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7958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docx

昆明市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

昆明市2019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B.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与加入水的质量关系

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C.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一切化学反应,故纸张燃烧后灰烬质量减少了也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低碳环保,绿色生活是一种时尚,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生活的是()

A.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B.使用可降解快餐盒

C.使用一次性购物袋

D.多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用途

金刚石做玻璃刀

石墨做电池电极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N2用作保护气

性质

金刚石硬度大

石墨具有导电性

氧气具有可燃性

N2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5.下列各种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食物腐烂、钢铁生锈

B.汽油挥发、木炭燃烧

C.水分蒸发、滴水成冰

D.蜡烛熔化、白磷自燃

6.在公共场所,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可获得直饮水,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B.

中超滤膜的作用是过滤

C.

中紫外灯照射,消毒杀菌

D.上述操作获得的直饮水为纯净物

7.“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冰毒是一种毒品,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化学式为

)。

有关甲基苯丙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属于化合物

C.一个分子中原子总数为25

D.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老师查阅某一学生化学笔记时发现该学生对催化剂的理解整理如下:

①“改变”包括加快或减慢②“化学性质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改变③对于指定的化学反应,没有催化剂,并不意味着反应不能发生,只是反应速率较小④二氧化锰不能催化一切反应,催化剂具有“专一性”。

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9.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A、B、C、D,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如果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N,则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

10

1

1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4

2

6

A.1∶1

B.1∶2

C.1∶3

D.2∶3

10.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

C.要留清白在人间

D.活性炭用于净水除异味

11.如图是某饮料瓶上标签的部分说明,这里的“钙、镁、钠”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12.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粒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原子或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

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13.下列关于营养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

C.

     

D.

14.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下,最不容易生锈的是

A.

B.

C.

D.

15.油、盐、酱、醋是家庭中常用的调味品,下列调味品与水充分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食醋

C.芝麻油

D.味精

16.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磷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可看到发白光

17.新版人民币的防伪油墨中含MgF2,MgF2中F元素的化合价是()

A.+1

B.-1

C.+2

D.-2

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二、填空题

1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空白框中将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_____。

20.用化学用语填空。

(1)硅元素_____。

(2)4个氯化氢_____。

(3)硫酸根离子_____。

(4)2个钠离子_____。

(5)标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1.20℃,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__;

(2)图3中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3)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30℃,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________乙(填“< >  =”)。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采取_________方法可提纯甲。

22.锂(Li)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目前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如图是电动车使用的一款高性能锂电瓶。

(1)所标部件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

(填写序号)

(2)电瓶包装用铝质材料而不是铁质的原因是_________。

(3)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锂的金属活动性比较强,请写出金属锂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3.现有6.4g某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该物质由_____种元素组成,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

三、实验题

24.结合下图信息,回答问题(①~⑦为装置序号,a~d为导管口编号)。

(1)装置中①中甲仪器的名称:

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通常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通常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

(3)在检验CO2气体时,将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溶液变浑浊,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_____;

(4)实验室若用装置②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若将上述②⑥⑦装置进行组装,则可以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那么该组合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b(填导管口编号)。

四、简答题

25.某课外小组同学将100g盐酸分5次加入到30g石灰石样品中(样品中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得到如下部分数据和图像: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加入盐酸的质量/g

20

20

2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25

a

15

(1)从上表数据分析,第2次加入盐酸后,a为_________g

(2)30g石灰石样品与100g稀盐酸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g

(3)求第5次实验后过滤,所得CaCl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

(精确到1%)

(4)10%的CaCl2溶液可作路面保湿剂,欲将第5次实验后的溶液配成10%的CaCl2溶液,要加入水______克?

26.化学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

(1)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填字母,下同)。

②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

③与A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

(2)下图是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①一个丁分子是由_____构成的。

②该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目比为___。

27.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

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2)对比分析a、b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_。

28.4.6g酒精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已知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的存在_________。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酒精的元素组成,并确定它的化学式_________。

五、推断题

29.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F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B、C、D是氧化物且D为黑色。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_____;D和F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

(2)写出G→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A→B+C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30.铝合金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有色金属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制造、船舶及化学工业中已大量应用。

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的需求日益增多,使铝合金的研究也随之深入。

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

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想1: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___________(填名称)。

猜想3:

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

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

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

探究结论:

猜想__________成立。

反思:

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

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分析)

请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验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方案一:

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

_____________。

(总结归纳)由上述实验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计算题

31.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醋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试计算:

(1)醋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醋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化成最简整数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