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8677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docx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

1数一数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国标版数学教材P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初步养成数数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会数个数是1到10的物体。

2、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平时我们经常要用到数,如:

你家有几口人?

我们班有多少个小朋友?

买一本算术本需要多少钱等等。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数学课上学习很多的数,还要学习许多很有趣、很有用的数学知识,希望小朋友要上好数学课,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学好数学知识。

二、新授。

1、教学“数一数”

(1)出示挂图,教师提问:

a.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

b.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

(指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挂图)

c.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学生自由数数,交流结果,并汇报)

(2)按照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让学生数数

a.有几个滑梯?

几个秋千?

几个小木马?

几架飞机?

几只蝴蝶?

几只小鸟?

几朵花?

几棵树?

几个气球?

几个小朋友?

b.学生分组看下面的十幅图,依次数一数,说一说各有多少?

并在上面的图里找出来,重点在上图中找出7朵花、8棵树和10个小朋友,同时要使学生明白可以用“点子”表示数数的结果。

c.集体看十幅图,指名让学生从1到10说一说每幅图意。

2、巩固练习

(一)

(1)教室里有几扇大门?

几扇窗?

(2)教室的第三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你们家有几台电视?

3、巩固练习

(二)

要求学生拿出10根小棒,边数边拿,并摆在桌上,让同桌检查对不对。

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三、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0以内的数数,以后在数数时就要按照今天的方法,先看清要数的是什么,再一个一个数出一共是多少,不能漏数也不能重复多数。

谈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教学调整☆

课题:

2比一比(长短、高矮)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国标版数学教材P4—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使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2、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3、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

2、在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基础上,会用比较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长短”、“高矮”和“轻重”

(1)出示挂图,教师提问:

小区乐园里有些什么?

(2)出示“跳绳图”问:

d.两根跳绳哪根长?

哪根短?

e.老师边说明边演示:

在下面的方框中画“√”。

f.老师演示完后,再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画“√”。

g.你能说出两根跳绳比,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吗?

(同桌小朋友交流一下)

(3)出示“滑梯图”

a)请学生在高的下面画“√”。

b)汇报答案,集体校对。

c)你能说出这幅图中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吗?

(4)出示“大树图”“天平图”

比较物体的轻重,不仅可以用手掂一掂。

还可以用一些工具来分辨,这样比用手掂结果更准确,出示“天平图”。

a.图中天平的两边分别挂的是什么?

b.石榴和柿子比,谁轻谁重?

你怎么知道的?

c.请学生在重的下面打“√”。

比较物体的轻重不仅可以用手掂一掂,为了比较得更准确,可以用支架来辨别,沉在下面的重,挂在上面的轻。

你们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

2、完成课本上的“想想做做”

第一题谁的铅笔长?

哪枝铅笔最长?

你是怎么比的。

第二题从家到学校哪条路近?

你是怎么比较出的?

要求学生在近路旁边画“√”。

第三题那条线最长,最短?

你是怎么比的?

第四题哪个人高?

为什么?

结合此题教育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

第五题那杯水最多?

最少?

怎样比较?

第六题重的画“√”,说出怎么想的。

第七题游戏:

排队

思考题:

独立思考

交流讨论:

你是怎么比的?

游戏: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在我们平时生活中许多地方都会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能联系身边的人或物找一找、比一比吗?

三、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1)提问:

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高矮。

到负数呢?

六、布置作业:

做《补充习题》配套练习

 

 

☆教学调整☆

 

课题:

3、分一分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国标版数学教材P8—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生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2、学会用不同的标准给物体分类,学会选择标准给事物分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

小朋友,你们的星期日一般是怎样度过的?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超市去逛逛,好吗?

指导学生看图,说说超市里都有些什么?

提问:

你能说说超市里的这些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说。

提问:

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呢?

指名说说。

小结:

我们看到超市的售货员阿姨根据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玩具、书籍、两类,这样看起来很整齐,大家选起来也更方便。

今天,老师和大家就来学习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板书)

二、试一试

把树叶分在3个筐里,用线连一连。

汇报:

你是怎样分的?

三、联系实际

1、“想想做做”第1题

(1)想一想:

图中画了哪些小动物?

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2)圈一圈:

请小朋友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

2、“想想做做”第2题

(1)图中画了哪些交通工具?

它们各自在哪里行驶?

(2)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每组分别有哪些交通工具,然后集体交流。

(3)老师小结:

这些交通工具我们根据行驶的地方不同。

分为天上飞的、公路上行的和水里航行的。

3、“想想做做”第3题

(1)图中画了些什么?

你能把这些杯子分一分吗。

(2)指名说说是怎样分的。

还可以怎样分?

(3)小结:

同样的一幅图,我们可以根据颜色来分,也可以根据形状来分。

也就是说,同样的东西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也不同。

4、“想想做做”第4题

回家:

整理自己的书包,和家长说说你的做法和想法。

三、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一分,分类时可以根据用途、种类、颜色等等标准来分。

同样的东西分的标准不同,分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教学调整☆

 

课题:

4、认位置(左右、前后、上下)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国标版数学教材P10-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左右等词描绘物体所在位置的习惯,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按左右的方位体会一个物体的位置是与另一个物体相对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让学生初步认识左右方位。

提问:

小朋友,你们上课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请把它举起来,好吗?

说明:

这只手在身体的右边,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右手,接着举起左手问:

“你能猜一猜在身体的左边的这只手叫什么手吗?

引导学生认识左耳,右耳,左脚、右脚等,进一步认识和巩固左、右的方位。

2、游戏。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

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

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3、出示主题图——教室。

(1)提问:

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每组推荐小朋友说一说。

(2)提问:

小朋友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右之分,那么教室课桌上摆放的数学书和练习本有没有左右之分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3)同桌讨论,尝试说说数学书与练习本的位置关系。

4、通过的座位关系,进一步理解左右相对的位置关系。

(1)告诉学生图中4个小朋友的名字。

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2)同桌讨论,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谁坐在谁的左边,谁坐在谁的右边。

提问:

小芳说“小明坐在左边。

”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

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5、你还能像这样看图说一说吗?

二、通过练习强化左右的位置关系。

1、“想想做做”第2题

(1)让每一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左边是谁,右边是谁?

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2)同桌两个小朋友,请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3)选横排的三个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想想做做”第3题

图1:

(1)提问: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的摆放的位置,用上、下、左、右说一句话吗?

(2)全班交流。

图2:

从小青椒的话中你知道什么?

还可以怎么说?

(观察老师)

2、“想想做做”第4题

自己看书说一说。

涂一涂。

3、“想想做做”第5题

(1)摆一摆。

(2)说一说。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由学生任选一物体,说说它的上,下,左,右各是什么?

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个物体的位置。

四、拓展应用

回家后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位置关系说几句话给爸爸妈妈听,看你说的对不对。

 

☆教学调整☆

 

课题:

5、认数1~5

(1)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教材P12-13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理解1~5每个数的实际含义,会读会写数字1~5,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个数。

2、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的个数。

2、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的数一数周围的物体,进行交流。

生活里经常需要数数,需要把数的结果写下来,这就要认识数。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

这节课先认识1、2、3、4、5。

二、新授

1、初步感知1、2、3、4、5

出示主题图,提问: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进行爱老师、爱学校、爱学生的教育。

)?

自己先数数。

和学生一起数出图中的物体和人的个数

仔细看看图中有些什么,各有多少数。

2、认数、写数

(1)认识“1”

有顺序地观察并说出:

图中拉琴的有1人,有1架手风琴,有1块黑板。

要求学生拿出1枝铅笔,1本练习本,伸出1个手指头等。

说明:

刚才我们数的人或物都是1个。

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拨出1个珠)

领读“1”,用“1”说一句话,指导写“1”。

(2)认识“2”

刚才图里的什么东西数出来是2个?

数出2枝铅笔、橡皮、文具盒放在一起,伸出2个手指。

说明:

刚才我们数的人或物都是2个。

也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拨出2个珠)

领读“2”,用“2”说一句话,指导写“2”。

(3)认识“3、4、5”各数,方法同上。

(4)齐读1—5各数,还有哪些东西的个数在1—5之间的吗?

(5)1还可以表示什么?

2、3、4、5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图中有什么,再数一数黄瓜有几根。

说明:

有3根黄瓜,就和“3”连一连。

后面的每种蔬菜你也能再像这样连一连吗?

(2)“想想做做2”

看数画○,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3”

看图写数,练习完成后分小组说一说。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1~5各数,学会了书写1~5,写数时也要注意书写的姿势。

从学具盒里拿出1—5的数字卡片,按次序摆在桌子上。

再数出1个三角形、2个正方形、3个圆片、4个小棒放在桌子。

伸出5个手指。

你能回家用1—5这五个数和爸爸、妈妈各说一句话吗?

回去试试。

 

☆教学调整☆

 

课题:

6、认数1~5

(2)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教材P13—14页,“想想做做”第4—9题。

教学目标:

1、熟练读、写数字1~5,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个数。

2、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有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

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5的物体的个数。

2、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认识了1—5这5个数字,今天老师来考考你们。

二、复习

1、

(1)指名小朋友在黑板上书写1—5,其他人在练习本上书写。

(2)拿出1—5学具卡,先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指导学生完成书上的习题

(1)“想想做做4”:

出示情景图,说出图上有什么,各有多少个。

在大树、苹果、兔子、小猴、小鸡图下写出相应的数字。

(2)“想想做做6”

第一个花瓶上写着几?

里面少几朵花?

应该补画几朵呢?

独立补画第二、三个花瓶里少的花。

(3)“想想做做7”:

把星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4)“想想做做8”:

我前面有1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同学。

先请5位学生排队,在各自说一说。

(5)“想想做做9”:

在方格里书写1—5各数,集体评讲。

 

☆教学调整☆

 

课题:

7、认识几和第几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教材P15—16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并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区分几和第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一共学了几个数?

请从1起顺着数。

二、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数第一排从()同学到()同学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从前往后数,第5个小朋友是谁?

这里的“5个”和“第5个”相同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几和第几。

板书:

几和第几。

三、新课

1、出示排队买票图

(1)图上的人在干什么?

(2)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在排队买票?

(3)再数一数戴棒球帽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戴海军帽的小男孩排在第几?

(4)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个人?

排在后4个的是哪几个人?

排在第3个的是哪个人?

排在第4个哪个人?

指出:

这里的第3、第4不是3个人和4个人,而是指排在第3或者第4的那个人。

2、谁能说一说刚才排在第一排的5个小朋友和第一排中的第5个小朋友是否相同?

为什么?

3、练习

(1)说说自己座位的一排中有几个人,你的座位在第几个?

(2)请4个小朋友站在前面,问:

前后排,问:

一共有几人?

从前往后数,第1人是谁?

第4人呢?

左右排,哪边是左?

哪边是右?

一共有几人?

从左边起,第1人是谁?

()排在第几?

四、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画上画的是什么样?

第1排涂4个和涂第4个相同吗?

有什么不同?

独自练习,问:

第一行为什么涂4个?

而第二行为什么只涂1个?

2、“想想做做”2。

小女孩住在第几层?

一共有几只猴子?

戴帽子的是第几只?

3、“想想做做”3。

上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谁第二?

下山的动物有几只?

谁第一?

谁第二?

4、“想想做做”4。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

分别是哪几辆?

后面呢?

你还能说出什么?

5、你知道吗?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几和第几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归纳:

“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

“第几”表示一排中的某一个。

 

☆教学调整☆

 

课题:

8、认识0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教材P17页例题,完成18页“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没有”用“0”表示。

2、在认识“0”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0在加减法中的意义,掌握关于0的加减计算。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2、理解数字0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今天老师要向你们介绍一个新的数字,在平时的生活里你们见过它吗?

(出示0)谁能说一说你在哪看见过的?

二、新授

1、认识数“0”故事导入

星期天,天气特别的晴朗,小兔四兄弟一起约好上山采蘑菇。

(1)、出示“小兔采蘑菇”图

看它们各采到了几个蘑菇呢?

老大采了几个蘑菇?

可以用你学过的哪个数字来表示?

(板书:

3)

老二和老三各采了几个蘑菇?

分别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

2、1)

你们看看,就剩下最小的弟弟了,它为什么一脸的不高兴,你们知道原因吗?

(因为它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

说明:

兔小弟年龄最小所以它一个蘑菇也没采到我们就

用“0”表示。

(板书:

0)

领读:

“0”,0和2、1一样,也是一个数。

(2)、试一试:

出示“小兔拔萝卜”图

兔子弟弟因为没有采到蘑菇,这天它独自到院里拔萝卜你们知道地里原来有几棵萝卜吗?

被小兔拔掉了几棵?

地里的萝卜还有没有了?

(没有)

老师说明:

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3)、今天我们通过小兔的故事认识了“0”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后在什么时候用“0”来表示吗?

(“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没有了”就用“0”表示)

2、认识0—5的顺序

(1)出示直尺图,找出0,提问:

0在1的前面还是后面?

老师:

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它排在1的前面。

(2)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找到“0”,说一说“0”后面的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各是几。

(3)问:

这里的0表示没有数字吗?

他表示什么?

(4)0的写法

分析0的字型(0像鸭蛋),老师示范说明笔顺,重点指导起笔,拐笔和收笔,拐弯要圆滑,指导学生书空,描写,独立书写。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0”,知道“一个也没有”,“没有了”就用0表示,0也是起点开始,它排在1的前面。

四、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填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为什么最后一个填0

2、想想做做2

写数,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3、想想做做3

按顺序填数,两题是按什么来填的。

4、想想做做4

小朋友,你们在哪儿还见过0,除了课本上的,你还能说出其他地方见到的0吗?

 

☆教学调整☆

 

课题:

9、认识=、>和<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教材P19—20内容,完成想想做做1—3。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

2、初步培养观察、比较、简单概括和判断的能力。

3、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

4、能正确比较事物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出示“森林运动会”场景。

今天森林里真热闹,因为要举行森林运动会,你想从这里知道些什么呢?

图上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它们分别有多少只?

你能说说哪种动物多?

哪种动物少?

哪种动物的只数一样多吗?

按照大家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二、比较大小

1、认识“同样多”和“=”

(1)选择小兔和小猴比较。

先把小兔贴成一排,再把小猴贴在小兔的下面,并与小兔一一对应贴成一排。

在小兔和小猴的头像之间连线,引导学生看老师。

提问:

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谁来说说小兔与小猴比较的结果?

说明:

1只小兔正好对着一只小猴,谁也没有多余,他们的只数一样多。

我们就说,小兔和小猴的只数同样多。

(板书:

同样多)

提问:

小兔有几只?

小猴有几只?

板书:

44(引导学生说出4只小兔和4只小猴正好同样多)

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写成4═4。

老师指着符号说明:

这个符号叫做等号。

(板书:

等号)

让学生读一读:

4等于4。

指导学生在课本上书写等号。

(2)比较铅笔的多少。

2、认识“多”“少”和“>”“<”

选择松鼠和小熊比较。

(1)认识“多”和“>”

讨论:

要知道松鼠和小熊谁的只数多,谁的枝数少,可以怎样比?

看看松鼠有多少只?

小熊有多少只?

你能用三角形代替松鼠,圆片代替小熊,一个对一个比一比,看看谁的只数多吗?

指导学生按要求摆学具。

出示头像并一一对应连好。

提问:

松鼠的只数比小熊怎样?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说明:

一只小熊对一只松鼠,小熊没有了,松鼠还有多余。

我们就说,松鼠的只数比小熊多。

(板书:

多)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

松鼠有几只?

小熊呢?

说明:

松鼠有5只,小熊有3只,松鼠只数比小熊多,我们可以写成5>3,说一说5>3表示的意思。

记忆大于号:

开口在左,尖尖在右;开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

指导学生在书上写大于号。

(2)认识“少”和“<”

谁再看图说一说,松鼠的只数和小熊比,结果怎样?

反过来,如果把小熊的只数和松鼠比,你认为可以怎样说?

请看图先想一想,同桌试着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的说法,得出“小熊的只数比松鼠少”(板书:

少)

说明:

小熊有3只,松鼠有5只,小熊的只数比松鼠少,可以写成3<5。

(板书:

3<5)

说明:

“<”是“小于号”,让学生读一读3<5,说一说3<5表示的意思。

记忆小于号,知道在书上写小于号。

(3)学生选择比较。

刚才小朋友还提了几个其他比一比的问题。

现在,找两种没有比过的小动物,用学具代替,先摆一摆,再说说谁比谁的只数多,谁比谁的只数少,并写两个式子。

指导学生操作、比较,与学生交流。

3、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它们写在两个数的中间,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想想做做1:

先摆一摆,再填空。

2、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符号,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

☆教学调整☆

 

课题:

10、练习一

主备教师:

朱新琴

教学内容:

教材P21-22页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和10以内数的顺序位置。

3、进一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5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练习课,看看小朋友学得怎样。

(板书课题:

练习一)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练习一第1题:

树上各有几只鸟?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说一说。

2、练习一第2题。

接着画,画满5个。

理解:

“画满5个”什么意思?

3、练习一第3题。

填一填,读一读。

学生填写,交流,问:

从几开始?

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4、练习一第4题。

按要求画正方形。

(指名读题,独立完成后交流)

5、练习一第5题。

看图填写,独立完成。

6、练习一第6题。

(1)一共有()张卡片。

(2)左起第2张是(),右起第二张是()。

问:

都是第二张,怎么不一样?

(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若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呢?

7、练习一第7题。

独立填写。

交流:

方框里可以填哪些数?

8、练习一第8题

先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是把哪两种花(小动物)进行比较,再在图中找一找。

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9思考:

哪块草地最大?

作业、练习一第9题:

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每个数字都要写得流畅、工整。

☆教学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