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797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下半年 系统架构设计师 答案详解.docx

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答案详解

2011年软考试题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两类接口:

操作一级和程序控制一级的接口,以下不属于操作一级的接口是

(1)。

(1)A.操作控制命令B.系统调用C.菜单D.窗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两类接口:

操作一级的接口和程序控制一级的接口。

其中,操作一级的接口包括操作控制命令、菜单命令等;程序控制一级的接口包括系统调用。

进程1>1、P2、P3、P4和P5的前趋图如下:

若用PV操作控制进程P1〜P5并发执行的过程,则需要设置5个信号ftSI、S2、S3、S4和S5,进程间同步所使用的信号童标注在上图中的边上,且信号量S1〜S5的初值都等于零,初始状态下进程P1开始执行。

下图中a、b和c处应分别填写

(2);d和e处应分别填写(3),f和g处应分别填写(4)。

(2)A.V(S1)V(S2)、P(S1)和V(S3)V(S4)B.P(S1)V(S2)、P(S1)SIP(S2)V(S1)

C.V(S1)V(S2)、P(S1)和P(S3)P(S4)D.P(S1)P(S2)、V(S1)和P(S3)V(S2)

(3)A.P(S1)和V(S5)B.V(S1)和P(S5)C.P(S2)和V(S5)D.V(S2)和P(S5)

(4)A.P(S3)和V(S4)V(S5)B.P(S3)和P(S4)P(S5)

C.V(S3)和V(S4)V(S5)D.V(S3)和P(S4)P(S5)

【答案】ACB

【解析】本题考查PV操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因为P1是P2和P3的前驱,当P1执行完应通知P2和P3,应采用V(S1)V(S2)操作分别通知P2和P3,故图中的a处应填写V(S1)V(S2);又因为P2是P1的后继,当P2执行前应测试P1是否执行完,应采用P(S1)操作测试P1是否执行完,故b处应填写P(S1);同理,P2是P4和P5的前驱,当P2执行完应通知P4和P5,应使用V(S3)V(S4)操作分别通知P4和P5,故c处应填写V(S3)V(S4)。

因为P3是P1的后继,当P3执行前应测试P1是否执行完,应采用P(S2)操作测试P1是否执行完,故d应填写P(S2);又因为P3是P5的前驱,当P3执行完应通知P5,应采用V(S5)操作通知P5,故e处应填写V(S5)。

因为P4是P2的后继,当P4执行前应测试P2是否执行完,应采用P(S3)操作分别测试P2是否执行完,故f处应填写P(S3);又因为P5是P2和P3的前驱,当P5执行前应测试P2和P3是否执行完,应采用P(S4)P(S5)操作分别测试P2和P3是否执行完,故g处应填写P(S4)P(S5)。

某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的部分关系模式如下所示,其中带实下划线的表示主键,虚下划线的表示外键。

供应商(供应商号,名称,地址,电话,账号)

项目(项目号,负责人,开工日期)

零件(零件号,厂规格,单价)

供应(项目号,零件号,供应商号,供应量)

员工(员工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位,联系方式)

其中供应关系是(5)的联系。

若一个工程项目可以有多个员工参加,每个员工可以参加多个项目,则项目和员工之间是(6)联系。

对项目和员工关系进行设计时,(7)设计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5)A.2个实体之间的l:

nB.2个实体之间的n:

m

C.3个实体之间的l:

n:

mD.3个实体之间的k:

n:

m

(6)A.1:

1B.l:

nC.n:

mD.n:

l

(7)A.多对多的联系在向关系模型转换时必须

B.多对多的联系在向关系模型转换时无须

C.只需要将一端的码并入多端,所以无须

D.不仅需要将一端的码并入多端,而且必须

【答案】DCA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模式和E-R图的概念和性质。

对于试题(6)、(7),多对多的联系必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

下面分析诊疗科和医师之间的联系:

根据E-R模型中一对多联系向关系模式转换规则可知,一个一对多的联系既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多端的关系模式合并。

如果与多端的关系模式合并的话,需要将一端的码和联系上的属性合并到多端的关系模式中。

由于本题将诊疗科的主键合并到了医师关系模式中,因此诊疗科和医师之间应该是一个一对多的联系。

给定学生S(学号,姓名,年龄,入学时间,联系方式)和选课SC(学号,课程号,成绩)关系,若要查询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成绩,则该查询与关系代数表达式(8)等价。

(8)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关系代数运算方面的基础知识。

对于试题(8),题目要求“查询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因此先进行S与SC关系的自然连接,即选取S.学号=SC.学号的元组并去掉右边的重复属性“学号”,生成的新关系为(学号,姓名,年龄,入学时间,联系方式,课程号,成绩),共有7个属性列。

选项A

是错误的,因为自然连接后的第6个属性为课程号,其选取运算

的实际含义为“学号=课程号”同时“成绩=1”,与题意不符。

选项B

是正确的,因为该关系表达式的含义为:

进行S与SC关系的自然连接,选取S.学号=sc.学号的元组并去掉右边的重复属性“学号”,再选取“课程号=1”的元组,最后进行学号、姓名和成绩的投影运算。

同理可以分析选项C和D都是错误的。

以下关于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和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f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9).

(9)A.在CISC中,复杂指令都采用硬布线逻辑来执行

B.—般而言,采用CISC技术的CPU,其芯片设计复杂度更髙

C.在RISC中,更适合采用硬布线逻辑执行指令

D.采用RISC技术,指令系统中的指令种类和寻址方式更少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指令体系基础知识。

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进一步增强原有指令的功能,用更为复杂的新指令取代原先由软件子程序完成的功能,实现软件功能的硬件化,导致机器的指令系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

CISC计算机一般所含的指令数目至少300条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0条。

CISC的主要缺点如下:

①微程序技术是CISC的重要支柱,每条复杂指令都要通过执行一段解释性微程序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多个CPU周期,从而降低了机器的处理速度;②指令系统过分庞大,从而使高级语言编译程序选择目标指令的范围很大,并使编译程序本身冗长而复杂,从而难以优化编译使之生成真正髙效的目标代码:

③CISC强调完善的中断控制,势必导致动作繁多,设计复杂,研制周期长:

④CISC给芯片设计带来很多困难,使芯片种类增多,出错几率增大,成本提高而成品率降低。

RISC(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减少指令总数和简化指令功能,降低硬件设计的复杂度,使指令能单周期执行,并通过优化编译,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采用硬线控制逻辑,优化编译程序。

实现RISC的关键技术有:

①重叠寄存器窗口(overlappingregisterwindows)技术,首先应用在伯克利的RISC项目中;②优化编译技术,RISC使用了大量的寄存器,如何合理分配寄存器、提高寄存器的使用效率,减少访存次数等,都应通过编译技术的优化来实现;③超流水及超标量技术,这是RISC为了进一步提高流水线速度而采用的新技术;④硬线逻辑与微程序相结合在微程序技术中。

以下关于Cache的叙述中,正确的是(10)。

(10)A.在容量确定的情况下,替换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影响Cache命中率的关键因素

B.Cache的设计思想是在合理的成本下提高命中率

C.Cache的设计目标是容量尽可能与主存容量相等

D.CPU中的Cache容量应大于CPU之外的Cache容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存储系统基础知识。

在计算机系统中,常选用生产与运行成本、存储容量和读写速度各不相同的多种存储介质,组成一个统一管理的存储器系统,使每种介质充分发挥各自在速度、容量、成本方面的优势,从而达到最优性能价格比,满足使用要求。

高速缓存Cache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作为主存局部域的副本,其特点是:

容量一般在几KB到几MB之间;速度一般比主存快5到10倍,由快速半导体存储器构成;其内容是主存局部域的副本,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

替换算法的目标就是使Cache获得最高的命中率。

常用算法有随机替换算法、先进先出算法、近期最少使用算法和优化替换算法。

Cache的性能是计算机系统性能的重要方面。

命中率是Cache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最主要的指标。

Cache设计的目标是在成本允许的条件下达到较高的命中率,使存储系统具有最短的平均访问时间。

Cache的命中率与Cache容量的关系是:

Cache容量越大,则命中率越高,随着Cache容量的增加,其命中率逐渐接近100%。

但是增加Cache容量意味着增加Cache的成本和增加Cache的命中时间。

虚拟存储器发生页面失效时,需要进行外部地址变换,即实现(11)的变换。

(11)A.虚地址到主存地址B.主存地址到Cache地址

C.主存地址到辅存物理地址D.虚地址到辅存物理地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存储系统基础知识。

虚拟存储器是一个容量非常大的存储器的逻辑模型,不是任何实际的物理存储器。

它借助于磁盘等辅助存储器来扩大主存容量,使之为更大或更多的程序所使用。

虚拟存储器管理方式分为页式虚拟存储器、段式虚拟存储器和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是由硬件和操作系统自动实现存储信息调度和管理的。

它的工作过程包括6个步骤:

①中央处理器访问主存的逻辑地址分解成组号a和组内地址b,并对组号a进行地址变换,即将逻辑组号a作为索引,查地址变换表,以确定该组信息是否存放在主存内。

②如该组号已在主存内,则转而执行④;如果该组夸不在主存内,则检查主存中是否有空闲区,如果没有,便将某个暂时不用的组调出送往辅存,以便将需要访问的信息调入主存。

③从辅存读出所要的组,并送到主存空闲区,然后将那个空闲的物理组号a和逻辑组号a登录在地址变换表中。

④从地址变换表读出与逻辑组号a对应的物理组号a。

⑤从物理组号a和组内字节地址b得到物理地址。

⑥根据物理地址从主存中存取必要的信息。

页式调度是将逻辑和物理地址空间都分成固定大小的页。

主存按页顺序编号,而每个独立编址的程序空间有自己的页号顺序,通过调度,辅存中程序的各页可以离散装入主存中不同的页面位置,并可据页表一一对应检索。

挂接在总线上的多个部件(12)。

(12)A.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B.只能分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可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C.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并同时从总线接收数据

D.可同时向总线发送数据,但只能分时从总线接收数据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总线结构基础知识。

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送线,用来连接多个部件并为之提供信息交换通路。

所谓共享,指连接到总线上的所有部件都可通过它传递信息;分时性指某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将数据发送到总线上。

因此,共享是通过分时实现的。

核心层交换机应该实现多种功能,下面选项中,不属于核心层特性的是(13)。

(13)A.高速连接B.冗余设计C.策略路由D.较少的设备连接

【答案】C

【解析】

核心层交换机一般都是三层或者三层以上的交换机,采用机箱式的外观,具有很多冗余的部件。

在进行网络规划设计时,核心层的设备通常要占大部分投资,因为核心层是网络的高速主干,需要转发非常庞大的流量,对于冗余能力、可靠性和传输速度方面要求较髙。

核心层交换机还需要支持链路聚合功能,以确保为分布层交换机发送到核心层交换机的流量提供足够的带宽。

核心层交换机还应支持聚合万兆链接。

这样可以让对应的分布层交换机尽可能高效的向核心层传送流量。

QoS是核心层交换机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

策略路由是一种比基于目标网络进行路由更加灵活的数据包路由转发机制。

应用了策略路由,路由器将通过路由图决定如何对需要路由的数据包进行处理,路由图决定了一个数据包的下一跳转发路由器。

達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中的垂首子系统是指(14)。

(14)A.由终端到信叙插座之间的连线系统B.楼层接线间的配线架和线缆系统

C.各楼层设备之间的互连系统D.连接各个建筑物的通信系统

【答案】C

【解析】

结构化布线系统分为六个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干线(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

干线(垂直)子系统是由主设备间(如计算机房、程控交换机房等)提供建筑中最重要的铜线或光纤线主干线路构成,是整个建筑的信息交通枢纽。

一般它提供位于不同楼层的设备间和布线框间的多条连接路径,也可以连接单层楼的大片地区。

网络设计过程包括逻辑网络设计和物理网络设计两个阶段,下面的选项中,(15)应该属于逻辑网络设计阶段的任务。

(15)A.选择路由协议B.设备选型C.结构化布线D.机房设计

【答案】A

【解析】

一个网络系统从构思开始,到最后被淘汰的过程称为网络生命周期。

一般来说,网络生命周期应包括系统的构思和计划、分析和设计、以及运行和维护的全过程。

网络系统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每次迭代的动力都来自于网络应用需求的变更。

每一个迭代周期都是网络重构的过程。

常见的迭代周期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需求规范、通信规范、逻辑网络设计、物理网络设计、实施阶段。

逻辑网络设计是指根据用户需要确定网络建设的方案,包括拓扑结构规划、地址分配等、网络技术和服务器的选择等。

物理网络设计的任务是选择符合逻辑性能要求的传输介质、设备、部件、部件和场所等,并将它们搭建成一个可以正常运行的网络。

随着业务的增长,信息系统的访问量和数据流量快速增加,采用负载均衡(LoadBalance)方法可避免由此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甚至崩溃。

以下关于负载均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16)。

(16)A.负载均衡通常由服务器端安装的附加软件来实现

B.负载均衡并不会增加系统的吞吐量

C.负载均衡可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网络结构的服务器群之间进行

D.负载均衡可使用户只通过一个IP地址或域名就能访问相应的服务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负载均衡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负载均衡一般由服务端安装的附加软件来实现,通过采用负载均衡技术,系统的吞吐量会得到增加。

负载均衡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网络结构的服务器集群之间进行,采用负载均衡技术,用户可以仅通过IP地址或域名访问相应的服务器。

数据备份是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时保护数据的重要措施。

(17)可针对上次任何一种备份进行,将上次备份后所有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后的数据进行标记。

(17)A.增量备份B.差异备份C.完全备份D.按需备份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各种数据备份机制的理解。

根据题干描述,可以看出增量备份可针对上次任何一种备份进行,将上次备份后所有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后的数据进行标记。

某企业欲对内部的数据库进行数据集成。

如果集成系统的业务逻辑较为简单,仅使用数据库中的单表数据即可实现业务功能,这时采用(18)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较为合适;如果集成系统的业务逻辑较为复杂,并需要通过数据库中不同表的连接操作获取数据才能实现业务功能,这时采用(19)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与处理较为合适。

(18)A.数据网关B.主动记录C.包装器D.数据映射

(19)A.数据网关B.主动记录C.包装器D.数据映射

【答案】B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数据集成的相关知识。

关键要判断在进行集成时,需要数据库中的单表还是多表进行数据整合。

如果是单表即可完成整合,则可以将该表包装为记录,采用主动记录的方式进行集成;如果需要多张表进行数据整合,则需要采用数据映射的方式完成数据集成与处理。

某大型商业公司欲集成其内部的多个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的运行平台和开发语言差异较大,而且系统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基于(20)的集成框架较为合适。

除此以外,集成系统还需要根据公司的新业务需要,灵活、动态地定制系统之间的功能协作关系,针对这一需求,应该选择基于(21)技术的实现方式更为合适。

(20)A.数据库B.文件系统C.总线D.点对点(21)A.分布式对象B.远程过程调用C.进程间通信D.工作流

【答案】C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应用集成的理解和掌握。

针对题干描述,该企业进行系统集成时,“业务系统的运行平台和开发语言差异较大,而且系统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各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总线技术对传输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与适配。

当需要集成并灵活定义系统功能之间的协作关系时,应该釆用基于工作流的功能关系定义方式。

软件产品配置是指一个软件产品在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和各种版本的文档、计算机程序、部件及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的每一个元素称为该产品配置中的—个配置项。

下列不应该属于配置项的是(22)。

(22)A.源代码清单B.设计规格说明书

C.软件项目实施计划D.CASE工具操作手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配置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软件产品配置是指一个软件产品在生存周期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形式和各种版本的文档、计算机程序、部件及数据的集合。

该集合的每一个元素称为该产品配置中的—个配置项。

配置项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属于产品组成部分的工作成果,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和测试用例等。

属于项目管理和机构支撑过程域产生的文档,如工作计划、项目质量报、项目跟踪报告等。

这些文档虽然不是产品的组成部分,但是值得保存。

在题目的选项中,CASE工具操作手册不属于上述两类,所以它不属于配置项。

软件质量保证是软件项目控制的重要手段,(23)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之一。

(23)A.风险评估B.软件评审C.需求分析D.架构设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质量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软件质量是指反映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满足规定或隐含需求的能力的特征和特性全体。

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的独立的检查活动,由质童保证、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三个主要活动构成。

软件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软件系统或软件产品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质量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其目的是生产髙质量的软件。

软件评审是软件质量保证的主要活动之一。

利用需求跟踪能力链(traceabilitylink)可以跟踪一个需求使用的全过程,也就是从初始需求到实现的前后生存期。

需求跟踪能力链有4类,如下图所示:

其中的①和②分别是(24).

(24)A.客户需求、软件需求B.软件需求、客户需求

C.客户需求、当前工作产品D.软件需求、当前工作产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需求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

需求跟踪包括编制每个需求与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文档,这些元素包括别的需求、体系结构、其他设计部件、源代码模块、测试、帮助文件和文档等。

跟踪能力信息使变更影响分析十分便利,有利于确认和评估实现某个建议的需求变更所必须的工作。

利用需求跟踪能力链(traceabilitylink)可以跟踪一个需求使用的全过程,也就是从初始需求到实现的前后生存期。

跟踪能力是优秀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一个特征,为了实现跟踪能力,必须统一地标识出每一个需求,以便能明确地进行查阅。

客户需求向前追溯到软件需求。

这样就能区分出开发过程中或者开发结束后,由于客户需求变更受到影响的软件需求,这也就可以确保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包括了所有客户需求。

从软件需求回溯响应的客户需求。

这也就是确认每个软件需求的源头。

如果使用实例的形式来描述客户需求,那么客户需求与软件需求之间的跟踪情况就是使用实例和功能性需求。

从软件需求向前追溯到下一级工作产品。

由于开发过程中系统需求转变为软件需求、设计、编码等,所以通过定义单个需求和特定的产品元素之间的(联系)链,可以从需求向前追溯到下一级工作产品。

这种联系链告诉我们每个需求对应的产品部件,从而确保产品部件满足每个需求。

从产品部件回溯到软件需求。

说明了每个部件存在的原因。

如果不能把设计元素、代码段或测试回溯到一个需求,可能存在“画蛇添足”的程序。

然而,如果这些孤立的元素表明了一个正当的功能,则说明需求规格说明书漏掉了一项需求。

通常有两种常用的需求定义方法:

严格定义方法和原型方法。

下述的各种假设条件中,“(25)”不适合使用严格定义方法进行需求定义。

(25)A.所有需求都能够被预先定义

B.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能够准确而清晰地交流

C.需求不能在系统开发前被完全准确地说明

D.采用图形(或文字)充分体现最终系统

【答案】C

【解析】

需求定义的过程也就是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过程,通常有两种需求定义的方法:

严格定义方法和原型方法。

严格定义方法也称为预先定义,需求的严格定义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之上:

①所有需求都能够被预先定义。

这意味着在没有实际系统运行经验的情况下,全部的系统需求均可通过逻辑推断得到。

但这种假设在许多场合是不能成立的。

②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能够准确而清晰地交流。

③采用图形(或文字)可以充分体现最终系统。

在使用严格定义需求的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与用户之间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工具是定义报告,包括文字、图形、逻辑规则和数据字典等技术工具。

原型化的需求定义过程是一个开发人员与用户通力合作的反复过程。

从一个能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原型系统开始,允许在开发过程中提出更好的要求,根据用户的要求不断地对系统进行完善,它实质上是一种迭代的循环型的开发方式。

采用原型方法时需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①并非所有的需求都能在系统开发前被准确地说明。

②项目干系人之间通常都存在交流上的困难。

③需要实际的、可供用户参与的系统模型。

④有合适的系统开发环境。

⑤反复是完全需要和值得提倡的。

需求一旦确定,就应该遵从严格定义的方法。

下列关于软件需求管理或需求开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26)。

(26)A.所谓需求管理是指对需求开发的管理

B.需求管理包括:

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定义和需求验证

C.需求开发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应用系统成果的过程

D.在需求管理中,要求维持对用户原始需求和所有产品构件需求的双向跟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软件需求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软件需求工程是包括创建和维护软件需求文档所必须的一切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需求开发和需求管理两大工作。

需求开发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定义)和需求验证4个阶段。

在需求开发阶段需要确定软件所期望的用户类型,获取各种用户类型的需求,了解实际的用户任务和目标,以及这些任务所支持的业务需求。

需求管理是一个对系统需求变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