

6800

合   计

6800

              居民部门资本账户      单位:

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800

总储蓄

1850

净贷出(+)/净借入(-)

1050

 

 

合   计

1850

合   计

1850

 

 

 

                      

金融帐户         单位:

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银行存款

860

 

 

股票和债务

350

 

 

保险

280

负债

440

 

 

净金融投资额

1050

合计

1490

合计

1490

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1.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A.500元B.480元C.470元D.400元

2.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它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称为(A)。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

3.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

A.政府税收B.劳动报酬C.营业盈余D.增加值

4.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无法确定产业范围

5.下列收入属于财产收入的是(A)

A.存款利息B.政府发放的生活补贴C.贷款D.彩票中奖

6.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

A.生产过程中最初投入的价值B.生产过程中对货物和服务的中间消耗的价值

C.上缴政府的生产税净额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7.服务的特点是(B)

A.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C.其总产出只能采用虚拟核算的方式D.无增加值核算的内容

8.下列行为属于转移性收支的是(B)

A.某居民家庭年底收到股票分红300元B.某企业捐赠100万给希望工程

C.政府给某小区建设公用电话亭D.银行收取利息税

9.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纵向看,表明(B)。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10.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B  )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A.生产和收入分配核算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C.资金流量核算D.国际收支核算

11.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A.金融资产的增加B.金融负债的增加C.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   D.资金余缺

12.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A.消费品及服务B.用于积累的货物C.出口货物和服务D.进口货物和服务

13.下列不属于市场产出核算的内容是:

C

A.企业为全社会提供物质产品B.房地产公司进行商业房屋买卖C.政府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D.餐饮业为社会提供服务

14.下面不属于经济资产的是(B)

A.土地B.公海C.厂房D.债券

15.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

该交易属于(B)

A.经常转移B.资本转移C.现金转移D.无法判断

16.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B)

A.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C.人工资产和自然资产 D.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17.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A)。

A.投入产出表B.资金流量表C.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平衡表

18.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

A.财产收入B.储蓄C.经常转移D.资本转移

19.以下表述正确的是(D)。

A.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一个机构单位B.一个基层单位可以包含多个机构单位

C.一个机构单位只能包含一个基层单位D.一个机构单位可以包含多个基层单位

20.下列分配流量不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所产生的是(D)

A.生产税B.劳动报酬C.财产收入D.所得税

3.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4.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的数量。

A.最初投入B.中间投入C.最终产品D.总产品

6.我国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分类,最综合的分类是( C )。

A.一次产业分类B.二次产业分类C.三次产业分类D.四次产业分类

7.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

A.最终消费支出B.可支配收入C.固定资产消耗D.总储蓄

8.保险公司属于(B )。

A.非金融企业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

9.以下关于资本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B)

A.资本转移是出于投资目的B.资本转移只能是实物转移

C.资本转移发生在收入形成和储蓄计量之后D.资本转移对交易方资产负债存量产生影响

10.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B)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11.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 B )。

A.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C.机构单位和机构部门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

12.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

A.总产出B.中间消耗C.增加值D.固定资本消耗

13.完全消耗系数是(C)。

A.所有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B.所有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C.直接消耗系数与各轮间接消耗系数的代数和D.以上都对

16.下列各项不能看作是增加值的是(A)A.中间消耗B.劳动报酬C.生产税D.营业盈余

17.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C)A.最终消费B.资本形成总额C.营业盈余D.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18.有关于资金余缺这一项目的位置,正确地说法是(C)

A.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来源方B.在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中都属于使用方C.在资本账户中属于使用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来源方D.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在金融账户中属于使用方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100分。

2.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

A.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0.15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C.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5的工业产品D.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5的农业产品

3.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

A.储蓄率B.消费率C.资本转移率D.净金融投资率

4.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B)。

A.财产性收入B.转移性收入C.生产性收入D.投资收入

5.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总收入,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D)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

A.包括在工业总产出中B.包括在工业增加值中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D.包括在房地产业总产出中

10.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

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B.劳动报酬和增加值C.增加值和财产收入D.政府税收和劳动报酬

11.在资本账户中,属于来源方的项目是(B)

A.资本形成总额B.资本转移收入净额C.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D.资金余缺

13.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

A.机构单位B.机构部门C.基层单位D.产业部门

1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

A.就是中间产出B.就是最终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D.以上都不对

19.在当期粮食产量中,根据使用去向可以判断,属于最终产品的是(C)

A.农民出售给餐饮业的粮食;B.被食品加工企业当期生产消耗的粮食;C.由粮食购销部门增加储备的粮食;D.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

3.下列属于资本转移的经济行为的是(C)

A.某金融机构购买价值200万元的网络通信设备B.财政部向某贫困地区调拨3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