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7746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docx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方法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评价方法

一、环境因素辨识方法

准备和保存有关的信息(如:

环评报告,厂区平面图,工艺物料流程图和/或工艺流程图,水流管线图等),使用这些信息(用图解法或其它方法)把组织细分成若干部分的活动、工艺、产品和服务。

有关的信息也包括历次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和评审的反馈。

ⅰ、识别工厂的常规活动和服务(例如:

废水处理,绿化服务和垃圾清运等)。

ⅱ、根据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使用专业的评判,识别出在每个区域与重要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有关的环境因素,并识别出其潜在的环境影响。

A、系统地分析每个区域,根据每个常规环境因素类别(罗列如下),排列出识别出的特定的环境因素(如:

稀释剂挥发是属于大气排放一类的特定的环境因素)。

常规环境因素类别:

区域输入:

∙水的使用

∙能源的使用

∙原材料的使用

区域输出:

∙水体排放

∙大气排放

∙固体或液体废物和副产品

∙气味或噪音

∙能量释放

B、考虑在正常作业情况,异常情况和潜在紧急情况下及新的开发、新的或更改的活动中的环境因素.

C、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

ⅲ、评估这些因素以决定那些对环境具能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A、环境因素所导致的环境影响将根据严重度、发生率和可探测度的情况予以评估。

注:

严重度、发生率和可探测度的情况将根据附录1-影响评分表和附录2-影响评分明细表予以评分。

B、使用专业的评判对每个识别出的环境因素,根据严重度,发生率和可探测度给予1-10范围内的评分。

C、每个环境因素的各影响评分值相乘得到风险值(1-1000)。

压缩气瓶的爆裂

9

可能产生的频率

一般为4

一般为7

附录3----环境因素—主要活动,工艺,产品和服务及环境因素表

序号Item

活动/服务Activities/Service

环境因素EnviromentalAspects

状态Status

环境影响Impacts

环境因素评估Aspactevaluation

控制措施

1.正常Normal2.异常Abnormal3.紧急Emergency

空气污染与恶臭AirQuality

水污染WaterQuality

土壤污染SoilContami.

废物和副产品Wasteandbyproduct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Rawmaterialandnaturalresourceconsumption

能源使用Energyconsumption

能量释放(热、辐射、振动等)Energyrelease

物理属性,大小、形状、颜色、外观physicsfeatures:

size,shape,colorandoutlook

严重度SeverityScore

发生率OccurrenceScore

可探测度DetectionScore

风险值RiskPriorityNumber

重大要环境因素SignificantImpact

 

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评价识别出危害的风险程度,确定不可容许的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

风险评价的方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用于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即:

L(likelihood):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Exposure):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Consequence):

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D(Degree):

风险等级。

2)评分标准: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ikelihood(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6

相当可能

0.2

极不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0.1

实际不可能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xposure(E)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onsequence(C)

分数值

事故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事故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7

严重,重伤/需住院治疗/损工4—30天,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40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3

一般,轻伤/不需住院治疗/损工3天以内,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损工30天以上,或造成很大的财产损失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①由评价小组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

风险值)

②风险值D的大小与危险性等级相对应,

1类:

一般危险源,需要注意,D≤70;

2、3类:

需要控制的危险源,制定管理方案,70<D<160;

4、5类:

重点(重大)控制的危险源,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预案,D≥160。

即:

若D≥160,则定位为重点控制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

风险等级RiskDegree(D)

分数值

风险类别

危险程度

>320

5类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必须制定管理方案或应急预案)

160—320

4类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必须制定管理方案或应急预案)

70—160

3类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制定管理方案)

20—70

2类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1类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2、专家评审组打分评价法

对于使用LEC法确定的重大危险源或在评价中存在异议的重大危险源,由公司组织安全(防火)委员会相关成员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风险评价小组,进行最终打分、给出最终定论,部门安全机构、安全员列席评价会议对前期的评价情况予以说明。

1)在风险评价时要考虑:

A.伤害程度;

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C.法律法规符合性;

D.影响程度;

E.资源消耗。

危险源评估专家打分法分值表

评价项目

伤害的可能程度

应得分值

A.伤害程度

严重

5

一般

3

轻微

1

B.发生的可能性

5

3

1

C.法律法规符合性

背离标准

5

接近标准

3

达标

1

D.影响范围

周围社区

5

场界内

3

操作者本人

1

E.资源消耗

3

2

1

评价时,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

评分方法为:

各位成员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

综合分数在12分以下的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的为重大危险源。

当A=5和B=5时,也应将该危险源定为重大危险源。

3、无论是LEC评价法还是专家打分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的,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4、除重点(重大)危险源外的其他危险源由综合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安全部门和安全员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审定组,对危险源辨识予以最终审核,审核结果报公司高管批准。

5、下述情况可直接确定为不可接受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危险源,风险等级应确定在2级及以上,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风险,防止事故发生。

a.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表

序号

活动/产品/服务

危险源

可能导致的伤害

判别依据(I—V)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风险级别

控制方案

备注

L

E

C

D

 

 

 

 

 

 

 

 

 

 

 

 

 

 

 

 

 

 

 

 

 

 

 

 

 

 

 

 

 

 

 

 

 

 

 

 

 

 

 

 

 

 

 

 

 

 

 

 

 

 

 

 

 

 

 

 

 

 

 

 

 

 

 

 

 

 

 

 

 

 

 

 

 

 

 

 

 

 

 

 

 

 

 

 

 

 

 

 

 

 

 

 

 

 

 

 

 

 

 

 

 

 

 

 

 

 

 

 

 

 

 

 

 

 

 

 

 

 

 

 

 

 

 

 

 

 

 

 

 

 

 

 

 

 

 

 

 

 

 

 

 

 

 

 

 

 

 

 

 

 

 

 

 

 

 

 

判断依据:

Ⅰ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Ⅱ曾发生过事故,仍末采取有效控制措施;Ⅲ相关方式合理抱怨或要求;Ⅳ直接观察到的危险;Ⅴ定量评价(LEC法)

批准:

会签:

审核:

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