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8082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 82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82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训练卷(8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0分)

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同一部位时,若要在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如下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应选择(  )

A.目镜5×、物镜10×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5×、物镜10×D.目镜20×、物镜35×

2.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3.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分别滴加的液体和它们染色共用的液体依次是()

A.碘液、清水、清水B.生理盐水、清水、碘液

C.清水、生理盐水、碘液D.碘液、生理盐水、碘液

4.在蚕豆叶肉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 细胞核B. 叶绿体

C. 线粒体D. 线粒体和叶绿体

5.下列关于细胞的生长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的生长可以使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生长时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

C.细胞的生长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

D.细胞生长时能将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物质

6.我们吃甘蔗时,先要削去坚硬的外皮,咀嚼甘蔗时会有许多甜汁,咀嚼后把蔗渣吐掉。

从结构层次的角度分析,构成甘蔗茎的组织有

A.上皮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B.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输导组织

C.上皮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营养组织、结缔组织

7.下列关于生物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的细胞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称为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B.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器官,番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C.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群对叶片内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上皮组织

D.青少年的软骨层和叶芽的生长点细胞都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都属于分生组织

8.如图是人体结构层次及其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心脏和肺都属于④所示的结构层次

B.动物和植物都有⑤所示的结构层次

C.①形成②的过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图③中的细胞结构功能及遗传物质不同

9.设计对照试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所有变量都不同B.所有变量都相同

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变量都不同

10.如图是观察洋葱衣皮细胞实验中的一些相关信息。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倍

B.制作临时装片盖上盖玻片时应与载玻片形成一定的角度

C.可以用碘液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到视野中央

D.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11.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衣藻是藻类植物,它有根、茎、叶分化

B.葫芦藓的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矮小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

D.种子和孢子都是植物繁殖后代的生殖细胞

12.下列描述中,与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不相符的是()

A.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B.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C.有气囊辅助肺提高气体交换效率D.骨骼轻,胸肌发达

13.为确定山猫、美洲野猫、大熊猫、美洲狮的生物分类地位,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获得的相关信息绘成下表,由此可知,与其他3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猫科

猞猁属

山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猫科

猞猁属

美洲野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熊科

大熊猫属

大熊猫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

哺乳动物纲

食肉目

猫科

豹属

美洲狮

A.山猫B.美洲狮C.大熊猫D.美洲野猫

14.鲫鱼不停的用口吞水,用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

A.产生前进的动力B.感知水流

C.吞进水中的食物D.完成呼吸

15.能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蕨类植物D.被子植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6.

分类是学习科学的常用的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认识水稻、西瓜、松树、海带、地钱,按有无种子可将水稻、西瓜、松树先分为一类,再按______将水稻、西瓜分为一类。

(2)某同学在野外观察到五种动物P、Q、R、S和T,并设计如表所示的二歧分类检索表来分辨这些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动物P可能是鲫鱼,动物R 可能是青蛙

B.动物P与Q的亲缘关系比P与R近

C.动物S的结构层次是细胞→器官→组织→动物体

D.动物T体内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

17.图一中,甲是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部分过程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丙是番茄植株结构层次的概念图。

请据图回答:

(1)甲图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__(填字母)。

步骤 c 过程滴加的液体是______。

(2)观察时,若视野中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甲图中______(填字母)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为了看到更大的物像,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______(填乙图序号)。

(3)番茄果肉属于丙图结构层次中的______ (填字母)

(4)如图二是显微镜下观察植物某组织时的视野,欲想更加仔细地观察结构2,应先将玻片向______移动,将结构2调至视野中央,再转动显微镜的[]______换用高倍镜。

18.镉是人体非必需的元素,自从 1995 年日本富山县发生因食用镉污染食物引发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

废电池处理不当就 会引发镉污染水体和土壤。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验证镉对生物体的危害,实验小组进行了实验,实验操作及结果见下表:

 

组别

 

镉溶液浓度

灌入小鼠胃内的液体量

 

实验小鼠数量

 

48小时死亡率

 

A

 

0mg/mL

 

1mL

10只

 

0

 

B

 

0.015mg/mL

 

1mL

10只

 

10%

 

C

 

0.025mg/mL

 

1mL

10只

 

20%

 

D

 

0.035mg/mL

 

1mL

10只

 

30%

 

E

 

0.045mg/mL

 

1mL

10只

 

40%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设置 A 组的目的是____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

(2)实验中为了避免其它因素的干扰,要遵循______原则,50 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 条件需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3)“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我们______(能或不能)用“镉大米”喂鸡?

因为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______。

(5)实验启示:

防止镉污染你应该怎样做?

______。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A

解析:

解:

通过分析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5×10,是5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40,是4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5×10,是15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20×35,是700倍。

其中A选项的50倍是四个选项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所以是观察的范围最大的,也就是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多的。

故选:

A。

此题是一道实验操作题,具体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的范围及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的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观察的范围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就越多。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的范围及视野中的细胞数目多少的关系,是利用显微镜过程的关键,要记清楚。

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

正确对待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是解题的关键。

A.若视野内细胞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A正确;

B.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右下方移到正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该是右下方,B错误;

C.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C错误;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D错误。

故选A。

3.答案:

B

解析:

该题考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和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种装片的制作过程。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而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在载玻片上必须滴加与体液浓度相同的0.9%的生理盐水。

为保证滴加液体的适度,必须用滴管来向载玻片上滴加液体。

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明确绿色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不同的是解答的关键。

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因此线粒体存在于植物体的任何部位的活细胞中,而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体的绿色部位,即蚕豆根的细胞中只有线粒体,而叶的细胞中既有线粒体又有叶绿体。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C

解析:

解:

A、细胞生长可以使细胞体积增大,A正确;

B、细胞生长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使体积增大的过程,B正确;

C、细胞分裂能使细胞数目增多,C错误;

D、细胞生长时能将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物质,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D正确。

故选:

C。

细胞的分裂过程是:

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了两个细胞。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染色体复制,DNA也随之复制为两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使得后代细胞染色体数目恒定,从而保证了后代遗传特性的稳定。

正确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各结构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植物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等,它们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根、茎、叶的表面,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分生组织具有强的分裂能力,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导管和筛管属于输导组织。

甘蔗坚韧的皮位于茎的外面,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咀嚼甘蔗时会有很多的甜汁,甜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说明有营养组织;咀嚼之后剩下的渣滓主要是茎内的输导组织,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7.答案:

A

解析:

解:

A、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A正确;

B、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番茄的果实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C、植物叶片的表皮细胞群对叶片内的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C错误;

D、分生组织属于植物组织,叶芽的生长点细胞都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属于分生组织;软骨层属于结缔组织,D错误。

故选:

A。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解答即可。

掌握动植物组织的类型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特点。

解题的关键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区别,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特点。

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由图可知:

①到②是细胞的分裂,②到③时细胞的分化,④是器官,⑤是系统。

A.心脏和肺都是由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的④器官,故A符合题意; 

B.动物体具有⑤系统这一结构层次,植物体没有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群,虽然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方面不同,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

C

解析:

解: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设计原则:

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故选:

C。

此题考查的是对对照实验的认识。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

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

10.答案:

A

解析:

解:

A、显微镜的目镜是5×,物镜是40×,所以放大倍数是5×40═200(倍)。

A错误;

B、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的水滴,利用水的表面张力,缓缓的盖下时使水充满载玻片与盖玻片之间,不留气泡。

B正确;

C、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我们可以用碘液进行染色,C正确;

D、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因此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即要使图丙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正确;

故选:

A。

制作如图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选用生理盐水;碘液遇淀粉变蓝;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立的。

有关显微镜使用方面的题都很重要,要想做好此类题目,一定要多动手,多思考,熟能生巧。

11.答案:

B

解析:

解:

A、海带是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葫芦藓没有真正的根,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矮小。

B正确;

C、银杏是裸子植物,它的种子叫白果,没有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

C错误;

D、孢子是生殖细胞,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D错误。

故选:

B。

(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裸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只有根、茎、叶、种子四种器官;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植物类群的特征。

1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鸟类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鸟类适于生活的特点。

A.家鸽属于鸟类,体温恒定,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扩大了活动的范围,但与飞行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符合题意;

B.家鸽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可以为飞行提供更多的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鸟类每呼吸一次,空气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并与发达的气囊相通,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故C不符合题意;

D.骨中空,胸肌发达,附着在龙骨突上,为飞行提供动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

C

解析:

解:

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

界是最大的单位,同界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远,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据表可知:

题干中的山猫、美洲野猫、美洲狮同科,山猫、美洲野猫、大熊猫、美洲狮同目,所以与其他3种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远的是大熊猫。

故选:

C。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把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以界、门、纲、目、科、属、种,据此答题。

掌握生物的分类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

D

解析:

解: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是鱼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

故选:

D。

本题重点考查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明确鱼不停地用口吞水,而水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意义是进行气体交换,从而完成呼吸。

15.答案:

B

解析:

解: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

B。

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关键是掌握苔藓植物的意义,结合题意,即可做出正确的选择。

16.答案: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B

解析:

解:

(1)绿色植物根据种子的有无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海带、地钱属于孢子植物,水稻、西瓜、松树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水稻、西瓜分为一类属于被子植物;

(2)A、P是水生无脊椎动物,P不可能是鲫鱼,A错误;

B、P是水生无脊椎动物,Q是陆生无脊椎动物,R是皮肤裸露的有脊椎动物,故PQ的亲缘关系比P与R近,B正确;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错误;

D、构成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保护组织属于植物组织,D错误。

故答案为:

(1)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2)B。

(1)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

(2)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3)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4)构成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明确了动物的分类及检索表的查阅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正确解题。

17.答案:

cdba 清水 a ②③ A 左 转换器

解析:

解:

(1)甲图中,a是盖、b是涂、c是滴、d是取,故甲图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c→d→b→a;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在载坡片上滴加的是清水;

(2)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若视野中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甲图中a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所以要看到更大的物像,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②③;

(3)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器官构成植物体,所以丙图中A为组织、B为器官,番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属于丙图结构层次中的A;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

为了能更仔细的观察到物像,可以转动②转换器,换成高倍物镜

故答案为:

(1)cdba;  清水;

(2)a; ②③;

(3)A;

(4)左; 转换器。

(1)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

擦、滴、撕(刮)、展(涂)、盖、染;

(2)乙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图二中①是目镜、②是转换器、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⑤是细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

18.答案:

对照 灌胃液体 变量唯一 相同 不能 镉通过食物链如水稻→鸡→人仍会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

解析:

解:

(1)设置A组的目的是对照,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灌胃液体(或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实验要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实验所用小鼠的生长状况、品种、大小都应相同。

对照试验是唯一变量实验,除灌胃液体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为了控制单一变量”,50只小鼠灌胃前后的生活条件需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3)有些有毒物质如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等特点,所以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

“浪费粮食是可耻的,有人用镉大米喂鸡”,但镉通过食物链如水稻→鸡→人仍会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我们不能用‘镉大米’喂鸡”。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随镉含量的增加,小鼠的死亡率升高,说明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5)实验启示:

防止镉污染应该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或注意处理好被污染的食品、或宣传镉污染的危害等)。

故答案为:

(1)对照;灌胃液体(或不同浓度的镉溶液)

(2)变量唯一;相同;

(3)不能;镉通过食物链如水稻→鸡→人仍会在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对人体造成伤害;

(4)镉含量越高,对生物体的危害越大;

(5)注意废电池的合理回收(或注意处理好被污染的食品、或宣传镉污染的危害等)。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

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

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